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同指出,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成立兩年來,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特別是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在魯昕會長的帶領下,遵循「政治強會、學術立會、服務興會、依法治會」的工作方針,緊跟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立足智庫型學會建設定位,以前沿課題為牽引、以新技術培訓為路徑、以專業升級和數位化改造為支撐,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努力推進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認真履行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主要成果,可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緊跟科技進步,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學會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積極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對接科技進步、對接市場需求、對接產教科融合,提升職業教育全局站位,推動職業院校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2020年,魯昕會長聚焦新階段、新經濟、新技術、新職業、新專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100餘場新技術報告,引導職教戰線瞄準科技前沿謀創新謀發展。連續舉辦四屆數位化說課活動,核心圍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推動專業鏈(群)對接高端製造業和先進位造業集群,以新技術數位化場景「倒逼」教學改革,共有來自全國400餘所院校的4800餘名教師參與,直接推動25個專業群、60餘個專業、70餘門課程的數位化轉型,將新技術精準落在專業改造和課堂教學上。對標國家戰略,構建適配新格局的工作載體;舉辦系列高端論壇,搭建對接新技術的戰略平臺。
二是建設新型智庫,收穫系列學術成果。學會以全新理念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堅持跨界融合,擔當類型教育,跳出職教看職教。學會組建了高水平學術委員會,建設院士和專家資源庫,匯聚了涵蓋41大工業門類的80餘位兩院院士,為提高職業教育的類型層次提供支撐。聚焦職業教育重大問題推出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五屆理事會成立以來,累計形成598項課題結項,在國內外各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175篇,公開出版著作和譯著58本、教材365本,研究報告421篇,科技成果和發明專利210項。
三是開展新技術培訓,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強國建設能力。中國職教學會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聚焦數位化、智能化轉型趨勢,為職業院校管理者、教師提供人工智慧新技術、智能製造、數位化等國家戰略、新技術培訓,服務支撐製造強國建設。第一,合作共建前沿科技培訓基地、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培訓基地、5G應用產教科融合教師培訓基地、微電子技術師資培訓基地等8個新技術培訓基地,聚焦高端製造業人才需求,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第二,開展系列前沿技術職業教育培訓。自2020年8月,共舉辦8期新技術培訓,線上線下參訓人數1700餘人,覆蓋全國14個省60餘所職業院校的書記校長、二級學院院長、骨幹教師。第三,承擔工信部融合發展「新工科」人才實訓服務平臺項目,打造工業網際網路新工科人才培育平臺。第四,服務教育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四是推進專業升級和數位化改造,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對人才的素質結構、能力結構、技能結構提出全新要求。學會積極參與並推動職業教育專業升級和數位化改造,魯昕會長擔任總顧問,指導進行頂層設計,提出了職業教育專業升級和數位化改造的指導思想、實施路徑、基本框架和具體專業設置。牽頭組織20餘位院士和專家,深度指導和參與專業目錄修(制)訂工作。按照系統培養人才、對接新職業崗位(崗位群)、重構專業設置體系、體現類型貫通、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緊跟技術進步、匹配新技術發展的工作原則,對中、高、本1700多個專業進行全面升級與數位化改造。為形成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貢獻了學會新型智庫的智慧和舉措。
五是堅持學術立會,認真做好課題發布立項工作。學會堅持學術立會,發揮課題牽引作用,2020年7月至12月,組織開展2020年度課題申報、評審、立項、公示等工作。2020年度課題堅持面向職業教育全領域,分為社會關注、教育關注、學校教師關注和國際比較四類。從數量看,課題通知發布後,共收到2055份課題申報書。從質量看,申報課題以提高現代職業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既體現聚焦政府關切、學界關注、社會關心的重大問題,又強調面向基層、服務一線。從結構看,承擔立項的機構類型多樣,結構合理,既包括中國人民大學、瀋陽師範大學、國家開放大學等本科院校,又涵蓋47所「雙高」職業院校。學會高度重視課題申報、評審工作,堅持以課題組織工作為抓手,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為「十四五」時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