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5人覆核確認陽性,蘭州獸研所事件中的布病究竟是什麼?

2020-12-13 前瞻網

昨天,蘭州通報了獸研所布病事件最新進展,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計檢測21847人,初步篩出陽性4646人,甘肅省疾控中心覆核確認陽性3245人。其實在去年11月,蘭州布病事件就已經開始發酵,當時篩查後確定了181名抗體陽性人員(2019年12月25日數據)。

此事件時隔近一年再次發酵,引起多方關注,迅速登上熱搜。那麼,引發多方關注的布病到底是什麼呢?

認識布病

布病(Brucellosis)是由布魯氏菌(Brucella)引發的病症,全稱布魯氏菌病,又名地中海弛張熱、馬爾他熱、波浪熱(undulant fever)、波狀熱,是由動物傳播的最廣泛的人畜共患病之一。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布病列為必須通報的傳染病之一,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列為乙類傳染病。

布魯氏菌,其名稱來源於英國病理學家和微生物學家戴維·布魯斯(David Bruce)的名字,以紀念他的發現。該菌是胞內生長的革蘭陰性多形球狀桿菌,對光、熱、酸以及常用化學消毒劑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 分鐘、60℃下10~20 分鐘或者3%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等數分鐘即可將其殺滅。

布魯桿菌在外界環境的生活能力較強,在4 ℃奶油中可存活6周,冰凍奶製品中30天,新鮮奶酪中50~100 天,在乾燥土壤、皮毛和乳類製品中可生存數周至數月,在水中可生存5 天至4個月。

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布魯氏菌屬分為6個種,20種生物型,即羊種布魯氏桿菌(3型)、牛種布魯氏桿菌(9型)、豬種布魯氏桿菌(5型)、犬種布魯氏桿菌(1型)、綿羊種布魯氏桿菌(1型)和沙林鼠種布魯氏桿菌(1型)。

臨床上引起人體感染的主要是羊種布魯氏菌,其致病力也是最強的,綿羊種和沙林鼠種菌對人體沒有致病性。

上圖中紅色的就是布魯氏菌

布病的發現史

布魯氏菌在牲畜中傳播由來已久,但是其直到19世紀中葉才被人發現。

1853年,為了爭奪小亞細亞半島的控制權,俄國與英法兩國在克裡米亞爆發了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爆發了布病,這引起了當時擔任英國陸軍軍醫傑弗裡·艾倫·馬斯頓(Jeffery Allen Marston)的注意,當時人們將其稱為馬爾他熱(Malta fever)。

戰後,傑弗裡在1861年記錄了相關病例,不過,由於當時的認識不足,對這一病症的研究並沒有深入。

1886年,同樣參加了克裡米亞戰爭的軍醫大衛·布魯斯(David Bruce)領導馬爾他發燒委員會(Malta Fever Commission)進行研究,並將引發病症的微生物鑑定為球菌,稱為Micrococcus melitensis(後來更名為Brucella melitensis)。

1897年,丹麥獸醫伯恩哈德·邦(Bernhard Bang)分離出一種芽孢桿菌,這種細菌導致了奶牛自然流產,這種疾病被命名為「邦氏病」。當時,沒有人知道這種芽孢桿菌與馬爾他熱的病原體有任何關係。

1905年6月,馬爾他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地米斯託克利·扎米特(Themistocles Zammit)發現未經高溫消毒的羊奶是引起馬爾他熱的主要病因。

20世紀,美國細菌學家愛麗絲·C·埃文斯(Alice C. Evans)經過研究確認,導致「邦氏病」的病菌和導致馬爾他熱的細菌其實是一樣的,是一種球形芽孢桿菌。

在隨後幾十年的研究中,又陸續發現了幾種變體細菌。最新的發現是在1989年,神經科醫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發現了「神經布魯氏菌病」,這是由布魯氏菌導致的神經系統疾病。

布病階段症狀

布病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羊布魯菌引起的較重,豬布魯菌次之,牛布魯菌較輕,但與個體的防禦機能有關。近年來,布病多為輕型病例,甚至在畜間檢出菌率相當高的地區,也很少發現急性典型病例,以隱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病人居多。

布病一般表現為4個時期:潛伏期、發病和前驅期、急性期、慢性期。

布病潛伏期波動較大,長短不一。潛伏期的長短與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機體抵抗力等諸因素有關。根據世衛組織的說法,其潛伏期從1周到2個月不等,但通常是2-4周。有的學者則表示該病潛伏期短則3天,最長者可達1年之久。

