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叮咚買菜」這樣賣菜

2020-12-20 中國杭州




  0元配送之後,叮咚買菜又一次出手闊綽。

  4月13日,生鮮電商平臺叮咚買菜推出了「用戶增長計劃」,老用戶在成功邀請新用戶並且完成下單後,雙方都可以獲得獎勵。

  此前新冠肺炎疫情延續,客單、復購以及新增用戶等核心數據得到了抬升。根據叮咚買菜此前公布的數據,疫情期間每天新增用戶4萬+,自然增長也從25%上升至75%,同時客單也從50元被抬升到了70至80元。

  隨著疫情基本結束,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此前被抬高的數據也順勢回落,而叮咚買菜此波拉新,也被視為應對數據回落的舉措。

  

  二維碼全程溯源

  安全和快速,依舊是生鮮電商行業的生命線

  疫情影響下,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在線消費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近日,記者探訪了叮咚買菜的一座前置倉。

  位於奔竟大道的叮咚買菜前置倉佔地近兩百平方米,卻有上千種菜品,被劃分為保鮮區、冷凍區、水產區等區域,蔬菜、肉類、水產、豆製品、奶製品、調味品等,一應俱全。

  記者看到倉庫內忙忙碌碌,4名分揀員的手持終端查看客戶下單提示,他們按提示信息選取海鮮、肉類、蔬菜,打包完成後交由騎手配送。

  快,是生鮮配送行業的生命。下班前下單,到家後就能收到貨,這已經成為很多用戶的生活習慣。在「叮咚買菜」,從用戶下單到騎手出發配送,整個操作在3分鐘內完成。而從下單到菜品送到用戶手裡,也僅需要30分鐘左右。叮咚買菜已經在杭州建成杭州的前置倉80多個,配送小哥有1500多名。

  「目前站點每天的訂單量穩定在1200單左右,比疫情前增加500多單。」站點上的姚姓負責人告訴記者。

  對於這個前置倉的配送小哥來說,訂單量提升意味著每天配送量提升,目前已提升至每人每天將近100單。如何在訂單量增加的情況下保證菜品品質?記者看到,運送到前置倉的每一份菜品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後,上架日期、批次號、供應商等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記者掃描一盒雞蛋包裝上的二維碼,手機上立即出現了商品溯源信息:供應商為光明食品集團,上架日期為4月18日,還附有一張資質證書的掃描件。

  配送過程也需要「細節控」。記者在水產區看到,有些水產配送箱自帶輸氧裝置,這是企業為了滿足客戶需求進行的「土發明」。「客戶下單買水產,有的要求把魚殺好洗淨,有的要求是活魚活蝦。有什麼需求,我們就上什麼裝備。」姚小哥說。

  叮咚買菜CEO梁昌霖表示:「疫情沒有改變商業本質,只是說有的趨勢被加速了。此次疫情改變了用戶固化的消費習慣,相信疫情結束之後,也會讓很多用戶的存量需求遷移到線上。」不過,梁昌霖也表示,「對比單量的增長,我們更重視能否實現用戶留存,拋開留存去談增長沒有實際意義。」

  

  多種優化服務舉措加緊出臺

  快速增長之後,叮咚買菜靠什麼留住用戶?

  最近,記者開始密集收到叮咚買菜發送的推送信息,消費禮券金額從5元到10元不等,使用門檻從滿39元到69元不等。

  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很多人開始「拋棄」在線買菜平臺,如何留住通過補貼吸引來的流量,成為叮咚買菜運營中的核心問題。「一個商業模式,無論是傳統商業還是電商,只有從消費者的認同中獲取商業收益的模式才是持續增長的根本。」營銷專家周鵬對記者說。

  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影響消費者做出判斷的因素無非就是品類齊全度、品質、價格、配送時效,這對應的是生鮮電商的供應鏈能力。「運營生鮮需要對生鮮產地有很專業的理解,不同產地、不同日照時間及不同的採摘時機都會影響農產品品質,專業的生鮮採摘能力是生鮮電商成功的關鍵。」周鵬說。

