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被合圍!

2020-12-20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安樹

高頻、剛需兩大因素疊加,讓生鮮零售這一市場從不缺戰事。

尤其疫情的發生,以及電商流量紅利消弭後巨頭們將視線瞄準同城零售,生鮮這一賽道格局又在醞釀著新一輪的變革,在上一輪角逐勝出的叮咚買菜腳跟尚未站穩,新一輪的挑戰接踵而至。

一方面,過去幾年誕生在新零售背景下的永輝、盒馬等「超級物種」、「新物種」在大而全的綜合性業態折戟後,紛紛向主打生鮮的、高密度社區小業態轉型,並以線上線下作為同步發展的戰略;

另一方面,美團、餓了麼等本地化生活服務平臺依託大流量、即時配送等優勢大舉擴張;更為重要的是,過去幾年遍地開花的社區便利店業態也在虎視眈眈。

巨頭的入場與發力,各層面優勢資源的傾斜無疑將為生鮮零售市場帶來全新的變革,對於賽道玩家來說,也意味著競爭難度將進一步提升。

瘋狂融資燒錢補貼、強大的地推鐵軍、前置倉這些叮咚買菜在上半場祭出的殺手鐧能否在下半場發揮出如昔的戰鬥力尚未可知。但2020年進入下半年以來,叮咚買菜的步履顯然加快了。

繼4月揮師北上後,在8月下旬,叮咚買菜宣布將連續進軍南京和廣州兩城。一方面是對規模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叮咚買菜急於撇開區域性劣勢。但在這背後,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在自身擴張需求與外部競爭壓力之下,如何守住生死線成為關鍵。

崛起的內力,成長的焦慮

生鮮市場一直以來是一塊電商難啃的骨頭,但面對家庭單位全年購買金額近1萬元,萬億級的市場規模,從來不缺探路者。

從2009年前後覺醒至今,生鮮電商經過幾波浪潮,模式不斷迭代,但多數均倒在盈利門檻外,美味七七、社區001、青年菜君等這些被資本推向舞臺中央的品牌均成為過眼雲煙。

經過長達十餘年的試錯與填坑,生鮮電商也逐漸邁向成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宏觀繁榮之外,巨頭們從各個層面展開布局的觸角,這一賽道的競爭變得更加殘酷。

成立於2017年的叮咚買菜,以前置倉的差異化布局,以及大規模的地推迅速殺出一條血路。數據顯示,其成立一年後的2018年,就實現了3萬日單量,GMV突破3600萬;而在2019年7月,叮咚買菜已有345個前置倉,日訂單量已突破40萬單,2019全年,叮咚買菜營收達到50億元。

也因此,叮咚買菜也一度被業內認為是生鮮電商實現破局的極佳解決方案。據此前媒體數據,叮咚買菜損耗只有3%,周復購超過52%。

各方面良好的數據也讓叮咚買菜成為資本市場的「搶手貨」,僅在2018年、2019年,其密集獲得9輪融資,資方不乏紅杉、高榕、今日資本等。資本的站臺,也為叮咚買菜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一方面,叮咚買菜鎖定「賣菜」這一關鍵詞,從供應鏈、前置倉及物流配送等方面尋求差異化;另一方面,通過高密度的地推實現精準獲客。而貫穿經營核心的則是「燒錢」,也是其崛起背後的內在邏輯。

首先以通過0元起送、0元配送作為差異化之一;其次,除了大規模的地推投入,定向拉新方式也是高額的補貼為核心。這也使得叮咚買菜滲透率快速提升,疫情的發生,也間接的激活了潛在用戶。

此前,海通證券在2019年2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曾給叮咚買菜算了一筆帳:當叮咚買菜前置倉的日均訂單達1250單時,按年度計算約虧2萬元,佔總收入的-0.1%,基本實現盈虧平衡。

