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啟榮
「寧為世人笑其拙,勿為君子病其巧。」現實生活中,一個質樸拙誠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實可靠,往往容易獲取信任;經常自作聰明的人,機關算盡、處處討巧,卻令人感覺圓俗奸滑,不能不防。
為人,貴在樸訥誠篤。《韓非子》記載,魏文侯與守山的人約定了打獵時間,臨出發前颳起大風,遭隨從勸阻。文侯說:「不可。以疾風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於是他親自駕車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罷。守誠,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翻閱史書,晏子為何能被齊景公委以重任?周勃何以被漢高祖託付大事?一個「誠」字,正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對個人來說,誠信重千鈞,因拙誠贏得的公信力與感召力,不僅能感染人、打動人,更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與拙誠對應的是「百巧」。這種行為,看似精明、實則愚笨,時常聰明反被聰明誤。三國時,李康在《運命論》中專為巧偽的滑頭畫過群像:「俯仰尊貴之顏,逶迤勢利之間;意無是非,贊之如流;言無可否,應之如響。」投機取巧之人,多善於利用花言巧語來苦心鑽營,處心積慮謀求私利。《鬱離子》記載,越國商人虞孚在吳國賣漆,本來可以穩獲厚利,但他偷偷摻假導致漆料變質,結果弄巧成拙、信譽掃地,最終淪為乞丐。可見,「取巧」實則「巧取」,儘管佔了一時的便宜,但失去的卻是眾人的信任。
現實中,堅守拙誠,殊為不易。在我們身邊,有些人雖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動上還是喜巧厭拙、外誠內滑。有的當「兩面人」,把忠誠喊得山響,表態時信誓旦旦,暗地裡卻腐化墮落,直至身陷囹圄;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虛多實少、陽奉陰違,熱衷於做表面文章、搞政績工程、玩數字遊戲……「兵法」太多、「機謀」太深、過度「包裝」,其本質上是誠信不足,缺乏實幹與擔當精神。其結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適得其反。
沒有誠信,人生的高樓便會地基不穩,事業的巔峰也只能曇花一現。做人如此,為官從政更是如此。講誠信,向來是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說:「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純潔,不能欺騙自己,不能欺騙人民,也不能欺騙古人。這是我們共產黨員的一大特點,也是一大優點。」楊善洲恪守「給家鄉辦一兩件事」的諾言,退休第三天就走進大山,綠了荒嶺,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綠洲;黃大發動員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來換」,絕壁中鑿通一道「天渠」。大道至簡,與其熱衷搞花活、玩心計,不如靜心幹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誠、愚公移山的韌勁克服困難、創造奇蹟。
周恩來同志說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自覺做老實人而不是「老練人」,講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個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則內化為做人的準則,成就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