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智庫:中國開展職業教育對外合作,須考慮對象國的特殊性

2020-09-11 智庫中國

9月8日至9日,第四屆太和文明論壇教育文化分論壇成功在線上舉行。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柬埔寨等國的職業教育專家學者、院校代表、企業家代表,圍繞「構建未來人才職業圖譜」主題,就職業資格框架、後疫情時代職業教育改革、職業教育評價與微證書、職業教育政策協調與跨國合作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2020年初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也給產業人才供需兩端帶來新變化、新挑戰。世界職業院校與應用大學聯盟主席、澳大利亞職業院校院長委員會(TDA)執行長Craig Robertson認為,疫情導致各經濟體經濟活動明顯萎縮,加之新技術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各國應在未來4-5年的時間內重點考慮如何舉辦更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填補人才缺口。同時,加大對中低技能人才培養投入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要關注培養未來職業人才的信息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使他們具備迎接未來職場挑戰的素質。疫情期間,各國職業教育教師也面臨在線教學新挑戰。天津城市職業學院財經與藝術系主任、中國-紐西蘭職業教育示範項目研究員高揚認為,疫情使線上教學從教學輔助手段變為了主要手段。一線教師在適應新教學模式之後,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學生的在線學習和其他自主學習行為都應當納入學習達成度進行考量。柬埔寨國家技能培訓學院院長Yok Sothy、日本滋慶學園的加藤洋介、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職業與成人教育處處長王東江等也分別介紹了所在國家和地區在疫情期間解決師資培養、在線教學、實習實訓等方面的有益做法。論壇與會者一致認為,疫情期間各國職業教育所採取的應激性改革措施,為今後的系統改革提供了可參考的鮮活經驗。

教育文化分論壇還討論了中國建立職業資格框架的可能性。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前公使銜參贊馬燕生認為,中國職業資格框架的建設可以借鑑歐洲的經驗,尊重各種學習形式的成果,促進學習者和勞動者終身學習和跨國流動,通過職業資格框架的具體設計,清晰地向社會各部門傳遞信息,即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人,求職者必須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教育培訓體系如何調整教學培訓內容,等等。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處前秘書長劉京輝認為,中國建立國家資歷框架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解決機制體制的問題,也要解決社會共識的問題,此外還應考慮與國際資歷框架對接。這有助於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教育和培訓的合作,實現教育和培訓資歷與學分的互認和轉換。

紐西蘭毛利大學土著創新中心John Clayton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趙志群重點討論了紐西蘭微證書改革與職業教育評價技術。Clayton教授認為,紐西蘭微證書和中國推出的「1+X」證書的側重點非常相似,這兩種證書都肯定了學習者在知識、技能和態度等幾個重要方面上達到的某些具體標準,其對技能的認證,有助於擴展現有資歷體系的深度,同時可以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要使證書獲得國際認可,必須參照國際標準,保證培訓透明度,使職業技能培訓與國際框架下的學習成果相符,使學分認定、累積和轉換程序與國際通用方法相符。此外,為了保證認證質量,需要確保評估的一致性,以彈性的評估方法來收集適當的能力評價標準。趙志群教授認為,「1+X」證書建設是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確保這一改革的成功必須保證對X證書評價的科學性。高質量的評價體系應包括信度、效度、區分度和客觀性,對知識技能的評價和對能力水平的評價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標準化測驗不適合職業教育甚至會阻礙創新發展,「1+X」的評價體系應當根據不同的證書內容建立對應的評價模型。

與會代表還討論了中外職業教育合作的有關話題。柬埔寨國家技能培訓中心國際合作部主任Chrea Sesokunthearith表示,希望能與中國探討建立職業資格等級互認的機制。中國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副主任、全國有色金屬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宋凱介紹,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在亞洲、非洲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設了大批的礦業項目,聘用了合作國本土員工近50萬人。在後疫情時期,技術技能人才已經成為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供給側需求,開展多邊合作,培養高質量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是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系主任、副教授楊釙結合國家技能形成體系研究,對中國參與「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多邊合作提出建議。楊釙強調,中國開展職業教育對外合作,必須充分考慮對象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的特殊性,為了加速多邊技能合作,可以考慮將我國在地方實踐中發展出來的多種多樣的政校企合作模式率先推廣出去,嘗試在東道國的區域層面建立起由地方政府協調的技能投資模式,形成富有吸引力的跨境職業教育的實驗區。