  這一方面,新物種生鮮電商顯然沒有積累太多經驗。目前,叮咚買菜主要依靠成批採購、品牌供應商直供,在議價能力與品質把控上仍要受批發商牽制。叮咚買菜對此也有清楚的認知,梁昌霖尋找的突圍點是「規模」,隨著市場規模的增長,生鮮電商就有能力倒逼上遊生產商與中遊批發商提高品質和服務。

  這一商業模式聽起來十分合理,但仔細深究,並不是只要有規模就一定能實現成功倒逼,這其中,叮咚買菜團隊專業的業務能力也是影響倒逼效果的因素之一,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不斷優化上遊供應鏈。

  而在這之前,叮咚買菜只能從大數據計算和物流效率上入手「降損提效」,這是一件只要投入資金便能看到效果的事情。「準確預判銷量優化庫存、嚴密制定配送方案、縮短生鮮的運輸線路是生鮮電商降損的另一個重點,這要求生鮮電商擁有專業的人工智慧算法團隊和高效的冷鏈物流系統。」周鵬說。

  在這方面,網際網路企業叮咚買菜顯然更擅長,但一個現實問題是,這仍離不開重資金的投入,想要脫離資本的把控,只有跑在資本前面。而目前大多數生鮮電商的尷尬現狀是,一邊要借力資本,另一邊又想甩掉資本。

  資本市場瞬息萬變,叮咚買菜只爭朝夕。

  

  記者手記

  買菜新模式

  會是曇花一現嗎?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過很多紅極一時的消費新模式,有些「出師未捷身先死」,有些則在事後「被指責為瘋狂而無序的浪費」。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叮咚買菜所帶來的變化和方向或許是一次有意義的新嘗試。

  叮咚買菜用前置倉提供生鮮產品,這一模式最大貢獻是打消了人們的信任壁壘。因為購買蔬菜一般認為是最需要挑挑揀揀、最不容易對賣方產生信任的行業。看看菜市場那些上了年紀仍舊仔細端詳每根黃瓜和西紅柿的老年人,就可以知道過去人們認為買菜無法離開線下場景。但是叮咚買菜這樣的模式,讓新一代城市白領相信,有人可以替你挑菜,和你自己挑的效果一樣。

  前置倉本身是比拼執行力和運營能力的。精細化的運營,上下遊供應鏈的協同,乃至強大的執行力,才是未來生鮮行業可能產生質變的基礎;此外,叮咚買菜通過積累數據來建立網點,去測算如何在不同類型的城市建立不同的配送網絡,這種成本結構可能發生的改變,或許會是叮咚買菜這種買菜模式能夠盈利,持續走下去的動力。(本站編輯 賈曉芸摘編)

