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群:談雙元制職業教育教師的培養

2020-12-14 騰訊網

趙志群: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兼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理事,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職業分類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過程研究會主任,國際職業教育創新與專業化研究網絡(United TVET Network on Innov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IP)東亞區負責人。

談到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裡面,有兩種類型的教師,一種就是在職業學校裡面任教的學校的教師,另外一種就是在企業裡面的實訓教師。那麼這兩種教師,培養途徑不一樣,那麼知識結構也不一樣,這兩種教師的相互配合是德國高質量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他的一個人員的保障,我們看一看他的教師是怎麼成長起來的。大家可以看到這邊這種類型的教師,職業學校的教師是這樣,他們至少要完全中學畢業就是咱們中國的普通高中畢業,普通高中畢業以後他要接受五年的大學教育,最低是碩士教育。碩士教育畢業以後他要接受所謂的教師學院的培訓,那麼他是不同的州不一樣,最少得要一年半,多的要兩年,大約從一年半到兩年的教育,就是用我的話來講,就是他的職業教育理論課的教師,他至少是要半個博士,就是碩士畢業以後再接受一年半到兩年的培訓。除了理論的學習之外,還要規定要想當老師,至少得有十個月企業的實踐經驗,才可能去參加這個考試。但事實上是這樣,德國有大約三分之二的老師都是接受過正規的職業教育,就是有三年到三年半的企業的實踐經驗這是他的理論課的老師。

實踐課的老師是這樣,咱們中國人講的實踐課就是實訓教師,實訓教師他可以是任何一種中學類型的,最多的當然就是普通高中畢業也可能是其他的高中畢業,那麼有十年制的、九年制、十二年制的,中學畢業以後,他至少要接受大多數三年半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結束以後他要有至少一年的企業實踐經驗,然後他再去接受師傅學校就是技師學校的教育,技師學校他最短就是全日制的學校是一年,一年完了以後,他再要到州裡面的教師學院接受一年的技術教師或者實訓教師的培訓,接受完這個培訓以後他才有可能當施訓教師,或者是學校的實習指導教師。他們還有年齡上的要求,就是說你太年輕了還不行,那麼這是他的兩種類型的教師,就是說在學校裡面的理論課的教師,或者在學校裡面實習的教師,或者是企業的實訓教師,他有兩種類型的老師相合作保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這是他的教師的情況。

那麼德國也在對他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就是德國通過職業教育它實現了哪些功能呢?大家都在講說德國在戰後從一片廢墟上實現了經濟起飛的奇蹟,那麼造成這個經濟奇蹟的一個秘密武器就是職業教育,這是德國人這樣說的。那麼他的職業教育功能體現在幾個方面,對個人來講對這個學習者的個人來講,他順利的幫助這個學習者實現了從學校到職業生活的過渡,就是我剛才講的。因為他成功的實現了在這些發達國家裡面最低的這種青年失業率,非常成功幫助青年人實現了就業。那麼他實現了工作與學習的相結合,就是我剛剛上來談到的,就是他的就業的結構和他的教育的結構是非常非常吻合,就是所學的和所做的,他是吻合度非常非常高,實現了工作與學習的相結合,他培養和發現了自己的能力。

大家知道儘管德國在歷史上培養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等等,但是實際上德國對世界的奉獻,非常大的貢獻還體現在應用技術領域的發明創作。大家知道不知道這些事,剛才我講了全世界創新能力排名第一是瑞士,實際上瑞士和德國都差不多,大家都是知道,如果要是說按照一個地區來劃分的話,就是說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地區在哪兒,實際上人均發明創造專利最高的地區是德國南部的有一個州叫巴登-符騰堡州,那麼這個巴登-符騰堡州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我說幾個那兒比較有創新力的,比如說奔馳汽車,我想大家肯定聽說過,比如說保時捷汽車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奔馳是世界上發明汽車的人,保時捷大家估計知道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汽車設計師,那麼這都是職業教育培養的人,那麼這些人,他們培養了,他們可能不是一種偉大的科學家,但是說他在他的這種實踐能力這方面,他是發現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那麼實際上正是他們這種極具創新性的這種實踐能力,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這是職業教育的一個巨大的功能。他發現了不同的人的他的這種潛質,然後把這種潛質發揮了出來,包括獲得了社會地位和收入。

