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群: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兼任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理事,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職業分類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過程研究會主任,國際職業教育創新與專業化研究網絡(United TVET Network on Innov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IP)東亞區負責人。
談到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裡面,有兩種類型的教師,一種就是在職業學校裡面任教的學校的教師,另外一種就是在企業裡面的實訓教師。那麼這兩種教師,培養途徑不一樣,那麼知識結構也不一樣,這兩種教師的相互配合是德國高質量的雙元制職業教育他的一個人員的保障,我們看一看他的教師是怎麼成長起來的。大家可以看到這邊這種類型的教師,職業學校的教師是這樣,他們至少要完全中學畢業就是咱們中國的普通高中畢業,普通高中畢業以後他要接受五年的大學教育,最低是碩士教育。碩士教育畢業以後他要接受所謂的教師學院的培訓,那麼他是不同的州不一樣,最少得要一年半,多的要兩年,大約從一年半到兩年的教育,就是用我的話來講,就是他的職業教育理論課的教師,他至少是要半個博士,就是碩士畢業以後再接受一年半到兩年的培訓。除了理論的學習之外,還要規定要想當老師,至少得有十個月企業的實踐經驗,才可能去參加這個考試。但事實上是這樣,德國有大約三分之二的老師都是接受過正規的職業教育,就是有三年到三年半的企業的實踐經驗這是他的理論課的老師。
實踐課的老師是這樣,咱們中國人講的實踐課就是實訓教師,實訓教師他可以是任何一種中學類型的,最多的當然就是普通高中畢業也可能是其他的高中畢業,那麼有十年制的、九年制、十二年制的,中學畢業以後,他至少要接受大多數三年半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結束以後他要有至少一年的企業實踐經驗,然後他再去接受師傅學校就是技師學校的教育,技師學校他最短就是全日制的學校是一年,一年完了以後,他再要到州裡面的教師學院接受一年的技術教師或者實訓教師的培訓,接受完這個培訓以後他才有可能當施訓教師,或者是學校的實習指導教師。他們還有年齡上的要求,就是說你太年輕了還不行,那麼這是他的兩種類型的教師,就是說在學校裡面的理論課的教師,或者在學校裡面實習的教師,或者是企業的實訓教師,他有兩種類型的老師相合作保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這是他的教師的情況。
那麼德國也在對他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就是德國通過職業教育它實現了哪些功能呢?大家都在講說德國在戰後從一片廢墟上實現了經濟起飛的奇蹟,那麼造成這個經濟奇蹟的一個秘密武器就是職業教育,這是德國人這樣說的。那麼他的職業教育功能體現在幾個方面,對個人來講對這個學習者的個人來講,他順利的幫助這個學習者實現了從學校到職業生活的過渡,就是我剛才講的。因為他成功的實現了在這些發達國家裡面最低的這種青年失業率,非常成功幫助青年人實現了就業。那麼他實現了工作與學習的相結合,就是我剛剛上來談到的,就是他的就業的結構和他的教育的結構是非常非常吻合,就是所學的和所做的,他是吻合度非常非常高,實現了工作與學習的相結合,他培養和發現了自己的能力。
大家知道儘管德國在歷史上培養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等等,但是實際上德國對世界的奉獻,非常大的貢獻還體現在應用技術領域的發明創作。大家知道不知道這些事,剛才我講了全世界創新能力排名第一是瑞士,實際上瑞士和德國都差不多,大家都是知道,如果要是說按照一個地區來劃分的話,就是說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地區在哪兒,實際上人均發明創造專利最高的地區是德國南部的有一個州叫巴登-符騰堡州,那麼這個巴登-符騰堡州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我說幾個那兒比較有創新力的,比如說奔馳汽車,我想大家肯定聽說過,比如說保時捷汽車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奔馳是世界上發明汽車的人,保時捷大家估計知道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汽車設計師,那麼這都是職業教育培養的人,那麼這些人,他們培養了,他們可能不是一種偉大的科學家,但是說他在他的這種實踐能力這方面,他是發現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那麼實際上正是他們這種極具創新性的這種實踐能力,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這是職業教育的一個巨大的功能。他發現了不同的人的他的這種潛質,然後把這種潛質發揮了出來,包括獲得了社會地位和收入。
職業教育培養的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不像咱們中國,學而優則仕,大家只要一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有讀書高的人,只有讀書好的人才有社會地位,才有高的收入,那麼在德國不是這樣。那麼就是說只要是你接受職業教育,你獲得了職業技術工人的資格,大家一樣會非常非常尊敬你,為什麼?因為他掙得錢比工程師掙得錢並少不了多少基本上是差不多,獲得了社會地位,有了收入當然也有社會地位,這是對個人而言。那麼對企業而言,他培養了合格的勞動者。那麼德國的企業都是競爭力非常強的企業,大家知道德國人只是近幾年,應該是2014年才被中國超過,在2014年之前他一直就是世界的出口冠軍。那他憑什麼做世界出口冠軍,是因為他的高科技的製造業的出口,這種高科技、高質量、高水平的製造業產品的出口,他需要要求非常非常高的勞動者,技術工人,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德國的職業教育源源不斷的給他輸送這些高素質的職業技術工人。
那麼第二個非常大的一個功能,就是招收員工的成本很少,因為他通過這種培訓,他就培養出來了自己磨鍊出來自己企業需要的這種高素質的員工,他不需要花大量的成本去勞動市場上到處去找,這個招聘成本非常高的是這樣,減少了人員。從成本上來講,德國的企業認為他通過職業培訓他是降低了人員成本。對政府而言,政府他保證了全國有統一的培訓要求,就是說德國之所以能夠保留下來他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那麼就是和他有全國統一的培訓要求是分不開,這一點可能其他的工業化國家比如說英國,英國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過去不得了世界工廠。英國現在基本上沒有工業了,沒有製造業,並不是不想搞製造業,是因為他的製造業沒有競爭力他的工業沒有競爭力,比如說他和日本相比,和德國相比,他沒有競爭力。
那麼英國人在反思他的製造業競爭力下降的原因的時候,他們大多數都把原因歸結於他的職業教育質量沒有辦法和德國相競爭。這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有全國統一的培訓標準,英國過去他沒有,但現在應該開始有了,也在學習。這是他對德國經濟競爭力最重要的保證,這是他的全國統一的職業培訓標準的雙元制的教育。
對於政府而言,雙元制職業教育我剛才講到他大大降低了國家的教育投入,因為很多投入都是企業投入的,所以說他是一個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模式,那麼他當然還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因為他降低了青年失業率,提高了勞動者的社會地位,所以說他有利於社會的穩定,這是德國職業教育的功能。
這就是我個人對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或者說現代學徒制的一些理解,一些建議。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以上觀點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文章節選宣講家網趙志群《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對中國的啟示》
聲明: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學習分享,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