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三全食品發布2018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三全食品實現營業收入55.39億元,同比增長5.39%;實現利潤總額1.33億元,同比增加24.9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2億元,同比增加41.49%。
值得關注的是,三全的餐飲業務在2018年度大幅增長,水餃業務卻四年來首次出現下滑。
冷食傳媒記者 | 呂翠平
1
丨渠道丨
餐飲業務增勢迅猛
三全食品年報的營業收入構成顯示,零售等市場仍是營收的主要來源,2018年該市場營收為49.81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達到89.92%。餐飲市場收入5.58億元,同比增長45.88%;淨利潤3702.40萬元,同比增長997.56%。零售和餐飲的佔比約為9:1。
三全食品營業收入構成
三全食品近五年的營收和利潤增長情況
這也是三全食品首次在年報中將餐飲市場的收入單獨列出,由此可見,餐飲市場正成長為一個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餐飲市場的迅猛發展體現在三全食品的產品結構上——面點及其他品類在產品結構中的佔比逐年上升。
年報顯示,2018年,三全食品面點營收17.36億元,佔總營收的31.33%,較2017年增長了19.84%,增速遠高於湯圓的2.78%和水餃的-3.12%。(點擊回顧:直追三全,安井或成「新面點之王」?)
對於餐飲業務的好成績,三全食品方面表示,基於公司自身的產品研發、生產及採購規模化能力、質量管控與冷鏈配送平臺,為連鎖餐飲提供一站式標準化、個性化產品的食材供應服務,銷售模式為「直營+經銷覆蓋」,主要深耕快餐、火鍋、團餐渠道場景,已構建出服務於全國餐飲食材經銷服務網絡,同時與百勝餐飲集團、海底撈、巴奴、呷哺呷哺、永和大王、真功夫、華住酒店集團、康帕斯、索迪斯等知名餐飲連鎖品牌形成深度合作。
近年來,隨著餐飲業尤其是中式連鎖快餐的迅猛發展,三全食品一直在積極探索餐飲渠道。早在2012年,三全食品就成立了餐飲事業部,推出綠標產品,服務餐飲渠道。
當時,三全食品餐飲事業部將目標客戶分了三個級別:一級客戶,為個體餐飲店提供服務的餐飲食材批發商;二級客戶,中小型連鎖餐飲服務供應商以及餐飲經營者;三級客戶,全國、全球性連鎖餐飲巨頭。
對於一級客戶,三全食品會供應芝麻球等常規餐飲產品,並不斷對產品更新換代;
二級客戶,則會提供產品定製化服務;
三級客戶則必須單獨為其開發產品進行專供,比如真功夫、百勝餐飲。
三全食品副總裁、餐飲事業部總經理王凱旭曾經形象地將三個級別的客戶形容為金字塔:「一級客戶是塔底,是基礎;二級客戶是塔身,是支撐;三級客戶則是塔尖,是形象。」
2016年,三全食品在餐飲事業部的基礎上,又成立了鄭州快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更有針對性地解決餐飲客戶的痛點。
通過精準服務,三全食品津門烙餅和薄脆進入肯德基系統,成就了其網紅美食「大餅卷萬物」; 茴香小油條、牛肉丸更是成為海底撈、巴奴等火鍋巨頭的必備單品;彩蔬蒸餃、白糖桂花糕等產品也都在餐飲渠道引起極大關注。
「餐飲渠道要成為驅動三全食品前進的『第二部發動機』。」2012年,王凱旭在接受冷凍食品採訪時曾這樣說。如今看來,這一目標正在實現。
2
丨品類丨
水餃頹勢難挽,營收四年來首現負增長
從產品結構上看,湯圓、水餃、麵點及其他仍是拉動三全食品發展的三駕「馬車」。
三全食品營業收入構成
2018年,三全食品湯圓營收15.87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28.65%,較2017年的29.38%略微下降,同比增長2.78%,低於三全食品營收的平均增速5.39%。
水餃營收19.23億元,佔比34.72%,較2017年的37.78%下降了3個百分點。更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水餃營收出現負增長,較2017年下降了3.12%。而2017年,這一數據仍保持著8.65%的增長。
三全水餃近四年銷售數據
據了解,2018年,三全食品重點推出了私廚超級蝦皇水餃、狀元墨魚韭菜水餃、兒童組合裝系列等40多個新產品,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止水餃銷量下滑的頹勢。
其實,作為速凍米麵行業常規產品,近年來,湯圓水餃都呈現出增速放緩的態勢。而三全食品水餃銷量的下滑,表明水餃行業產能相對過剩,水餃品類整體上增長乏力。
當然,這也可能與三全食品水餃品類的銷售渠道有關。作為一家藉助商超渠道崛起的契機發展起來的企業,三全食品在商超中佔據著絕對的優勢,但近年來,受電商以及盒馬鮮生等新零售渠道的衝擊,大賣場人流量下滑,三全食品水餃銷量下滑也可能是由此導致的。
註: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 end •
統籌丨王曉靈
輪值主編丨李雋編輯丨梅換藝
美編丨何孟華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
—合作丨轉載丨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