職業教育培養的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不像咱們中國,學而優則仕,大家只要一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有讀書高的人,只有讀書好的人才有社會地位,才有高的收入,那麼在德國不是這樣。那麼就是說只要是你接受職業教育,你獲得了職業技術工人的資格,大家一樣會非常非常尊敬你,為什麼?因為他掙得錢比工程師掙得錢並少不了多少基本上是差不多,獲得了社會地位,有了收入當然也有社會地位,這是對個人而言。那麼對企業而言,他培養了合格的勞動者。那麼德國的企業都是競爭力非常強的企業,大家知道德國人只是近幾年,應該是2014年才被中國超過,在2014年之前他一直就是世界的出口冠軍。那他憑什麼做世界出口冠軍,是因為他的高科技的製造業的出口,這種高科技、高質量、高水平的製造業產品的出口,他需要要求非常非常高的勞動者,技術工人,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德國的職業教育源源不斷的給他輸送這些高素質的職業技術工人。

那麼第二個非常大的一個功能,就是招收員工的成本很少,因為他通過這種培訓,他就培養出來了自己磨鍊出來自己企業需要的這種高素質的員工,他不需要花大量的成本去勞動市場上到處去找,這個招聘成本非常高的是這樣,減少了人員。從成本上來講,德國的企業認為他通過職業培訓他是降低了人員成本。對政府而言,政府他保證了全國有統一的培訓要求,就是說德國之所以能夠保留下來他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那麼就是和他有全國統一的培訓要求是分不開,這一點可能其他的工業化國家比如說英國,英國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過去不得了世界工廠。英國現在基本上沒有工業了,沒有製造業,並不是不想搞製造業,是因為他的製造業沒有競爭力他的工業沒有競爭力,比如說他和日本相比,和德國相比,他沒有競爭力。

那麼英國人在反思他的製造業競爭力下降的原因的時候,他們大多數都把原因歸結於他的職業教育質量沒有辦法和德國相競爭。這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有全國統一的培訓標準,英國過去他沒有,但現在應該開始有了,也在學習。這是他對德國經濟競爭力最重要的保證,這是他的全國統一的職業培訓標準的雙元制的教育。

對於政府而言,雙元制職業教育我剛才講到他大大降低了國家的教育投入,因為很多投入都是企業投入的,所以說他是一個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模式,那麼他當然還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因為他降低了青年失業率,提高了勞動者的社會地位,所以說他有利於社會的穩定,這是德國職業教育的功能。

這就是我個人對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或者說現代學徒制的一些理解,一些建議。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以上觀點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文章節選宣講家網趙志群《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對中國的啟示》

