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老師,評上高級職稱,一般多大年齡?年輕老師有機會嗎?

2020-12-13 一線教師老嚴

能評上高級職稱的中小學老師大都在45歲以上,當然隨著職稱政策的改革,和條件的逐步放寬,也有相當一部分35歲左右的年輕教師通過努力,獲得高級職稱。

老嚴就是在34歲時評上的高級職稱,能評上高級職稱,一是抓住了職稱政策改革的契機;二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一、我評職稱時,恰好是江西省職稱改革,在上饒市搞試點,也算是趕上了政策紅利。

我是2010年評上的小學高級職稱,按照當時的職稱制度,小學高級職稱再往上就是小學特高級教師,特高級職稱,在我們全縣也就是縣城王牌學校有那麼一兩個,都是行業佼佼者,教育專家人物,作為一名鄉村老師要通過這個評定,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農村教師評上小學高級職稱基本就到頂了。

契機出現在2012年,江西省發布了《關於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上饒市成為第一批試點單位,也正是在這份文件中,明確了中小學教師職稱體系,原中學教師職稱與小學教師職稱合併為中小學教師職稱,統一名稱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改革後,原來的小學高級職稱對應中小學一級教師,原來的特高級對應中小學高級教師,而且不僅僅是名稱上的改變,最大的變化還是評審條件放寬了,鄉村教師要通過中小學高級職稱評審也不是難事了。

正是這份文件,讓老嚴看到了希望,因為評審條件發生了改變,且對鄉村老師有一定的傾斜和放寬,於是,我又一次鼓足勁,開始向高級教師衝剌。

二、為了高級教師職稱評定,也付出了許多努力,開創了我們學校的多個第一。

對照職稱評審條件,我也開始了材料的準備。

1、當時,學校沒有一個弄過課題研究,我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經過學校審核,縣教育局審批,報市教育局流程,我帶著學校的幾位年輕老師,邊學習邊研究,一年後,終於通過了結題審批,順利拿到了市級結題證書;2、那幾年,我是只要有競賽活動,不管是課件製作,還是優質課比賽,就報名參加,反正最後證書拿了十幾個吧,還拿了一個省級二等獎的優質課證書;3、論文的發表也很順利,把平時的教學心得和反思整理了一番,在《江西教育》等省級刊物發表了三篇論文。4、我是我們學校第一個通過上饒市課題結題的、是第一個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的、也是第一個在省級比賽獲獎的。5、因為在課題研究、撰寫論文方面有心得,且獲得多個教學獎,學校還把我推薦為市優秀教師,獲得市優秀教師

在抓住了職稱政策改革的好契機,也經過個人的努力,經過三年的材料準備,2015年,我申報了高級職稱評定,歷經材料初驗、審核,面試、答辯,最後順利拿到了高級職稱證書,既享受到職稱帶來的榮譽,也確實增加了不少工資。

所以,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還是要儘量去爭取,事在人為,不管年高老師還是年輕老師,都能順利通過高級職稱評定。

