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監控配偶的實時位置和行動軌跡,手中拿著一臺智慧型手機就能充當「私家偵探」,這些電視劇裡面的情節,正在現實中上映。
《消費者報導》注意到,不少定位App打著「只要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緊急情況下可馬上向家人求救」的旗號,通過讓消費者充值購買會員服務的形式獲利。不過,有消費者發現這些App貨不對板後,退款成為老大難問題,而其獲取用戶位置信息也招來侵犯個人隱私的質疑。
定位App的行為是否侵犯個人隱私?其中的定位功能是否存在法律和倫理問題?消費者使用類似App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對此,《消費者報導》進行了一番調查。
付費即可定位,個人隱私「裸奔」
目前,在各大應用市場和手機軟體下載網站上,各種定位App比比皆是。如知位App、定位寶App、位知寶App、朋友定位-足跡迷App……這些App普遍打著熟人之間分享定位的旗號,在抖音等平臺進行廣告宣傳,聲稱只要輸入他人手機號碼就能獲取其位置信息,並以此牟利。▲抖音上的各種定位App廣告以知位App為例,如果想要使用其中的位置搜索功能,首先需要下載知位App並註冊帳號,然後打開獲取位置信息、讀取通訊錄等隱私權限,最後付費購買會員。
與此同時,如果使用者想要獲得他人的實時位置,則對方也要同時完成上述註冊和付費步驟,並通過手機通訊錄和微信好友列表將其添加入知位App內的分組中,才可以實現「通過輸入手機號碼獲取對方位置」的功能。▲各種定位App的宣傳頁面
目前,知位App的會員服務售價分為四個檔次,分別是售價139元的月卡、149元的季度卡、179元的半年卡和249元的年卡。定位寶App的會員服務售價同樣分為四個檔次,分別是88元的月度服務、108元的季度服務、128元的半年服務、198元的全年服務。▲知位App使用頁面
那麼,這些定位App究竟是否有效?《消費者報導》打開定位寶App,並嘗試了其中的免費試用功能,發現如果對方已經註冊並付費,只要輸入目標人士的手機號碼,確實可以查看對其實時位置和特定時段內的行動軌跡。如果想要查看對方更多時間段內的行蹤,則需要付費購買會員方可使用。▲定位寶App顯示的用戶實時位置和行動軌跡
《消費者報導》調查發現,這些App背後都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的技術支持。以知位App為例,高德、騰訊、極光、友盟均提供了SDK技術支持。知位App隱私政策顯示,上述第三方技術供應商主要為該App提供包括一鍵登錄、地圖定位等功能。與知位App類似,定位寶App同樣由高德提供定位和位置搜索的功能支持。背靠頭部平臺,加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這些定位App一時間成為熱門軟體。不過,上述App過度獲取用戶位置信息、通訊錄、微信好友信息的行為,無疑會引起用戶的擔憂。一旦註冊類似App並付費,消費者的個人隱私就有向陌生人洩露的風險。
定位服務為虛,圈錢牟利為實
實際上,了解了上述定位App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步驟之後,我們可以發現這寫定位App並未像廣告宣傳般「神奇」。
今年7月初,楊女士下載了知位App,嘗試使用其中的定位服務。「當時是在抖音看到的廣告,說對方電話不接簡訊不回找不到人時,下載知位App後,只要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就可以知道對方的行蹤。」為此,楊女士花費149元購買了其中的會員服務。
不過,楊女士在付費後直呼「被騙」。「我以為我註冊並付款、開通了定位權限後,只要輸入任意一個人的手機號碼就能知道他的位置,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如果對方會註冊這個App並為此付錢,我還用得著花錢使用這個功能嗎?」楊女士說道。
為此,楊女士與知位App客服人員聯繫,希望對方可以退回相關費用。不過,知位App方面給出的退款日期一再拖延,楊女士至今仍未收到退款。《消費者報導》在知位App官方微信公眾號聯繫在線客服人員,多次嘗試後頁面仍然處於排隊等候狀態。《消費者報導》多次撥打該公司的客服電話,發現均無人接聽。
▲知位App用戶申請退款多天後仍未果
官方資料顯示,知位App的運營主體為福州旎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根據天眼查相關數據,福州旎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10月31日,註冊資本為100萬元。
