饊子又稱食饊、捻具,是我國很常見的一種油炸小吃,記得小時候,家裡時常會炸些饊子來當零食,在那個經濟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香脆可口的油炸饊子,就是我兒時最美味的小零食了。饊子的歷史其實也很悠久,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那時候,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臣義士介子推,寒食節需要禁火三天,於是人們便提前炸好一些耐保存的麵食小吃,作為寒食節期間的用餐,而當時所食用的麵食小吃,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饊子。雖說現在的小吃五花八門,口味多樣多彩,但是饊子依舊受很多人喜愛。
相信有不少人喜歡吃饊子,但卻不會自己做?那麼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有福了,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在家做出酥脆可口的饊子來,做法材料都不難,不過要想做的好吃,用料是關鍵,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做饊子,揉面的時候只用水,其實這樣做出來的饊子口感會偏硬,不太好吃,正確做法應該是將部分水替換成雞蛋,加了雞蛋後的饊子,口感才會酥酥脆脆,而且味道也更香。雖然饊子的整體製作時間比較長,但是做好的成品,絕對值得長時間的等待,關鍵自製健康又便宜,10塊錢不到的成本,能做一大盤,比買的划算多了。
【饊子】
所需材料:中筋麵粉500克、雞蛋105克(去殼後重量)、水200克、鹽10克
1、將500克中筋麵粉、105克的雞蛋液和10克鹽倒入盆中,用筷子攪拌均勻,家裡如果有黑芝麻的話,也可以加點進來
2、然後我們再把200克的清水緩慢倒入盆中,一邊倒入一邊用筷子攪拌成面絮狀
3、再下手揉成光滑的麵團,揉好的麵團是軟硬適中不沾手的,接著蓋上保鮮膜,鬆弛30分鐘。這一步如果你揉不光滑的話,可以先簡單和成團,然後蓋上保鮮膜放置10分鐘,10分鐘後再來揉就很容易揉到光滑了
4、將鬆弛好的麵團移到揉面板上,用擀麵杖擀成大的厚片狀,厚度約為0.8cm~1cm左右
5、然後再用刀切成條狀,儘量不要切太寬,切好後蓋上保鮮膜,防止被風乾
6、取一根切好的麵條,用手搓成筷子一樣細的條狀,最好搓的粗細均勻些,剩下一次操作
7、找一個底部寬一點的容器,倒入適量的食用油,接著將所有搓好的麵條,在容器內盤成一圈,如下圖所示,這裡油的用量,要以沒過麵條為止,然後蓋上保鮮膜,醒面6小時。這一步也叫油醒面,之所以用食用油來醒面,是為了更好的增加麵條的延展性,後期更易拉扯。另外大家也可以提前一晚上揉好面,這樣用油醒面的時候,可以直接放在冰箱冷藏過夜,第二天起來就可以直接用來做饊子了,比較方便
8、6小時後,我們取一根麵條,一圈圈的套在手上,如下圖所示,要一邊繞一邊慢慢拉細,一次繞個22圈左右就可以了,尾端收口處可以捏在麵條上,這樣炸的時候不會散開
9、然後準備兩根筷子,把剛剛繞好的麵條,套在筷子上撐直,再稍微拉長一些,不要太用力,等鍋內油溫6成熱時,將筷子伸入鍋中,用中小火油炸。溫馨提示,麵條醒發好後,就可以將油倒入鍋中開始加熱了,用中火加熱即可
10、炸到定型後,抽出筷子即可,剩下依次操作,油炸期間記得要翻面,好讓兩面上色均勻,只要炸到顏色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11、想吃饊子學會這方法就夠了,色澤金黃,酥酥脆脆,味道好極了,快來收藏試試吧!
小貼士:
1、新手初次製作的話,建議把中筋麵粉換成高筋麵粉,高筋麵粉筋性強,拉扯的時候不易斷,可以提高初次製作的成功率。
2、炸饊子建議用菜籽油,菜籽油炸出來的饊子不僅顏色更好看,而且還更香
3、可能有人會覺得醒面的時候,用到那麼多油,會不會造成浪費?這裡不用擔心,醒面的油最後也可以用炸饊子或者炒菜用
4、今天的配方量有點多,初次製作的朋友,建議將配方減少一半來操作,另外炸好的饊子一次沒吃完的話,需要密封保存,否則容易受潮。
做饊子只用水揉面就錯了,多加一料,香酥可口,味道不輸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