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校名讓人誤以為是村小,公招教師時,別的學校被擠破門檻,自家卻門可羅雀;因為校名「顯得土氣」,家長竟對學校的教學質量產生懷疑,硬是把娃娃轉到其他學校讀書……這兩年,成都金牛區外化成一小越來越覺得,用了9年的校名成了件頭疼事。
校方反覆考慮後,決定9月8日正式將學校更名為奧林小學校。老校名用了9年
外化成一小建校於1997年。由於地處外化成小區,建校初就選擇了小區名字做校名。建校之初,外化成一小規模很小,加上沒什麼名氣,學生總共只有80多人。經過多年努力,學校取得了長足發展,今年還向女足國家隊輸送了青年隊員。隨著名氣變大,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多,目前全校學生人數已有上千人,學校更是提出了要辦「全區最佳、全市知名小學」的目標。
可是,就在師生們準備大展拳腳時,一個問題悄然浮出水面———用了9年的校名有些「不對勁」了。
報名者扭頭就走
去年秋季,金牛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59名中小學教師。報名者把金牛區教育局的會議室堵了個水洩不通,截止時報名者已逾千人。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報名到外化成一小的居然只有一個人。學校楊副校長介紹說,這種情況今年仍沒有好轉———報名者寥寥無幾,學校最終也只錄取了3名教師。
「很多報名者一聽名字,扭頭就走,還說我們學校多半是個村小,也不曉得在哪個旮旯哦!」楊副校長苦笑著說。
學校被迫要改名
受影響的不僅是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招生中,校方也不時感到很尷尬。該校副校長舉例說,有一次學校帶著學生外出上公開課,旁人稱讚:「你們這個村小可以哦,學生素質還真不錯!」一提「村小」,家長就不樂意了:「搞半天我娃娃要去讀個村小嗦!」結果原本該在這裡讀書的學生,被家長轉到其他學校讀書,還稱「信不過村小的教學水平!」
「學校要發展,首先就要換個好名字。」一番討論後,校長陳莉得出了結論。她打了個比方———「就像很多高檔樓盤要推出自己的產品首先就要有個叫得響的好名字。學校要提升知名度,也得換個琅琅上口的校名!」
改名老師家長都點頭
換校名的想法得到了學校老師的支持。但換個什麼名字呢?
據了解,由於學校地處化成社區,緊鄰奧林社區。而學校不遠處就是金牛奧林體育中心。「奧林」這個詞進入了老師們的視線。陳校長認為,「奧林」是奧林匹克的縮寫,體現著濃厚的奧運拼搏精神,恰好又和學校對學生的體育特長培養方針不謀而合。
這個名字也很得家長和老師的喜歡。楊副校長告訴記者,很多家長得知學校即將改名為奧林小學時,都紛紛表示:「是該換得了,原來名字土裡土氣的,這個名字好聽多了。」據《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