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名最「奏效」的大學:改名後像重點學校,實際上是民營大學

2021-01-11 阿迪說教育

名字像門面一樣,給人第一印象,中國的大學也是,名字越高,實力越強,特別是在不太清楚的時候,我國的大學熱衷於改名,有的越換越好,有的大學卻是毀於改名字,綜合能力是評價大學優劣的指標,但是名字確實能吸引很多大學的學生,有效提高印象分。

中國真的是一所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學,也許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雖然綜合能力在短時間內是提高不了的,但是改變大名字很簡單,今天我想說的是,全國改名最有效的大學是吉林外國語大學。

不介紹這所大學的歷史和綜合能力的話,和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一樣,是全國比較好的211重點大學,但是,實際上吉林外國語大學只是一所民營大學。

吉林外國語大學的前身是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是吉林省所屬的民營大學,最初設立的是吉林省華僑外國語專修學院,在改名字之前,這所學校確實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是一改名字就不同了,自從被稱為吉林外國語大學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是名牌大學,畢竟在國內,名字中有外語大學文字的學校不多,北京外國語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在語言大學中尤其有名,現在混雜著魚眼,但是大家不太清楚。

吉林外國語大學創立於1995年,到現在為止有23年,改名是從2003年開始的,到現在已經過了15年了,改名後本科生教育開始了,民營二大學院,令人意外的是,學校改名後沒有由民間改為公營,反而特別獨行,作為一個民辦本科在高考中錄取兩批。

2007年,吉林外國語大學成為全國民營大學中第一所「省重點高中」,這所學校有兩個省級重點學科,外語文學專業和應用經濟學專業,到了2015年,吉林外國語大學在所有民營語言大學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教師的力量也很好,學校的外國教師來自世界各地,有英語、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德國、俄羅斯等數十個地區,而且在教師總數中,20是博士學位,66.7是碩士學位,另外,8位教師還獲得了國務院政府的特別津貼。

民辦大學在不斷的發展中確實不容忽視,但吉林外國語大學的實力值得肯定,但是,民營大學各方面的建設和教育資源是沒有政府強大的後盾的,與公營大學相比還有差距,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我覺得公營大學比私立大學好,還是建議學生在知道學校背景後再選擇,被錄用後不知道自己是誰的錯也沒有。