根據這一計算模型及叮咚買菜去年7月公布的運營數據,叮咚買菜345個前置倉,日訂單量已突破40萬單,平均每個前置倉的日均訂單量約1159單,似乎接近盈虧平衡。

但行業新的變數,很快打破了美好的現象。

根據2019年年末的數據,叮咚買菜的單個前置倉日均單量約909單,嚴重下滑;似乎離理想中的盈利日趨遙遠,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9月,叮咚買菜在上海地區實行28元免配送費,不滿28元收取5元配送費。

今年春節開始,免配送費門檻又提高至38元,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叮咚買菜在上海滲透率逐漸飽和,拉新空間已然不大。

此外,為了更快的實現規模化,目前叮咚買菜戰略上的首要任務是城市擴大,且腳步也正在加快,城市的擴張,加上行業本身的競爭,叮咚買菜在新的市場必然少不了複製在華東地區補貼、地推拉新的策略,加上前置倉布局,這樣意味著投入成本將成倍增加,盈利將更加艱難。

巨頭與創新業態蜂擁,叮咚被合圍

除了自身面臨的成長焦慮,對於叮咚買菜來說,更大的危機來自於外部的競爭壓力。且與以往不同,對於當下的生鮮零售市場來說,除了巨頭們大力押注,業務模式、供應鏈等層面的較量難度將會更高。

對於叮咚買菜來說,有著很強的區域性,即其前置倉模式制約,叮咚買菜的擴張則完全依賴於對現有市場的全套複製,即要實現應對當下更為複雜的跨區域競爭環境,一方面需要對前置倉配送層面的大規模投入,另一方面還要持續加強商品的採購能力有成本控制力。

這無疑是一個燒錢的過程,面對主體業務尚未盈利的局面,意味著叮咚買菜還要持續的資本輸血,但從2019年最後一筆融資至今,叮咚買菜尚未公布融資層面的消息。

相反,其競對每日優鮮融資此前宣布完成4.95億美元融資,社區團購品牌興盛優選融資8億美元,誼品生鮮融資25億元人民幣,同城生活先融資2億美元。

從競爭格局來看,生鮮一直以來都是阿里、京東、蘇寧等傳統零售巨頭布局同城零售的瞄點,阿里盒馬鮮生目前也已mini店開始切入快速擴張,京東則有京東到家、77fresh線上線下業態,蘇寧小店也在近兩年布局了6000餘家線下店,同時還有蘇鮮生、家樂福等多元化業態。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阿里、蘇寧、京東等巨頭無論是在供應鏈、流量、資金亦或是服務等層面都有著壓倒性優勢。

除了傳統巨頭之外,美團、餓了麼、滴滴等本地化生活流量巨頭也在大力押注。

在美團新一輪財報中,王興也表示,生鮮零售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新業務。其在生鮮賽道的布局實現了從B2B、B2C及下沉市場整合多元化,其中採用自營模式的美團買菜發展迅速,取得了近4倍的收入增長;而餓了麼除了去年以整合形式切入生鮮領域之外,近日開始招募社區團購運營、社區團購推廣等相關行業人員,準備加入社區生鮮賽道

從業態來看,資本層面今年將重點押注向了社區團購,從今年以來生鮮領域的融資事件來看,社區團購佔比80%以上。包括是興盛優選、十薈團、美家買菜、食享會、同程生活等,而背後也不乏騰訊、阿里等巨頭站臺。

除了社區團購,另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資金充足的玩家都將模式調整為線上線下並進。在這背後透露的一個關鍵信息則是,隨著巨頭與資本的大力押注,生鮮領域的獲客成本無疑將進一步上升,單純的線上+前置倉模式獲客層面的能力將被進一步壓縮,而線下社區店作為天然的流量入口,在獲客及轉換層面無疑將優於前置倉。顯然,線上線下並進成為生鮮電商下半場競爭的必要條件。

對於叮咚買菜來說,無論是從業態方面,還是流量,亦或是資本方面,在當下都顯然處於明顯的劣勢,無疑已經陷入被合圍的困境,其要實現規模化擴張必然將面臨更大的難題。

尤其在尚未實現盈利的前提下,如何穩健的活下去,顯然比如何參與下半場競爭更為重要。

應戰,戰力幾何?