相關焦點

  • 叮咚買菜:數位化、人工智慧賦能 賣菜也能高科技
    最近幾個月,城市居民的買菜方式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從線下的菜場買菜,到在手機上動動手指,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在線消費等新興產業正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上海本土網際網路企業「叮咚買菜」便是其中一員。 叮咚買菜2017年5月正式上線,2019年,總營收為50億元(人民幣),隨著疫情的暴發,僅2020年2月的單月營收就超過了12億元。
  • 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講解線上賣菜如何做到靠譜
    周健報導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我是叮咚買菜的金牌客服,大家如果有問題可以找我,我反應非常快。」10月13日,上海舉辦2020「在線新經濟」論壇·虹橋峰會。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在發言中指出,所有巨頭都進入了賣菜市場;叮咚買菜做生態鏈,與上遊(供應商)一起成長。
  • 叮咚買菜創始人登新聞聯播:堅持做好「賣菜」這件事
    導讀:今年是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浦東新區這片充滿創新活力的沃土上,也湧現出不少新業態新經濟企業,叮咚買菜就是其中之一。 叮咚買菜於2017年5月成立於浦東,是一家浦生浦長的創業公司。
  • 「叮咚買菜」怎麼賣菜?大數據預測需求,數位化規劃配送,賣菜也能高...
    圖說:叮咚買菜 來源/叮咚官網截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手機下單後的29分鐘裡,叮咚買菜的小哥就會把生鮮產品送到你的家門口。最近幾個月,城市居民的買菜方式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從天天邁進小菜場,到在手機上動動手指,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在線消費等新興產業正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上海本土網際網路企業「叮咚買菜」更是異軍突起。「叮咚買菜」是怎麼賣菜的?「技術」是其背後的奧秘。
  • 叮咚買菜身上的「悖論」
    2019年12月份,叮咚買菜的單月營收7個億,目前其在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無錫、深圳6個城市開設了近550個前置倉,去年年末,日均訂單量超過50萬單。當大家都說「寒冬」的時候,梁昌霖卻直言「春天來了」。
  • 在線新經濟掃描:「叮咚買菜」這樣賣菜
    外送員騎電動車從「叮咚買菜」上海浦東雲山路前置倉出發送貨(4月17日攝)。 疫情影響下,城市居民的買菜方式發生了「顛覆性」變化。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在線消費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上海本土網際網路企業「叮咚買菜」等異軍突起。
  • 叮咚買菜:好食材,觸手可得
    今年以來,叮咚買菜成績喜人,日訂單量突破60萬筆,單月營收超12億元——這是疫情之下取得的成績!叮咚買菜為何如此生機勃勃?專注做好一件事 梁昌霖對於創業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買菜!這讓梁昌霖看到了「希望之光」,他當即決定,創立叮咚買菜。「在過去3年時間裡,我們是唯一一家只做『前置倉賣菜』一件事的生鮮電商公司。我們認為,認定一件事,專注做好它,這種定力對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梁昌霖說。
  • 叮咚買菜,被合圍!
    一方面,叮咚買菜鎖定「賣菜」這一關鍵詞,從供應鏈、前置倉及物流配送等方面尋求差異化;另一方面,通過高密度的地推實現精準獲客。而貫穿經營核心的則是「燒錢」,也是其崛起背後的內在邏輯。首先以通過0元起送、0元配送作為差異化之一;其次,除了大規模的地推投入,定向拉新方式也是高額的補貼為核心。
  • 如何讓線上賣菜變得更加靠譜,叮咚買菜是這樣做的
    在生鮮這個領域,很多企業都在嘗試新的模式和打法,但叮咚買菜的商業邏輯則有些不一樣。通過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叮咚買菜主要是通過解決品質、時間以及品類這三個方面的確定性,而只要實現了,那麼獲取的用戶信任就會越來越多,復購率也會增加,這樣帶動整體規模的擴大。對叮咚買菜來說,首先是解決品質的確定性。
  • 叮咚買菜梁昌霖 | 小前臺大後臺,突破生鮮擴張的瓶頸
    線上買菜已經成為人們買菜的重要途徑,線上生鮮平臺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前不久,由上海市消保委組織的「2020年上海線上生鮮平臺消費評價」活動的評測結果出爐,從運營能力、品控能力、客服能力三個維度進行評價,叮咚買菜的綜合評分最高。叮咚買菜起步於2017年,這匹「行業黑馬」在今年疫情期間表現亮眼,目前也正在其他城市加速擴張。
  • 叮咚買菜前途未卜
