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記者 陳歷) 道德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標誌,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和有效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道德建設,對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內容、方式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和新觀點,這些新思想和新觀點在道德觀上滲透著濃厚的使命意識和時代責任感,豐富和完善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體系,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南。在此背景下,由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福建省倫理學會、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共同承辦的福建省社會科學界2018年學術年會分論壇暨2018年福建省倫理學年會於11月23日-25日在廈門隆重舉行。
本次論壇的召開,恰逢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是黨的十九大後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的關鍵時期。論壇的目的在於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新時代道德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提高社會道德水平。論壇的主題為「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倫理道德的新作為」,80多位省內外倫理學理論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研究生參與了本次論壇。中國倫理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孫春晨研究員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本次論壇。
圍繞大會主題,本次研討會設置了四大議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研究、改革開放40年與道德進步、倫理學基礎理論與應用前沿問題、新時代與福建道德建設。具體內容概述如下: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研究
主要從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道德建設的相關論述出發,深入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道德之維度和時代價值。福建師範大學的陳桂蓉教授認為,習近平的「兩創」論述是中華人文精神的實踐躍升。在「兩創」指導下,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的實踐如火如荼,是近百年來的一次質的飛躍。而中華人文精神的躍升也檢驗「兩創」思想的真理性和時代價值。「兩創」順應了我國發展理念的要求,將思想文化、精神領域的發展納入總體發展框架;並順應了我國世代相續的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要求,將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撐。廈門大學徐朝旭教授主要討論習近平「兩山」理論的價值邏輯,他認為「兩山」理論具有中國話語色彩的理論體系,是習近平在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人、人與自然辯證關係的唯物史觀指導下,繼承和發展了中華傳統生態文化,汲取西方生態哲學的優秀思想成果,在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包含了習近平的生態整體觀、綠色發展觀、資源多元化價值觀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四個方面的豐富內涵,他強調,其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是習近平「兩山」理論乃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觀基礎。
二、改革開放40年與道德進步
主要圍繞改革開發40年中國社會道德進步的時代議題,從多個維度論述道德進步的現實表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孫春晨研究員做了題為「改革開放40年來的道德進步」的大會發言,發言從個體的道德發展與道德認知、社會制度的建設、經濟發展與道德進步的辯證關係幾個方面論述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道德發展的內在邏輯,論證了道德進步的現實性和客觀性。華僑大學薛秀軍教授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走向繁榮興盛,從文化獨立的預設,到文化自覺的探索,再到文化自信的堅定,不斷塑造、構設並向世界展示和呈現著中國現代化的基本主張,對引領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對為發展中國家現代化轉型提供直接借鑑和參考、為發達國家再現代化提供新的視野與思路等,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影響。福州大學陶火生教授認為,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新的生態道德,成為生態文明實踐的道德維度。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體現了新時代中國人的自主性智慧。
三、倫理基礎理論與應用倫理前沿問題
在倫理學基礎理論探索方面,福建師範大學黃正華教授在元倫理層面探索規範的合理性根基;華僑大學陳慶超教授談論了亞里斯多德公正思想的內在理路,辯護「公正作為一切德性的總括」的基本主張;廈門大學張會永副教授從康德式後果主義出發,論證當前規範理論中不同理論逐漸走向融合的現象。在應用倫理前沿問題方面,學者們圍繞著人工智慧的倫理問題、醫學倫理問題、職業教育的倫理問題等方面開展詳細的論述。倫理基礎理論與應用前沿的相關研究體現著我省倫理學者深厚的學術理論功底和對於現實問題的敏銳洞察力。
四、新時代與福建道德建設
本次論壇高度關注福建省的道德進步與文化進步。福建師範大學楊小霞副教授對谷文昌精神的哲學蘊含進行歸納總結,認為新時代深入學習谷文昌精神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谷文昌精神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智慧,是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唯物論、辯證法與實踐論的光輝典範。有學者以三明市為例,探索福建省在鄉村生態文化建設方面的新舉措;還有學者以漳州精神為例,論述城市精神對於人們思想塑造尤其是對於大學生思想塑造的積極功能。這些研究充分展示了我省倫理學的研究高度關注現實問題,具備著良好的本地化特徵。
總之,本屆倫理學會議展示了新時代我省倫理學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藉助本次論壇的交流平臺,福建省廣大倫理學人更加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及時地把握新時代倫理學發展的新動態,更加緊密聯繫新時代我國道德建設的新實踐,從而更加自覺地承擔起倫理學人的新使命,促進新時代道德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貢獻倫理學人的真知灼見。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