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讀者私信小編,諮詢諸如「孕媽需要穿防輻射服嗎?」「孕媽怎麼挑選防輻服?」「防輻射服真的有用嗎?」等等關於孕婦防輻射服的問題。在聊天的過程中,小編發現其實大部分孕媽對防輻射服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很多只是跟風購買,為求一個心安而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防輻射服的小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增進了解。
首先孕媽沒有必要談輻射色變。
輻射是一個物理學名詞,指的是由場源發出的電磁能量中一部分脫離場源向遠處傳播,而後不再返回場源的現象,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273.15攝氏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 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 ,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
換言之,輻射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比如我們很喜歡的日光浴,太陽光的照射是一種輻射;在家用天然氣做飯,天然氣灶的火苗散發的熱量是一種輻射。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生活常見現象,其實都蘊藏著輻射。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輻射,都是電磁輻射。它的特點是能量以某種波的形式向外傳播,比如光波、聲波、紅外波、電磁波等,這些輻射對孕媽是不存在危害的,孕媽完全沒有必要談輻射色變。
這裡,小編也給大家再闢謠下:超聲波診斷和核磁共振發出的輻射都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先說說B超使用的超聲波診斷儀,由於機器發射的是一種聲波,不是離子輻射。不管是A型、B型還是都卜勒超聲,目前都沒有因為使用超聲診斷而發生胎兒損傷的報導。有的孕媽因為擔心B超的輻射而不按時產檢,這其實是不正確的做法。此外,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將核磁共振作為診斷胎兒是否畸形的金標準,核磁共振機器發出的是一種電磁輻射,劑量對於孕婦和胎兒也是安全的。
其次孕媽該躲避這些輻射。
孕媽真正應該害怕的是另一種輻射——電離輻射,這種輻射是以某種粒子的形式傳播,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X線、伽馬刀以及傳說中的乘飛機時在高空遭受的輻射等。如果不小心接觸到這些輻射,可能對胎兒就是巨大的打擊,但一般孕媽都是不會接觸到這些可怕的射線的。
哲學上告訴我們,任何事情的質變都是量變的積累的結果,輻射也是如此。也就是說,輻射在特定的劑量之內都是安全的,超出特定劑量才會造成危害。比如,單次的X線劑量對於胎兒來說可能是安全的,但是反覆多次或一次大劑量的照射對於胎兒是有致畸或提高日後惡性腫瘤發生率的。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電器的輻射都是安全的。但是部分電磁輻射劑量偏大的設備,孕媽還是應該避免使用,特別是在備孕期和孕早期的時候。有記者經過實測發現,家用電器的電場強度一般在1伏/米左右,但有兩個電器電場強度特別大:微波爐為7.8伏/米左右,電磁爐則高達25伏/米左右。 反倒是很多人認為輻射比較大的手機、電吹風、WiFi的電場強度,比微波爐和電磁爐要小很多,所以孕婦最好避免使用微波爐和電池爐。
此外,由於長期使用手機接聽電話對成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也會有影響,孕媽手機也不要看得太多;由於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面反而輻射最弱,孕媽最好不要出現在屏幕的背面;長期把筆記本電腦或iPad放在腿上用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比較靠近腹部,長時間使用是否會造成影響是不確定的。
最後,穿防輻射服不如遠離輻射源
通過如上介紹,我們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數環境輻射是在安全範圍內的,孕婦其實沒有必要穿著防輻射服。穿了防輻射服反而可能屏蔽一些對身體有益的輻射,比如紅外線等。而如果是真正的大輻射,即使穿了防輻射服也並不能完全屏蔽輻射,所以穿防輻射服不如遠離這些環境。
當然,如果工作環境特殊,比如在機房或大量電子設備環境中工作的孕媽,那防輻射服就不得不穿了。當然,最好的做法還是,在孕期申請暫時遠離這個輻射大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