關於本次分論壇召開的時機,太和智庫首席文化學者顧伯平表示,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大眾利益連接最為直接的重要教育類型。依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將注意力集中於研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合作是中外教育人文交流中最為急迫、也最為有效的方向。太和智庫常務理事、完美世界教育副總裁楊昊介紹,通過兩場線上會、一場閉門會的討論,與會者達成三點初步共識:一是疫情與新技術疊加作用,帶來了全球範圍的經濟變化和產業調整,也催生了職業教育新一輪改革,二是建立職業資格框架是多數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通行辦法,也是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三是各國職業教育應當相互學習、彼此借鑑、加強合作。與會各方將在今後持續共享合作信息、共創合作機會、共贏發展機遇。

相關焦點

  • 第五屆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舉辦 聚焦智庫創新合作應對未來不確定性
    論壇旨在持續捕捉全球局勢變化的最新動態、解決全球智庫發展的迫切問題、尋找智庫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模式,為中國和國際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提出智庫方案。此次論壇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多國的智庫負責人和資深專家在論壇上研討,二百餘位智庫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參與了本次論壇,來自全球的260萬觀眾觀看了論壇直播。
  •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新型智庫建設成果發布
    對標國家戰略,構建適配新格局的工作載體;以系列品牌論壇為載體,搭建職業教育對接前沿技術的戰略平臺,構建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教育生態。二是建設新型智庫,收穫系列學術成果。中國職教學會組建了結構多元的高水平學術委員會,建立院士和專家學者資源庫,邀請院士、專家深度參與職業教育改革、新技術師資培訓、職業教育專業升級和數位化改造等工作。
  • 全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典型案例連載(四十二) 天津藝術職業學院:舉辦阿蘭•諾納(AlainNonat) 聲樂大師班
    優秀案例通過中國職業教育公眾號、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全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與交流網等平臺發布。 案例徵集 | 關於舉辦2016全國職業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辦學案例徵集活動的通知全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典型案例連載(一)|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埃及學歷留學生教育項目案例全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典型案例連載(二)|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促進辦學國際化全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典型案例連載(三) |
  • 鍛造中國職業教育新型智庫——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系列學術成果發布
    、問題導向,努力推進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認真履行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二是建設新型智庫,收穫系列學術成果。學會以全新理念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堅持跨界融合,擔當類型教育,跳出職教看職教。學會組建了高水平學術委員會,建設院士和專家資源庫,匯聚了涵蓋41大工業門類的80餘位兩院院士,為提高職業教育的類型層次提供支撐。聚焦職業教育重大問題推出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 【太和新聞】太和智庫禮聘熊興耀先生為高級研究員
    太和智庫首席文化學者顧伯平先生(右)為熊興耀先生(左)頒發聘書2020年8月30日,太和智庫舉行儀式,禮聘熊興耀先生為高級研究員。熊興耀先生致辭熊興耀先生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教授、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曾任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教授。
  • 全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典型案例連載(三十八)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深化合作辦學模式 培養國際化專業人才
    受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託,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對外合作與信息服務部從2016年起每年通過全國職業教育對外合作項目統計平臺
  • 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淵源、形式與路徑
    中國智庫不僅是中國政府的「智囊團」,也要向世界提供思想公共產品。本文通過分析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淵源、形式與路徑,促進中國智庫為中國開展全球傳播,推進全球治理進程貢獻力量。  中國古代智庫型機構  現代智庫是公共政策的決策外腦。它起源於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美國,距今約有100年的歷史。
  • 智庫建設的新長徵路
    在運營方法上,中國智庫要進行產業化、專業化與職業化「三重轉型升級」,即將智庫視為一種常態化、聘用制的社會職業;選用專門人才從事智庫內不同的工種;以及將智庫運作進一步流程化、產品化的框架設計。在研究方法上,中國智庫研究的選題不能只來自於學術文獻,而應注重來自日常實踐;論述方式應通俗易懂;結論綜述應講求政策可執行性。
  • 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中國南寧舉行