相關焦點

  • 已經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要不要再接再厲,爭取評上正高級職稱?
    一個朋友問我:「已經評上副高職稱的老師,要不要再接再厲,爭取評上正高級職稱?」對於大部分中小學教師來說,職稱評聘的「天花板」一般情況下是副高級職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級教師」(或者叫「中學高級教師」)。
  • 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能評上高級職稱的一般是多大歲數?
    目前來說,在廣大的一線,中小學教師隊伍對於職稱的評聘持有不同的看法。職稱設計初衷是非常好的,鼓勵優秀的教師認真專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在現實中由於人為的原因,職稱評定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加上教師工資收入與職稱的直接掛鈎,有職稱與沒有職稱那是差別非常大的。
  • 中小學一級和高級職稱待遇能相差多大,老師:那是相當大
    中小學高級的職稱相當於副高(副教授),對一般的老師而言,能評上中小學高級職稱應該算是到達職業生涯職稱評聘的「天花板」了,要想評上正高職稱,只怕就比登天還難了,需要非凡的能力和強大的人脈。就算是中小學高級的職稱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評上的,需要很多的硬性條件和業績材料,什麼縣區級以上的榮譽稱號,什麼論文發表,課題研究,還有優質課,公開課,示範引領課 等各種證書。
  • 中小學教師評上高級職稱有什麼作用?對教學有幫助嗎?答案很簡單
    「中小學教師評上高級職稱有什麼作用?對教學有幫助嗎?」有人問。這裡所說的高級職稱,我覺得應該是副高這一職稱,畢竟正高級教師職稱對中小學教師而言是太過遙遠的事情。就算是評上副高職稱(高級),中小學教師整體上的逼格就變得相當飽滿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第一個問題:中小學教師評上高級職稱之後有哪些作用。一方面,評上高級職稱,中小學教師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取暖費、應休未休等方面會大幅度提高。
  • 中小學老師評副高職稱真的很難嗎?
    中小學老師評聘副高職稱,確實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副高指標有限副高指標是按照單位教師總數以及現有副高職稱人數分配而確定的。所以具體到每一個單位,都存在僧多粥少問題。所以在基層中小學,有許多老師評副高職稱條件達到了,但苦於指標少而評不上的人大有人在。
  • 評上職稱就賦閒?部分中小學教師評上職稱後就轉崗
    來源:半月談在中小學,評上高級職稱後,有人很快改教副科或轉到管理崗位;在高校,評上教授後,有人10年不寫一篇文章……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在部分學校、科研院所,不少人為了評職稱拼盡全力,一旦評上,受種種因素影響,出現種種懈怠情況
  • 職稱怎麼「評」出好老師
    比如揚州中學的那些老師,對不起,你要在這裡只能做中級,你要想評高級,到其他中學去,到農村學校去。   所以,評聘嚴格合一,再結合確定一個地區和學校的合理職稱比例問題,每個學校按照教師人數設置崗位,評聘結合,有利於推進學校和區域的教育均衡發展。這樣,相對薄弱的學校也可以評中級,可以吸引人才,優秀年輕教師就有動力到鄉村薄弱學校。我覺得職稱比例要相對合理,相對穩定。
  • 教師工作多少年才可評上高級職稱 平時一般要積累哪些業績
    其實呢,這是與年齡不很相關的事,是本單位裡指標(空崗)的事。具體能評上高級職稱的初中教師一般都是多大年齡呢?我弟弟40多歲時才評上的,與他同時評上的還有一位樂老師,他事實上剛退休,但因評的崗位(指標)是前一年(即當他59歲時)的,所以他也有資格參評,其它老師也基本沒意見——大家都打分競爭。他這邊一評上,接著就可以空出崗位(退休了)。如果沒有空崗,學校不能有老師參加評聘。空崗一般是已評上了的高級老師調走或退休(2008-2011三年我縣有單列,相當於提前空出位置)。
  • 教師評職稱很難?到底有多難?
    是你覺得自己年齡足夠大了,教齡足夠長了,材料也準備齊了,覺得自己條件滿足了,但是,你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機會,因為你的學校根本沒有高級教師的名額,而讓人悲涼的是,你可能等到退休那天,也根本沒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不管你自認為如何盡職盡責。這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學校現在就是這種情況,很多45歲左右的中年老師基本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希望。
  • 41歲普通老師是如何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你41歲時是什麼職稱?
    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老師,甚至可以說基礎條件一點也不突出的老師,卻在幾十個副高老師中脫穎而出,率先晉升為正高職稱。在全校幾十個副高教師中,他的資歷淺,年紀輕,但偏偏他成了職稱改革的最先受益者。他是如何做到逆襲評上正高職稱的呢?他工資待遇到底會增加多少呢?
