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職稱很難?到底有多難?

2020-12-12 閩試教育

教師,其職業道路上,除了要傳道授業解惑、滋潤下一代的知識之田,自身也有職業規劃的需要,會有自我進步的需求。教師職稱評定,就是教師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大方面。

然而,在很多人的評價中,這一評定在現實中很難,真的很難嗎?到底有多難呢?我們來聽聽這些聲音怎麼說。

聲音一:

個人做了好幾年的高職評委,對高中的職稱評定較為熟悉,因此說說這個話題。

倘若是四年本科畢業就到高中任教的教師,自動就是中教二級,且按照規定,工作六年就可以評中教一級。所需的條件是教育方面:必須擔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或擔任高水平運動隊教練三年以上。教學方面:教學課時滿,成績不能太差(有教學處開的成績條)。教科研方面:要有省級核心刊物發表兩篇,或省級一篇市級兩篇。有綜合表彰可以加分。

評上中教一級之後六年可評高級職稱。教育方面:評上一級後再幹三年班主任。教學方面:課時滿,成績突出。教科研方面:省級核心刊物三篇。有綜合表彰可以加分。

補充說明:以上發表的文章需要在知網上能查到,現在發表論文成了教師評職稱最困難的一環。另外不是到年限和條件符合就可以評的,要看當年你學校裡的職評數。現在經常有十幾個人同時報高級,但職數只有兩個。所以評職稱的過程可以用「殘酷」二字來形容。有的學校還有暗箱操作,這就更麻煩了。

不少教師年紀很大了都無法解決職稱問題,本人在做說課評審組長時就遇到過比我年紀還大的老教師評高級,很是難啊!

聲音二:

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如今學校中有這麼一個群體的教師:從入職的第一天起就決心專心上課、認真教書,不評職稱。這個隊伍越來越大。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評職稱,歸根到底是因為評職稱太難了:

第一難:指標難。每到職稱評定季,上面會給各學校單位部門分晉級的指標。許多時候是指標太少或者沒有。三五個人得一個晉級指標是常事,十來個教師一個指標也不希奇。有的規定,退休一個高級才能晉級一個高級,致使有的學校多年無指標。

第二難:論文難。一線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重,每天都在教學,多沒時間,精力去寫論文。但無論文,不能參加職稱評定。致便許多老師只能花錢買版面發論文。

第三難:證書難。評職稱,必須有各種各樣的模範,先進榮譽證書,而這些證書,多被學校領導和領導的紅人截獲,把持,根本無緣一線教師。無證書,哪能有職稱。

評職稱是教師管理中的一個問題。指標,論文和證書,是教師評職稱中的三大。所以,一年過了又一年,許多教師只能望職稱興嘆。

聲音三:

主要說說評高級職稱有難。

教師評職稱有多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論文,是課題,是繼續教育,是班主任經歷等等,這些固然都會消耗老師太多時間和精力,但這些,都不是評職稱最難的,只要努力,這些條件都可以達到,儘管某些東西並無多大意義。

評職稱最難的是什麼?是你覺得自己年齡足夠大了,教齡足夠長了,材料也準備齊了,覺得自己條件滿足了,但是,你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機會,因為你的學校根本沒有高級教師的名額,而讓人悲涼的是,你可能等到退休那天,也根本沒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不管你自認為如何盡職盡責。

這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學校現在就是這種情況,很多45歲左右的中年老師基本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希望。我們學校有23年的歷史,學校老師的平均年齡達到47歲,高級教師名額早已經用完,而且還有高級教師名額被長期佔用,一線老師想到評上高級職稱,真是難於上青天。由於沒有高級教師名額,而且高級名額已經超編,我們學校基本上要等3位高級教師退休後,才會有1個中級教師評上高級,這不僅嚴重挫傷了中級教師的積極性,也挫傷了年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讓年輕老師看不到希望。

這樣的情況對老學校、對中老師教師是極其不公平的,一些剛成立的新學校,由於高級職稱名額充足,有老師30多歲或者40出頭就能評上高級教師,而一些老學校,象我們學校,很多老師到50歲也評不了高級,甚至退休了也評不上高級。高級職稱的名額應當全區統籌,不應當分配到各個學校,這樣對老學校、對老教師才公平,雖然我們反對論資排輩,特別優秀的年輕老師是可以評上高級的,但那些為教育付出更多時間,付出青春的汗水,默默無聞踏踏實實的老師,理論上是應當更早評上高級的。

這樣的情況,不知道其他學校有沒有,你們有解決的辦法嗎?真希望職稱評定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讓老師多些時間靜靜地教書。

聲音四:

教師評職稱到底難不難?作為已經評上高級職稱的我講講我晉升職稱的歷程。本人從1991年就評上了中學二級職稱,從這一年起開始每年都準備論文、優質課、輔導獎等材料,同時多次創造條件爭取評模範教師,模範班主任等。開始的時候職稱評審方案規定就是各種材料和模範證積分,積分越高,就越有機會提前晉升。

為了能夠提前晉升,本人每項準備的材料都有十幾樣,說實話,雖然有經過自己努力爭取到的,也有部分是掏錢買的。就這樣,每到職稱評審的時候,本來想著很有希望的,但是最後一加分,還是在邊上。看著一個個沒有自己工作時間長,沒有自己成績好的都評上了,自己確實非常心焦。後來,由於領導換了,職稱評審方案也換了,這次是根據工作量和學生成績,不再講材料和證書了,終於在工作十七年的時候,評上了中小學一級職稱。

但是,學校圍繞工作量的計算方法和成績的計算方法,同事們之間,領導和同事之間鬧得不可開交。往往是到上級追著到提交材料的前一天晚上才定下來。後來學校又換了一任領導,比較講究公道,就讓所有教師投票決定學校新的方案。新的方案著重論資排輩,按照教齡、職齡、成績排名,雖然這個方案與職稱評審制度著重實際業績的要求不太一致,但得到了同志們的一致贊同,原因是消除了職稱評審的不確定性,每個人都可以預測自己哪一年可以晉升到上一級職稱。同志們再也不會因為準備那麼多的材料而浪費人力物力財力了,也不會因為成績的計算方法不一致而相互攻擊了,相對來說,關係和諧了。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中間也換過幾任領導,但這個方案一直在實行,且再沒有引起過同志們之間的矛盾。

聲音五:

前面有不少達人回答了關於中學教師評職稱的情況。作為一個在高校從事多年人事人才工作的人,我僅從高校教師職稱評審都角度談一下這個問題。

高校教師評職稱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我個人也參與過中小學教師的職稱評審,中學教師的量化評價指標不多,一般就課時、公開課、年度考核、資歷等,其他的都很難作為必要的門檻條件,這樣,每次符合條件的人就會很多,競爭會更激烈。而高校教師的業績可量化的項目就非常多,論文、項目、獎勵、專利,隨便一組合就可以成為一個職稱評審條件。這個職稱評審條件會對參評教師進行一輪嚴格的初篩,不比如說要求論文3篇,那你缺了一篇就不行,這樣每次符合條件的人就不會太多。只要你的業績硬指標突出,你就已經戰勝了很多人。

到了評審階段也是有區別的。中學教師條件偏軟,所以在評審時偶然性就很大,後面可做工作的灰色空間比較大,評委更容易「照顧」某人;而高校條件偏硬,在評審時如果材料很硬的人被淘汰材料很弱的卻上了,會引起教師隊伍的普遍質疑,評委可自主判斷和操作的空間會少一些。

說到難度,高校教師也是有的,那就是如何做出成績、達到評審條件、拿到特別硬的業績。相對來說,所在學科比較強、團隊比較好的人更容易出顯性成績,在職稱評審過程中佔優勢,而學科比較弱的,完全靠自己努力去湊條件,會非常艱難。

目前,很多學校採用分類分學科評審,優勢學科和普通學科通常分開給指標,互相不pk(學科之間差距太大的話也沒法放在一起比較)。還有一些學校,開始採用校外小同行評審的方式,不以數量來限制,水平如何完全由專家說了算。這樣的評審方式對真正有水平的有利,但對那些等著按資排輩的教師就非常不利了。