    進京快半年的叮咚買菜,究竟過得怎樣了?進京趕考今年4月份,叮咚買菜首度進京,本著「薅羊毛」的心態,用了張「滿50減14」的優惠券,最終以40.4元的價格,購買了5樣商品:臍橙、香蕉、紅心火龍果、雞蛋和酸奶。但已經忘記具體什麼原因,僅在下單一次後便卸載了該軟體。
  • 叮咚買菜創始人登新聞聯播:新業態新經濟企業助力浦東發展
    來源:時刻頭條今年是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浦東新區這片充滿創新活力的沃土上,也湧現出不少新業態新經濟企業,叮咚買菜就是其中之一。叮咚買菜於2017年5月成立於浦東,是一家「浦生浦長」的創業公司。在3年的發展歷程中,浦東新區對於叮咚買菜而言意義重大。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是軍人出身,在很多垂直細分領域電商向綜合平臺電商轉型的當下,依然堅持要踏踏實實把「賣菜」這件事做好。
  • 叮咚買菜的「自來水模式」有哪些優勢?
    創立於2017年5月的叮咚買菜,3年來已經發展為成長最快、規模領先的生鮮新零售創業公司,日訂單量已經突破70萬,從上海擴展到北京、深圳、杭州、寧波等十多個城市。叮咚買菜解決了生鮮產品物流難、品控難、損耗高等諸多問題,使平臺「離用戶更近、配送更快、品質更好」,而其所踐行的使命是「自來水哲學」,即讓美好的食材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得,普惠萬眾。
  • 叮咚買菜梁昌霖:生鮮電商第一認知是復購率為王
    作為生鮮行業的從業者,叮咚買菜梁昌霖認為,生鮮電商的春天來了。在業內人眼中,叮咚買菜無疑是一匹現象級的黑馬,並且至今仍然在保持指數級的增長。「我們覺得生鮮電商的春天來了,一是因為農業處在巨大的轉型期,第二個是因為我們處在低毛利率的紅利期。」叮咚買菜創始人、CEO梁昌霖表示:「叮咚買菜的快速增長源於我們的4個非共識:復購率為王、有效率才有生命、指數思維、種子論。
  • 月營收過10億,復購率高於45%,叮咚買菜憑什麼?
    以前買菜是去社區周邊最近的菜市場,疫情來了以後變成了線上買菜。 有一個品牌在疫情期間增長非常快,而且買菜還得手快,提前一天下單,否則可能買不到,它就是「叮咚買菜」。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叮咚買菜」的商業邏輯以及我們對行業的認知。
  • 叮咚買菜的使命:讓美好的食材像自來水一樣
    創立於2017年5月的叮咚買菜,3年來已經發展為成長最快、規模領先的生鮮新零售創業公司,日訂單量已經突破70萬,從上海擴展到北京、深圳、杭州、寧波等十多個城市。叮咚買菜解決了生鮮產品物流難、品控難、損耗高等諸多問題,使平臺「離用戶更近、配送更快、品質更好」,而其所踐行的使命是「自來水哲學」,即讓美好的食材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得,普惠萬眾。
  • 每日新增4萬用戶 復工率達110% 叮咚買菜如何增員增效?
    已經有1000多名餐飲業的員工在叮咚買菜的一線崗位工作,隨著更多餐飲企業的加入,整體的計劃是招納1500人左右。」目前,和叮咚買菜合作的餐飲企業有10餘家,包括鹿港小鎮、伊秀壽司、紹興飯店、安歆公寓等。為提升運力及效率,叮咚買菜在部分區域嘗試使用電動汽車替代電瓶車送菜。據悉,目前已投入使用12輛蔚來電動汽車,分別投放到叮咚買菜12個前置倉。
  • 叮咚買菜,會曇花一現嗎?-虎嗅網
    前有「王衛賣菜」,今有叮咚買菜。在上海,如果你是經常買菜回家做飯的上班族,那你很可能聽說過或用過叮咚買菜。這裡不僅有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這樣的大型商超,也有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這樣的新業態。但是在「買菜」這件事上,大中型城市因為其超大的體量以及龐大的人口數量,反而最不容易實現高效率。特別是那些剛有小孩的白領家庭,他們需要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乾淨利落的解決買菜做飯這件事。
  • 叮咚買菜「疫期」業務爆增 歡喜背後如何應對供應鏈挑戰
    在此情況下,傳統門店客流量相對減少,隨之而來的是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的訂單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據全天候科技報導,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較上月增長超300%;近期整體訂單量約增長80%,客單價增加約70%。
  • 他們的2020|梁昌霖:叮咚買菜 冬去春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梁昌霖,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賣菜以後",沒有大把的時間,他就堅持在世紀公園繞圈,經常沾沾自喜於自己能在微信運動刷到步數的第一名。他感嘆"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但每個月至少要讀上兩三本,不僅要學養豬,種菜,為了跟人交流時"有話說",還要讀哲學,讀管理,從中尋覓企業管理的技巧。他當兵12年,對軍人有著天然的吸引力,退伍創業,也在身邊聚集起一大群"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