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奮達科技(3.840, -0.04, -1.03%)主營業務為電聲產品、小家電,其核心客戶為FaroukSystems、SallyBeauty、HOT、SONY、華為、飛利浦、維沃等客商。奮達科技於2012年6月5日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奮達科技上市後,自2013年起,開始布局智能穿戴業務,2014年,奮達科技又通過以11.18億的價格收購歐朋達開始進入消費電子產業領域,時至2017年8月,奮達科技又以28.95億元的價格收購消費電子行業精密金屬結構件生產研發企業富誠達,藉此進入蘋果手機產業鏈,加碼消費電子產業。
至此,奮達科技形成了以電聲產品、健康電器、智能可穿戴設備、消費電子精密金屬結構件四大業務為主的業務經營模式。截至2017年年報,奮達科技已實現32.09億營業收入,4.43億元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奮達科技營業收入增長了52.59%,淨利潤增長了15.06%。以28.95億元大手筆收購深圳富誠達後,奮達科技的消費電子行業精密金屬結構件業務的收入佔比就猛增至了51.74%,佔據公司營收的半壁江山。奮達科技通過併購的手段加碼消費電子產業後,其成效究竟如何,本文擬通過研究奮達科技的主營業務構成、營收增速、財務數據等要素進行分析。
四大業務主線此消彼長 可穿戴設備業務佔比僅為零頭
根據奮達電子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的主要業務按產品分類,主要分為電聲產品、健康電器、智能可穿戴設備、精密金屬結構件四大業務種類。截至2018年半年報數據,奮達科技四大業務種類營收佔比的情況如下圖:
拆分來看,各業務的具體情況為:
電聲產品:
在電聲產品業務方面,奮達科技主要運營模式是以ODM(原始設計製造)與OBM(原始品牌製造)相結合的方式,為華為、京東、阿里等客戶製造智能音箱。因為智能音箱產品要求整合備無線音頻藍牙、WIFI模組、智能語音等技術的開發能力,故該業務存在一定技術壁壘。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奮達科技電聲產品銷售收入為4.72億元,同比增長75%,而智能音箱則是電聲業務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力。通過觀察奮達科技電聲業務近三年營收及利潤情況,我們可以發現2016年電聲業務營收及利潤迎來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根據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為2270萬臺,而2017年第三季度的770萬臺,2018年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同比增長197%。
而關於智能音箱出貨量是否可以保持高速增長的問題,雖然智能音箱被市場認為是智能家居的一個重要入口,但是小米創始人雷軍表示,在未來的三到五年,智能音箱會變得非常小眾,因為智能語音會嵌入到所有設備,幾乎每款家庭智能設備都會擁有智能語音模塊。市場人士認為,如果智能音箱的出貨量出現下滑,那麼奮達科技電聲產品業務是否會受到相應影響,這個問題還是值得注意的。從奮達科技電聲產品的營收及利潤增速上,似乎已經表現出了一些端倪,智能音箱這種新興的產品正處於出貨量的高速增長期,而在行業高速增長的背景下,2017年奮達科技電聲產品的營收和利潤增速都有所下滑,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對於奮達科技而言,2018年報電聲產品業務的增速是否有大的波動,則是決定電聲產品業務是否能成為奮達科技穩定利潤貢獻點的一個重要因素。
健康電器產品:
奮達科技的健康電器產品主要以美容美髮專業產品為主,相關產品為直發器、捲髮器、電吹風等,主要客戶為Farouk System、Sally Beauty、HOT等,其主要的業務模式為海外客戶代加工。截至2018年中報數據,健康電器營收為2.69億,營收佔比19.90%。從營收及利潤增速的角度來看,健康電器類產品營收利潤增速並無太大波動,勝在穩定,2015年至2017年三年間,奮達科技健康電器產品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9.04%、-7.57%、8.38%,而在2016年健康電器產品營收增長率下降7.57%的情況下,當年的利潤較2015年並無太大變化,利潤增長率微增0.59%,可見其穩定性;同時,健康電器類業務的毛利率一直穩定在30%左右,被市場認為是比較穩定的利潤貢獻點。
營收及利潤增長率波動幅度較小,每天貢獻營收比較穩定,同時利潤率一直維持在30%左右,雖然穩定,但是業務增速不高,對於市場而言,並無太大想像空間。
移動智能終端金屬結構件產品:
無論是從營收佔比上來講,還是從主要業務方向上來說,消費電子產品移動智能終端金屬結構件業務已經成為了奮達科技主營業務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從收入構成來看,移動智能終端金屬外觀件的營收佔比已從2015年中報數據的30.84%躍升至2018年中報數據的43.85%。從利潤構成來看2018年中報數據顯示,移動智能終端金屬外觀件貢獻利潤已佔公司利潤總額的42.90%,超過利潤貢獻第二的電聲產品業務8.91%。
