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管理學博士失業擺攤 害怕城管來弄死自己

2020-12-13 搜狐網

  對黃雲凌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命運的不公,而是奮爭後的徒勞。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厄運。

  糾結了一個多月後,黃雲凌最終去了福州市汽車南站,擺起了地攤。

  他是廈門大學的管理學博士,畢業已近半年,至今沒有找到工作。從開始求職時的信心滿滿,到現在擺地攤,黃雲凌沒有想到自己會落到這種田地。

  「最諷刺的是,我研究的領域是社會保障,如今自己卻淪為弱勢群體。」他說。

  這一切,都因為命運與他開的一個玩笑—「先天性脊柱側彎」,俗稱「駝背」。黃雲凌身高剛到1米5,頭部前駝,且因身材過於瘦小而顯得全身比例不協調。

  從出生至今,黃雲凌已經與身上背負的這個「夥伴」抗爭了27年。

  他曾經相信知識能夠幫助自己對抗命運的不公,一度因為考上博士而希望大增,可是求職過程中接二連三的遭拒,還是讓他感到現實的冰冷。

  對他而言,最可怕的,不是命運的不公,而是奮爭後的徒勞。

  擺攤

  2013年11月21日,福州的初冬,中午氣溫接近二十度,不太冷,長袖衫外面套件夾克就行。從借住的姐姐家到福州汽車南站要一個多小時。黃雲凌隨身攜帶的只有一個書包,裡面有從淘寶上200多塊進來的「民族風情」掛飾。

  雖然做足了心理準備,一個多小時裡,黃雲凌一直忐忑不安,他是個「自尊心很強」、「臉皮很薄」的人,在公眾場合擺攤以訴說自己的不幸,還不知道會迎來什麼樣的眼光。

  中午12點,黃雲凌到了汽車南站,發現附近的人行道上已有好些小攤販,賣化妝品、賣書、賣工藝品的。

  他觀察了兩天,早就踩好了點。有個賣字畫的大爺,攤子大,吸引人。在大爺旁邊,黃雲凌鋪開一份報紙,擺上小掛件,開張了。

  不一會兒,「駝背」青年黃雲凌和擺在「攤位」上的博士畢業證書,就引來圍觀。揣著名校博士文憑竟然找不到工作,就因為形象?

  最早跟他搭話的還是身邊那位大爺。大爺是地質隊退休的,退休工資很高,閒來無事,擺攤賣畫純屬娛樂。「他最先跟我拉家常,說這個社會不公平,要讓一個博士出來擺攤什麼的。」

  一個福州市第六醫院的阿姨雖然沒買東西,卻對著黃雲凌說了很多:年輕人不錯啊,蠻聰明的,是個人才啊。社會不公平,要努力,不要放棄啊。李嘉誠當年也是白手起家。有空去第六醫院急診科找阿姨啊……

  有人打了報社的熱線電話,不過還沒有等到記者來,城管來了。

  前兩天「考察」現場時,黃雲凌曾親耳聽到城管對小販們喊:快走,不然弄死你!當時他心裡一陣「噁心」。通過打聽,他專門挑了個吉日來,這天應該不會遭遇城管。誰知「上頭要檢查」,城管突然襲擊。