在天眼查頁面,可以查詢到福州旎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的名下還有多家公司,其中的福州星光跳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杭州泰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均有推出類似定位App產品,分別名為守位App和護位App,其宣傳話術和主要功能與知位App如出一轍,兩家公司的官方網站頁面和宣傳內容也高度雷同,一個除了名稱以外別無二致的定位App牟利集團已經浮出水面。
▲名稱雷同的定位App牟利集團浮出水面
定位寶App同樣被消費者投訴退款難。天眼查數據顯示,定位寶App的運營主體為南京數字跳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20年1月15日,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北京微鯉科技有限公司是其最大股東。在南京數字跳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消費者報導》並未能查找到任何關於其電話和郵箱等詳細聯繫方式。
除此之外,公開資料顯示,定位寶App官方微信公眾號「定位服務助手」在今年5月19日至6月22日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兩次變更名稱。其中,5月19日註冊完成後不足一周該微信公眾號就將名稱從「知位寶」更改為「定位寶Pro」。
▲定位寶App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名稱多次變更
主體運營公司信息不透明、消費者申請退款遙遙無期,披著「黑科技」外衣的定位App,開始顯露其「定位服務為虛,圈錢牟利為實」的本質。在此過程中,消費者不僅遭受經濟上的損失,個人隱私信息也被相關公司掌握並用於牟利。
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可以搜索到多條關於各種定位App的投訴,其中針對知位App的投訴已經超過190條,主要涉及虛假宣傳、退款難等問題,這些投訴絕大多數處於未解決的狀態。按照上述投訴數據保守估計,相關定位App通過售賣會員而收到的錢財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數目。
就上述定位App存在的各種問題,《消費者報導》嘗試聯繫相關企業並向其發送採訪函。其中,定位寶App所屬的南京數字跳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通過郵件回復表示:「我司為南京市正規註冊公司,公司經營狀況正常。」該負責人同時表示因出差原因導致溝通不及時,希望可以修改原計劃採訪及擬發刊時間,擇期再溝通具體情況。不過截至發稿前《消費者報導》並未收到更加詳細的回覆。
定位App背後的法律和倫理迷思
借著「只要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就能獲取對方位置」的噱頭,加上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的技術和廣告推廣,這些由微小企業開發的定位App,搖身一變成為熱門App,吸引消費者爭相下載,其暴露的法律和倫理問題也理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思考。
法律從業者、知名法律博主郭小明表示:「實時位置信息和活動軌跡屬於個人隱私信息,只有在獲得授權時才能獲取和使用。這類定位軟體在使用時,如果沒有獲得對方同意和授權,則涉嫌侵犯個人隱私權。」
郭小明指出,即使此類定位App沒有違法,但是「獲取他人的實時位置信息甚至活動軌跡,在客觀上是對他人人格獨立和自由的侵犯,也是有違倫理道德的」。
實際上,從前述各種定位App的運行模式和牟利手段來看,類似App並不掌握所謂的「黑科技」。相反,這些App時常打法律的「擦邊球」,並且可能在倫理問題上帶來難以預測的負面影響。這些App究竟是增進了熟人之間的感情,還是加劇了親朋好友間的隔閡,其帶來的倫理問題恐怕遠遠超出了用戶們的實際控制能力。
「即將實施的《民法典》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窺視他人的私密活動,軟體開發者和經營者也只能在授權的範圍內獲取和使用個人信息,否則消費者可以追究其侵犯個人隱私信息的法律責任。」郭小明提醒消費者,在使用類似定位軟體時,應注意核實確認軟體需要獲取的個人信息種類,避免因為個人疏忽導致隱私信息被獲取,如果需要付費時,務必提前了解清楚免責條款和退款條件,避免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