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12月19日,中國航空研究院主題報告暨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大會回顧了中國航空研究院創建及航空科研體系發展歷史,謀劃探索了研究院創新發展新未來,並對終身榮譽獎、報國精英獎、國際航空科技合作獎獲獎者進行表彰。航空工業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郝照平,工信部裝備二司及航空工業有關部門領導參加會議。
終身榮譽獎
顧誦芬,兩院院士,飛機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組織、領導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對殲8系列飛機貢獻重大。
在殲8戰鬥機的研製歷程中,顧誦芬和同事們攻克了無數難關,他帶領研製團隊實現了我國戰機從一代向二代的自主跨越。他敏銳地關注著國際航空前沿科技發展動態,持續對關係我國航空事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提出建議,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為型號研製及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從一代機、二代機,到三代機,再到四代機,每一次跨越的背後都有他積極奔走、默默奉獻的身影。
而今,早已耄耋之年的顧誦芬,每天仍然在思考航空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英謀信奇絕,夫子揚清芬」,他像一座燈塔,指引和照亮了數十萬航空人的報國之路!
終身榮譽獎
張彥仲, 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兩個全國重大專項的專家諮詢委主任。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在兼任中國航空研究院院長期間, 他倡導並奠基建設航空重點實驗室和金航工程,建成20多個先進的航空實驗室,奠定航空基礎研究的重要平臺;他倡議將航空列入高科技, 被中央採納, 寫入十四屆五中全會決定, 確立了航空的高科技地位;他積極組織北航、西工大和南航進入「211 工程」, 得到國家重點支持;他組織完成「神鷹」雷達的研製及在「飛豹」飛機上的領先試飛、列裝定型,結束了PD 雷達受制於人的時代。
今天80歲的他,依舊在為祖國的航空事業奮鬥著,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終身榮譽獎
楊育中,現任中國商飛公司ARJ21項目督查組組長,原中航商飛公司第一任董事長,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曾擔任多項型號裝備項目總指揮,為中國國防建設及民機產業發展付出心血與智慧。
在兼任中國航空研究院院長期間,他重視年輕人才培養,直接選拔12名年輕技術骨幹到空客公司兩年實踐;直接促成與英國籤訂聯合培養航空科技人才協議。他力促與德、俄、法、荷、印等國家的交流合作項目落地;他重視科技創新,在加強應用研究的同時,紮實開展基礎性研究,力求讓研究院真正成為自主航空科技創新的主體,為航空工業的騰飛持續蓄力。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的黃鸝四五聲,讓我們向仍在航空一線戰鬥的他致敬!
60年前的12月20日,中國航空研究院成立,開啟了中華民族在航空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戰略徵程。
從摸透米格-21飛機技術,到自主研製殲8飛機開始,逐步建成了一個由30餘家研究所組成的獨立完整、成配套的航空科研體系……
下面
讓我們通過兩院院士顧誦芬的寄語
一同回顧中國航空科研體系創建的往事
這60年來,中國航空研究院在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在航空工業黨組堅強領導下,歷屆老領導帶領全院職工勵精圖治,始終秉持自主創新理念,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形成了大家輩出、航空報國精英不斷湧現的生動局面,建成了相對完整的航空科研體系,支撐了多個型號裝備,建起了多個專業領域的科研設施,培養鍛鍊出了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的航空科技人才隊伍,塑造了自主創新、開放包容、勇於探索、大力協同的精神文化。
本次大會上還發布了《中國航空研究院簡史》,以及《初心之路》《民用飛機市場預測年報2020-2039》《綠色航空創新與發展-中歐攜手應對未來挑戰》《軍用飛機主動防護技術》《航空科學技術-重點實驗室院慶專刊》等近期科研創新成果。
鐵粉必看
「嫦娥」奔月歸來,除了專機,我們還做了這些……「暗訪」!造殲20的人住什麼樣公寓?原標題:《中國航空科研體系創建60周年之際,他們獲終身榮譽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