從目前的行業現狀來看,這一輪的角逐戰,顯然要比前幾輪更為殘酷。不僅是盈利難,而且將會是一場持久的燒錢大戰。

根據此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近4000多家入局者中,只有1%實現了盈利,4%持平,88%虧損,7%則是巨額虧損。面對殘酷的行業現實,又不能逃避已經躍然紙上的燒錢大戰,叮咚買菜還能有哪些殺手鐧?

除了大力推進城市擴張,叮咚買菜也在持續加強供應鏈層面的競爭力,8月1中旬,叮咚買菜與全球知名肉類供應商泰森食品在上海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於產品、營銷、數據等層面,整合各自優勢資源,在國內凍鮮肉、快手菜及定製化產品等品類開展深入合作。

此外,叮咚買菜也在以直採取代成立之初的批採購+品牌供應商直供的方式以來降低成本。前不久官方也對媒體表示,叮咚買菜堅持走到源頭跟產地深入合作,同時加強大倉分選、加工生產、冷鏈運輸等各環節,截止目前,叮咚買菜生鮮直供產地達到350個,產地直供供應商超500家。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叮咚買菜來說,當下除了規模化擴張,如何提升復購也是破局的關鍵點之一,這也是中小平臺在下半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根據叮咚買菜年初數據,目前叮咚買菜平均月用戶單量在4次左右。2020年,叮咚買菜的目標是月用戶單量達到6. 5次,但隨著疫情的緩解以及消費者可選擇範圍的變大,叮咚買菜如何保持、提升復購依然是未知。

從消費反饋來看,叮咚買菜在這方面的表現並不樂觀,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上)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叮咚買菜」綜合指數低於0.4,獲「不建議下單」的購買評級。據國內電商專業消費調解平臺「電訴寶」受理用戶維權案例顯示,「叮咚買菜」存在發貨問題、訂單問題、客服問題、送餐超時等問題。

綜合來看,生鮮電商目前各方勢力雲集,這必然將推動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但對於中小玩家來說,面臨著的競爭壓力將會更大,對於叮咚買菜來說,如何在巨頭、新業務模式的合圍下找到更加穩妥的發展思路,是其新的命題。

根據艾媒諮詢公布的《2019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商業模式與用戶畫像分析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底,國內生鮮電商領域活躍用戶有一定增長,但與綜合電商領域37213.6萬的月度活躍用戶數及70.3%的滲透率相比,生鮮電商整體線上月活用戶僅為262.2萬,滲透率僅為3.4%,所以生鮮零售市場想像空間依然很大,守好生死線成為關鍵。

