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道理後悔沒有早點知道的?下面是幾位網友的分享:
網友一:有些面具戴久了就永遠脫不下來了。我以前打遊戲認識一個公會的朋友。大家一起組隊一起開黑,時間久了就有些熟了。 有一次在QQ群聊到年齡,我才知道他們都22.23這樣子了,這時候我才初三,十五六歲的小屁孩。 我怕我說我只有初三,他們會嘲笑我,會看低我,這樣我們關係就不平等了。 我說我今年也23了,畢業在找工作。我和他們越來越熟,越來越交心,四人組實力也強,開黑戰無不勝。 我寫作業的時候,他們會在群裡吐工作上的苦水,互相安慰。每次我都躲得遠遠的,生怕他們拉我討論。 我問我姐夫什麼是五險一金,問他工作主要是做什麼,一切只是為了能在他們面前有個說辭。
後來我初三下,學業緊張,一周我也不見得能上次線,哪怕周末。 我說我找了份工作,在城郊,住員工宿舍,裡面沒有電腦。周末如果忙,也不高興回家。 四人組突然少了一人就欠了些味道,一次一個東莞的朋友埋怨,花b(我id花開頭),我有時候真覺得你是個上學的小屁孩,平時被家裡人管著不敢打遊戲。 我看著那句話心驚肉跳,很久都不敢說話。後來中考完了,大家換了遊戲,新遊戲很燒錢,我明明時間最多,卻玩得舉步維艱。 我對他們說,家裡有困難,賺的錢都寄回家了。偏偏四人組裡有兩個都是富二代,聽了這些二話不說郵了我最頂級的裝備。 他們說,沒關係,我們不在意你玩得怎麼樣,大家聚在一起圖個樂子,人別散就行。
到這個時候,不,其實更早許多的時候,我就真的很想告訴他們,我是騙你們的,我只是個初中生,我騙你們是怕你們不帶我玩了… 可,一直沒說出口。 倘若我一開始知道會同他們走那麼遠,我一定一定不會騙他們。 東莞的後來兩次到了上海,想請我吃飯,我推脫自己在外地,「我一來你就在外地」他說。 我也很想見他啊,要知道我可是和他們一起拿過上個遊戲全國線上賽八強的,誰不想見見戰友,誰不想見見交心這麼久的網友?可我見不了,永遠也見不了。時間拖得越久,我們感情越深,我越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告訴他們。 他們互發照片,我拿了朋友他哥的充數。他們在yy語音,我推脫自己麥有問題。
後來。東莞的要結婚了,他說自己想認真做事業,再不玩遊戲了,他請我們三人去參加他婚禮,機票食宿報銷。 我當然,又在「外地」。那天我看著他們三個人在婚禮上的合照,看著他們在群裡說「花b垃圾」,很想哭。另一個義烏富二代也不玩遊戲了,他和家裡鬧翻,出來玩了兩年,後來決定得好好過日子,回去繼承家業。 我們就這樣散了,開始在群裡還有三三兩兩的交流,後來就寂靜了。 有一天,東莞傳了自己孩子的照片。 有一天,義烏髮了自己西裝革履,在一個燈具展覽上演講的照片。 我沒有說話,在心裡祝福了一萬遍,你們一定要過得好。
我怕我一說話,他們又罵,花b你這垃圾,準備什麼時候來見我們? 我到最後,終究還是沒把一切說出口,我們在微信繁榮前散了,互相只保有qq,再之後,那個群再也沒亮過。我現在活到了當初他們的年紀,假如讓現在的我回到那時候,給我重新介紹自己的機會…… 我翻著qq空間裡七年前的遊戲截圖,無數次想過。那時候,我是全區最強的刀,義烏是全區最強的狙,我總能放心衝到最前線亂砍,他總能幫我狙倒最麻煩的敵人,幫我牽制。 後來東莞來了,他話多,刀也強,總愛和我分個勝負。義烏來勸,我們就忽然統一戰線,先虐他這個刀最菜的。 我們打過99勝一負,我們全區無敵。 我們最後散了。 我沒說出口。我有時候會想,他們應該是有所感覺的,破綻其實不少,是不是他們早就知道了,只是一直裝不知道,幫我圓謊。 這些我都已經不會知道了,可能永遠不會知道了,我今年真的23歲了。
網友二:我最希望早點知道的是:這個答案的大多數高票回答,都只講了前半句,沒講後半句:
1、選擇比努力重要。這是前半句。後半句是:「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大量練習、大量努力來磨練的技能。優秀的選擇能力本身就是一個領導者的必備素質,也叫作「決策能力」,它包含了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仔細對比,這是一個極為辛苦的認知過程。而它也包含了在信息不那麼對稱的情況下進行一把小小的賭博。如果把它總結成一句話:我們必須努力學會真正清晰地思考和決策方式,才能讓自己是「做選擇」,而不是「做賭博」。