聲明: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學習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趙志群: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發展
    趙志群: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發展 2018年10月31日 18:17 來源:《職教論壇》 作者:趙志群 字號 關鍵詞:職業教育;課程模式;一體化課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
  • 專訪丨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
    趙志群:工匠精神起源於手工業。縱觀全球,發達的手工業常常是高質量工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重要條件。職業教育要想培養高質量的工匠,應當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在機制層面,建立培養工匠的現代學徒制或新型學徒制。歷史上最早的制度化工匠培養方式是行會學徒制,即西歐中世紀新興城市商人和手工業者行會組織的職業教育。
  • 學者專訪推薦:專訪北京師範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教授
    趙志群教授近照[編者按] 趙志群教授,作為國內知名職業教育專家,在職業教育課程研究與實踐、職業教育質量監控與評價等領域的研究受到高度評價。2018年9月16日,在南京召開的CNKI全國高職院校長高峰論壇會議上,趙教授參加會議並做了《適應產業轉型升級 專業建設與專業評估》主題發言。
  • 太和智庫:中國開展職業教育對外合作,須考慮對象國的特殊性
    世界職業院校與應用大學聯盟主席、澳大利亞職業院校院長委員會(TDA)執行長Craig Robertson認為,疫情導致各經濟體經濟活動明顯萎縮,加之新技術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各國應在未來4-5年的時間內重點考慮如何舉辦更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填補人才缺口。同時,加大對中低技能人才培養投入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 數位技術打破原有知識壟斷 後疫情時代職業教育辦學理念發生根本轉變
    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教育作為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在為期兩天的教育文化分論壇中,國內外嘉賓相聚太和雲平臺,圍繞後疫情狀態下的職業教育變革、職業教育資格框架、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政策協調和跨國合作等話題,進行了深度解讀和討論
  • 廣州市殘疾人職業教育教師問題研究
    通過本研究發現,廣州市殘疾人職業教育教師問題較為凸顯。一、廣州市殘疾人職業教育教師現狀分析(一)廣州市殘疾人職業師資政策支持教師是開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重要資源,為了培育殘疾人職業教育師資力量,各級部門相繼出臺政策法規,規範殘疾人職業教育教師培訓等。
  • 馬勤學調研職業教育並看望慰問教師
    新天水訊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武山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勤學深入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調研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並看望慰問了基層一線教師,向他們致以節日的祝福和問候。與楊茂霞等一線優秀教師親切交談,詢問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深入探討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思路和發展方向,對教師們長期以來為職業教育發展做出的貢獻和付出,以及取得的教育教學和就業成績給予肯定,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努力工作,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
  • 我院開展"漢語+職業教育複合型師資培養"培訓
    為培養&34;沿線國家當地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海外中資企業,進一步提升我院國際化辦學水平,7月18日至7月24日,由我院國際教育分院主辦、貴州省《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認證中心協辦的2020年&34;項目培訓班正式開班,我院系省內高校中率先開展職業漢語教師團隊培養的學校。
  • 優路教育:專注職業人才培養 解鎖職業教育發展未來
    優路教育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專注於建工、消安、醫衛、財經、教師領域職業資格考前輔導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的綜合性服務機構,主營項目包括:建工學院——一/二級建造師、智慧建造工程、一/二級造價工程師、BIM、監理工程師、裝配式工程師、諮詢工程師、環境影響評價師、公路水運檢測師、房地產估價師、中級通信工程師等;消安學院——一級消防工程師、智慧消防工程師、初/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
  • 分析|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
    三、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一)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總體形式通過對88家企業的286份《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年報》的逐一分析和統計,共梳理出23種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形式,圖3展示了各種形式在88家企業中出現的次數,次數越高,證明該種形式在校企合作中越普遍。
  • 教育新時代:要將教師培訓升級為教師培養
    把培訓作為教師成長的梯子或墊腳石固然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但也容易造成各地教育管理部門過分迷信教師培訓,忽略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制度創新與發展激勵;同時,教師對培訓產生了依賴,繼續教育或終身學習主要依靠計劃內培訓,自主學習與自主發展能力的培養相對滯後。2教師培訓的任務設定不先進。
  •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李潔:用愛營造課堂內外的朗朗笑聲
    紅網時刻記者 郭薇燦 長沙報導每一位孩子的化繭成蝶,都是無數教師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結晶,每一個優秀班集體的養成,都註定是一位班主任的「更具智慧」,在觀察和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起伏、思維流向之中,營造「課堂內外的朗朗笑聲」、建立「師生間真誠的精神對話」,滋潤學生自然成長,促進學生自己成長,推動學生自由成長
  • 爭做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隴川縣職業高級中學李美芬
    李美芬,女,生於1976年,1997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由於教學工作的需要,先後擔任了英語、語文學科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22年中,她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最前沿。她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堅持出滿勤、幹滿點,從不遲到早退。
  • 京華教育完善職業教育服務 培養更多專職人才
    職業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劑,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行業種類不斷擴張,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國家的發展,培養更多專職人才,教育形式也隨之變了很多,這也促進了職業教育行業的迅猛發展。   2020年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一方面今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就業難問題日益凸顯,另一方面很多行業卻面臨著嚴重的「技工荒」。
  • 甘肅職業教育重構體系 搭建「立交橋」培養「能工巧匠」
    要在培養體系、辦學模式、釋放活力、隊伍建設、辦學水平上做文章。王海燕稱,甘肅通過建立縱向貫通的職業學校體系,為廣大青少年搭起成長成才的「立交橋」,創造更多選擇機會、發展機會,培養高層次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推動各地各校用足用好政策紅利,加快實現學制重塑、體系重構。近日,教育部和甘肅省政府制定《關於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紅燭照丹心】韋熊華:潛心研究職業教育教學 培養技能型人才
    韋熊華,象州縣職業技術學校老師,她17年如一日熱愛、執著、鑽研、奉獻於職業教育, 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中職畢業生,在平凡的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韋熊華在給同學們上開學第一課。韋熊華是計算機教師,她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將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有效應用於實踐教學,效果十分顯著。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喜歡聽她上課。韋熊華在認真的備課寫教案。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
    要求各地方政府和職業院校根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類型差異建立分層分類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助推職業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育人目標的改變也呼喚教師能力的更迭,需要透過教師專業發展得以實現。《卓越教師計劃2.0計劃》提出教師專業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造就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基礎紮實、勇於創新教學、善於綜合育人和具有終身學習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引入「骨幹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等教師類型,體現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職教20條明確了職業教育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是需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
  • 培養高質量專業技術人才是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迫切需要
    與會者一致認為,疫情期間各國職業教育所採取的應激性改革措施,為今後的系統改革提供了可參考的鮮活經驗。在後疫情時期,技術技能人才已經成為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供給側需求,開展多邊合作,培養高質量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是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也給產業人才供需兩端帶來新變化、新挑戰。
  • 淮陰師範學院構建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
    近年來,學校在秉承教師教育優良辦學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從強化師範生職業能力培養逐步深入到全面創新培養模式,優化了「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了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職前職後一體、培養服務結合、協同開放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新機制。構建「三位一體、三元協同」的育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