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口岸通關便利化》-上海海關 張華魯

2021-0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很高興受邀參加「2012年中國進口論壇」,感謝主辦方提供這樣一個政府、業界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通過這一聯繫紐帶,為進一步加強海關與商界之間的合作,積極擴大進口、維護貿易平衡和促進外貿穩定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上海海關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海關之一,自1685年(清朝康熙24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置江海關開始計算,至今已有327年的歷史。由於地處上海這個經濟中心城市和改革開放前沿,我關的監管服務任務極其繁重。近年來,隨著上海改革開放和口岸發展步伐的加快,上海海關的監管業務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激增,承擔著全國海關25%左右的業務量,各項主要業務指標均列全國海關首位。今年1-9月,我關監管進出口貨物總值6025.7億美元、進出境貨櫃1670萬TEU(標箱),統計報關單1323萬份,徵稅入庫逾2864.79億元,各項業務指標保持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

作為國家設立在上海口岸的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我關積極落實「把好國門、做好服務、防好風險、帶好隊伍」的總體要求,深入踐行「創新發展、服務全國、走在前列」的工作基調和目標,把促進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和口岸外貿持續增長作為重要的工作任務。去年以來,受國際大環境影響,我國外貿增長勢頭呈明顯放緩趨勢。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海關總署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部署和要求,我關對上海口岸的通關情況開展了深入調查分析,並與相關部門加強溝通,不斷優化口岸通關環境,努力提高通關效能,促進對外貿易便利化。現將主要情況介紹如下:

一、創新海關通關作業模式,切實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一是全面實施分類通關改革,守法誠信企業實現快速通關。傳統的海關通關作業對所有的進出口貨物「平均用力」,隨著上海口岸進出口貿易量的迅猛增長,這樣的管理方式成為制約通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為此,2007年上海海關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分類通關改革。分類通關改革以企業守法管理為核心,綜合各類風險要素,對不同資信等級的企業和不同風險水平的貨物,適用相應審核力度的作業流程。對A類以上高資信企業的進出口貨物,開展「無紙通關、企業單證暫存」和「無紙通關、企業事後交單」試點,計算機自動完成審核、放行等操作;對誠信好且規範申報率高的AA類企業試行「擔保驗放」通關程序,切實減少企業通關時間和貿易成本。今年5月,我關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分類通關對關區進出口貨物報關單的全覆蓋,讓所有誠信守法企業享受到通關便利的好處。

據統計,目前上海口岸約有83%的出口貨物和80%的進口貨物以「低風險快速驗放」方式通關,此類貨物單證的海關平均作業時間由改革前的15分鐘縮短至7-8分鐘。目前上海海關受理的進出口單證24小時放行率已達96%和100%。

二是積極推進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努力推動海關通關更便捷、更高效。分類通關改革有效實現了海關管理資源的合理分配,但由於採用紙質單證審核為主的作業方式,海關通關效率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約。在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下,今年8月1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寧波、福州、青島、廣州、深圳、拱北、黃埔12個海關啟動了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試點,在分類通關改革基礎上,運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報關單隨附單證電子化,進一步優化完善海關通關作業的模式和流程,逐步推進單證審核依據由紙質單證為主向電子數據為主的轉變。上海海關試點2個多月以來,通關新模式運作順暢,平均通關時效由原來的半天縮短至30秒以內,通關效率明顯提高,試點企業普遍反映良好。截至10月底,已有2900多家企業主動參與改革試點,我關共放行通關作業無紙化報關單29751票(進口11535票,出口18216票),貨值18.15億美元,其中10月份放行21777票,比上月增長3.5倍。根據海關總署的改革推進計劃,全國海關將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各項管理機制和監管措施,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初步計劃通過3年的時間,在2015年前全國海關全面實現通關作業無紙化,並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全部進出口企業。

與此同時,我關還積極參與了市口岸辦牽頭組織的上海口岸通關無紙化課題調研工作,並依照上海口岸信息化建設部署,配合做好通關作業各環節的信息化、協同化等工作。

二、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共築上海和諧口岸

近年來,我關深入推進「大通關」系統工程,大力支持地方電子口岸建設,推動上海電子口岸與長三角以及長江流域地方電子口岸的互聯互通和信息數據資源共享。同時,我關還積極加強與其他口岸管理單位以及港務、機場、貨運代理、倉儲等企業的聯繫,推進上海口岸通關環境的整體改善,實現對企業的「一站式」服務。去年以來,我關分別與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上海海事局、上海邊檢總站、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等口岸單位籤署了合作備忘錄,構建口岸工作配合新機制。

