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娛理
先與男子摔跤、後騎馬誤衝法場,再加上英雄救美一眼萬年的戲碼,這些看著開頭就知道全過程的俗套戲碼,都在《燕雲臺》的第一集湊齊了。
喜歡唐嫣的粉絲,依舊帶著「紫萱濾鏡」看待新角色;竇驍一出場,彈幕上重現燕洵世子;若不是頻繁出現的草原背景和蹩腳的角色名字,或許觀眾早已魂穿它劇了。《燕雲臺》的故事背景為遼代,註定角色名字難讀、難記,再加上民族服飾、造型的特殊審美,這些對於觀眾來說,都是無形的觀劇門檻。
《燕雲臺》截圖
觀眾對於大女主劇,已經沒有再多期待了。《甄嬛傳》之後的《楚喬傳》《扶搖》《錦繡未央》《獨步天下》《獨孤天下》等作品又在頻繁消耗觀眾的期待和好感,這些天生與尋常女子思維方式不同,又憑藉自己和心儀自己的男人們匡扶正義的故事,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女主模板」。
故事沒有太多新意,敘事方法也陳舊老套,角色一個一個出場,再輔以畫外音介紹,平鋪直敘中又增加一些橋段去展示女主角的與眾不同,各種「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口號式臺詞在觀眾耳邊縈繞——《燕雲臺》的前8集,主要情節沒有太多推進,性格簡單直白的人物倒是都一一過了一遍。
《燕雲臺》海報
女主角的人設缺陷明顯
根據《燕雲臺》人物簡介,蕭燕燕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養成了敢想、敢說、敢做的性格,對於追求的事物充滿執著,不輕言放棄。
然而這些美好的形容詞落實在劇情中,卻有些格格不入。
為了證明契丹女子未必不如男,蕭燕燕的選擇是要擁有一匹草原上最好的馬,而這匹最好的馬先要通過與磨魯古摔跤獲得,然而在與磨魯古的幾句臺詞對白中,並沒有看出蕭燕燕的大智慧,反而是在耍小聰明,「摘星星摘月亮」的臺詞更是低幼,再加上周圍群演們生硬的起鬨聲,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燕雲臺》劇照,蕭燕燕與磨魯古摔跤
於是在第一集開篇,蕭燕燕就上演了一出草原摔跤戲碼,一個轉身的動作,她碩大的紅色裙擺就在綠草青青的草原上畫了一個圈,一個圈之後,又接著一個圈,這場比賽的結果一定是毫無懸念的,然而這個蕭燕燕出場的重要戲份,卻沒能讓觀眾感受到人物本身的可愛之處,只看到了她的小聰明和魯莽。
這種「不可愛」延續到了韓德讓與蕭燕燕的相遇——在市集上,蕭燕燕看中了陌生人的馬,略施小計使馬受驚,碰瓷對方後,就要買下這匹馬,並在對方再三勸說此馬不好駕馭之後,依舊要逞強上馬。
當朝宰相之女,騎馬縱穿市集,打翻無數攤位,還要誤闖法場,與侍衛們展開一番搏鬥,最後男主角及時出現,打鬥中二人的一個對視,讓蕭燕燕暗生情愫。這樣大鬧一場之後,整件事情卻以拿出令牌,證明身份尊貴之後草草收場。
《燕雲臺》截圖
這些本應該體現女主角性格閃光點的橋段,結果看上去卻全是鬧劇,敢想、敢說、敢做的性格都變成了敢作,只有武力值拉滿的蠻力,卻不見機敏,當朝宰相家最聰慧、最惹人疼愛的小女兒,最終只停留在了文字描述之上。
第二集的射柳大賽,又是一次可以讓蕭燕燕展現自己鴻鵠之志的時機,然而仔細分析下來,卻依舊不見主角思維的成熟,在明知道耶律璟疑心重,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還是唐突來到他面前,只為了證明「女兒身一樣可以帶兵打仗。」
《燕雲臺》截圖
射柳大賽、跳月大會,兩集時間裡,已經為女主角提供了至少2次個人展示的舞臺,然而在舞臺之上,蕭燕燕的人設展現依舊是單一片面的,既不知道她的志向緣起何處,也沒看出來她為自己的志向做了哪些努力,更是不能明白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原因,反倒是讓觀眾看到了她的嬌縱跋扈。
與胡輦相比,蕭燕燕的行事手段較為幼稚、魯莽,思維超前卻沒有執行能力。
或許人物本身還有成長空間,前幾集劇情也是為後續劇情做鋪墊,但到目前為止,蕭燕燕的性格、學識、做事風格都與其身份不符,已成既定事實,她該如何成為「蕭太后」?看來劇中的蕭燕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燕雲臺》劇照
敘事手法老套
《燕雲臺》的敘事幾乎就是平鋪直敘,人物一個接一個出場,出場方式則展示了他們的性格,如蕭燕燕摔跤獲馬,韓德讓操練場練兵,練兵同時還有無關緊要的NPC加上一句:「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這些烏合之眾竟被韓德讓訓練得如此紀律嚴明」來展現他的帶兵之才,然而在畫面呈現中,這群士兵們操練的動作都很難整齊劃一。
