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詐不如拙誠,應試考出誠韻

2020-12-23 小鋒學長

一天一天,時光流轉,時間又到了一個學期末。當考試一天天地被提上日程,每個人都多少有些緊張和期待。畢竟考試是未知的,無論事先做了多少功課,總覺不夠;但大家又都期待著,不論是為了讓自己的努力得以被認可,抑或是為著考試後的假期,每個人都期待可以順利完成期末考試。當然作為學生,每一個人也都被期待著做到誠信應考。

何為誠?「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肯定「誠」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反對欺詐、虛偽。?

何為信?《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誠實不欺。

古往今來,作為人類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誠信要求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學生,最常談到的便是誠信考試。對於這件事,我們最熟悉的是違背它的種種後果。除去不誠信本身是不道德的之外,從小到大,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常以不誠信的種種惡果警示我們,譬如一旦被發現作弊該科將被判為零分,同時記過存入檔案等等。一次考試不及格你還有許多機會,而一次考試作弊你將失去一切機會。考試沒通過,可以總結經驗,再來一次;但有些過失造成的後果,就要擔負一輩子,在人生中留下痛苦的傷痕。

但誠信考試本身,對於每一位同學而言,其實也有良多益處。對於對自己本學期學習成果缺乏信心的同學而言,頂風冒險或許極具誘惑,那麼這時,堅持誠信考試的準則,將使他守住自己熱血青春的尊嚴;同時,拒絕舞弊也將對他日後人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對於單純希望取得更高分數的同學而言,誠信考試可以確保他們順利通過考;,同時,當內心坦然平靜,他們的潛力將得以激發。對於協助他人舞弊的同學而言,誠信考試使他們的學習成果被充分尊重;或許同時,也能幫他們建立一份正直的友誼。

正如名人楊筒所言, 「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誠信考試,不僅守住了自己的道德;更在無形中造就了公平誠信的考風,而這,將使每一位學子從中受益。

曾經,我們在陽光下的花徑上一路歡笑,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暢談理想,清晨的書聲朗朗中可能有你的一份力量,夜幕下的自習大樓或許因你的熱血奮發更加明亮…那麼多美好的舊時光呵,請不要讓它因為失了誠信而化為一聲嘆息,萬縷惆悵。