潛伏期過後進入發病和前驅期,部分患者開始顯現出症狀,但也有許多患者症狀輕微,診斷時可能考慮不到。

病症進入急性期(出現症狀之後的6個月內)後,患者臨床表現多呈現以下幾點:

1. 發熱多汗,這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以弛張熱(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波動範圍超過2℃,體溫最低時仍高於正常)最為多見,波狀熱(體溫經歷升高降低反覆變化)雖僅佔5%~20%,但最具特徵性,也可見不規則熱(波動範圍極不規則,持續時間不定,體溫曲線無規律),持續低熱等。發熱期常伴有大量岀汗,體溫下降期出汗更明顯,甚至可以溼透衣褲。

2. 頭疼乏力,這也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急性期患者頭疼明顯。轉為慢性病後,病人多感體乏無力,運動性降低,因此民間也有稱布病為「懶漢病」。

3. 關節和肌肉酸疼,布魯氏菌引發關節疼痛的概率為10%~70%,主要見於大關節,如髖、膝、肩、肘、腕、踝等,膝關節最常見,其次是骶髂關節、肩關節髖關節。急性期患者疼痛呈遊走型,與風溼性關節炎類似。部分患者關節紅腫,偶有化膿,亦可見滑囊炎、腱鞘炎及關節周圍炎。關節疼痛還常伴隨肌肉酸痛。

4. 生殖系統症狀,布病對男女生殖系統均可造成損害。男性病症以睪丸炎、附睪炎、睪丸膿腫等為主,少數也可見精索炎或鞘膜積液。女性患者可發生卵巢炎、輸卵管炎或子宮內膜炎、骨盆膿腫子宮頸炎和月經失調、痛經和閉經等,偶爾可致流產、早產、不孕。

5. 胃腸道症狀,在約70%的病例中均可見胃腸道異常,包括噁心,嘔吐,食慾下降,意外體重減輕,腹痛,便秘,腹瀉,肝臟腫大,肝炎,肝膿腫和脾臟腫大。

6. 神經疼痛,中樞神經受損表現為各種腦膜刺激症狀,如頭疼、頸項強直。周圍神經受損表現為肋間疼、胸疼、肢疼等。神經布病的發病率為0.%~25%,大約5%的病人發展成為神經布病。

布病的危害性還體現在其可以轉化成慢性病,長久折磨患者。一般來說,病程超過 6 個月仍未痊癒的就進入慢性期。

慢性期的病症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疲乏、多汗、低熱、失眠、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潮紅、水腫及全身疼痛等,部分表現為頑固性的關節疼或肌肉鈍痛。心血管損害也很常見,表現為心內膜炎、脈管炎等。肝脾大不易完全恢復,病情反覆發作。

陌生但不少見

20世紀50至60年代,我國布魯菌病嚴重流行,70年代疫情逐漸下降,曾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得到基本控制,但自90年代中期起疫情持續快速上升。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新世紀以來,我國布病疫情總體呈上升趨勢,2014年更是達到了頂峰,共57222個感染病例。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三人患病,發病率高於百日咳、傷寒等疾病。

公共衛生科學數據中心2016年發布的法定報告傳染病數據顯示,感染人群的性別和年齡特徵也很明顯,男性患者遠多於女性患者,40-65歲的中年群體感染最為常見。

地域方面,中國北方地區多受布病所害,病例數量最多的是新疆(8402)、內蒙古(5970)和黑龍江(5342)。甘肅、寧夏、吉林、河北、山西、山東和江蘇均超過了1000例。其他省市自治區也有發現。

患者職業特徵也很突出。從上面的地域分布來看,畜牧業發達的地區一般病例較多,因此,感染人群也多以農業人口為主。在2016年4萬多例病例中,最多的兩個職業分別是農民、牧民,分別達到了36889例和2640例。

因工作需要而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或動物組織的人群,如屠宰場員工、肉類加工廠員工、獸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等,感染布病的風險相對較高。在部分地區(如香港),布病被列為職業病。

不止中國,全世界已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人、畜布魯氏菌病的流行,且流行範圍呈不斷上升趨勢。根據國外學者2009年的研究,全球每年報告的發病個案數約50萬例,但是每年真正的感染個體數可能是該報告數的26倍。

