「學黔班」 發布於2016-06-20
這幾天,在政府機關單位工作了19年的周浩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擔任創業公司的CEO。
周浩是中共貴陽市委黨校後勤管理處副處長,這個已近不惑之年的正科級幹部,正在組建團隊「闖市場」。經過申請,6月15日,市委黨校下發文件,批准周浩到貴州江晟尹科技有限公司掛任CEO,他成為貴陽第一個到非公企業掛職的公務員。
周浩的這次轉型,源於他在首屆中國痛客大賽上提交「買菜難」痛點並獲得關注。也正是因為痛客大賽,周浩有了推出一款與「滴滴出行」模式相像的軟體——「嘀嘀買菜」的想法。
試想一下,忙碌的下午,你只要輕點一下手機,輸入晚餐所需食材,就會有專人接單並送貨上門,如有需要,還能洗淨甚至切配……目前,「嘀嘀買菜」已進入企業落地選擇和樣本製作階段。
從買菜難、賣菜難痛點的提出,到一套完整解決方案出爐,痛點提出者周浩從痛客成功轉型為創客。而這背後,是他長期的觀察、調研和總結。
參加中國痛客大賽之前,周浩在市委黨校管理著一個100多人的團隊,買菜是團隊經常要做的事。以前,食堂配有專車、專職司機和採購員,但每天凌晨到一級市場買菜,還是非常辛苦,且人力、物力成本很高。公車改革後,專車取消,買菜變得更難了。
「如今大家工作都很忙,每天下班回到家已經晚上七八點,到了菜場也買不到新鮮的菜。」周浩說,不僅是大型食堂和餐廳,買菜難也困擾著每一個市民。
多角度的觀察讓周浩意識到,買菜難已成為全民痛點:農貿市場環境差、不方便,超市價格貴、菜品少是市民的痛點;僱人買菜成本高、貓膩多,請人送菜質量差、效率低是餐飲業主的痛點;傳統採購方式漏洞多、監管難是食堂管理者的痛點。
為弄清買菜難的原因,周浩把田間地頭、一級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都走了個遍。
每天凌晨0點到3點是貴陽地利農產品物流園最熱鬧的時候,兩周時間裡,周浩幾乎每天都去物流園向菜農、購買者、管理者了解情況。「蔬菜進入物流園有進場費,賣不出去就有冷藏費、搬運費,每一個環節都是錢,從生產到流通的成本,最後都加到消費者身上。
「大家都有痛點,是不是能有一個通用的辦法解決所有問題?」周浩一直在思考。
今年3月3日,中國痛客大賽啟動的第二天,周浩就把他的痛點寫成材料,提交到組委會。
一次偶然的機會,周浩在和貴州一家網絡科技公司負責人聊天時,談到買菜難痛點,引發對方極大興趣並決定和他合作,一起拿出解決方案。
經過數月的走訪調查,周浩和夥伴最終提出「嘀嘀買菜」的生鮮電商平臺解決方案。該方案以社區為覆蓋中心,以居委會為運營中心,設置配送專家。當消費者下單後,後臺給出預估價,配送專家可根據各自情況搶單。如遇高峰期和難度較大的情況,雙方還可以協商定價。
「配送專家不僅是快遞員,還是信息員,他會把社區周邊的菜場、超市走個遍,把菜品價格輸入系統,後臺隨即統計出價格最低和距離最近的購買點,最後推送給消費者。」周浩說,配送專家由他們進行專業培訓,需具備相關認證方可上崗。為保障食品安全,他們還打算為配送專家配備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確保低價菜也是放心菜。「我們還會和保險公司籤約,一旦發現問題食品,就對消費者先行賠付,隨後再展開調查。」
一次交易完成,消費者還能對配送專家的服務做出評價,如果出現短斤少兩或弄虛作假的情況,將被寫入信用記錄。
今年4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鼓勵公職人員參與「痛客計劃」助推社會創新創業的意見(試行)》,鼓勵公職人員參與「痛客計劃」。《意見》第17條明確:提出痛點並經痛客夢工廠確權的,經本人申請,由具有幹部管理權限的黨委(黨組)批准後,可到國有企業、非公企業等進行為期1至3年的掛職鍛鍊,在一線發現痛點,研究痛點,增強崗位創新能力。
周浩說,正因為貴陽有這樣的政策,自己才有底氣「放手一搏」。「我很早就想出來幹一番事業,但以前只能選擇辭職下海,而現在可以掛職鍛鍊,這就解決了我和家人的後顧之憂。」
這幾天,周浩正忙著組建團隊,和投資方洽談合作事宜,作為鐵桿球迷,他連一場歐洲杯都沒看。在周浩的努力下,6位擁有豐富IT從業經驗的人才聚集到團隊之中,北京一家著名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也表達了明確的合作意向。
下一步,團隊將選擇一個社區進行市場調研和精準分析,預選、培訓蔬菜配送專家和優質供應商,進行上線測試,為今後在全市推廣做準備。(楊皓鈞 歐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