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后街小店是「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也是「市民生活的補給站 」。
位於烏魯木齊中路的Fine,就是一家在魔都火了3年多的網紅甜品店,店主趙棽曦在微博上擁有20多萬的粉絲量,人稱「上海灘鬆餅王」,她拍攝的鬆餅教學小視頻更是深得網友喜愛。而視頻的背後,恰恰是濃縮了與趙棽曦一樣的年輕人在上海創業的堅守與勇氣。
「我是這家店主的粉絲,一直喜歡看她的美食視頻啊圖文啊,特地長假來上海旅遊打卡一下實體店……」
跟著導航,遊客徐小姐拐進了梧桐掩映的烏魯木齊中路,她要找的是一家名為「Fine」的網紅鬆餅店。
推開店門,不算大的空間裡,幾張小木桌都坐滿了客人。暖黃色的燈光下,一盤盤精緻的鬆餅顯得格外誘人,空氣中瀰漫著奶油香香甜甜的味道。
小徐一眼就認出了店主——提子,「因為我關注她三年多了,我點的就是她視頻裡做過的那道招牌鬆餅,吃完我打算去她推薦的其他小店,包括展覽轉轉。」
(提子的視頻截圖)
店主是一位上海姑娘,名叫趙棽曦,老顧客都叫她「提子」,也是她的微博網名。她的微博粉絲數多達20多萬。
她發布了許多與食物相關的視頻及圖文,很受歡迎。
在趙棽曦的美食視頻、圖文裡,都有著一份對精緻和格調的追求,她覺得這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特質。
「從小到大,大家吃什麼?蝴蝶酥、拿破崙……大家長大的記憶裡有太多好吃的甜品了,所以做甜品店不可能偷懶、以次充好。」
(提子的視頻截圖)
她更新微博的頻率非常勤,讓粉絲們有一種強烈的「陪伴感」。還有網友表示,自己乾脆通過提子的微博來制定上海旅行計劃。
從不害怕良性競爭的她也會在微博上為其他小店「吆喝」。
經常跟著提子微博「按圖索驥」打卡網紅店的蔡先生說:「我覺得上海的情調可能就在一塊鬆餅裡,一塊牛排裡,也有可能是一杯咖啡,上海街邊小店的精緻感,是在別的地方沒有的。隔著屏幕,好像與這座城市有了連接。」
這些優質的美食博文不僅「圈粉」,還持續在為她的實體小店導流。
2016年,她在烏魯木齊中路上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沿街小店,今年,30歲的她在上海、北京兩地擁有6家店,而且家家是網紅——有鬆餅店、正餐店、洋菓子店……
這次採訪,趙棽曦把地點定在了她的第一家店——finecafe&canteen,她簡稱「老fine」。
她說,自家的顧客「忠誠度」很高。這也是支撐小店挺過疫情的最大力量。「疫情期間,其實挺難撐下的。我們店員很多,差不多60人,我要養店員。我每天想的都是要關哪家店……」
2月16日,她宣布「自救」
評論區,一片支持與力頂
2月27日,她曬出了一組「店員的鼓勵」
3月4日,她宣布「明日起恢復堂食」
隨著疫情逐漸趨於平穩,這家網紅店的生意又快速走回了「上坡路」,9月營業額甚至比去年同期高出了近15%。
粉絲們在微博上呼聲很高的「新品」也如期上架。
「所有新品的靈感,其實都是我腦子裡的『一下子』。我不太喜歡跟別人做一樣的東西,一家店能可持續地發展,那一定是它做到了別的店沒有做到的東西。」
回頭客曹小姐說,她總能在趙棽曦的身上獲得能量:「她的鬆餅也好,微博也好,其實能讓我看到很多容易忽略的美好,比如街道的桂花樹,陌生人的善意等等,發現原來這個城市比我知道的更美好。」
*外賣的鬆餅
趙棽曦還開設過一個微博話題叫#客人的故事#,將客人私信評論給她的用餐感受截圖分享——有從熱戀吃到領證的新婚夫妻,有懷念和高中同學一起來打卡的留學生,也有把這家小店與上海這座城市勾連起來的遊客。
「我的店裡,不光有年輕人,小孩、老人都會有。小店可能帶著網紅的標籤,但喜歡它的客人知道,它和其他來來往往的店是不一樣的。它可以陪伴你。」
有時候,趙棽曦會透過後廚小小的傳菜窗口,觀察客人們的用餐反應,她把自己的店比作一個小劇場,主角是每一位客人。
趙棽曦說,「把店開好,最重要的是人,我覺得我從事的是一個製造快樂的工作,然後我的客人每天都是快快樂樂地來,快快樂樂地走,我也很快樂。」
採訪結束,已經是晚上9點,提子的小店打烊了,送走最後一桌客人。而她的微博私信裡,已經安靜地「躺」著不少粉絲們的用餐反饋和悄悄話。
點點星光下,上海街角巷尾裡的許多小店正在閃閃發光,提子小視頻中表達的不僅僅是美食,更包含著上海年輕創業者的活力與韌性,出彩又出圈。
部分圖片來源:提子微博、店鋪微博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