隨後男女主角就有了一次簡單的相遇+誤會,畫面一轉,蕭燕燕的二姐烏骨裡上線,與一眾官家女子一起玩猜謎,展現了她愛財又目光短淺的一面。在祈福環節中,烏骨裡更是一心只想嫁個好人家,並在跳月大會上的一支舞之後與耶律喜隱私定終身,如此戀愛腦又性格單一,似乎註定了她只能是一個工具人的身份。
《燕雲臺》截圖,烏骨裡與耶律喜隱
大姐胡輦則是沉穩的代表,機智、識大體、顧大局,深知自家危機,也時刻記得自己大姐的身份,言語間立住了自己的人設,也是目前三姐妹中最為討喜的人物。
《燕雲臺》截圖,胡輦與太平王
宰相的三個女兒,與遼朝的三大支系命運勾連,如此具有故事張力的設定,卻選擇了最為普通的敘事方法,沒有懸念、衝突。根據男女主角的人設背景,明明可以有更為合理的相遇,但最終卻只有街頭偶遇這樣的偷懶式呈現。
三姐妹之間處世之道和智商完全不在一條水平線,更是很難讓人相信她們同樣出自宰相府。對比之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三姐妹雖然性格不同,但在學識和處事層面,大體保持在同一水準,也說明了她們有同樣的出身,接受了盛家相同的教育,而蕭家三姐妹則在各自的發展路線上,越跑越遠。
《燕雲臺》劇照,蕭家三姐妹
敘事邏輯已經如此簡單,依舊要在講故事同時強行製造矛盾,蕭燕燕既有報國的心情和膽識,就應該也能明白父親所見之人身份特殊,然而,在蕭燕燕眼中,此人只是上門告狀,思維邏輯過於簡單。
尤其是她突然衝進房門,拉著韓德讓跑出幾條街的劇情看得人云裡霧裡,上了熱搜的摔跤吻更是莫名其妙,意外的吻配以大特寫的畫面呈現,就是在給觀眾填鴨式塞糖,不管兩個人有沒有情感發展,先甜了再說。
橋段老套,敘事簡單,畫面的呈現更是處處高飽和度的大紅大綠,強烈色彩對比甚至需要觀眾靠調低屏幕亮度來緩解眼部疲勞。棚拍、摳圖、厚濾鏡,古裝劇在畫面呈現方面的雷點,幾乎都被《燕雲臺》踩了一個遍。
《燕雲臺》海報
大女主套路過時
提及大女主,就必定要說到《甄嬛傳》,《甄嬛傳》以其強大經得起推敲的內容核心與價值觀輸出,讓觀眾們喜愛多年。隨後的作品中,便少見了這樣鮮明的論點,僅只保留了女主角擁有絕對地位這一最為外化的軀殼。
蕭太后這一歷史人物原型,自身可發展的故事線遠不止韓德讓一條,但是從劇集一開篇來看,女主角政治頭腦的展示遠慢於情感的發展;而在事業方面,蕭燕燕只是知道要改革,但卻不知道改革的方向和具體內容。
《燕雲臺》劇照,蕭燕燕
舊制度沒有過多的展示,改革就已經迫在眉睫,新舊勢力之間的鬥爭更是浮於表面。舊部落後的原因沒有展開詳說,改革的具體措施也沒有提出,劇情已經進展到了第8集,全部的劇情依舊集中在蕭家,還沒有放眼於整個朝堂。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並沒有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也就有待商榷,如果改革這件事情本身不成立,那麼蕭燕燕的「事業線」也就基本整段垮掉了,無論是與韓德讓的英雄救美,還是與耶律賢的美救英雄,這些情感故事的堆砌,都無法彌補事業上的折損。
《燕雲臺》劇照,韓德讓、耶律賢
在情感線上的迅速啟蒙與在事業線上的緩慢形成對比,只有口號式「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臺詞,無法支撐起蕭燕燕不同於其他女子的思維模式,反而多了一些不懂事,小打小鬧的驕縱。
大女主劇走上了一條找不到重點的歪路,越是以歷史中的人物原型為背景,講出來的故事反而越沒有厚度,沉迷於用愛恨情仇和命運傳奇來吸引觀眾,殊不知,這些人物本身在那個年代的先進思想和特殊性,才是觀眾們最想要看到的內容。
《燕雲臺》劇照
《傳聞中的陳芊芊》就是一個討巧的例子,架空的朝代+女尊的設定輕鬆凸顯了女主的個性,再加之原本就是刁蠻公主的性格,當街騎馬衝撞攤販都變得合情合理,同樣是涉及改革、融合等主題,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衝突和自己的邏輯都十分清晰,在搞笑之外,也經得起嚴肅推敲。
而《燕雲臺》的前8集故事中,已經暴露了太多問題:女主角人設不討喜,敘事邏輯老舊無新意,深挖下去,整個故事的核心也並不明確,沉迷於迅速推進女主角情感線的故事只能以老套開局。
如今劇情已更新到第10集,第9集時,胡輦和烏骨裡已經出嫁,故事從蕭家一點點轉移出來,如果後續三姐妹之間,由於派系不同,各自立場不同,最後走向分崩離析的過程足夠精彩,或許也還能給這部劇的整體成績扳回一城。
《燕雲臺》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