全球範圍內,流行較嚴重的國家和地區有:歐洲、北非、東非的地中海國家、中東國家、印度、中亞、墨西哥以及中美州和北美洲。

三種傳播途徑

布氏桿菌主要通過患病的動物或其相應的製品(例如皮毛、未經消毒的奶或奶酪、未充分煮熟的肉類或生肉等)傳染人體。

人可通過多種途徑感染布魯氏菌。如直接接觸感染牲畜或其排洩物,陰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注意防護;還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受染;也可間接接觸病畜汙染的環境及物品而受染。

病從口入,吃了未煮熟的病畜肉,喝了病畜的奶,就有可能通過消化道而感染。本月月初,西安一名2歲女童確認布病,醫院診斷認為其感染和該女童飲用現擠羊奶有關。西安市疾控中心也明確表示,直接飲用現擠牛羊奶確有感染風險。

布魯氏菌還可以附著在空氣中的氣溶膠上,導致空氣汙染,人通過呼吸道就容易而感染。這類感染一般在屠宰場較為多見。此次蘭州布病事件也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需要說明的是,人間傳播是很罕見的,因此不必過於擔心。城鎮居民接觸病原體的機會較少,因此感染風險也比較小。其次,人體免疫機制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感染風險。

推薦診療手段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8年發布的布魯氏菌病診療指南(試行),布病的診斷應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在前兩種診斷方式中,還要注意與其他具有相似症狀的疾病,如瘧疾、關節風溼重感冒等病加以區分。

疾控中心在指南中列出了三種治療手段:一般治療、抗菌治療和中藥治療。

一般治療要求患者注意休息,補充營養,高熱量、多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高熱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溫,持續不退者可用退熱劑等對症治療。

抗菌治療要求遵循早期、聯合、足量、足療程用藥的原則,必要時延長療程,以防止復發及慢性化,常用藥物有四環素類、利福黴素類藥物,亦可使用喹諾酮類、磺胺類、氨基糖苷類及三代頭孢類藥物(用法用量請遵醫囑!)

布魯氏菌病屬於中醫溼熱痺症,因其具有傳染性,故可納入溼熱疫病範疇。指南中列出了不同階段的參考藥方,讀者可自行查閱。

個人預防

目前,僅有適用於動物的疫苗。人預防布病感染應當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接觸具有感染風險的動物後,必須清洗消毒;創口接觸後應當立即消毒;對於專業人士,比如注意操作安全,佩戴合適的防護裝備包括口罩、手套、眼罩及保護衣或圍裙等。

更重要的是,必須保持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切勿飲用或進食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和生的或未經煮熟的肉類和內臟。

參考資料:

http://rs.yiigle.com/CN311365201712/1030423.html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23446.html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ucellosis

Thomas Benedek,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Brucellosis Therapy: A Historical Overview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布魯氏菌病診療指南(試行)》,2018