  黃雲凌離開時是下午2點,可就是2個小時的擺攤經歷,讓黃雲凌成了新聞人物。

  回姐姐家不久,黃雲凌就接到了當地記者的電話,第二天,「廈大博士擺攤被城管勸離,因殘疾求職屢碰壁」的新聞登上報端,傳遍網絡。黃雲凌的「目的」初步達到了。

  幾天之後,姐姐才從網絡得知「擺攤」的事情,但她仍然沒有當面提過。多年來,對黃雲凌因身體原因造成的尷尬保持「若無其事」是家人的默契。

  「去擺攤他肯定難過,說了怕影響他心情。不過這也是一種正常表達方式,總比做出極端行為強。」黃雲凌姐姐對《中國周刊》記者說。

  而黃雲凌最害怕的,是同學的反應。

  「上新聞」之後,廈門大學官方微博上炸開了鍋。「這不是我經常在圖書館見到的那個人嗎?」很多人回憶在哪裡見過黃雲凌,有人則感慨他「學社會保障卻自己淪為弱勢群體」。

  黃雲凌沒有刷微博,他害怕正面迎接議論。

  他更沒料到自己會第一次收到那麼多同學主動發來的簡訊,包括並不熟悉的同學,都是鼓勵他。一個已經移民到加拿大的同學特地發來信息,稱他「敢站出來說話,很強悍,很勇敢」。他說,這些多少撫慰了自己幾天以來的焦慮和「羞恥」感。

  與他做博士同學三年、關係交好的張堅,得知這條「新聞」時嚇了一跳,「他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了?」打電話兩天沒人接,又在黃的QQ上留言,張堅擔心黃雲凌會出什麼事。

  張堅原本是一所高校的老師,畢業後回到了原單位。三年前,他考入廈大讀在職博士時,黃雲凌正好從本校碩士直升博士,兩人成了同學。

  在已經結婚生子的張堅眼裡,1986年出生的黃雲凌是個單純的「小弟弟」:「他對學術有很美好的想像,對未來充滿理想。我已經是社會人了嘛,比較憤青,經常說些體制沒救了這樣的消極話,他反而會鼓勵我,說你怎麼能這麼想呢。」

  破滅

  黃雲凌最怕的是讓同學看不起。

  他一度已經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可如今的境況,又讓他止不住聯想起試圖埋葬的記憶:初中時,身邊同學用語言和肢體嘲弄他,使他一度厭學;班主任出於「關心」,在全班同學面前多次將他叫出教室,囑咐他與其他人不一樣,要好好學習;做早操時,全校師生都要到齊,即使不能做那些動作,他也必須站在那裡。

  「諾大的操場上,我覺得自己像一隻被丟在岸上的魚。」黃雲凌說。

  他不想去學校。母親勸他:「你不去讀書將來幹嘛呢?」

  大三時,他開始刻苦學習準備考研,並為了體檢過關而開始長跑,每隔一天跑四五公裡,堅持了七年。

  考上廈大研究生的黃雲凌,成為他們那個不怎麼好的本科大學裡的「榜樣」。

  他讀到博士,成了家裡學歷最高的那個。鄰居誇他時,他看見了父母親臉上的自豪。

  博士期間,他成功申請到去荷蘭公費留學的機會,對方教授對他的研究計劃很感興趣,但因為當年有別的事務,邀請他明年再來。可是第二年就錯過獎學金了,加之黃雲凌沒有預測到自己畢業後會遭遇「失業」,與出國機會失之交臂。現在回想,他懊悔不已,如果當初爭取出國留學,並留在國外工作,自己的命運或許會從此改寫。

  「在西方國家,像『霍金』那樣重度殘疾的人依然能夠成為學術領域的偶像,獲得全社會的尊重。」

  在廈門讀書期間,放假時他也很少回家,他知道自己需要比別人更努力,而他也能從學術中感受到最大的成就感。

  他也暢想過,自己有了事業基礎後,要談個戀愛,擁有一段真正「平等」的感情,娶妻生子,建立家庭。他打算畢業的時候,讓全家都來廈門,一起看看這座美麗的城市。

  鄰居會「算命」,曾給他看過面相,說他「前額飽滿、五官端正」,「將來一定是有作為的人」。

  然而好運卻像突然被扼斷一樣,他一下子又回到了原點。

  歧視

  求職之初,黃雲凌也是信心滿滿,氣定神閒。

  2012年年底,畢業半年前,黃雲凌遞出第一份簡歷,得到一個面試的機會,廣州某大學的一個科研崗位。十幾分鐘的面試之後,沒有結果。當時他因為博士尚未畢業,並沒有很在意。

