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陽:人生三大哲理,聰明的人四十歲之前都了如指掌

2021-02-07 三分鐘國學

這世界上的賊人太多了,多如牛毛,而我們心中的賊更多,多如恆河沙數。

對於精通儒道佛教的全能大儒王陽明來說,除了治心是世界上第一難事之外,其他的一切,不過是天上的浮雲而已。


王陽明出身於狀元之家,其父王華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狀元,可以說這為王陽明的成長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文化基礎。可惜的是,王陽明雖然少有才華懷抱,但一生坎坷,直到晚年方才建功立業,且功高震主又被棄用一旁,等到再次啟用卻因病而逝。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曾國藩曾這樣評價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他繼承了宋代大儒陸九淵的思想,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在他看來,人活於世,煩惱苦悶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處世五法則是引導眾人以心之力抵禦外界紛擾,重拾中庸、淡然之境。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如今於凡忿懥等件,只是個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心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

心胸狹隘會給人帶來無窮禍患,而心胸寬廣則能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慰藉心靈。無論是為了個人的身心健康,還是為了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爭取到發展的機會,都應以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世。只有時刻保持寬廣的胸懷,心存一份豁達,才能放下怨恨,重拾笑顏;才能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共同進步。也許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心中的豁達就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做事業,貴在堅持。對於事業,王陽明倡導的是"知行合一"的精神。他認為,只有在做事的過程中磨鍊自己的知識,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對此,王陽明強調:"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在我們的傳統印象裡,修心和做事是兩個觀念。其實做事才是修心的最佳方式。我們排除雜念,一點一點的把事情做好的過程,其實就是修心的過程。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做事,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的不足,發掘自己的潛能,最終坦然立足於天地之間。事業是人生的根本,不斷地做事情,也能是我們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訣。


"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

欲靜心,先戒躁。忙碌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不幸的是,與身體的操勞相伴隨而來的,還有內心的忙亂急躁、焦慮不堪。所謂"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給內心留一份悠閒,而使其深受煩惱與擔憂所累,便更難在為人處世之時做到遊刃有餘、瀟灑自在。

睿智的老子指出,"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


王明陽一生坎坷,能夠取得最後成就完全要歸功於他的心學。36歲那年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人們都認為龍場這種人間地獄,王明陽就算不被殺也就活活憋瘋了,但是聖人之所以能稱為聖人,他一定有有自己獨特的能力,就在那樣的環境下,王明陽生存了下來,並且建立了心學,從那以後王明陽人生從黑暗瞬間走向光明,修心讓他身體和精神處於最興奮的狀態,只要內心夠強大,做什麼事情都輕而易舉。