在以28.95億元的價格收購深圳富誠達後,深圳富誠達在2018年至2020年的業績承諾分別為2億元、2.6億元、3.5億元。深圳富誠達的主要訂單來源於蘋果公司,根據奮達科技公告披露,富誠達 2015 年及 2016 年對蘋果公司的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 84.48%及89.24%,而根據深圳富誠達2016、2017兩年連審報告顯示,公司應收帳款前五大客戶中,除了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外,鴻富錦精密、上海昌碩科技(PROTEK)、富士康精密電子、全億大科技四家客戶全部為蘋果公司產業鏈相關企業,前四大客戶佔應收帳款總額的比例達到64.49%(見下圖)。深圳富誠達相關金屬結構件產品對於蘋果產業鏈的依戀程度仍處於較高水平。
而從營收及利潤增速上來看,雖然奮達科技2017年並表深圳富誠達,進而使奮達科技消費電子金屬結構件產品業務營收及利潤無論是從總額上來講,還是從增速上來講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反觀金屬結構件產品業務的毛利率,則是從2015年的40.13%下滑至2018年年報數據的18.96%,同比增速為-31.68%。而金屬結構件產品業務毛利率的持續下降,可能與近期消費電子上遊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增速的下滑有一定關係。同時,深圳富誠達主要客戶為蘋果公司,對於蘋果公司訂單的依賴程度較大,客戶結構較為單一,也可能進一步限制金屬結構件產品業務毛利率。
智能可穿戴設備
雖然奮達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為電聲產品、健康電器、智能可穿戴設備、精密金屬結構件等四大系列,但是從營收結構上來看,奮達科技智能可穿戴設備相關產品所貢獻的營收佔比卻一直較小,在奮達科技營業收入披露的營業收入中,甚至未單獨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營收進行列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營收很可能被合併到了其他產品營收項中,而奮達科技其他產品營收,2018年半年報數據披露,其佔比只佔總營收的1.31%,回顧歷史數據,其他產品的營收佔比也一直在0.06%至5.95%之間徘徊,從未超過10%。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營收佔比僅為其他三大塊業務營收佔比的零頭,這讓很多市場人士懷疑,奮達科技智能可穿戴設備相關業務是否順利開展。
發展消費電子產業意圖明顯 外延式併購效果有待驗證
奮達科技的營收結構以及花費高額成本,不惜形成25.76億大額商譽收購深圳富誠達的資本運作動作,已經向市場宣誓了其大力發展消費電子產業的意圖。而受制於奮達科技目前消費電子產業利潤增速的下滑,及消費電子產業上遊智慧型手機市場趨近飽和,出貨量增速出現減緩及下滑的情況,奮達科技本輪外延式併購消費電子行業相關企業的效果仍然有待驗證。
大手筆收購深圳富誠達後,為奮達科技所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現金流量淨額的減少。從2016年年報數據的4.65億元驟降至2017年年報數據的-2.71億元,奮達科技以1059.41%的溢價率併購深圳富誠達的動作,佔用了其相當大的現金流。目前來看,如果奮達科技電聲產品及健康電器產品的經營情況如果不發生太大變動,對於奮達科技整體業務而言還會有一定的支撐作用,如果消費電子行業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波動,或奮達科技在整合深圳富誠達的過程中整合效果不達預期,則將會對奮達科技的整體業績造成較大的影響。奮達科技精密金屬結構件毛利率的持續下滑,也加重了市場對這一影響的憂慮。
從消費電子上遊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情況來看,智慧型手機市場目前處於飽和狀態,知名研究機構IDC估計,2018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減少3%,預計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增長2.6%,預計至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5.7億部。同時,信通院也於2018年11月發布了中國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79億部,同比下降15.6%,國產品牌手機上市新機型657款,同比下降27.1%。對於訂單大部分來自於蘋果公司的深圳富誠達而言,蘋果手機的出貨量也是至關重要的,除了受目前蘋果手機部分機型在中國面臨禁售的風險外,IDC預測iPhone的出貨量在2018年至2022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僅為0.1%,而到2022年時,蘋果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將從2018年的14.8%減少至2022年的13.8%。無論是從行業整體數據來看,還是從深圳富誠達主要客戶的數據來看,這些因素對於深圳富誠達而言均不容樂觀。除了調整自身的客戶結構外,深圳富誠達業務的發展還要寄希望於未來5G的爆發所帶來的新的換機周期。大力轉型消費電子行業的奮達科技,其想像空間在於5G概念能否帶動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回升。從資產、營收及利潤的體量及增速來看,併購深圳富誠達,的確為奮達科技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而在現金流貢獻、盈利能力增速的層面上來看,奮達科技併購深圳富誠達從而加碼消費電子領域的成效仍有待驗證。(文/尹小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