  之後又投了福州一所師範類大學和泉州一所大學。前者的系主任對黃雲凌的簡歷和研究計劃非常滿意,兩人電話談得「八九不離十」。

  接下來的面試,卻第一次讓黃雲凌遭到打擊。

  面試當天,黃雲凌和另一位博士同學一道前往。結果,見到黃雲凌本人後,校方態度發生了急劇轉彎。

  面試是在一間大會議室裡。

  同學在試講時,校方領導態度很熱情。而當黃雲凌站上臺試講時,臺下的人開始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走來走去,進進出出,沒有人認真聽」。

  試講原是20分鐘,在黃雲凌回答某老師提問時,院長突然打斷了他:「快點吧,多餘的話不用講了。」

  面試後校方請兩人吃飯,院長和行政人員熱情地向同學介紹員工宿舍如何如何,附中附小以後孩子上學很方便云云。黃雲凌完全被晾在一邊。他已經不敢抱太大希望,內心煎熬著,但他必須保持形象,不能太情緒化,只能在尷尬中堅持到飯局結束。

  回家路上,黃雲凌給那位對自己還比較欣賞的系主任發簡訊詢問,系主任發來投票結果:7:2:1。其中7票是棄權票。2票反對,1票贊成。

  這次失敗讓黃雲凌清醒地意識到,身體殘疾必將成為他求職的障礙。之後,黃雲凌決定「調整策略」:除了高校,也投科研機構;除了發達地區,也投西南部地區;除了較好的學校,也投二三流學校。

  黃雲凌連續向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全國各地二十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投出簡歷。不少單位對他表示出興趣,但在得知他的身體狀況後,都以「專業不對口」、「編制問題」等各種理由回絕,或者是沒有了消息,無限「拖延」。

  廣東一所高校院長在給他的回信中坦承道:「說實話,對於高校來說,只要是人才,我們就應該納入應聘程序,不應該有任何歧視和偏見。但作為機構和組織的運作,有時超越於個人的意願……估計你來,即使通過我們面試,學校這一關也難以通過。」

  另外一個學校院長的答覆則更為直接:「我們要是招了你,別人還以為我們招不到別人了。」

  《中國周刊》記者聯繫到廣東某高校院長,該院長默認了黃雲凌遭拒的事實:「現在學校進人條件的確越來越嚴格。許多高校,聘用教師需要國外留學經歷、或本科是所謂211高校。」

  「這也是一種變相歧視。」該院長說。

  黃雲凌也應聘過家鄉社保局的選調生,通過了「體檢」和省委組織部面試,但仍因種種原因未能通過接下來的地方面試,有人道出實情:選調生以後當領導要上臺講話,「形象」還是很重要的……

  長跑

  在廈大,黃雲凌曾經重建了自己,不僅獲得了「人類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歷」,也逐漸訓練自己達到超越個人不幸的「境界」。

  在海灘沿著海岸線夜跑是他最美好的記憶之一。30分鐘左右,5公裡,海風拂面,海水深沉。「跑到兩三公裡時,整個人會陷入一種『冥思』狀態,所有的想法都排空了,那時候會非常快樂。」

  六月的畢業季,火紅的鳳凰花正開得燦爛,黃雲凌則沒這個心情欣賞。直到畢業,儘管求職屢屢受挫,他也沒有在同學面前表現出強烈的消極。

  在一位和黃雲凌碩博同學六年的廣東同學眼裡,黃雲凌自始至終都顯得很「樂觀」。「經常看到他形單影隻的身影穿梭在自習室和圖書館中。」而讓他印象最深的還是黃雲凌在電腦前寫文章、工作時的背影。

  「那個背影比一般人都要縮小,因而顯得與周圍環境不太協調,而黃雲凌打字要比其他人困難一些,那個背影顯得格外努力,格外讓人感動。」

  這位「廣東同學」畢業後留在了廈大,成為這屆博士裡「走得最好」的。

  在很多同學眼裡,黃雲凌是最專注於學術的一個,沒有太多雜念。博士期間,他參與導師多項課題,並申請和主持了一個省社科以及一個博士創新項目。他的導師徐延輝說,「一般來說,博士只要發表兩篇論文即可畢業,他發表了五篇論文,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庫(CSSCI)上均可查詢到。我們完全按照正常程序培養,畢業時他已經達到了博士的學術訓練要求。」

