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28日訊 來自臺灣米其林大師廖建華料理的「非遺的味道」撩人味蕾,「大美東方」非遺設計時尚大秀奪人眼球、崑曲《牡丹亭》深情唱響,藏族原生態音樂表演精彩呈現……6月27日—28日,以「非遺創新 點亮秀湖」為主題的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啟動暨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入駐項目籤約系列活動在璧舉行。遠道而來的國內外、海峽兩岸文化旅遊界專家學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文創企業屆人士集聚一堂,以秀湖非遺產業創新發展為紐帶,共話非遺新機遇,共創文旅新品牌。
讓非遺創新美好生活
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展開高峰對話
秉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讓生活更美好的宗旨,活動現場,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孔蓉,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外聘教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文化傳媒集團藝術設計總監李德順(韓國),原國家旅遊局專家組主任委員、原河南省旅遊局副局長何琳,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樊瑩瑩,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創意委員會會長張大為,經濟日報社《藝術與設計》雜誌社社長錢竹,東華大學藝術學學科博士研究導師卞向陽,四川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蘇永剛,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副主任、北京歌華創意設計中心主任曾輝,國家級非遺汝瓷燒造技藝傳承人李廷懷等數位嘉賓圍繞「非遺的技藝活化與創新設計」「『一帶一路』非遺的文化傳播力」「非遺的文化旅遊產品設計與趨勢」「非遺的文化傳承與生活」「非遺創新與三創平臺建設」等話題,與來自國內外非遺領域的專家學者、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獨立設計師展開高峰對話,專家們在思想交鋒中探討了非遺產業創新發展的可行性路徑,為聚合璧山乃至重慶文化旅遊產業新動力,塑造新品牌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持。
打造文旅新高地
19家非遺企業落戶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
作為璧山的地標,秀湖公園以優美的風景,動人的文化故事、古今交融觀遊場所而備受市民喜愛,更擁有助推非遺產業發展的良好物理空間。在區委區政府的精心謀劃和市文化旅遊委的關心支持下,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共同打造了文旅新高地——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以期為璧山乃至重慶人民提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發展、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園。
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是以非遺創新為核心的文化創意、文旅融合產業項目。項目以秀湖公園為載體、以市場化運營為基礎,植入國家級非遺活化體驗中心、非遺商品展示中心、非遺產權交易中心、非遺創業孵化基地等複合型業態,推動秀湖公園的景區功能提升,實現非遺產業與秀湖景區相融相生。
在規劃建設上,秀湖公園正南門擬建設城市旅遊集散中心、非遺產品產權交易中心、旅遊商品交易中心,非遺創新數據云和旅遊大數據云平臺。璧山歷史文化研究院擬建設璧山歷史文化全景電影小鎮。秀湖水街擬建設非遺業態產業鏈、非遺產業總部經濟核心區。
特色小鎮將採用前店後坊模式,將非遺文化傳承、體驗、創意、生產過程前臺化,讓非遺文化擔當者走出後臺的限制,與消費者有更多關於文化創意的思想交流,產生同道中人的共鳴,激發更多創意靈感,提高非遺文化傳播的效果。此外,小鎮還將設立非遺設計實驗室,激勵更多真正的非遺文化設計創意人才。同時,鼓勵優秀雙創人員在園區成立工作室,給予商業輔導扶持,讓其創意設計商品得以健康發展。
開放的特色小鎮格局,不僅將匯聚眾多非遺傳承人、非遺創意設計者、非遺創意產品生產者,還有非遺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觀摩者、體驗者,更有非遺文化產品的購買者和文化休閒娛樂設施的消費者,推動非遺文化產業鏈各環節同步發展。
活動現場,璧山區為秀湖非遺創新產業專家委員會專家頒發了聘書。東華大學紡織服飾博物館非遺傳承研究中心、張勝吾立體拓技藝工坊、汝瓷燒造技藝工作室、三中英才國學研學中心、雅園古琴琴藝工坊、啟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非遺演藝)、80後創意機構西南總部、平湖秋月普洱茶手作教室、非遺民宿、江南設計聯盟西南中心、雲隱東方西南總部、紙創意工坊、臺灣198文創青年社區、蔡炳坤建盞工坊、臺灣木僧易匠工坊、朱仙鎮木版年畫工作室、祁剛工作室、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非遺三創基地、四川美院青年創新研究中心等首批19家非遺企業籤約入駐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
推動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將永久落戶
活動現場,與會嘉賓們共同見證「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啟動。從2019年國慶黃金周開始,以後每年的國慶黃金周期間,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都將舉辦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
據介紹,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作為產業園區的重要推廣手段,將在秀湖公園打造永久落地的國際性公共文化交流活動,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匯聚優質資源,打造國際化、開放型的文化及創意設計產業綜合服務貿易平臺,樹立璧山在非遺產業制高點地位。
據了解,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首屆中華非遺(璧山)國際設計周將以「非遺創新 美好生活」為主題,設立「開幕活動、非遺設計主題展、非遺設計論壇、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展銷、非遺設計之旅等系列活動板塊」。活動將匯集北京國際設計周中國傳統工藝設計展及國內外優秀的非遺創新設計項目,以生活美學為導向,以見人見物見生活為宗旨,推動非遺走進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