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個育兒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2020-09-13 拉唯情商商學院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

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規律二

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規律三

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採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

心理規律四

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規律五

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

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

心理規律八

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心理規律九

貼標籤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而戰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於是,美國政府就決定組織關在監獄裡的犯人上前線戰鬥。為此,美國政府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前的訓練和動員,並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統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

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果,這批犯人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鬥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後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象稱為「貼標籤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這一心理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

所以,父母要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籤。

心理規律十

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檻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後逐漸提高要求,從而使孩子樂於無休止地積極奮發向上。

源:文章部分內容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5個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心理特點,能幫我們更好地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幾個有趣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吧。 德西效應
  • 這5個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爸媽越早知道育兒更輕鬆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幾個有趣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吧。孩子們一聽生氣極了,並大聲說道:「我們為你玩了一整天才2美分,你知道我們有多辛苦!」於是孩子們發誓再也不會為老人玩了,氣呼呼地走了。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6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如果你因為一個歌手寫詞寫得好而喜歡上他,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會喜歡上他的其他特點。比如,你漸漸會覺得他是世界上聲音最動聽的人、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暈輪效應本質上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一、印刻效應印刻效應是指剛獲得生命不久的小動物追逐它們最初看到的能活動的生物,並對其產生依戀之情的現象。「印刻效應」現象,不僅存在於低等動物之中,而且同樣存在於人類。以狼孩卡瑪拉為例,卡瑪拉在襁褓中即脫離人類社會生活與野獸為伍,錯過了發展人類言語的時機,喪失了言語能力。8歲時回到人類社會後,雖然經過精心教養,但言語能力始終難以恢復。這表明:兒童言語發展有一個可印刻的關鍵期。
  • 必備育兒小技巧,4個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讓你活學活用
    如果你了解了以下4個心理學效應,你必會釋然,收藏加關注才不會迷路哦! 一、暗示效應:清晨,你睡眼惺忪,在劃掉三個鬧鐘設定後起了床,匆忙洗漱後看了看時間,到了該叫醒娃起床上學的時候,邊倒騰著早餐,邊叫著孩子。聲音呈漸強式,房間裡沒有動靜。你打開了音樂,打開了窗簾,想在聽覺上、視覺上刺激他,他依舊是蒙頭大睡。
  • 知道這3個心理學效應的,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
    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心理學的普遍規律,我們自己也深受這些規律的影響,但是可能我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所以我們無法察覺出來,也無法擺脫其不好影響帶來的危害。我們要有效避免,就得儲備一些相關的心理學知識。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
  • 實用的育兒心理學效應 ——「白熊效應」
    的確,人類幼崽有個特點,就是當他們「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之時,即便是爸媽爺奶眼中的「天使寶寶」,也會變得不再順從愛和你對著幹,這就是媽媽們都知道的「Terrible 2和Horrible 3」。到了這個階段裡的孩子,越是和他們說「不行、不要、不可以做什麼」,他們只會更叛逆,越來越難管教。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 家庭教育應知的五個「心理學效應」
    說起家庭教育,大家都知道很重要,但是目前為止卻沒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可以讓我們這些已經做了幾年父母的人成為優秀的家長,我們的育兒經驗都是從自己的經歷去找一點,也有的今天看到一個理論 ,明天看到一個觀點就應用在孩子身上,其實這都不是很正確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所以,小編分享的一些觀點只能給各位一個參看,但是至於是否能應用到您孩子自己身上要看您孩子的具體情況,有一些共性的理論我們是可以參考的
  • 心理學效應有多少個?
    10.貝爾效應 英國學者貝爾天賦極高,有人說他畢業後若研究晶體和生物化學,定會贏得多次諾貝爾獎。但他卻心甘情願地走另一條道路,把一個個開拓性的課題提出來,指引別人登上了科學高峰,此舉被稱為貝爾效應。
  • 了解這7個心理學效應,看透你的愛情
    網絡 | 來源彼岸 | 主播你知道嗎,心理學效應除了應用在生活中,也能應用在戀愛裡。今天的壹心理3分鐘心理學就跟大家分享戀愛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聽完,或許你對「戀愛這件小事」會有點啟發~a.吊橋效應——心動不一定是真愛當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一起走過吊橋,因為提心弔膽地在吊橋上走,而引起的心跳加速,會讓人誤以為是遇見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產生的反應。這就是有名的「吊橋效應」。
  • 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你推脫的是機會和幸福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5篇——責任分散效應。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媒體報導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受害者被一大群路人圍成一圈「看熱鬧」。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所以,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查閱了相關的心理學文獻,總結出了「討人愛」的原因,希望通過理解並學習5個心理學效應,能幫助我們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1.多看效應(mere-exposure effect):投入時間與你希望成為朋友的人在一起「多看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一個人在自己的眼前出現的次數越多,自己就越容易對其產生偏好和喜愛[2]。
  • 四個心理學效應,提高家長的教育智慧,讓孩子聽話起來
    於是小麗覺得給孩子買的話完全是浪費錢,而且那個玩具的價格還很貴,孩子每次都玩不了幾下,就會放在旁邊不玩了。但是沒有想到孩子卻直接坐在地板上,死賴著要買那個玩具,最後沒辦法,周邊的人都圍過來了,小麗礙於面子也只好把玩具買下來。
  • 假期結束,你要知道的4個心理學效應
    關於假期結束這一噩夢,世界級暢銷書《致加西亞的信》中提到:「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無論是感覺心累,還是捨不得離開家,國慶已真正結束,上班族和學生都得重新回歸崗位,開始面對這一年的收尾階段。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文章有點長,大家慢慢閱讀,結合自己的產品,挖掘更深層次的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 了解這七個心理學效應,看透你的愛情
    你知道嗎,心理學效應除了應用在生活中,也能應用在戀愛裡。a.吊橋效應——心動不一定是真愛當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一起走過吊橋,因為提心弔膽地在吊橋上走,而引起的心跳加速,會讓人誤以為是遇見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產生的反應。這就是有名的「吊橋效應」。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我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非常有趣且一點詭異的心理學效應,許多人也許身處其中卻不自知。但當你開一段時間車後,你就會發現非常容易,越開越簡單的感覺。有人說,這是量變產生質變。也有些人說這是萬事開頭難,其實從心理學來看,「飛輪效應」的理論正支持了這一點。心理學中對飛輪效應的解釋是這樣的,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