相關焦點

  • 教師評職稱很難?到底有多難?聽聽一線教師的心聲
    教育君調問了一部分中小學教師,根據結果顯示,10人都表示現今的職稱制度下,評個職稱,特別是中小學高級職稱太難了;有4人表示近年無望,準備放棄努力;這裡面,不僅是業務普通的教師覺得難,各方面均表現優秀的教師也覺得難。職稱成為他們心中的一根「梗」,讓他們想起來就感覺不適,降低了職業的歸屬感與成就感。綜合看來,這個「難」,並非是自我矯情,而是實實在在的體驗。
  • 教師評職稱有多難?為何職稱一直是教師們心中的一道坎?
    如今,教師的工作重心卻逐漸發生了轉移,他們開始評優秀,評職稱,很多教師已經不能像多年前那樣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裡。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教師也有自己的家庭,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提高自己的工資水平,進而提高自己家庭的生活待遇。有人問:教師職稱容易評上嗎?答案是不容易!如今教師職稱已經成為了許多教師心裡的一道坎,評個教師職稱,尤其是高級教師職稱實在是太難了!
  • 教師評職稱,這麼難、這麼痛?!
    「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說的就是教師職稱評定!不久前,網友總結了教師「十大痛」,其中「職稱評定」高居榜首。 職稱評定本該是促進教師工作的一種舉措,應讓教師感到幸福和快樂,為什麼如今讓不少教師感到糾結和無奈?職稱評定到底有多難?有多痛?
  • 教師評職稱有沒有「捷徑」?當然!
    職稱評定一直被很多人詬病,甚至有很多年齡較大的教師已經完全放棄,不抱希望了。但是在不允許老師補課、又沒有其他一技之長的情況下,職稱是增加收入的唯一渠道。尤其對於青年教師來說,職業生涯還很長,資金又都比較緊張,所以筆者今天的文章希望青年教師和新入職教師好好看看:評職稱的捷徑是什麼!
  • 教師評職稱到底有多痛?痛在哪裡?代表委員為你發聲了!
    在中教君的一次同學聚會上,教師朋友小邊曾和中教君吐槽說:「我們一線教師評職稱太難了,名額少,我每年都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還是很難評上,但職稱對教師又真的太重要了,工資、前途都與此相關。」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長劉秀雲說,教師職業的獲得感,包括職業尊嚴和職業成長的獲得感。
  • 鄉村教師評職稱的幾個痛點
    舉個例子文件規定,在某個崗位上中專文憑夠20年,大專夠10年,本科夠5年就可以評定上一級職稱。在計算工作業績貢獻值的時候,是按照總工作年限減掉評職稱時所需的年限來進行計算的。中專工作21年得一分,大專工作11年得一分,大專6年得一分。在取得資格時,學歷越高需要達到的年限越短,在工作業績貢獻加分上也體現的是高學歷在同樣的工作年限內加分加分越多。
  • 評職稱對個人對企業到底有哪些好處?
    許多行業都需要評職稱,那麼評職稱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對你生活工作又有哪些影響?對於個人來說的好處主要有:1、升職加薪,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2、有些地區能解決戶籍、住房、醫療、養老、子女入學等問題,比如高級職稱的養老金比中級職稱的養老金要好很多,又比如上海對於高級工程師的戶籍可以優先解決,高級教師的子女可以優先入讀重點學校等等。
  • 鄉村教師評職稱真的很難,基本上能上個副高就是終極目標
    很多人,都覺得鄉村教師多個鄉村教師補貼,可是能多多少呢?我覺得,比縣城的老師多多一點是存在的,但是跟市裡比較是不存在高的。畢竟,市裡工資怎麼可能比本市農村教師工資低呢?2.評職稱更容易。說實話,作為鄉村教師感覺評職稱很難,基本上能上個副高就是終極目標,而絕大部分老師只能到終極。之前我就提到過:我們鄉鎮有在編教師六十多人,只有兩個副高,而且都是在快要退休的時候才評上;反觀,很多網友表示自己30多歲就評上了,而且學校這樣的很多,這肯定是城區學校。而且,現在時常提到要把評職稱的指標向農村傾斜,反面來說,農村教師評職稱難。
  • 考上教師評職稱,專科和本科生評二級教師,有啥區別?
    我們先拿考老師這一個事情來說吧,考上了教師之後就會評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中級教師、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等職稱。那麼要想評二級教師,專科和本科有啥區別呢。下面來給大家講一講。全日制的本科生考上了教師必須是在編教師工作滿一年之後才能評二級教師,前提是必須工作滿一年。在學校裡必須當上班主任才可以。二、專科生如果專科生考上了在編教師必須工作滿兩年才能參加二級教師的評選。
  • 評職稱對教師來說有多重要?
    職稱問題是教師的一大痛點,多少教師一提到職稱就是深惡痛絕,不得不說,職稱的弊端實在是太多了。只有盡力評上職稱。在沿海一二線城市,一個二級教師和一個副高級教師(差了兩級)工資(包括公積金)差不多最少差五千,而且以後漲工資的時候,永遠是職稱高的漲的工資高,因為基數大,所以職稱,不客氣的說,是老師的命根子。問題來了?職稱好評嗎?
  • 教師職稱評定到底有多難?老師:並非不努力,而是無能為力
    不少中小學教師以及鄉村教師表示薪資低,這似乎已經成了一個社會話題了,在現在還未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出現。教師如果迫切想漲薪那就只有通過參加職稱評定,可一輪殘酷的篩選,讓教師們開始懷疑人生。
