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時光荏苒,催人奮進。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深化和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建設即將迎來五周年。五年來,廈門片區充分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在投資貿易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取得重大進展。
從今天起,本報開設「擔使命、大膽闖、勇敢試——廈門自貿片區建設五周年系列報導」專欄,全景式展現廈門自貿片區建設的豐碩成果,以及為促進我省和廈門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出的有效探索、積累的寶貴經驗。同時,深入一線講述凝心聚力建設廈門自貿片區的改革故事,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磅礴力量。
五年來,廈門自貿片區建設離不開每一位「自貿人」的堅守與奉獻。他們與自貿試驗區發展同呼吸、共命運,有的在推動改革開放進程中出謀劃策、揮汗如雨,有的搭乘著廈門自貿片區發展「快車」乘勢而上喜獲豐收。作為五周年系列報導的前奏,廈門日報與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先期推出「我是自貿人」子欄目。
東渡海關綜合業務一科副科長過娜指點企業在「關數e」上辦理註冊及貸款授信。(本報記者黃曉珍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崔昊)從碼頭到機場,從窗口到企業,從一線卡口到線上網際網路端……一個個清晰的試驗場景,串起了海關人並肩作戰、勠力同心的改革創新故事。在建設自貿試驗區的道路上,廈門海關不斷創新以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全面優化口岸營商環境,釋放改革紅利,為廈門增強發展新動能增添改革動力。
【現場】
「關數e」智能信貸助企業復工復產
「是要辦理小額信貸嗎?企業復工情況如何?」4月2日下午3點,廈門國際航運中心聯檢報關大廳,東渡海關綜合業務一科副科長過娜正在「關數e」智能信貸ATM機前,手把手指點企業辦理註冊及授信。不到五分鐘,系統就顯示企業輕鬆獲得100萬元的預授信額度。
一秒讀取通關記錄,五分鐘百萬元信貸到帳。前來辦理業務的漳州矢崎汽車配件有限公司關務人員楊小煌向記者感嘆:「這也太方便了,大大緩解了疫情期間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
過娜說,「關數e」平臺之所以這麼便捷,就是通過對企業歷史通關數據進行大數據運算,系統地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分與信用評價,進而為銀行等金融機構及政府管理部門提供了精準直觀的指標參考。這一「廈門經驗」被福建省自貿辦評為全國首創舉措。
數據顯示,自2018年該系統上線以來,截至今年3月31日,廈門海關已與16家銀行及金融機構合作,累計為724家企業授信5.69億元。眼下全球疫情嚴峻,不少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資金周轉問題,「關數e」正成為不少外貿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助力復工達產的「利器」。
「多為企業著想,多為產業助力」已經成了像過娜一樣眾多海關人謀改革謀創新的出發點。五年來,從廈門自貿片區聯檢報關大廳的變化就可以一窺通關便利化的變化——從曾經門庭若市的排隊取號到如今的「只見數據不見人」,背後是一次次企業調研、一場場頭腦風暴、一環環流程優化、一次次改進升級,從而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人少跑路」的目標。
【專訪】
改革攻堅,海關人勇蹚深水區
——訪廈門海關副關長葉超俊
從開會研究推進廈門自貿片區建設,到赴海港空港調研,連日來,廈門海關副關長葉超俊日程表上的不少工作,都圍繞「自貿試驗區」這個關鍵詞。
從2015年4月21日廈門自貿片區揭開監管制度改革創新的大幕以來,廈門海關猶如一支先頭部隊,攻堅克難,穿梭在改革創新的一線。葉超俊告訴記者,「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廈門海關堅持制度創新核心定位,加強系統集成,不斷深化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用實力敢啃硬骨頭,勇蹚深水區。
數據顯示,5年來,廈門海關共推出各類創新舉措113項,佔廈門片區416項改革創新舉措的27%。其中,16項被國務院在全國推廣,42項創新舉措被福建省自貿辦委託的第三方機構評為全國首創。
「五年來,我們從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推出『海關業務預約』,到實行『先放行後繳稅』等,對海關全領域範圍的所有業務流程進行全面優化提升,一項項改革創新成果共同繪製成了一幅壯麗的自貿海關改革創新地圖。」葉超俊告訴記者,如今,廈門口岸通關便利化大幅提高,正是廈門海關順應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戰略地位,遵循自貿試驗區目標要求,積極推進改革創新的必然結果。
同時,在支持自貿試驗區重點平臺和產業發展方面,廈門海關充分發揮「多區疊加」政策優勢,堅持「雙自聯動」,實行「一企一策」,創新推出「航空維修一體化監管」「集成電路保稅研發與檢測試點」等新型監管模式,重點支持航空維修、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平臺做大做強。
葉超俊表示,下一步,廈門海關將以廈門自貿片區建設五周年為起點,整裝再出發,一方面圍繞自由貿易港型經濟特區這一基本定位,堅持對標先進,爭取更多創新舉措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壓縮整體通關時間,提高海關監管效能,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三是積極配合落實廈門自貿片區重點平臺三年行動方案,推動航空維修、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做大做強,助推廈門對外開放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