  • 職稱的意義是什麼?中小學老師職稱痛點
    關於老師職稱一直以來備受爭議,褒者,認為可以促進老師競爭,有效調動老師積極性,打破平均主義,現在沒有比職稱更好的激勵機制了;貶者,認為職稱打擊了老師的工作熱情,佔用老師大量的時間,促進了教育功利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職稱評定是老師的一塊心病。在沒有評上高級之前,都在為職稱忙碌。職稱的誘惑為什麼這麼大呢?原因在於職稱帶來的工資差異非常大。
  • 評上高級職稱就"撤退"?教師職稱評審擔憂
    評上高級職稱就&34;?高級教師的群體年齡逐漸升高,慢慢的也會退出,而這也正給了年輕一代新的機會,但是想要在一線留住他們還是需要一定的待遇和條件改善。但是能評上的這部分老師又是少之又少,不免讓人擔憂。如果全部的老師都變成這樣那肯定是不行的,職稱評審如何完善也是一個問題。教師職稱評審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如果評上高級職稱就退去二線那肯定是不符合情理的,職稱越高更應該持續的輸出教學,而不是開始懶散。
  • 龔德才老師31年只講課不評職稱獲稱讚,中小學教師怒懟:我們做不到!
    龔德才成為網紅後,有學生評價說「龔老師讓我看到了一位良師該有的樣子:腹有詩書,心存風骨。為人師,春風化雨;為君子,不爭炎涼。」龔德才說,他沒有評職稱,並不是評不上或者學院不給評,而是因為他從來就沒有參評過。他說,現在評職稱特別看重寫文章、做科研,「我對真正做學問的人是非常敬佩的,但一個老師如果為了評職稱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寫文章、做科研而不是授課什麼的,是一種本末倒置。」
  • 中小學教師評上正高級職稱的機率是多少呢?
    一個學校的教師已評上副高級教師的,再往上評正高級,可能性有多大?
  • 教師如何能評上高一級職稱?不要埋怨,機會垂青於有準備的人
    有的老師提出,按工齡發放工資,有的說參照公務員一樣,發放工資等等。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珍愛生命,遠離職稱。過不了職稱,眼不見為淨,遠離也好,多活幾年,也是高級。可是作為教師,只要職稱制度還存在,如何繞得開,如何遠離。按工齡發放工資。很多教師,特別是年老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希望工資按工齡發放。
  • 老師,恭喜你評上職稱了
    高級職稱的炫耀著自己評定職稱時的「輝煌成就」,中級職稱的說著自己為「教育」付出了多少「精力」,初級職稱的自嘲著說評上一級就退休了。不斷地打聽誰要參加考核,打聽著誰有多少獎狀、年終考核優秀、論文、課題等。
  • 鄉村教師:再有5年就退休了,每月6000元,努力爭取評上高級職稱
    一年後,王老師到縣教師進修學校學習,離開了那所鄉村學校。我們也就分開了。學習結束後,王老師回到了鄉初中學校教書。王老師說,十多年前,他就評上了中小學一級教師,那時還稱為中學一級教師。自己在鄉村初中教了幾年,就去一所鄉村小學做了十多年的校長。
  • 廣東公示正高級教師職稱名單,中小學也有「教授」,恭喜!
    11日,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20年度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名單,全省131名中小學教師擬評正高級職稱。正高級職稱中小學職稱的最高級別,也叫「教授級」老師了。享受最高級別的頭銜名譽和最高級別的工資。
  • 教師評職稱「僧多肉少」:千萬教師爭三千名額,年輕教師輸在「資歷」
    然而,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名額分配不合理、評價標準不科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卻飽受詬病,是否能真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仍頗受爭議。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僧多肉少。   以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為例,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949.4萬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177.4萬人。而同年,全國中小學教師正高級指標數僅3496個。
  • 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激情不再,「移退」二線,職業倦怠來得如此急
    對於老師而言,只要進入這個職業,大多數終其一生不過就是為了能夠評上高級職稱,高職稱一方面等同於高收入,一方面更是對教師能力和貢獻的認可,但很多老師到退休也只能止步於中級職稱,帶著遺憾退休,因為高級職稱並非那麼簡單,你要想辦法弄論文甚至是巴結領導,想辦法參評公開課,甚至是拿到更多獲獎等等,缺一不可十分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