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風景秀美、如詩如畫的重慶市璧山區秀湖公園都會迎來大批遊客。他們或登上鐘樓,俯瞰山水湖林之美;或在非遺小鎮駐足,體驗厚重的非遺文化;或閒坐於雲莊,點一壺清茶慢度時光,好不愜意。
圖:重慶璧山區秀湖公園
近年來,「文旅融合」日益成為璧山旅遊的「靈魂工程」,歷史文化的全生活場景、全旅遊場景植入,讓璧山處處都是「文化傳承地」。
「宜居、宜業、宜遊」,來過璧山的遊客,都會有這樣的感嘆。而璧山這座小城,也已成為主城人群出城休閒旅遊的首選之地。
璧山緊鄰主城核心區和中心城區,同城化具有先天優勢,對此,璧山區委書記藍慶華用「迎客廳」對璧山進行了「畫像」。「迎客廳」是休閒娛樂、放鬆身心的場所,而大力推動文旅融合就是建好「迎客廳」的重要抓手。
項目引領 豐富旅遊要素
璧山區圖書館新館因其大氣的設計、舒適的環境,成為不少市民的「打卡地」,大家可以在這裡靜享閱讀的樂趣。目前,該館一樓已經開放運營,三樓、四樓、五樓正在完善當中。全部開放後,這裡將成為群眾品味書香、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處。
作為璧山區重大文旅項目,區圖書新館給讀者提供了更舒適、更儒雅的文化閱讀空間。除此之外,璧山博物館、美術館項目的前期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正在規劃中的茅萊山都市田園生態公園也是璧山區推進文旅融合、打造康養旅遊旅居目的地的重要項目之一。
該項目規劃面積8.7平方公裡,南北長約10公裡,涉及璧城街道、璧泉街道、福祿鎮、大興鎮等鎮街共10個村的部分村民小組以及東風林場,共策劃田園·四園、森林·四營、文化·四苑、美食·四村等16個項目,充分發揮茅萊山獨特的生態優勢,彰顯茅萊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本底,有機融合都市與田園要素,引入研學、旅遊、觀光、體驗、鄉居等多種元素,體現茅萊山的生態田園美景和人文鄉情。
「項目建成後,茅萊山將從生態屏障升級為城市綠心,從城郊之山升級為城市客廳,打造都市田園生態公園,未來這裡將是對接市民休閒需求的都市田園休閒棲息地,是『儒雅璧山·田園都市』的城市縮影,更是璧山城鄉融合發展的示範區。」服務業發展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項目是發展的「牛鼻子」,從相關單位了解到,今年,璧山區將加大項目招引,推動國際文創產業生態區、虎峰康養極限公園等項目落地。啟動新加坡國際酒店等優質項目建設,推進鄉下時光——六根囪泛博物館群文化園(大圓祥博物館)擴建,全面開啟重慶文化旅遊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
在「引新」的同時,璧山區還注重升級成熟項目。通過深度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紅色文化、抗戰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將璧山故事、傳統文化精品演藝植入景區,推進楓香湖兒童公園、秀湖公園、觀音塘溼地公園景區化提升改造,並大力推進觀音塘溼地公園、茅萊山都市田園生態公園、楓香湖兒童公園、古道灣公園(在建)創建國家5A級風景區。
圖:璧山區楓香湖兒童公園
促進非遺活化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近日,一場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慶主會場活動——重慶非遺購物節和第五屆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博覽會在秀湖水街非遺小鎮開幕,市民不僅可以現場淘精品、品美食,還欣賞到了璧山草龍、大儺舞等精彩紛呈的非遺表演。
一年前,以「非遺創新 點亮秀湖」為主題的中華非遺國際設計周在璧山舉行,19家國內知名非遺企業現場籤約入駐,拉開了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的建設序幕。
與其他非遺小鎮不同,秀湖水街國際非遺手藝特色小鎮不僅僅是一條商業街,而是通過成立非遺實驗室、創立工作室以及前店後坊的運營模式,打造一條文創產品的全產業鏈條,推動非遺產業與秀湖景區相融相生,為璧山再添獨特的文旅品牌。
圖:璧山正則繡
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走得遠,是打造秀湖非遺小鎮的初衷。「秀湖非遺小鎮除了能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可以形成一個保護、傳承非遺文化的基地,通過市場的檢驗將優秀的產品留下來、將非遺傳承人培養起來,增強廣大市民的文化自信。」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說。
一直以來,璧山區高度重視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實施鄉村非遺保護傳承項目。目前,璧山有7項市級非遺項目和52項區級非遺項目,最近,通過挖掘整理、申報評選等流程,公布了第四批11項區級非遺項目。組織了《璧山鼓韻》《稻田歡歌》等非遺培訓班,開展了鄉村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培訓。建成了《大儺舞》非遺傳習所、《璧山手工制鼓》傳習所、中興小學《川劇》傳承學校、《來鳳魚》傳統工藝工作站等。
接下來,璧山區將進一步盤活閒置資產,打造璧山秀湖全景電影小鎮,積極參與重慶非遺博覽園選址建設,做好微刻、竹雕等本土非遺產品升級開發,開發以「薅秧歌」為主題的實景舞臺劇,促進非遺文化資源活化,增加旅遊商品文化與附加價值,形成旅遊商品差異化競爭。(馬兵 黃瑞 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