    論壇以「質量·融合·發展」為主題,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協國家的380位主要代表就新時代中國-東協職業教育合作與交流以「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研討。此次論壇下設「高層演講」「主題演講」「專題論壇」等分論壇,圍繞「一帶一路、人工智慧、產教融合、應對疫情」四個專題,探討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的新機制、新技術,新經濟背景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路徑。
  • 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職業外語教育...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發展研究高端論壇6月16日上午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隆重舉行。王定華期待,中心在未來能夠匯聚全國外語優質專業資源,開展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研究,探索建設職業外語教育與人才培養標準體系,以頂層設計、研製標準、建立示範、推廣應用為路徑,為新時代中國職業外語教育的嶄新發展制定更專業的制度依據、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提升我國職業教育水平與國際競爭力貢獻全新力量。
  • 藍迪國際智庫榮獲2019年度「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優秀理事...
    2019年12月26日,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辦的「一帶一路」高端智庫論壇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理事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論壇主題為高質量「一帶一路」:方向和路徑。主要的目的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論述,推動智庫聯盟工作提質升級,為高質量構建「一帶一路」提供助力。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出席論壇,並作開幕式致辭。
  • 中國—東協農業職業教育聯盟成立 助推區域農業合作
    中新社南寧12月13日電 (記者 黃令妍)「農業在包括越南在內的部分東協國家仍是重要經濟基礎,這些國家對受過正規農業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需求迫切。中國—東協農業職業教育聯盟可推動雙方以相互提供助學金等形式開展辦學交流,助推區域農業產業合作。」
  • 雲南民族大學:傾力打造瀾湄職業教育共同體
    雲南民族大學,地處被定位為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雲南省,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瀾湄六國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的紐帶。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民族性、邊疆性、國際性」辦學特色,充分發揮其在非通用語種專業方面的學科和專業優勢,與湄公河五國在教育合作、人才培養、人文交流、科學研究和智庫建設等方面開展了豐富多樣的交流合作,採取「共商」(共同協商、深化交流),「共建」(共同參與、合作共建),「共享」(平等發展、共同分享)的合作方式,傾力打造瀾湄職業教育共同體,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 國防大學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國際軍事職業教育品牌
    今天,國防大學迎來對外培訓60周年慶典。作為中國對外軍事培訓的最高學府,該校緊緊圍繞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配合國家全方位外交大局,著力打造與「大國、強軍、名校」地位相適應的世界一流軍事職業教育品牌。迄今,已為五大洲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培訓近萬名友好使者。 外籍高級軍官在這裡讀懂《孫子兵法》,迷戀上中華傳統文化,領悟世界和平的價值。
  • 海爾教育參加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推動產教融合深入發展
    8月25日,由國泰安主辦的「2020第六屆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盛大開幕,吸引了諸多國內外職教專家、業界領袖、企業代表等參與,共探職業教育未來發展之路。當天,突破10萬人通過網絡在線直播實時觀摩大會盛況。海爾教育作為特邀嘉賓在本次峰會中作開幕致辭及主題演講,並在峰會現場與深圳國泰安進行了產教融合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 【高端專訪】國研院新「掌門」徐步:智庫建設要有中國立場、中國氣派
    而現在,徐步已從一名在外交一線上捍衛中國國家利益的駐外大使,轉任外交部直屬的國家高端智庫院長。對於此事,徐步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也進入了新時代。這為中國的外交智庫提供了寬廣舞臺,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的智庫建設必須要有中國立場、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在談到中美人文與學術交流時,徐步也指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常溝通。
  • 2020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發展論壇在南寧舉行
    李校長指出,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高適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已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地區發展職業教育的共同願景。中國—東協正逐步向互聯互通、智慧城市、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領域拓展合作,為中國與東協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生態圈
    作為思想產品的供給系統,智庫生態圈的圈層及鏈環結構有很強的特殊性。它是一個跨地域空間的、由一些競爭力較強的核心組織和緊密關聯的行業多維網絡體系形成的特定環境的總和。多維網絡主要是指內外結合支撐和涵養智庫生存發展並輸出能量的社會系統,它包括可持續的研究創新能力、社會智力資源共享平臺、公共政策和社會化服務保障、通暢的信息獲得和交互渠道、思想產品的產權保護和成果分享機制等。
  • 科學網—智庫的基本屬性與範疇界定
    「智庫職能」是對智庫主體屬性的界定;「智庫功能」是對智庫主體與受眾對象、競合對象關係屬性的界定。對智庫內涵理解的廣義或狹義,取決於對機構主要職能和主要功能界定標準的寬泛或狹窄。基於智庫「職能—主體屬性」與「功能—關係屬性」的佔比界定(如40%以上或60%以上)及「職能—功能」高端標準,從狹義到廣義,可形成一個範圍相對靈活的智庫及高端智庫的概念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