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抑鬱症患者不愛說話?心理諮詢師指出這3點

2020-11-18 湖南嗯加心理諮詢

如今,社會壓力比較大,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看到有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新聞,甚至一些社會名人也會因為抑鬱症的困擾而選擇放棄生命。關於抑鬱症,大家也是有著不少的疑惑,比如抑鬱症患者不愛說話?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嗯加心理的小編,一起對抑鬱症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吧。

不少人在患上抑鬱症之後,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這也讓不少的親友感到擔心,認為這些患者已經開始封閉自己的內心。而實際上,抑鬱症患者還是會想辦法自救的,他們會通過寫日記以及在網上傾訴等方式舒緩內心的壓力。心理諮詢師指出,患者之所以不願意說話,主要有以下3點原因:

第一點,主要是認為身邊的人不夠理解自己。生活中,不少人對於抑鬱症的了解不夠,所以在自己的親友患病之後,會覺得他們只是在無病呻吟、耍小性子等。這樣不僅容易忽略到來自患者的求救信號,甚至加以指責和道德綁架,讓心理脆弱的患者變得更加自閉和自卑。

第二點,很多的患者自尊心太強,不願意去麻煩別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患者會認為自己能夠解決的事情,就不會想要去讓讓身邊的人感到困擾。除此之外,很多時候,面對這種心理疾病,周圍人並不能夠幫得上忙,為了不讓大家擔心,患者會選擇獨自承受。

第三點,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也是抑鬱症患者的一大憂慮。儘管現在很多人對於心理疾病的了解更多,不會帶有色眼光去看待患者,但是不排除一些人對心理疾病患者有偏見,甚至認為其是神經病。在這樣的環境下,患者不敢承認自己有病,用封閉自己的方式來緩解內心的壓力。

以上,就是抑鬱症患者不愛說話的三大原因。了解了這些,能夠引發我們的思考,也有助於我們對於抑鬱症患者有更多的了解。除了以上的疑問,對於抑鬱症是否可以治癒這個問題,也是不少人關心的,那麼我們就此來做一個回答。

一般情況下,輕度抑鬱症在心理輔導和自我調整下,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是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的。而中度抑鬱和重度抑鬱,則需要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同時使用才有效果。而嚴重的抑鬱症患者也同樣是需要物理療法和藥物嵌入治療。

