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能打傘,必須穿雨衣上學?
小學「禁傘令」引熱議
記者求證:不是硬性規定而是倡議
多數家長支持,「這種提醒既善意,又負責」
昨日下午,農科路上一小學放學時,孩子們大部分都穿著雨披。
近日的連續降雨,讓很多和雨有關的事件凸現出來。小學生在雨天上學,到底是應該穿雨衣,還是應該打傘?在網絡上談論較多的是說鄭州市的不少小學下了「禁傘令」:學生不能打傘,必須穿雨衣上學。昨日,記者採訪了市區一些學校,其中多數學校表示有過這樣的說法,不過不是規定,而是倡議,因為穿雨衣上學比打傘更安全。
事件
老師要求必須穿雨衣上學
近日,有家長在論壇裡反映,孩子上小學,說老師要求必須穿雨衣上學,不能打傘。家長表示不理解,為何不能打傘?學校做這樣的硬性規定是否合理?
昨日下午4時30分,金水區一所小學,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陸續走出校門。目測之下,打傘的同學較少,而身穿雨衣的學生佔了多數。紅黃藍綠,各色雨衣讓整個街道也亮起來了,每位同學穿著雨衣的背上鼓著大大的一個「包」,那是在雨衣下面的書包。
這樣的情形,在中原區、二七區的一些學校外面也能見到。
記者詢問了部分放學的學生。他們說:「老師提醒我們下雨天穿雨衣上學。」
調查
穿雨衣上學,相對安全
為何學校要提醒每位學生,下雨天穿雨衣、不打傘呢?
金水區一所學校的大隊輔導員說,讓學生下雨天穿雨衣上學,是學校多年來的傳統,而且每年在開學時,作為在校的行為習慣部分,老師都會講給學生聽。「這幾天連續下雨,老師也提醒學生要穿雨衣。」這位大隊輔導員說,但是,這並不是學校的硬性規定,更應該定義為一種「倡議」。
「學校提出這樣的倡議,是為了學生的安全著想。」他說,下雨天打傘,一方面是遮擋視線,另一方面,雨傘的傘骨尖銳,容易給其他同學造成傷害。「如果低年級同學打傘,尖銳處的高度剛好是高年級同學的眼睛處。」
昨日下午,記者在中原區一所小學看到,放學的同學中有的穿雨衣,有的打傘。記者蹲在和打傘的二年級同學一般高度,只能看到前面同學的背影。站起來時,正如這位大隊輔導員所說,二年級同學的傘能戳到六年級同學的耳朵、臉頰。
觀點
多數家長支持學校的做法
支持
學校的提醒既善意,又負責
在很多人看來,小學生雨天是「穿雨衣」,還是「打傘」,完全是個人意願。但是,一旦是涉及學生安全問題,就成了大事。
而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對學校的提醒和倡議持肯定態度的家長,是多數的。
「學校的提醒既善意,又負責。小孩子就是愛玩兒,拿著傘轉啊轉的,有時候還揮舞著玩耍,不定會傷到誰呢。」一位家長鄭女士說,學校的提醒非常好,是為孩子的安全負責。
裴女士的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昨天她又給兒子買了一件新雨衣。「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雨天就穿著雨衣去。這樣安全。」
反對
在孩子眼裡老師的要求「說一不二」
而對這樣的要求持不同意見的家長也有。「以前學校也出過這規定,給孩子買了雨衣,但是教室裡沒有地方掛雨衣,孩子穿了兩次嫌麻煩就不穿了。」家長劉先生說,學生們都把雨衣放在走廊裡,不一會了,走廊上就滿是水,也存在安全隱患。「沒過多久,我看小孩兒們又都換成了傘。」
更有一些家長對學校的規定表示「反感」。家長趙先生說,雖然學校沒有說「硬性規定」,但是孩子卻認為是「必須」的,在孩子眼裡,老師的要求是「說一不二」的。「有時候沒來得及準備一些老師要求的東西,孩子就不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