一是積極推進海運進出口貨物放行信息電子化試點。目前,上海海運口岸97%的出口貨櫃貨物已實現了放行電子化,即港務部門僅需驗憑海關發送的電子放行信息辦理貨物出運手續,企業無需再將經海關籤注的紙面單證送達港區,有效實現了電子放行信息與實貨放行的無縫連結,口岸物流速度顯著提升。在穩步開展出口貨物放行信息電子化試點的基礎上,我關正計劃向海關進口放行環節有序推進。

二是推廣應用進出口貨物提前報關作業模式。對於進口貨物,企業可在貨物實際到港前辦結除查驗放行之外的海關手續,貨物到港即可放行提貨。對洋山口岸的出口貨物,實行「先報關、後進港」的監管模式。通過推行提前報關,實現申報、審單、徵稅環節前置,儘量縮短貨物在港時間,加快物流速度,減少通關成本。

三是進一步推進區域通關改革。實施「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符合海關規定條件的企業跨關區通關時,可向屬地海關申報,在貨物實際進出境地的口岸海關辦理貨物驗放手續,有效地打通了通關過程中的海關關區界限。目前,我關區域通關改革的輻射範圍從原先的長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區,向環渤海、珠三角、東北等全國各地全面擴展,並已率先實現了區域通關模式對全國所有直屬海關的全覆蓋。截至2012年10月,已有7774家外地企業,9家上海企業切身享受到這一改革措施帶來的實實在在的便利。為切實促進外貿穩定發展,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我關於11月15日,在保障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將「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適用範圍,從原來的AA類和A類企業,放寬至一年內無走私違規記錄、資信良好的B類生產型出口企業,進一步拓展改革的受益面。

四是與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共推通關單無紙化改革。企業向海關申報進出口法檢商品時無需再遞交紙面通關單,海關僅憑通關單電子數據審核驗放貨物。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經與上海檢驗檢疫部門協商研究,自今年4月23日起,將改革擴大至所有的出口貨物通關單和部分企業進口貨物通關單,並於11月5日在我關特殊監管區域啟動通關單聯網核查,為在特殊監管區域全面推廣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五是全面參與上海口岸報關報檢「一單兩報」項目的試點推廣工作。優化數據錄入軟體、主動上門為試點企業操作培訓,並配合市口岸辦做好試點企業選取等一系列工作。下階段,我關將根據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進一步深化關檢合作,在上海口岸試點開展「一次申報(一單兩報)、一次查驗(共同查驗檢疫)、一次放行(聯網出證放行)」工作。

除此以外,我關將繼續實施好「5+2天」通關工作制,確保上海口岸「365天,天天能通關」,並採取積極措施,不斷優化海關通關環境。

三、努力改善執法環境,維護良好貿易秩序

一是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提高執法統一性與透明度。充分利用各類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推進政務公開,努力改善執法環境。運用自主研發的「海關廉政風險預警處置系統」,及時排查糾正執法尺度不統一和操作不規範等情況,提高執法統一性。在上海海關門戶網站建立「網上政務服務大廳」,將「外網政務大廳」與「內網應用服務平臺」進行對接,實現網上在線服務,方便企業辦理海關各項手續。建立「12360」海關統一服務熱線,為社會提供業務諮詢、通關協調等公共服務創造條件,暢通關企之間溝通聯繫的渠道。進一步豐富對外宣傳的渠道和形式,廣泛宣傳海關新政策和操作要求,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和掌握海關各項作業要求。

二是開展「國門之盾」專項行動,維護正常經濟秩序。根據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全國海關自2012年1月至12月,開展為期一年的「國門之盾」專項行動,集全國海關之力,打擊、查堵、治理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群眾健康以及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走私活動和不法行為。通過深入開展監管與查緝工作,有力維護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平秩序,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營造和諧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今年前三季度,我關共立案各類走私違法案件1800餘起,案值超過69億元。

三是配合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工作,幫助企業應對匯率波動。主動配合相關部門,認真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海關操作培訓,積極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同時,加強與海關總署的聯繫溝通,確保此項業務在上海口岸順利開展及上海試點企業在全國各口岸的通關順暢。下一步,我關將在繼續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配合推動出口貨物貿易試點企業名單管理制度改革,度協助相關部門把好準入關。

四是優化報關單退稅聯管理,做好出口退稅服務工作。進一步規範統一退稅聯籤發作業,認真履行退稅聯籤發列印的對外服務承諾,進一步提高退稅聯籤發效率,使出口企業切實享受到國家退稅政策帶來的效益。

女士們,先生們!