心理出現問題不能夠掉以輕心,更不能諱疾忌醫,難以自我調節的情況下,一定要及時尋求像湖南嗯加心理諮詢這樣的專業機構幫助,嗯加心理諮詢是一家專註解決心理問題、推動個人心理成長的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我們以專注專業為本,以來訪者口碑為品牌服務保障,用心呵護,為每一位來訪者的心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為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都不願意說話?
    關於抑鬱症患者,其實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很多,很多得名人都是因為這種疾病所失去了生命,令大家最刻骨銘心的就是張國榮以及喬任梁了,對於思想開放的人會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但是對於思想不開放的人來說這就是無稽之談,在這類人眼裡抑鬱症就是矯情,誰還沒有不開心的時候,自己調節一下不就好了,但是他們很少去思考如果不能調節是什麼樣子的,近幾年患有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
  • 心理諮詢師能治癒抑鬱症患者嗎?
    抑鬱症患者接受心理諮詢會有一些好處,但心理諮詢師不能直接治抑鬱症,也無法承擔醫學責任。如果把精神科比作開藥的內科大夫,心理治療就像醫院裡的康復理療,而心理諮詢接近於養生會所裡的SPA按摩。有些病人會去做個SPA讓自己發發汗,說不定病會輕一點,但不能取代正規的醫學治療。心理諮詢師更偏重於解決壓力、困惑、適應和人際關係問題,工作範疇和心理治療師有一定重合,但無權「看病」。
  • 抑鬱症患者接受心理諮詢後當天自殺,心理諮詢師需要負責麼?
    抑鬱症患者被認定為法律意義上的抑鬱症患者,前面必然存在著一步,那就是被心理醫生確診。在我國,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是完完全全要分開的,心理諮詢師不負責確診抑鬱症,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抑鬱症的表現,心理諮詢師也不能說這個人是抑鬱症,最多建議其去心理醫院治療,而且也必須這樣建議,自己是不能開藥、診斷的。
  • 為什麼心理諮詢師會稱諮詢者為來訪者,而不是患者?
    這就是心理諮詢師和精神科醫生對於諮詢者的最大區別而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經常會接觸到「抑鬱症患者」、「確診為精神病服藥後逐漸康復的患者」、「亞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等形形色色的人群,而在和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時,都統稱為「來訪者」。
  • 以心理諮詢師的身份來科普一下抑鬱症
    第一個部分樓主想大概介紹一下心理諮詢師有哪些類型。 第二部分介紹給客戶診斷疾病有什麼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定義成抑鬱症焦躁症之類之類的。 第三部分具體介紹什麼是抑鬱症。 小夥伴的留言我應該都會看,但估計不會每一條都回答。因為關於心理諮詢和心理疾病的問題並不是短短幾句話就可以回答清楚的。如果有問題重複被問到,我可能會適當在原文裡加一些Q&A,幫大家解決疑問。
  • 被已婚心理醫生性騷擾,自覺見不得人的抑鬱症患者,你為什麼羞愧
    一名網友發帖,稱自己被心理醫生「流氓」對待。她在微博上說:這名心理醫生32歲,已有家室,剛剛有了孩子,而自己今年才18歲。在兩人微信聊天過程中,醫生說了很多「齷齪的話」。當她明確表示不要聊相關話題時,卻不管用,她感覺到很噁心。女孩想向醫院舉報醫生的行為,又怕醫院袒護;如果報警,怕留下抑鬱症的檔案。
  • 心理諮詢幫抑鬱症患者擺脫病魔
    今年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10月7日,記者採訪了商丘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孫萍,聽她聊如何通過心理諮詢幫助抑鬱症患者擺脫病魔困擾的那些事。孫萍說,國家衛健委號召民眾更多關注心理健康、重視精神衛生問題。
  • 心理諮詢師眼中的「抑鬱症」
    第三次諮詢結束前她低低的壓著哭聲: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等到你說的自己好起來的那天。每一個字都帶著承重,她似夜幕降臨後海裡漂浮的一片孤舟,隨時都有可能被黑暗吞噬。這是我的一個重度抑鬱症求助者,邊服藥邊接受心理諮詢。
  • 對心理諮詢師感興趣,我應該怎麼做?
    很多人諮詢我關於國家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考試,出於對一些考試機構的考慮,我每次都是模糊又謹慎地說:大前年,中國的心理諮詢師三級二級都已經取消了,關於市面上流行的美國認證的ACI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國家級的機構比如心理協會沒有發布任何關於此證書的考試
  • 讀心醫話 | 關於心理治療師的疑問之:為什麼我的諮詢師不說話?
    總之諮詢師少說話,甚至沉默都是諮詢師在為了更好地發展諮訪關係,而作為來訪者可以在這段關係中去感受你和諮詢師一起工作是否覺得舒服,去感受諮詢師是否能夠理解、接納你,是否值得信任,並與諮詢師探討你的感受。諮詢師會為我保守一切內心情感和秘密麼?其實心理諮詢有嚴格的保密原則,這也是心理諮詢最基本的設置。
  • 記者調查: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增多 須關注心理健康