相關焦點

  • 叮咚買菜真的便宜嗎?3分鐘理解叮咚買菜到底怎麼樣!
    後疫情時代叮咚買菜可是真火起來了。由於疫情的出現,很多消費者都喜歡線上買菜,叮咚買菜因為配送速度快,服務質量好,吸引了很多消費者下單。疫情結束後,叮咚買菜依然很受消費者歡迎,上網查了一下叮咚買菜,好多說叮咚買菜實惠的。叮咚買菜真的便宜嗎?
  • 叮咚買菜前途未卜
    新疆西梅、陝西冬棗兩樣商品,叮咚買菜26.6元,每日優鮮19.8元。儘管每日優鮮還需6元運費,叮咚買菜不僅免運費,商品也多出50g,卻並沒有讓人感覺到「佔便宜」。從消費心理學角度,比例偏見讓人傾向於每日優鮮。而從定位理論出發,在北京市場,早已有率先進入消費者心智的其他買菜軟體,相較之下叮咚買菜打入新市場難上加難。
  • 叮咚買菜身上的「悖論」
    圍繞著買菜這件小事,2019年的生鮮電商已經一地雞毛。隨著去年呆蘿蔔、吉及鮮、秒生活、我廚等接連出現問題,寒冬嚴峻。但也就是在這一年,叮咚買菜卻走出了大本營上海,並在進行試探性的開城。在叮咚買菜新搬的總部大樓裡,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向包括虎嗅在內的媒體透露了一些基本數據。
  • 資深用戶體驗:叮咚買菜怎麼樣?我喜歡用叮咚買菜的理由
    在眾多app中,叮咚買菜憑藉嚴謹細緻的運營風格,成為行業內值得學習的榜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談談值得用叮咚買菜的幾個理由。隨著生鮮垂直領域市場的不斷擴張,生鮮 O2O 細分領域的發展潛力也是非常大,丫丫網、媽媽幫的創始人梁昌霖看準了商機,投入生鮮新O2O模式領域,打造叮咚買菜品牌。
  • 叮咚買菜的進京隱憂
    叮咚買菜直到現在也沒有對外公布首日進京的運營成果,《零售老闆內參》過去一個月多次就叮咚買菜進京一事獲得更多信息的聯繫,也沒有得到任何回復。 這與這家公司當初拓展杭州、深圳等城市的習慣做法,背道而馳。當然,其他任何媒體就叮咚進京的溝通聯繫,自然一樣也沒有任何回復。 突然不和外界溝通的反常還算是叮咚的自由權利,人家就不愛說這事能咋辦?
  • 叮咚買菜產品分析 | 叮咚,你的菜到了
    叮咚買菜為何可以在死亡率高的生鮮大戰中存活下來,並且一直保持快速的發展?在本篇文章中將對叮咚買菜的現狀作出分析,可以讓你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以前置倉為代表的叮咚買菜。
  • 「叮咚買菜」攤上事了
    不少人都用過「叮咚買菜」APP,點菜配送到家的服務深受上班一族的青睞。但是,最近浙江寧波藥行街上這家「叮咚買菜」攤上事了!這是「叮咚買菜」官方網站形象宣傳的開頭語。這家網際網路食材配送企業重點服務江浙滬包郵區,線下門店已達345家,自去年進入寧波市場後,也深受寧波人喜歡。9月初,記者採訪海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時,了解到位於望春街道恆茂商業廣場的「叮咚買菜」門店,曾因連續三次執法巡查中被發現垃圾不分類遭重罰5000元。
  • 聚投訴網友投訴叮咚買菜:叮咚買菜服務差勁
    2020年02月06日 08:37,徐燕女士發起對叮咚買菜的投訴。截止發稿前,叮咚買菜有效投訴15次。
  • 叮咚買菜APP怎麼用?叮咚買菜營業時間送菜介紹
    叮咚買菜APP怎麼用?最近大家都在家沒法出門,因為這次全國事件,全國發出倡議,「全民不出門」,每戶2天1人採購一次。現當下,「買菜」成了熱門話題,那麼怎麼才能在家買菜呢?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叮咚買菜APP搶菜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 「叮咚買菜」攤上事了!
    來源:寧波晚報 記者 邊城雨 通訊員 霍衛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不少寧波人都用過「叮咚買菜」APP,點菜配送到家的服務深受上班一族的青睞。但是,最近寧波藥行街上這家「叮咚買菜」攤上事了!而就在三個月前,海曙另一家店剛被重罰5000元……口號挺漂亮,垃圾分類真差勁「當你每天在這繁忙的都市中為生活奔波時,別忘了不要讓生活遠離你。」這是「叮咚買菜」官方網站形象宣傳的開頭語。
  • 叮咚買菜,會曇花一現嗎?-虎嗅網
    所以,去年年底,當她出現在叮咚買菜供應商大會親自為叮咚買菜站臺時,業內對這個創業項目不得不多了幾分重視。今日資本和紅杉資本都是叮咚買菜的投資方,除此之外,有一家機構連續參與了叮咚買菜從天使輪到後來的投資,那就是高榕資本。而發現叮咚買菜的伯樂,據說就是陳耀昌。
  • 叮咚買菜、聯合利華握手