  黃雲凌的幾位博士同學對他的一致印象是「上進」、「自信」,擅長定量分析和統計學,英語也不錯,還經常幫同學看文章、提思路,「科研能力在我們這屆博士裡可以排在前列。」大家從沒想過黃雲凌會面臨這樣的局面,「我們都以為,中國有這麼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像他這樣的人才肯定會有地方可去。」「沒想到連他『看不上』的單位都拒絕了他。」

  黃雲凌的親戚朋友也「動了能動的關係」,想幫幫他,但最終多卡在「形象」上。進高校任教、從事學術研究的夙願似乎越來越遙遠。

  拖延和無盡的等待,消耗著黃雲凌的信心和自尊。家人和黃雲凌的「矛盾」也越來越多。「爸媽每天都打電話來催,還讓我考慮去中小學教書,他們覺得我可能要求太高了。我的壓力越來越大,父母培養我這麼多年,我不想讓他們難過。」而另一位在大學任教的表哥也對他表示,讓他這樣的人進體制,大學領導也有難處,老師颱風重要等等,建議他採取「尋求同情」、放低身段的策略……

  這些都讓他感到更為孤獨。

  「擺攤」之後,在媒體關注下,黃雲凌的確收到了很多企業的邀約,內容涉及「教育培訓、美容整形、醫療器械、食品行業」,還有提出「現教」雕刻的。當然也有比較「靠譜」的企業,希望他去從事人力資源、數據分析等比較專業對口的工作。

  他想再等一等研究所和大學的面試結果,雖然已經等了幾個月。如果還沒有「消息」,就決定轉投企業

  這半年來,黃雲凌反思自己的確亂了「陣腳」,連跑步也中斷了,「面對逆境舉重若輕的境界我還沒有達到」。他喜歡從文學和哲學作品中尋找答案。

  在加繆的《西西弗神話》中,西西弗受諸神懲罰把巨石推上山頂,石頭重複滾下,西西弗反覆拼勁全力推上去,反抗荒謬的命運。這個讓他流淚的故事也讓他一直在思考:到底誰才是神,誰又是西西弗?

  27年前以令人遺憾的形象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時,爺爺做主將他抱在懷裡「一視同仁」地疼愛。在那個將不想要的孩子遺棄在街邊的時代,黃雲凌能活下來「已經很幸福了」。而他則不得不面對與自己背負的「夥伴」抗爭一生的命運。