    昨日,濟寧市心理諮詢師協會秘書長董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提到,在他接觸的抑鬱患者中,學生的比例逐漸增大,個別學生甚至無法投入正常的學習,有的甚至不得不輟學。董華稱,抑鬱是一場「精神感冒」,抑鬱趨於年輕化的現象須引起重視。
  • 媒體揭抑鬱症診療亂象:心理諮詢師違規介入治療
    抑鬱症患者求醫路上遇到哪些困難?掃二維碼,看獨家調查視頻。  「把宇宙中的能量導過來到身上,把身體內不和諧的能量場和信息置換掉……」  這並非好萊塢科幻片裡的臺詞,而是一名沒有任何醫師資質的「專家」,向抑鬱患者介紹的「能量療愈」法。  作為一種精神障礙,抑鬱症屬於精神科的範疇。
  • 孩子患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應該找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
    ,於是乎家長亂了方寸,有病亂投醫,多方打聽哪裡有高人能夠治療孩子的問題,是去醫院還是去找心理諮詢師,自己拿不定主意。該找什麼樣的諮詢師呢?什麼樣的諮詢師是適合你的或者孩子的呢?為什麼,我的觀點是:對於相對輕度的心理問題,家長和患者寧願相信這是人們成長過程的一個插曲,一點波折,而不要認為是大難來臨。
  • 心理諮詢師有抑鬱症的經歷,對於抑鬱症來訪者來說,更加感同身受
    作為心理諮詢師來說,也需要去不斷感受痛苦和消極體驗,只有自己經歷和體驗過,才能夠理解來訪者內心深層次的苦難和折磨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心理諮詢師並沒有過多的體驗生活的經驗,或者感受抑鬱程度的體驗,那麼在做諮詢的過程中就無法去體會來訪者的內心痛苦度,就很難走進來訪者的內心深處。從而缺乏一種力量帶領來訪者走出來。 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心理諮詢師,通過自己的學習、反省以及頓悟,能夠明白抑鬱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能夠理解抑鬱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從而更加有動力去理解生活的意義點是什麼。
  • 心理諮詢師缺口百萬,逸仙教育心理諮詢師報考人數激增
    據統計中國每年自殺死亡的人數已達28.7萬人,每年有200萬人自殺未遂者;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障礙和心理障礙患者達1600多萬,中國有1.9億人一生中需要介紹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2.3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青少年就有4500萬。
  • 孩子有抑鬱症,家長應該找什麼樣的醫生、諮詢師,該不該找大仙
    那為什麼又來找我呢?並非我有什麼本事,因為我說的一些話我認為有我自己的道理,當然,也並非我有自己的科學理論,而是一些個人經驗吧。對於心理疾病,醫院的法定程序就是:先由患者自述病情,醫生記錄患者自述,然後,做量表,不同醫院做的量表也不一樣,但是,大同小異。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總是要推開愛他的人?心理學家:主要是這五點
    、愧疚感,自責、懊悔,悲觀,這種情緒不僅會嚴重影響著身心健康及社會功能,而且也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反而會加重抑鬱症患者的心理痛苦,所以,在他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累贅」,是一個添麻煩的人。2、認為別人的幫助沒用:當抑鬱症患者嘗試過了一些方法治療沒有明顯效果時,他們就會變得悲觀、絕望,變得自我封閉,拒絕別人的幫助。3、別人不理解自己:很多抑鬱症患者認為別人無法理解自己。
  • 作為抑鬱症患者的家屬,可以這樣與TA相處
    當你關注這個話題時,說明你已經意識到、並且想到了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支持TA了(抑鬱症患者)。有你如此用心的家屬,對TA來說就是一個希望,對於Ta的逐漸恢復和維持正常生活至關重要。抑鬱症患者的特點,簡單來說,感受不到愛、價值感低、無能感強。需要持續的藥物和心理結合治療。營造一個溫暖、愛、接納的家庭氛圍。
  • 點讚中國丨抑鬱症患者不需要偽善意的特權
    再次為中國點讚!10月8日,中國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籤署協議,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道,這是中國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履行自身承諾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的一個重要舉措。
  • 當高校抑鬱症患者「出櫃」後……
    「很多人覺得(抑鬱)沒什麼大不了,或者他自己也過得不好。」王俊傑幾乎不和同學提及自己的病,他不想「失望」——在袒露病情之後,自己就會期待對方能理解這個病,可有時候,連最簡單的安慰都得不到。他認為,身體沒有經歷過症狀的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當室友問起王俊傑,為什麼每天都要吃藥時,他會說:「這是治療神經失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