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對於電視劇來說,劇本的拉胯往往是致命性的,縱然有一眾有演技、有顏值的演員也很難「帶得動」,而結果往往也會「反噬」演員。
秋末轉冬的11月,對於包括牛牛君在內的追劇一族似乎是個「水逆」期。
先是唐嫣產後復出的首部劇《燕雲臺》劇情老套到不堪忍睹,糟點滿滿還沒吐完,結果,由金庸《鹿鼎記》大IP加持、「90後老戲骨」張一山主演的韋小寶,豆瓣6萬多觀眾居然打出了2.7分。
另一部張愛玲《半生緣》改編的《情深緣起》,實力派演員劉嘉玲、蔣欣更是成為全網群嘲對象,即使粉絲等了3年的《狼殿下》,悄然上線又直達結局,依然平平無亮點,更遑論驚喜。
頗令人尷尬和痛心的是,以往爛片出現在一些山寨網劇、流量小鮮肉身上已是司空見慣,但近年來越來越高頻出現的是,明明是演技派的演員在演著俗套拉胯的劇本情節,頂著失真的妝容與濾鏡,甚至成為糊劇的炮轟擔當。不少網友直呼,想心疼演員,但心疼不過來了!
那麼,近期的「糊劇」滿天飛,是誰在背後製造了它們?牛牛觀察跟你一起探探究竟。
01背後出品方是誰?
牛牛君查閱了這幾部戲的出品製作方,《燕雲臺》、《鹿鼎記》、《狼殿下》均屬騰訊系,前者由企鵝影業直接出品,而後兩部是新麗傳媒。
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閱文集團斥資155億元收購新麗傳媒,後者承諾在2018年、2019年、2020年淨利潤分別達到5億元、7億元和9億元,而從實際完成度來看,新麗傳媒在2018年、2019年分別實現3.24億元、5.49億元淨利潤,均未達到承諾的業績數字。眼見2020年即將結束,這意味著新麗傳媒與閱文集團的三年之約將到期,新麗傳媒前景如何,不由得讓業界捏一把汗。
企查查數據顯示,新麗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創始人兼董事長為曹華益,2011年騰訊曾作為A輪投資機構入股,2018年3月,騰訊以33.17億入股新麗,同年8月14日,由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整合而來的閱文集團正式收購新麗傳媒。
要知道,在中國電影電視史上,新麗傳媒不可忽視,製作出品的近30部劇中並不缺少佳作,比如《血色迷霧》、《北京愛情故事》、《父母愛情》、《我的前半生》、《虎媽貓爸》等等,還有《山楂樹之戀》、《失戀33天》、《搜索》等電影,網劇代表作是2016年播出的《餘罪》。
不知道是否是著急完成對賭協議,《鹿鼎記》遭遇金庸小說翻拍史上最大滑坡,而《狼殿下》縱使有流量擔當,水花卻並不大。
02好劇本永遠是稀缺資源
當下的影視市場上,有錢的影視公司很多,好演員也不少,製作剪輯公司一大堆,唯獨好劇本卻永遠是一種稀缺資源。近期上線的這幾部糊劇,不得不說,大都是劇本出了問題。
比如,《燕雲臺》過於膚淺地將女性獨立自主定位於口頭上的「誰說女子不如男」,一出原本可以還原契丹遼國蕭太后人生起伏的大女主劇,愣是成了狗血劇,一個鏡頭出來,觀眾幾乎毫無意外地猜測出下一步的情節走向。
再比如,《鹿鼎記》明明是金庸先生的經典名作,改編後的劇本一下子就暴露了主創團隊沒好好讀原著,跳脫的、十分不合理的情節白白浪費了韋小寶這個大IP,更讓因《餘罪》、《春風十裡不如你》被大眾認可演技的童星張一山口碑一落千丈。
李沁和王大陸、肖戰主演的《狼殿下》相較前兩部還算稍好,但劇情設計同樣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當然,劉嘉玲、蔣欣的《情深緣起》主要是角色與演員不適合成為主要的糟點,但劇情設置同樣不合理,人物的設定並不能立得住。
要是說編劇年輕經驗不足編出糊劇倒可以讓人理解,但牛牛君注意到,無論是《燕雲臺》,還是《鹿鼎記》、《狼殿下》,還是《情深緣起》的導演編劇都有一定的來頭,比如《燕雲臺》的編劇蔣勝男是國家二級編劇,也是《羋月傳》小說的作者,《鹿鼎記》編劇申捷曾《雞毛飛上天》、《白鹿原》的編劇。
對於電視劇來說,劇本的拉胯往往是致命性的,縱然有一眾有演技、有顏值的演員也很難「帶得動」,而結果往往也會「反噬」演員,《鹿鼎記》張一山就是典型。
當然,就國內的影視創作環境來說,劇本好壞或許不一定全是編劇全責。牛牛觀察希望,無論是資本力量,還是導演編劇,以及演員,甚至服化道,如果每個人都能秉承匠心做好自己的專業,那麼總有一天,糊劇、爛劇滿天飛的亂象終會改善,我們等著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