  (文中張堅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海興城管喊你來擺攤啦
    海興城管喊你來擺攤啦 2020-06-13 0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領晚上街邊擺攤掙「外快」 城管稱尤其難對付
    「這些小白領擺攤尤其難對付!」通州一位城管支隊的隊長告訴記者。  通州 夫妻搭檔掙「外快」  昨天下午6時,通州某超市外的停車場逐漸變成了熱鬧的小夜市。  只見車主們打開後備廂,熟練地在後備廂蓋兩頭掛上繩子,抖落出衣服往繩子上一掛,就算開張了。賣鞋的圖省事,拽出一輛嬰兒車,把鞋子往車上一堆,也出攤了。
  • 全民擺攤,城管下班?看看「翠花」怎麼說~
    全民擺攤,城管下班?,實現了城管執法由街面向社區延伸,主動參與社區的建設和管理,動員、指導、幫助社區居民群眾和駐地單位,共同加強社區環境的治理和維護,對社區內出現的各類違反城市管理的行為進行有效管控。
  • 留學生擺攤遇城管 顧客用英文勸其快跑
    21日,同濟大學校門附近,兩名法國留學生擺攤賣「法式薄餅」,當夜,他們遇上了未曾見識過的城管執法,並在中國學生提醒下慌忙逃跑。法國留學生上海擺攤,同學喊聲「城管來了」……    21日,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南門附近,兩名法國留學生帥哥擺攤開賣「法式薄餅」。
  • 奇異博士:快跑,城管來了!小李子:城管要不要來串糖葫蘆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曬出歐美明星p圖,並配文:城管來了!網友評論:毫無違和感!後面的大叔看什麼看?沒見過白天出來貼膜,晚上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嗎?不行,城管來了,溜了再說!神奇女俠:哦,親愛的,我今天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我居然遇到了城管!親愛的,你相信嗎,我今天真的遇到城管了哦!得虧了奇異博士通風報信,不然這輛車都被上繳了!奇異博士,我會為你打滅霸幾拳的!我有摩的我怕誰!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大蔥八毛一斤,愛買不買,哥就是這麼酷!喂喂喂,我說烤地瓜的烤字寫錯了,你信嗎?
  • 官方闢謠刷屏的上海擺攤地圖!地攤能擺了,擺在哪?城管解答
    申城擺攤地圖系謠言昨天(3日),在上海人的朋友圈內,一張標題為「2020上海擺攤夜市分布」的圖片一度刷屏。圖片稱:上海浦東、閘北等七個區的部分道路可以擺攤,其中不乏昌裡路、臨汾路等過去風靡上海灘的夜巷。記者第一時間向市城管執法局求證,該圖所描述的內容不實,系謠言。
  • 申城擺攤地圖系謠言!城管權威解讀上海哪裡可以擺「地攤」
    上海城管部門坦言:隨著「地攤經濟」一詞火起,大家把眼光再一次聚焦到城管執法部門身上。而多年來,城管執法部門在大家的印象裡和攤販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關係。在上海,曾經佔道經濟、無序設攤、沿街兜售、跨門經營也是這座大城市的客觀存在現象。比如曾經名噪一時的彭浦夜市,也因為嚴重的佔道經營、油煙擾民的,在多方部門聯合努力下,通過多次專項整治,還路於路。
  • 河南一公園群眾因搶攤位爭吵 城管讓商戶抓鬮擺攤
    河南一公園群眾因搶攤位爭吵 城管讓商戶抓鬮擺攤 2020-06-11 19:08:47 來源: 梨視頻 舉報
  • 臺籍博士獲廈大教師編制 成大陸第一人(圖)
    2002年,從臺灣大學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畢業後,他選擇到大陸繼續學業,報考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兩年後獲得了管理學碩士學位。  2002年來大陸求學,當時在家鄉人看來是一個很奇怪的選擇。「當時就像是一次賭博。」陳經超坦言,「我『賭』的是大陸未來的發展前景,當然這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事實證明,陳經超的選擇很有遠見。
  • 衡水冀州城管與商戶因擺攤起衝突動拳頭?區住建局:不了解情況
    7月4日,有網友向記者提供了兩段視頻,顯示衡水冀州區城管人員與一商戶疑似因擺攤問題發生了肢體衝突,雙方動起了拳頭。該商戶高喊「讓他們擺攤不讓我擺攤」,並稱城管收受了賄賂。對此,該區住建局一直稱不了解情況。
  • 廈大規定博士應聘教師需先到廈大做博後—新聞—科學網