相關焦點

  • 王明陽:有智慧的人四十歲之前都知道,這2大人生哲理
    這世界上的「賊人」實在是太多了,但是我們心目中的賊更多。對於王陽明來說,除了治心是難事以外,其他的一切都不是問題。王陽明出身狀元之家,父親王華是明成化十七年的狀元,可以說為王陽明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成長環境。
  • 四十歲以後,要和層次高的人交往
    01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到了四十歲這個年齡,有著較為豐富的閱歷,對世間的紅塵了如指掌。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過了四十歲的人對自己的朋友圈比較迷茫,不知道該和怎樣的人深交做朋友。每個人都很想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但志同道合併不是唯一的標準,最關鍵的就是和你交往的人層次如何。
  • 四十歲人生感悟的說說 人到四十的精闢感言
    四十歲是人生的分水嶺,一旦越過四十歲的門檻,我們所承擔的責任就越來越多了。大多數人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都已經安家立業了。今天小編將四十歲人生感悟的說說分享給你,一起來看看吧!四十歲人生感悟的說說:1、人活著的意義應當是在過程,而不是結論。所以一個人不應該以自己的經驗和觀點去影響另一個人,何況他不是你,你也不是他。
  • 古人有訓「男人過四十,兩不動,三不換,四不碰」!句句暗含人生哲理
    古人有訓「男人過四十,兩不動,三不換,四不碰」!句句暗含人生哲理在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俗語老話,它們包羅萬象,基本涵蓋了平常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直指導著人們的生活,這些話通常比較簡短,朗朗上口。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會說這些俗語老話的人越來越少了,只能在一些老人口中才能聽到,很多人聽了都不知道一些話其中指的是什麼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過了四十歲,生活的感悟多了很多,有些事想開了,也想明白了。在農村人常聽人說的「三不動,三不換,三不碰。」也有更深的理解。
  • 過了四十歲,聰明的女人,不會往朋友圈發這些東西
    二十幾歲的姑娘喜歡曬曬自拍,秀秀恩愛,然後配上一些古靈精怪,或者可可愛愛的文案,倒也配得上這個年紀的那份靈動自然,別人看著也覺得賞心悅目;三十歲的女人初初成熟,像風雨中仍能盛開的鮮花,在朋友圈裡分享一些感悟,也能顯得幾分韻味魅力;過了四十歲的女人,已經走過了人生最好的年華
  • 《天道》:芮小丹在王明陽身上驗證丁元英的思想,果然是高人
    而芮小丹最近在工作中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審訊罪犯王明陽,王明陽身上背負著數十條人命,被抓捕後不開口不說話,拒不交代罪行。第一次交鋒,芮小丹和她的戰友們抓捕王明陽,在雨天的對戰中,王明陽拿著槍指著芮小丹的後腦勺開槍,可惜槍在雨中沒有響。
  • 四十歲的人生感悟:你與人到中年只差一瞬間!
    在網上看到一個數字,說中國人現在的平均壽命是七十七歲。姑且按這個數字來算,人過了四十歲,也就是相當於人生過半了。除去上學讀書的二十來年,從大學畢業走上社會開始,直到人到中年,中間也就短短不到二十年而已。
  • 人生,活到四十歲之後,要不惑不慌
    孔夫子這樣形容過自己的人生各個階段,他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後來,人們說年齡階段,也沿用了聖人的說法。三十歲就叫做而立,四十就是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多歲就是耳順。
  • 人生感悟:寫給四十多歲的男人
    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經意間感慨,四十多歲的男人,人生已匆匆走過一半,歲月留下了無數的痕跡!四十多歲的男人,出生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上學在八、九十年代,工作在二十一世紀,如今已步入中年。比起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前輩,四十多歲的男人,不能算經受風霜、勞苦,卻也曾經有過滄海桑田,曾經體會過困難貧苦。 四十多歲的男人,是沉穩的。心智成熟、處事穩重、有閱歷、有經驗,已經學會褪去往日的浮華,沉澱過去,學會如何腳踏實地。
  • 四十歲以後,最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會感慨時光飛逝,轉眼之間就已過了四十年的歲月,還是會感恩自己的成長,終於走到了成熟且穩重的階段? 想來,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所思所想也會不一樣。四十歲的當口,大家都有不一樣的體會,不一樣的領悟。
  • 四十歲之前別沒錢,四十歲之後別有病,你過上這樣的生活了嗎?
    生活常常不懷好意地給你開玩笑,「四十歲之前別沒錢,四十歲之後別有病」,相信這樣的生活狀態只有少數一部分人能夠得到吧?年輕時聽著前面半句挺傷感的,卻對後半句沒什麼感覺,步入中年對前面半句感到無奈外,聽到後半句簡直更是悲從中來!
  • 進入四十歲人生,有何感悟?
    四十歲,不惑之年,最苦的年齡段。父母盼你養老,子女想上私立一中等你去交學費,不能延誤的銀行房子貸款,自己該有的花費,還有每天不可缺少的生活支出,女人不是泥塑玩偶,也要買衣買首飾。小時候,365天的等待,就盼過年。
  • 四十歲的「窮」男人,才是人生黃金起點
    如果你現在是四十歲左右的男人,我真切的告訴你,這才是男人的黃金起點,你信不信?如果一個男人在年輕時不知道目標是什麼,那么正好,你過了年輕時的衝動,過了年輕時的任性,只有四十歲的時候,你才知道你需要什麼。
  • 20條人生哲理名言警句
    1.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卻並非每個人都能讀懂生命;每一個人都擁有頭腦,卻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善用頭腦。只有熱愛生命,善於動腦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擁有生命。2.人生就像一場舞會,教會你最初舞步的人卻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場。
  • 四十歲的女人的感慨心情 不惑之年的人生感慨
    當女人到了四十歲,就能站在人生的高度上俯視自己以前的生活,在觀察和思考中感悟人生的意義,領略生活的真諦。   女人到了四十歲,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衰老,可那條條皺紋裡盛滿了智慧和閱歷,根根銀絲中裝滿了豁達和善良。四十歲的女 ,經歷了坎坷和挫折,歷盡了滄桑與世故,擁有了處變不驚的心態。
  • 《天道》芮小丹帶你解讀《聖經》精髓—王明陽聽完說:「自愧弗如.」
    王明陽說:「神是什麼?神是根據人的需要造出來的。」 芮小丹說:「這就是《聖經》神學理論上存在的問題。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
  • 俗語:「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老祖宗的告誡要多看看
    四十歲有三不比,而五十歲有三不親,這是農村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它很好的告訴了四十歲和五十歲的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簡單的俗語背後,其實是深刻的人生哲理。四十歲有三不比:1.不比錢財四十歲,人到中年,到了這個時候也是上有老人贍養下有孩子撫養的歲數,生活中就要沉得住氣。
  • 《黑豹》主演去世年僅43歲:人過四十,命都不是自己的了
    其實人過四十後,命都不是自己的了,哪怕再身不由己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早在成為一個演員之前,他還當過編劇和導演,人生經歷相當勵志。
  • 人到四十歲,你會發現誰都靠不住
    人到中年,會看穿許多人情世故,曾經信心滿滿的愛情,早已淡去,無法撐起一天安逸的天;曾經覺得充滿幸福的未來,也早已變了味,虛幻而可笑。 經歷了風風雨雨,才發現,人到四十歲,誰都靠不住,愛情靠不住,對方靠不住。其實,人最大的安全感永遠來自於自己,不管在任何年齡階段,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