  • 高校教師職稱有哪幾個等級?湖南省高校教師如何才能評職稱?
    評職稱,對於這三個字教師們一定再熟悉不過了。隨著各地的職稱政策相繼公布,評職稱的熱潮也來臨了,不管是工程師、醫生還是教師,只要符合條件都會努力去評職稱,高校教師也不例外。職稱評審是指經過一定工作年限,在任職期內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學時,以及具備相應的崗位業績,向本專業的評審委員會提交評審材料,經過評委投票決定是否具備高一級職稱資格。日前,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也公布了2019年度職稱評審計劃,所以今年想要評職稱的湖南省高校教師,是時候該開始準備了。咱們來了解一下高校教師職稱是什麼。
  • 教師評職稱需要的課題有沒有有效期限制
    教師評職稱需要的課題有沒有有效期限制?有。教師評職稱需要的課題有沒有有效期限制教師評職稱需要課題,這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不管教師因為什麼原因缺少課題,但爭取職稱課題,成為教師晉升職稱的關鍵。但職稱課題不算任意選擇的,需要考慮時間上的限制,以免爭取來加入課題研究的機會,卻對評職稱無效。教師評職稱需要的課題,有效期限制,主要是獲取課題的最早時間以及完成課題的最晚時間。最早時間,與教師評的職稱有關,即評職稱有效課題,必須是教師任現職以來申報研究的。
  • 大學老師從副高到正高職稱有多難?
    大學老師從副高到正高有多難,有必要衝擊一下嗎?@小馬班長 大學老師如果不走行政路線的話,職稱就是唯一晉升渠道,有條件的話肯定要衝擊一下。評教授或者正高,真心不是靠腐敗。永遠都是先付出,然後再得到。@腐朽的虛偽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大學教師的職稱是什麼?大學老師從副高到正高,實際指的就是高校教師的職稱的晉升。
  • 高校教師評職稱,到底看「論文」還是看「教案」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高校教師職稱改革徵求意見:克服唯學歷、論文等傾向》,如下:《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把好思想關,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結合學科特點,探索項目報告、研究報告、技術報告、工程方案、教案、著作、論文等多種成果形式。從這個新的政策文件來看,將來高校教師評聘高級職稱,只會越來越難,而不會越來越容易。為什麼這麼說?
  • 民辦高校教師評職稱被指遭區別對待
    記者調查了解到,民辦高校教師評職稱通道不順暢,進入和流出機制層層受阻,多數學校的招生宣傳冊上只好由外聘專家唱起了主角。民辦高校教師評職稱被區別對待「職業院校評職稱難,民辦高校就更難了。」昆明一所民辦高校教務處劉老師的感覺是,「一般上報10個人,通過的只有兩三個」。
  • 一線教師要評職稱,網友回復了5個字,說出了教師的心聲?
    最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一句話讓小編陷入了深思:珍愛生命,遠離職稱!是不是真的有點可笑呢,但是,細想一下,確實有些道理,說這句話的老師被逼成啥樣子了,多麼深的領悟啊!有一位年輕的教師說過,我終於考上事業單位,成為一名教師了,高興了兩年,可是面臨的卻是職稱的問題,看到身邊高級教師,再看看自己二級教師,一種莫名的傷悲,而且還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因為在這位年輕教師的單位,還有30多位二級教師,這樣評到什麼時候啊?一位工作了8年的體育教師這樣說過,其他學科的教師(除了音體美信息)努力的話,8年應該就評上一級職稱了,可是我的這8年算是什麼呢?
  • 評高級教師職稱的課題有哪些要求
    評高級教師需要用到課題,而有課題的教師,有適合卻沒拿到課題的職稱加分,原因就在於課題不符合高級教師職稱課題的要求,不被評審單位認可。那麼,評高級教師職稱的課題有哪些要求?評高級教師職稱的課題有哪些要求 說起職稱課題要求,不同的學校單位有自己單位的規定,可能一項課題適合這個單位,但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單位。
  •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為什麼榮譽證書很重要?
    眾所周知,當下中小學教師各級職稱崗位雖然有明確的任職條件,但並非是達到這些條件的教師都能晉升,而是相關部門每年都發放一定指標,這個指標當然是遠遠小於符合條件教師數量的。因為有了指標限制,教師職稱晉升就需要「評」,中學教師晉升職稱也就被稱之為「評職稱」,用什麼來評?
  • 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師職稱到底該怎麼評?
    而7月底,兩部委又發布了高校職稱改革指導意見,正式把破五唯的關口移到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上來了。那麼現在,破五唯就成了每一所高校、每一位老師要面臨的問題了。意見發布後,就有老師問我們未來職稱條件會怎麼改,我們的人事部門暑期也在抓緊時間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