2、人生最重要的是,是你內心深處的欲望,你要努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前半句,它告訴我們內在動機是最重要的。後半句是:每一個人的自我發展過程中都需要足夠大量的嘗試,與外界互動,獲得反饋和提升。社會環境成就人,內心真正的渴望只是一個指南針。能讓你到達目的地的不是指南針,而是真正開船航海,學會搏擊風浪,繞開暗礁。這個高票答案在我的timeline裡出現了3次,核心思想仍然是80後、90後大學生最熱愛的「Follow Your Passion」,追尋你內心的熱愛。我們都有過在大城市中,活在小小角落,內心疲憊,嚮往世外桃源的心情。也曾在委屈和焦慮的夜晚,默默問自己,是不是應該拋下這一切,歸園田居,桃花源去。你說你熱愛攝影,熱愛電影,熱愛詩歌還熱愛遠方,你想背起行囊開個旅行公眾號,養活自己,養活自己的旅行。
儘早認識到,你內心深處的渴望,可能只是「對現實生活逃避」的一種反應。因為如果你足夠熱愛某事,這種熱愛應該已經強烈到能支撐你產出相關的成果和作品,並讓你順理成章地靠這個熱愛吃飯了。世界上所有的路都是彎路,你越認為自己熱愛的一條路,越有可能放棄——在你心中,你或許已經不知不覺地把這份熱愛看得太重了,以至於,你無法用世俗的方式結合這個熱愛,你會認為以它做世俗的營生是一種對熱愛的玷汙。我希望早點知道的是,沒有一個人能單靠自己成就自己,即使內心深處最強烈的熱愛和渴望,也需要符合社會結構中的某種需求,找到相應的團體和圈子,才能得以被支持與被成就。這樣,我便會對自己,對這個世界,都多一份接納,多一份寬容,而少一分逃避,少一分懷疑。
3、知道很多大道理,卻做不到,書讀得太多,踐行得太少。這也是前半句。後半句是,所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不是因為你知道得太多,而是因為你知道的不夠多——你沒能從心智模式、思維習慣、適用情境等各個方面真正深入透徹地理解一件事情。你沒有理解到極致的事情,怎麼可能做得到呢?這也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知到極處便是行,行到極處便是知。」這也是一個極其流行的答案了,每個人都說「知道那麼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一生」,反過來想想,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知道的大道理既不夠多、也不夠深,才讓我們無法在思想中融會貫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從而在自相矛盾的道理中無法前行。
就像,你知道自己應該早起,需要早起。然後你訂了一個5點起床的計劃,無法執行。於是你很難過。一個透徹地知道早起的人,應該深入細緻地了解自己的睡眠習慣,了解自己的常態睡眠方式,然後深刻地了解自己怎麼樣一步一步地把起床時間慢慢向前撥,更重要的是配合分析自己24小時中的精力狀況,飲食、運動和情緒狀況,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又能保證精力充沛的5點起床方案。想一想,這中間需要投入多少知識,和多少努力,才能做到?相反地,每當我們責怪自己不能「踐行」,或是「執行力」不佳的時候,我們其實就掉入了「用蠻幹代替策略」的思維模式。須知,大多數相對複雜的事情,都得靠順著性子的策略來,而不是一蹴而就地蠻幹就能成。對,任何需要比較複雜的認知系統的事情,都不是靠「執行力」實現的。當你覺得自己執行力不足的時候,一定要反過來思考——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後面兩步叫做:取勢(認識客觀規律)、優術(優化執行方式)。在「知道」這件事情上,別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