以上是上海海關近年來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的簡要工作情況。我們將根據上海口岸外貿發展的實際需要,進一步創新通關模式,改進海關監管與服務,努力推動實現嚴密監管與高效運作的有機統一,促進上海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的國際一流口岸。懷著這樣的美好願景,我們願與在座各位真誠攜手,共同為促進上海口岸貿易便利化,推動對外貿易持續穩定增長繼續作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促進貿易便利化進行時|優化通關流程 精簡單證
    開欄的話:當前各地正在開展為期4個月的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推進優化通關流程、精簡單證、提高通關時效、降低合規成本。各地大膽創新,進一步推動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負責貨物進口物流管理的鄭經理說:「企業在雄安辦理通關,在天津口岸船邊直接卸貨裝車,貨物整體通關時間不到3個小時,然後直達雄安企業,海關政策大幅提升了津冀兩地貨物通關速度。」鄭經理公司的貨物享受的這項便利措施,是天津海關落實新一輪提升口岸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的舉措之一。
  • 通關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 海關總署:「全面網上申報,網上辦理」有望...
    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下一階段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加快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作出進一步部署。海關總署副署長胡偉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海關總署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等10個相關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的通知》,共提出10條具體措施。
  • 海關總署新聞吹風會介紹落實《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
    歡迎大家來到海關總署參加海關總署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新聞吹風會,最近各大媒體對優化口岸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措施進行了持續報導。我們今天向大家通報一下這項工作落實的進展情況,這是我們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具體體現。
  • 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滿月4342票貨通過開發區海關享便利
    新型通關模式一次申報、分步處置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將海關「接受申報—審單—查驗—徵稅—放行」的原有模式改成「一次申報、分步處置」的新型通關管理模式,對進出口貨物實施安全準入與稅收徵管相對分離的海關作業。企業的申報信息只要符合一些基本要求,貨物在口岸完成排查後就可以放行。
  • 海關總署公告實施「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
    海關總署公告2006年第43號    為進一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充分體現守法便利的原則,簡化海關手續,提高通關效率,海關總署決定實施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是指符合海關規定條件的企業進出口貨物時,可自主選擇向屬地海關任一海關單位申報,在貨物實際進出境地的口岸海關(以下簡稱口岸海關)辦理貨物驗放手續的一種通關方式。    二、凡進出口企業擬採用「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的,需向所在地直屬海關提出書面申請(詳見附件1)。
  • 出口通關時間縮至2.91小時,廣州海關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效果顯現
    為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全力支持本屆網上廣交會,廣州海關推出了八大服務措施。 線上廣交會開啟首日,廣州海關綜合業務處副處長鄧貴波和廣州會展中心海關副關長徐越分別就廣州海關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跨境貿易便利化措施和助力展覽品便捷通關的相關政策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 市商務局召開營造口岸營商環境 推進貿易通關便利化以及反走私工作...
    12月9日上午,市商務局召開營造口岸營商環境,推進貿易通關便利化以及反走私工作座談會。汕尾海關、海事、邊檢、市港口投資中心、紅海灣電廠、信利、萬盛、衡益代理公司等口岸部門和企業負責人參加座談會。會上,總結今年以來我市口岸營商環境、推進貿易通關便利化以及反走私工作情況,部署2021年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進貿易通關便利化,持續落實長效機制,加強防範打擊走私工作,加大政策宣傳進企業力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把反走私工作作為口岸營商環境的重點工作來抓,維護良好和安全穩定的市場秩序,營造更加高效、文明、安全、暢通的口岸營商環境。
  • 海關總署舉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新聞吹風會
    、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歡迎大家來到海關總署參加海關總署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新聞吹風會,最近各大媒體對優化口岸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措施進行了持續報導。我們今天向大家通報一下這項工作落實的進展情況,這是我們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具體體現。
  • 海關總署:解決電子通關實踐中問題 清理規範收費
    資料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5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新社發 楊可佳 攝 中新網10月13日電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今日表示,區域通關一體化、電子化目前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海關會積極地解決電子化通關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正在加大力度清理和規範收費,為外貿企業減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5年前三季度進出口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海關總署趙光華副署長在加工貿易有關政策和出口通關便利措施宣講...