王煜,許銀,丁靜雯等主編. 感染性疾病診斷與治療[M]. 2015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確認陽性3245人!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最新披露|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
    據通報,2019年11月28日,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計檢測21847人,初步篩出陽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覆核確認陽性3245人。」,制定《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屬地善後處置工作方案》和《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涉及人員補償賠償方案》,全力開展屬地善後處置工作。
  • 「蘭州布病事件」確認陽性3245人!專家詳解!這到底是什麼病?
    近日,2019年「蘭州布病事件」有了最新進展。根據蘭州市衛健委網站消息,截至目前,蘭州市布魯氏菌抗體陽性者共計3245人。對於受影響群眾,甘肅省、蘭州市疾控部門和權威專家,已經到事發的蘭州獸研所及周邊社區開展現場專題宣傳教育講座並設立諮詢點,一對一開展政策諮詢和答疑解惑。
  • 確認陽性3245人!都是藥廠洩露,滅菌不徹底惹的禍!
    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 確認陽性3245人 陽性?3245人?含菌氣溶膠,蘭州獸研所處在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下風向吸入或黏膜接觸產生抗體陽性,造成蘭州獸研所發生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
  • 確認陽性3245人!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最新披露
    按照省上《關於印發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抗體陽性人員健康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已於2020年7月16日開始,集中2個月時間,對省級覆核確認的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人員開展第二次複查檢測,由市衛健委組織市肺科醫院分批次對事件抗體陽性人員進行第二次採樣後,由省疾控中心進行布魯氏菌抗體檢測,市肺科醫院進行血常規、肝功能檢查,結果納入個人健康檔案。
  • ...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確認陽性3245人;國慶酒店機票價格創5年新低
    (觀察者網) 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確認陽性3245人 甘肅省蘭州市衛健委通報,2019年11月28日,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發生,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計檢測21847人,初步篩出陽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覆核確認陽性3245人。
  • 【以案說法】蘭州布病事件8人被處理,陽性6620人
    據了解,經過調查認定,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生產時段該區域主風向為東南風,蘭州獸研所處在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下風向
  • 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超3000人陽性,布病究竟是什麼病?能治癒嗎?
    2020年9月15日,蘭州市衛健委發布了《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處置工作情況通報》,該通告(公布該事件共導致)「累計檢測21847人,初步篩出陽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覆核確認陽性3245人」。
  • 蘭州布病事件進展:已賠償337人235萬元,8名責任人被處理
    11月5日下午,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屬地善後處置工作情況:截至目前,已對55725人進行了檢測,檢測人數佔涉事區域鹽場路街道人口的97.5%,省級覆核確認抗體陽性人員6620人;已有337人籤訂補償賠償協議,補償賠償金額共計235.46
  • 中牧股份疫苗廠致蘭州布病事件背後:布病早期發現難 併發症折磨人
    在治療它的抗生素沒有被發現以前,它被人們這樣描述:它是不死人的病,但可以折磨人——它的名字叫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最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獸研所)被它折磨得不輕:從11月底到12月初,該所多人隱性感染布病,即血清學檢查呈陽性,但當時尚無明顯症狀。
  • 漯河市被點名表揚丨放假通知丨確認陽性3245人!蘭州布病事件最新披露丨微信兒童版要來了?
    記者從各縣區疾控部門獲悉,因今年選擇接種的人較多,導致流感疫苗供不應求。目前,全省都比較緊缺。(詳情點擊)■ 近日,一些小區居民和物業管理人員向記者訴說了小區電力設施問題帶來的困擾,並希望能移交本小區的電力資產。但因不知移交電力資產都有什麼條件,或者各種原因達不到移交條件,致使移交工作遲遲不能進行。
  • 蘭州獸研所超3000人布魯氏菌病陽性,究竟是什麼原因?
    時隔近一年,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病陽性事件再次引發關注。蘭州市衛健委官網9月15日的通報稱,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計檢測21847人,初步篩出陽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覆核確認陽性3245人。
  • ...國內一藥廠出重大事故,超10000人確認陽性,緊急治療,究竟是什麼...
    ▼▼▼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可能大家會有更多關注點放在蘭州的布魯氏菌感染事件上。2019年11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術團隊先後報告有4名學生布魯氏菌病血清學陽性。
  • 蘭州布病患者確診後被發健康證明是怎麼回事?真相來了!
    】去年,蘭州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曾引起多方關注。根據蘭州市衛健委網站消息,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計檢測21847人,初步篩出陽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覆核確認陽性3245人。按照蘭州衛健委的說法,去年的布病事件,初步篩查出4000多人陽性反應,甘肅省疾控中心覆核確認陽性3245人,沒有一例布魯氏菌病患者。然而,近日有多位蘭州的網友向中國之聲反映,他們是當時的被感染者,相繼出現發熱、乏力、關節肌肉疼痛等明顯症狀,並被多家醫院確診患有布魯氏菌病,可當他們匯報給蘭州市衛健委後,衛健委卻否認患病,依然認定他們是「抗體陽性,健康無損害」,甚至還提供了「健康證明」。
  • 6620人陽性!8人被處理!
    即可免費收取遵義最新資訊!
  • 研究所學生感染「布病」一年後,有人延畢,有人找工作受影響...
    2019年,蘭州獸研所師生感染布病病毒事件急速發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起因是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很多師生在布魯菌病的檢測中,發現抗體呈陽性。布病簡介:布魯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主要表現為發燒,及時治療的話可以痊癒,9成患者不會再復發。
  • 研究所學生感染「布病」一年後,有人延畢,有人找工作受影響……
    2019年,蘭州獸研所師生感染布病病毒事件急速發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起因是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很多師生在布魯菌病的檢測中,發現抗體呈陽性。後查明,布病原因為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擴散後導致下風向口的蘭州獸研所師生感染布病。目前,距離獸研所學生感染布病事件已經過去了1年。最早確診的學生表示:因為這次事件,論文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
  • 蘭州中牧股份附近居民被通知免費檢測布病:發熱出汗及時就診
    中牧蘭州生物藥廠附近居民被通知可進行免費布病檢查 受訪者供圖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獸研所)多名師生布病抗體陽性。12月26日,甘肅通報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稱,抗體呈陽性原因為當地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廢氣中帶菌,致處於該藥廠下風向的蘭州獸研所人員抗體陽性人員累計181例。27日,藥廠附近的居民也被通知進行布病免費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