大家對公營大學和民營大學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區的交流。

相關焦點

  • 改名最「吃虧」的大學:曾經是國字號,改名後被誤認為是三流大學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大學熱衷於改名,名字相當於大學的招牌,很多大學對於名字很在意。再加上有不少大學改名後,知名度和生源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所以改名也成了一種吸引生源的辦法。但也出現了一些改名失敗的大學。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所國內改名最「吃虧」的大學。
  • 高校如何改名最成功?這所高校,改名後像211,實際上普通一本
    也正是因為如此,為了提升知名度,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申請改名,這在中國大學發展的歷史中並不陌生。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時候,改名風潮席捲全國。一些高校從學院如願以償更名為了大學,而一些大學也是降級成為了學院。的確,擁有一個好的校名確實可以提高大學的知名度,國內高校因為更名降低知名度的比比皆是,同樣也有因為更名比較成功,提升了知名度的。
  • 浙江改名最成功的三本,曾經很像野雞大學,如今校名像重點大學?
    在我國因為改名而收穫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最著名的就是西南醫科大學了,這所醫科院校原名為瀘州醫學院聽著校名也只是一所地方醫科高校,但憑著西南醫科大學的新校名,使得這所曾經並不算特別出名的高校如今知名度得到了大大提升,而且近些年來還吸引了高質量的生源。
  • 國字頭211大學改名像「野雞大學」,那些改名失敗的知名大學
    東華大學、西華大學、南華大學和北華大學,看完後有沒有蒙圈的感覺,傻傻分不清,分不清也情有可原,因為這些大學校名改名前後基本沒有什麼傳承可言。東華大學改名前叫中國紡織大學,西華大學的前一個名字是四川工業學院,南華大學由中南工學院和衡陽醫學院合併而來,北華大學由吉林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而成。
  • 新一批「改名」名單公布,明明是本科大學,學校改名後更像是技校
    文/寧媽育兒經 我國新增33所改名的大學,其中有幾所大學名字改完令學生吐槽不斷。原本是校名不錯的大學,為什麼總是把校名改的不是像「野雞」,就是像「技校」呢?
  • 中國最委屈的4所高校,都是行業頂尖211,改名後卻像「野雞大學」
    中國最委屈的4所高校,都是行業頂尖211,改名後卻像」野雞大學「江南大學江南大學,一所位於江蘇的211高校,輕工業實力突出,食品科學、工業設計學科全國頂尖,妥妥的食品和設計崗位牛校。長安大學,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名校,妥妥的公路交通行業牛校,江湖人稱「公路黃埔」,實力可見一斑。
  • 中國最尷尬的大學,永遠排第二!改名能解決問題嗎?
    同年,以新華社外文幹部學校為主的外語院校建立起來,順延只得使用「二外」的名稱。 學校增加知名度,無外乎兩種套路。一種是為自己找個好的出身,極端的如湖南大學追溯到宋朝嶽麓書院,無愧於「中國歷史最久遠大學」,此外就只能改名了。 論起出身,由新華社外文學校做底子的北二外不算差,只是名字裡的「二」一直沒抹去。
  • 河北省改名最失敗的高校,網友:以前的好,現在的像野雞大學
    還有很多院校從調整了本科的錄取批次,加上很多學校的合併,導致學校改名成了一大趨勢,改名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北京廣播學院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不光名字高大上,而且冠上了中國倆字,瞬間就提升了好幾個檔次!
  • 中國最「尷尬」的大學,永遠排第二!改名能解決問題嗎?
    一種是為自己找個好的出身,如湖南大學追溯到宋朝嶽麓書院,無愧於「中國歷史最久遠大學」,此外就只能改名了。論起出身,由新華社外文學校做底子的北二外不算差,只是名字裡的「二」一直沒抹去。人家也不是沒想過改名,只是路途坎坷,至今也沒能取得新名。
  • 中國大學改名之最失敗篇-東華大學是真不好聽
    10四川大學——四川聯合大學——四川大學(也是折騰型的!因為北京有個市屬的「北京聯合大學」,弄得四川聯合大學也被誤認為是這等檔次的高校,在北京都招不上學生,改名四川大學後,報考的人數很快上來了)。作為一個語言學校,此等語法錯誤多年了才引起重視?可嘆!)NO。8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大學(莫名其妙!像所民辦大學!後來知道原來是創辦人的爺爺曾創辦「江南大學」。故不顧師生竭力反對硬是在2001年改名。)NO。7華中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好好的「華工」送給人家華南理工了)NO。
  • 吉林改名「最成功」的高校,校名改得像重點大學,名氣一路攀升
    但是東北卻擁有很多教育資源,有著一大批的全國重點高校,比如我們熟知的吉林大學,哈工大等等。比如今天要說的這所學校,它堪稱是吉林省改名「最成功」的一所高校,校名聽起來好像是重點211高校,而且名氣一路攀升!
  • 這所大學11年改名3次,改名之前像民辦,如今校名跟211很像
    說到河北的教育,估計很多人都聽過衡水中學,這是我國非常著名的重點中學。每年考取清華北大等名校的數量,在全國都是處於領先地位。全國各地很多高中,都在學習「衡水模式」。可以看出,河北的高中教育在全國還是非常領先的。
  • 中國改名最失敗的大學
    有這麼一所大學,她的實力非常強,可以說是行業中的「北大清華」,她擁有「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111計劃」等幾乎所有中國頂尖高校的頭銜,但是她又非常地「不知名」,好多人不知道她的存在,甚至許多人第一次聽說她名字還以為她是「野雞大學」,而實際上她是擁有5名專職「兩院院士
  • 江西改名很「成功」的大學,看著像211,實際是二本,好在實力強
    我國的大學數量有將近3000所,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有過改名的經歷。改名的目的很簡單,主要就是為了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綜合實力,從而招到更為優秀的生源。改名字對於大學來說有利有弊,如果名字改的成功,知名度自然會提升,但如果說改名不成功,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學校以後的發展。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所大學位於江西,它被稱為是江西改名最成功的一所大學。
  • 我國改名最失敗的985,改名後被當成普通大學,後來又改回了原名
    隨著高考的恢復,中國大陸高校的開始在學術研究上進行了提升,從而就有了很多學校聯合辦學或者是優勢學科進行整合獨立辦學等等。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中國大陸很多高校改名最為頻繁的時候,其實也不難發現,很多的合併了後改的名,也有的是學校辦學實力升級改的名
  • 中國大學改名「失敗」篇
    華東紡織工學院→上海紡織工學院→中國紡織大學→東華大學「東華」二字讓人云裡霧裡。該校一畢業生的話道出了他們的無奈:我上的大學是上海紡織工學院,畢業時是華東紡織工學院,我的同班同學畢業後繼續深造,碩士就讀於中國紡織大學,博士就讀於東華大學。其實都是一個學校。
  • 全國改名最成功的大學,改名前默默無聞,改名後錄取分數線暴漲
    這所學校是瀘州醫學院,全國改名最成功的高校!很多人只知道瀘州有個瀘州老窖,不知道有個瀘州醫學院。還有很多人連瀘州在哪個省都不知道。
  • 我國大學中改名最失敗的案例,改名前聞名全國,改名後無人知曉
    人的名,樹的影,一所大學的名字就是這所大學的門面,中國地域遼闊,很多時候大家從校名上就可以了解這所大學的級別,特色專業,是否要報考。所以說一所學校校名叫的響亮,發展自然可以順風順水,如果不幸校名沒那麼響亮,一般都會選擇改名來改變命運,接下來的這所高校,之前的校名非常響亮,聞名全國,卻要選擇改名,如今變成了無人知曉。
  • 改名越改越差,985大學突然像大專,還能吃後悔藥麼
    每年中國都有很多大學改名,大學更名是為了方便自己的招生,並擴大自己的聲譽,但是,有幾個大學,他們改名沒有達到這兩個目的中的任何一個,可以說這次改名完全失敗了,我舉幾個改名失敗的大學。1、東華大學這所學校也可以說是改名失敗的典型,東華大學原本是以國字開頭的,中國紡織大學,這個名字不僅突出了它的優勢專業,同時也突出了這個專業在全國高校的地位,一般以國字開頭的大學最擅長的專業,就是它名字裡掛著的那一個,其實像他那樣的改名方式真的很失敗,很多人一聽東華,第一反應就覺得這個名字沒有特色,聽起來像是民營的三流大學,給人帶來了誤解,因此,很多父母和學生在考試的時候不會選擇這所大學
  • 我國改名最失敗的985,改名後被當成野雞大學,最終被迫改回原名
    "在我國要知道,本科就超過了千餘所的規模,其中每年985和211大學成為了報考的熱門,如果能夠考上39所985高校的考生來說真的堪稱為學霸級別的人物了。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高校就掀起了改名風潮,並延續至今。 可以說在大的變革中,一些院校是不斷地變化,為了發展成更好的大學,選擇合併、改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