    這也是聯合利華與叮咚買菜合作的重要基礎。  周瑩潔稱:「聯合利華並不是要尋求(絕對低價)便宜出售,更多是要有創新,這是聯合利華比較有優勢的地方。我們與叮咚買菜則一樣,希望有更多消費者在家裡做菜的時候,提供給大家更高效和更豐富的選擇,讓『小白』也能變大廚。
  • 今年春天,「叮咚買菜」這樣賣菜
    根據叮咚買菜此前公布的數據,疫情期間每天新增用戶4萬+,自然增長也從25%上升至75%,同時客單也從50元被抬升到了70至80元。  隨著疫情基本結束,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此前被抬高的數據也順勢回落,而叮咚買菜此波拉新,也被視為應對數據回落的舉措。
  • 叮咚買菜:好食材,觸手可得
    2017年,當剛剛創立的生鮮電商「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信心滿滿地定下這個「小目標」時,不少人都覺得梁昌霖是在說夢話。可誰能想到,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當年許下的豪言竟如此接近現實。2019年,叮咚買菜營收達到50億元。
  • 叮咚買菜:一筆無法算清的生意
    社區生鮮「前置倉+到家」模式的優勢  2019年加入生鮮市場搶灘的幾家大軍包括,主打店倉一體的阿里系「盒馬鮮生」、京東7fresh,主打社區生鮮的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  社區生鮮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以叮咚買菜為例,叮咚買菜的商業模式很簡單,「移動端下單——前置倉配貨+即時配送到家」模式。
  • 叮咚買菜產品分析報告 | 叮咚,你的菜到啦
    「叮咚買菜」,滿足消費者一日三餐的頻需求,成功轉型。總結: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均在生鮮電商領域有一定的知名度。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叮咚買菜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在於,叮咚買菜主要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為主線,這種主打產品種類的營銷策略,更符合大眾消費觀念,接地氣,也讓更多中老年人加入叮咚買菜的隊伍中。而每日優鮮在採購方面,採用源頭直採,成本也相對來說比叮咚高,產品定價自然而然也相對高一些。
  • 叮咚買菜進軍西南 首站成都開倉
    叮咚買菜基於前期各地的本地化運營經驗,結合成都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在成都的生鮮品類上做了不少特色調整。豬腦、豬板油等「重口味」食材也都將在叮咚買菜成都版露面。針對成都消費者的火鍋偏好,叮咚買菜還將在成都主推火鍋到家場景,自有火鍋品牌「叮咚大滿貫」涵蓋菌菇蔬菜、牛羊肉、豆製品、丸滑根莖蔬菜類等各類淨菜拼盤,成都消費者在叮咚買菜APP下單後最快29分鐘,這些紅紅火火的火鍋食材就能送到自家餐桌。
  • 生鮮新零售:叮咚買菜案例分析
    叮咚買菜正式成立於2017年4月,創始人為原丫丫網、媽媽幫、叮咚小區的創始人梁昌霖,總部位於上海,是一款主要解決用戶買菜難和買菜麻煩的生鮮新零售APP,前身為叮咚小區。其平臺上有近700種品類的產品,涉及各種蔬菜、水果、肉蛋禽、鮮活的魚蝦、日配(米麵糧油、調料)等。平臺秉持「決不把不好的菜賣給用戶」理念,0起送費0配送費,29分鐘送菜上門。
  • 叮咚買菜:「紅色系列」迎來搶購熱潮,「叮咚大滿貫」成爆款
    叮咚買菜大數據:番茄火鍋、車釐子、草莓「紅紅火火」受強冷空氣影響,全國不少地方迎來了2020年的第一場雪。隨著溫度的驟然下降,線上生鮮的消費卻呈現「紅紅火火」的增長趨勢。叮咚買菜大數據顯示,12月13日以來整體訂單量上升50%以上,其中火鍋、車釐子、草莓等單品十分熱銷。
  • 叮咚買菜:部分前置倉已盈利 加大供應鏈投入
    7月25日,經濟觀網記者從叮咚買菜方面確認了此消息屬實,領投方為星界資本,跟投方包括華人文化產業基金、BAI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啟明創投以及龍湖地產。但關於具體融資金額,叮咚買菜方面並未向記者透露。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叮咚買菜共完成了8輪融資,均未披露具體金額。今年3月,叮咚買菜完成了B3輪融資,投資方為華人文化產業基金、今日資本、鷗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