    下面,我就海關對加工貿易管理的情況和海關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向各位作一介紹。  第一部分:海關對加工貿易的監管  一、 加工貿易基本情況  今年雖然受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明顯放緩的影響,我國外貿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 推31項改革措施優化營商環境 深圳海關積極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出口貨物「抵港直裝」、證照齊全的進出境船舶無疫通行、「掌上海關APP」手機查詢通關進度。近日,在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下,深圳海關再放大招,開展為期4個月的改善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推出了31項具體落實改革措施。
  • 武漢海關發布10條措施,促使跨境貿易便利化再升級
    其中,武漢海關發布10條措施,促使跨境貿易便利化再升級。這10條措施主要包括:深入推進海關業務改革「五項創新」;提供多種通關模式「菜單」,推進口岸通關無紙化;持續壓縮整體通關時間;用足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擴大擔保一體化實施範圍;優化檢驗檢疫作業模式,加快時效性商品通關速度,優化鮮活產品檢驗檢疫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升級出口原產地籤證改革;支持翻壩轉運業務開展;推進進口貨櫃物流與海關通關手續並行操作等。
  • 廣州海關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減少六成 促跨境貿易便利化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跨境貿易便利化,廣州海關共組織信用制度專題宣講會20餘次,對2000餘家企業實施了AEO標準專題輔導,先行先試出口化妝品生產企業備案簡化、「網際網路+主動披露」等「減證便民」「誠信興商」舉措,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加快建設「智慧海關」,推動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鞏固壓縮貨物整體通關時間成果。
  • 上海海關建立「直購進口」生態圈 跨境電商24小時快速通關
    從電商平臺接到直購訂單信息,到第二日直購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短短24小時之內就能完成整個跨境電商購物體驗,這正是上海海關近年來持續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成果。  目前,上海海關已經建立起了跨境電商的快速通關機制,上海口岸的「直購進口」生態圈基本穩定。  「我們平臺直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口岸共有5條航線,分別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
  • 廈門海關113項新舉措鋪就便利通關路
    五年來,廈門片區充分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在投資貿易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取得重大進展。  從今天起,本報開設「擔使命、大膽闖、勇敢試——廈門自貿片區建設五周年系列報導」專欄,全景式展現廈門自貿片區建設的豐碩成果,以及為促進我省和廈門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出的有效探索、積累的寶貴經驗。
  • 譚家才律師評RCEP系列4:RCEP中的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
    譚家才律師評RCEP 系列4:RCEP中的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答疑解惑1.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措施是RCEP貿易便利化措施的重要部分,您能講一下RCEP中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措施嗎在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方面,RCEP簡化了海關程序,通過抵達前處理、預裁定和信息技術運用等手段,提高了海關管理效率,簡化了海關通關的手續,加快了海關清關速度。2.RCEP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規定的目的是什麼?您怎麼看待?
  • 北京海關正式實施無紙化通關(圖)
    圖為:北京海關首票無紙化通關貨物正在通過電子審核黃海鵬/攝        8月20日,北京海關公布正式實施無紙化通關改革。據了解,北京海關是全國唯一一家空運進口通關無紙化試點的海關。隨著北京海關下屬首都機場海關首票通關無紙化貨物——中國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從臺灣進口的512份報紙順利通過電子審核並放行,標誌著北京海關通關無紙化改革正式啟動。
  • 武漢海關多措並舉,全力保障軍運會安全及通關便利
    這麼多外國友人在短時間內集中來到武漢,他們如何快速進境,運動員攜帶的行李、運動用品,包括比賽用的自行車和槍彈等特殊物資如何順利通關。武漢海關相關負責人就此作了詳細介紹。武漢海關綜合業務處處長陳志軍介紹,武漢海關在軍運會物資進出境的口岸海關,設立專門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全面受理報關、擔保、暫時進出境監管、諮詢等業務,實行7×24小時通關服務,即報即查即放。同時,對軍運會參賽人員設立進出境專用通道,對VVIP、VIP、代表團人員分別提供免予查驗、給予通關禮遇等便利措施。
  • 廣州發布18條改革措施促跨境貿易便利化
    (廣州港南沙港區) 近日,廣州市商務局聯合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廣州市港務局、廣州海事局等部門出臺了《關於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提出18條舉措,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廣州市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
  • 海關總署牽頭口岸相關部門推進互聯互通:單一窗口 通關更暢
    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可一次性提交海關、海事、邊檢等口岸管理和國際貿易相關部門要求的標準化單證和電子信息,各口岸相關部門管理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2014年2月,上海率先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試點。之後,海關總署牽頭18家口岸和貿易管理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單一窗口」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