    新出臺的廈大師資新標準,提高聘任教師的錄用門檻,要求年齡不能太大;想要到廈大當老師的博士,要先到廈大的博士後「熔爐」裡鍛鍊兩年,才能競爭上崗。 為了避免「近親繁殖」,廈大再次明確不留本校博士當老師。 廈大校園網昨日(8月8日)發布消息說,廈大研究制定了《廈門大學新聘教師任職條件補充規定》,提出師資新標準,為的是進一步提升廈大師資隊伍的質量。
  • 城管喊你來「擺攤」,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網絡圖片侵權請聯繫刪除為啥孟婆都這麼理直氣壯地報攤呢?城管都叫你來擺攤了,你還不來?stall 貨攤, 售貨亭 側重於連載一起的貨攤用 stall來表達,比如下面這個菜市場,不過我們還有另一個表達方式「 wet market」,也是菜市場的意思,wet是潮溼的意思,market 是市場,溼溼的市場,這樣還是挺貼切的呢!
  • 北京城管執法部門:依法嚴格查處佔道擺攤設點違法行為
    記者剛剛從北京市城管執法局獲悉,針對當前本市個別地點出現的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等違法行為,市民反映強烈。本市各級城管執法部門要加強執法檢查,依法處理這類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違法行為。
  • 擺攤去!耒陽擺攤最強攻略來啦!?
    最近「地攤經濟「火了6月3日一個令人斐然的話題突然空降微博知乎等各大榜單#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城管追商販到城管拉商販仿佛一夜之間這個世界徹底變了很多做生意的朋友由於受到疫情影響經營困難只能臨時在路邊擺個小攤兒掙錢|| 走,咱擺攤去。
  • 第一位顧客竟然是城管?小兔說怎麼擺攤才能賺到錢
    推動地攤經濟,釋放市場活力,這是國家出於盤活經濟的策略,而對於攤主來說,能賺到錢才是擺攤的第一動力。在談如何擺地攤才能盈利之前,小兔想先講一個自己擺地攤「創業」失敗的經歷。2013年大二暑假,我在淘寶上買到一副質量不錯又便宜的墨鏡,便突發奇想打算進一批擺地攤賣著試試。
  • 2020熱點:城管請你去擺攤!元芳你怎麼看?看看網友怎麼說
    大家好,我是我總是話多,今天我將以幽默滑稽的方式跟大家討論今天的話題:城管叫你去擺攤!元芳,你怎麼看?提到城管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定會讓你想到很多與城管有關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比如某某某地方的城管,再執行一場城市容貌規範管理中關於地段規範經營問題時,因某某某佔道經營,阻礙交通,影響城市市容等等,與某某某產生語言衝突,進而發展到肢體衝突,最後變為暴力執法。
  • 城管喊你來擺地攤,盤點廣州適合擺地攤的好地方
    最近網上有一個趣事,江西九江瑞昌市城管隊員打電話給當地的商販,說為了推動地攤經濟發展,讓城市更有活力,主動邀請小商販到指定地點進行擺攤賣貨。以往常常被城管趕跑的攤販主,現在被城管動員去擺攤,讓他們驚訝不已,馬上叫多幾個攤主一起去現場擺攤。
  • 「地攤經濟」來了,攤怎麼擺?城管有話說
    「地攤經濟」來了,攤怎麼擺?遵循為民、便民、利民的原則,為還市民美麗環境和便利出行,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轄區中隊對此處擺攤設點進行了集中治理。在集中治理的前一天工作人員對廣場南路的商販進行了勸導和宣傳教育,鼓勵商販定點、定時規範經營;不可佔用消防通道、盲道;不可侵佔他人利益;保證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工作。
  • 送女兒去廈大讀研後,爸爸回家就考了廈大的博士,現在是女兒的「學...
    一邊是自己無暇抽身的課程強度,另一邊是醫學生滿滿的課表,雖然同在一個城市,父女倆卻鮮少見面。眼看著父親一邊兼顧工作,一邊埋頭學習,王睿會從心底裡覺得「特別心疼」。但久而久之,看到父親每次到廈大來都樂在其中,「我也就不多說什麼,好好陪著他就好了。」每次父女倆在課餘相遇,從學業、人際關係、情感到未來成長的規劃,總有談不完的話題。
  • 送女兒去廈大讀研後,爸爸回家就考了廈大的博士,現在是女兒的「學弟」
    原來他還有個身份——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博士專業學位2018級研究生。父女倆同時在廈大讀書,而因為晚女兒一年入學,王健還被王睿開玩笑地稱為「學弟」。他自己倒是不怎麼在意,重新拾起學生身份,他認為自己有一顆年輕的心,不會變老。2017年9月,來自安徽阜陽的王睿拿著錄取通知書,在翔安校區公共衛生學院的報到點完成了註冊手續,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廈大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