莘莘學子,誠信為本。在期盼著回家的同時,我們即將迎來期末考試。誠信考試,人人內心得其安寧,每一份付出都將不被辜負。讓我們將「巧詐不如拙誠,應試考出誠韻」牢記在心中。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巧詐不如拙誠
    然而,謀略固然精妙,但什麼該謀、什麼不該謀,什麼時候該謀、什麼時候該實,是謀出一官半職、還是謀成千秋事業,謀略不同,影響大不相同。而「謀」與「詐」往往就在一線之間,很多時候用謀不當,巧謀便會成為巧詐,結果也會適得其反。   《韓非子》裡記載了這樣兩個小故事:魏國將領樂羊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君把其子煮成肉羹送給他。樂羊端起肉羹一飲而盡,而後攻佔中山國。
  • 巧詐不如拙誠
    原標題:巧詐不如拙誠——也談兒童藝術作品造假 近年來有關學術造假的話題塵囂日上,甚至出現參與者年齡不斷下移的危險。最近新聞報導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科研造假事件,甚至進一步牽出某寶買畫騙獎的後續效應。人民網對此進行了轉載以及評論:「是神童還是造假?當比賽被質疑,作品頻涉造假,拼智力拼創新拼實踐,變成拼家庭拼資源拼人脈,讓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回歸初心,全社會責無旁貸」!
  •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3、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韓非子·說林上》4、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汙。—— 荀子5、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華羅庚6、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 巧詐不如拙誠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司法部紀檢監察組
    先賢語重心長的忠告:「巧詐不如拙誠」,這句話今天讀來,依然如當頭棒喝。(李中軍)
  • 巧詐不如拙誠,真誠待人比什麼都重要
    古人云「巧詐不如拙誠」,意思就是說投機取巧、矇騙欺詐可能會獲得暫時的利益,但是一旦被別人識破,只會帶來更深的懷疑。而真誠坦率看起來有點笨拙愚蠢,但是卻能夠深深地贏得人心。因此對於銷售員來說,真誠待人是銷售工作中最基本的態度。沒有誠意的人是無法獲得別人信任的。只有真誠的心才能夠換回客戶的真誠相待。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的企業家和成功人士。
  • 以「拙誠」贏「百巧」
    現實生活中,一個質樸拙誠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實可靠,往往容易獲取信任;經常自作聰明的人,機關算盡、處處討巧,卻令人感覺圓俗奸滑,不能不防。  為人,貴在樸訥誠篤。《韓非子》記載,魏文侯與守山的人約定了打獵時間,臨出發前颳起大風,遭隨從勸阻。文侯說:「不可。以疾風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於是他親自駕車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罷。守誠,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
  • 90歲李嘉誠退休,始終保持誠心誠信誠國,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功
    李嘉誠少年貧困,吃盡苦頭,所以一成為全港首富,就開始成立基金會,幫助他人,資助教育、改善醫療、傳承文化……從1980年以來,基金會已捐出200多億港幣,還不包括汕頭大學的80億元專款。而且有87%的捐款都用在大陸地區,李嘉誠可以說是當代企業家中將慈善進行得最徹底的人。
  • 巧偽不如拙誠,10句誠信名言警句
    古人說:「巧偽不如拙誠。」可見「誠」一定會贏得世人的信賴。那些投機取巧之徒無論手段多麼高明,最終都會暴露。說謊是掩飾惡行的手段,誠信是獲得成功的基礎。說謊的人,無非是企圖獲得某種利益,但他們只能在短期內達到目的,事實上只有誠信的人,才能得到長期的利益和信任。 1. 苟信不繼,盟無益也。
  • 巧偽不如拙誠,有關誠信的10句經典名言!
    古人說:「巧偽不如拙誠。」可見「誠」一定會贏得世人的信賴。那些投機取巧之徒無論手段多麼高明,最終都會暴露。說謊是掩飾惡行的手段,誠信是獲得成功的基礎。說謊的人,無非是企圖獲得某種利益,但他們只能在短期內達到目的,事實上只有誠信的人,才能得到長期的利益和信任。
  • 人生三立:立心要誠、立事要明、立身要穩
    一、立心要誠 成,在甲骨文中,是一個斧頭加一個點,表示戰爭結束,雙方和解的意思。加「言」,為誠。意思是彼此信任談和,遵守協約停戰。 1、不欺騙別人 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 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失信天下。戎狄來襲,諸侯不援,身死國滅。 商鞅秦國變法,徙木立信,百姓擁戴,順利推行變法。
  • 韻書與平水韻的那些事
    你把這些記下來,將來編出一部切當正確的標準韻書來。天下風雲出我輩,我們這幾個人定了也就定了,沒人再能幹得了這事啦。這幾個人組成了臨時的委員會,把標準定下來了。序中記載:「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什麼意思呢?
  • 成都師範附屬小學《巧偽不如拙誠》獲錦江區校園劇比賽特等獎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日,成都師範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成師附小」)校園劇《巧偽不如拙誠》參加了錦江區教育局主辦的「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校園劇比賽,在比賽中斬獲特等獎。  據了解,成師附小歷來重視家校合作,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
  • 讀《笠翁對韻》,探尋「平聲三十韻」
    李漁年輕時也曾參加科舉應試,後來清兵南侵,就絕意仕途,過了一段隱逸山林的生活。入清後,為生活所迫,他移居杭州,後又搬至金陵,賣文為生。晚年再回到杭州,在貧困中去世。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戲曲作家、小說作家。他一生著述甚多,除《笠翁對韻》外,還有《閒情偶寄》《笠翁十種曲》《李笠翁曲話》《李笠翁一家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