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月16日電(記者顏之宏)記者16日從廈門海關獲悉,全國首個通關數據應用平臺「關數e」(企業信用評估系統)日前在廈門正式啟動,海關通關記錄可成為企業申請貸款及其他用途的資信證明,這有利於進一步挖掘通關數據價值,為中小微企業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合同籤訂、採購運輸到終端銷售,整個流程一般需要一兩個月,如提前備貨,則可能需要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時間,資金佔用壓力很大。」格蘭閣(廈門)國際酒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傅建揚說。格蘭閣是一家主要從事酒類進口業務的中小型企業,為應對年末歲初的銷售高峰,企業往往需要提前儲備大量貨物。
時值年底,傳統資產抵押方式申請貸款的難度較大且周期長,如何及時融資成難題。了解到廈門海關推出「關數e」後,傅建揚立即提出申請。憑藉在海關繳納關稅等歷史數據形成的「海關納稅信用」,該企業獲得銀行200萬元信用額度,無須提供抵押、擔保等,緩解了資金壓力。
「『關數e』通過對企業歷史通關數據進行大數據運算,系統地對中小微企業進行綜合評分與信用評價,為銀行等金融機構及政府管理部門提供了精準直觀的指標參考。」廈門海關關長吳海平告訴記者,「在為中小微企業解決信用評價難題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通關記錄的『含金量』,激勵進出口企業合法守信經營。」
據吳海平介紹,「海關納稅信用」僅是「關數e」在信貸方面的具體應用,廈門海關將不斷加大通關數據挖掘力度,推出更多符合中小微企業實際需求的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