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指數(BMI)對於判斷肥胖到底準不準確?你需要知道這幾點!

2020-12-17 健身教練Ason

如果你有稍微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那麼你或多或少都應該聽說過「體重指數」這個概念。

幾十年來,體重指數一直都被醫生們用來判斷一個人是該增重還是減重。然而, 最近這些年,這個觀點受到了質疑。

反駁者說我們不能單純通過一個數字來代表健康,還有的人說體重指數表不適用肌肉發達的人。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體重指數?它對于衡量身體成分有什麼優缺點?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將為大家詳細解釋。

體重指數是什麼?

體重指數,也叫BMI,是body mass index的縮寫,是你身高與體重之間關係的一種數值表達。

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比如,張三身高一米八,體重140斤,那麼他的BMI就是70÷1.8÷1.8=21.6。

在計算出了BMI後,你就能夠用這個數值去判斷你處於哪個體重類別:

體重不足:BMI<18.5體重正常:BMI在18.5-24.9之間(亞洲人是23.9)超重:BMI在24.9-29.9之間肥胖:BMI≥30

由於有一些研究發現儘管亞洲人處於「正常體重」類別,但還是有更高風險的與體重相關的疾病[1,2],因此一些專家就推薦降低亞洲人的超重和肥胖門檻。

該計算公式在十九世紀初期就由一名叫Adolphe Quetelet的比利時數學家提出來了,他是第一個用統計學分析人類大小、比例和生長率差異的人。

Quetelet最好的成就就是創造了一個精確的公式來估算身體的脂肪量,當時被稱為Quetelet指數。在1972年一篇論文中顯示該指數與健康問題相關聯後,就被稱為了BMI。

隨著我們對於身體的進一步了解,我們知道了肥胖是導致疾病和功能失調的一個明顯原因。因此,科學家們就需要一種簡單的方法來估算大多數人群的體脂率,所以就將BMI作為評估體脂的方法,並且沿用至今。

BMI表準確嗎?

如上圖,是BMI圖表,描述了BMI與體重的類別關係。

根據許多健身專家的觀點,BMI表的主要不足在於它高估了超重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你完全根據一個人的BMI去判斷TA,很多健康的人都會被劃分為超重或者肥胖。

比如,根據BMI表,我也屬於超重人群,那麼BMI肯定沒什麼用,對嗎?不完全是。

實際上,BMI的主要問題在於它低估了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2010年的一項meta分析觀察了32000個人的BMI,結果發現,基於受試者的實際體脂百分比來看,有一半被認為是「正常體重」或者「超重」的人實際上是肥胖。

這可能是因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瘦胖子」。他們肌肉含量很少,而脂肪含量高,所以讓整體的體重屬於「正常」。

雖然BMI對於判斷一個人是否超重並不完全準確,但是對於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還是很有價值的。有科學家發現95%的男性和99%的女性根據BMI判定為肥胖的,根據體脂率來看也是真正的肥胖。

不過你可能會想,我們也不難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那麼其他的例外呢?像我這種被認為是超重但是很顯然不是以及那些大骨架的人呢?

BMI對於肌肉含量高的人準確嗎?

標準的BMI表一般認為被測量的人有相對正常的瘦體重。瘦體重指的就是除開脂肪以外的體重,比如水分、骨骼、肌肉等。

不做力量訓練的人一般會有比較穩定的瘦體重水平,因此體重的改變就主要來自於脂肪的變化。如果一個人在正常體重之上很多,那麼認為他體脂高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對於規律性做力量訓練的人呢?他們根據BMI被劃定為「肥胖」不會有問題嗎?也不會。

即使你天賦過人,只要你的體脂相對正常,你在自然狀態下也頂多只能躋身到「超重」的類別。

比如,根據我的增肌潛能估算來看,我最大可能在85kg的體重下維持10%的體脂。為了達到這個狀態,我還需要再增加10斤肌肉。這個時候我的BMI會是27左右,也處於超重的中間範圍,離肥胖還很遠。如果要被劃分為肥胖,我還要長15kg肌肉,這很顯然在自然狀態是不可能的。

當然,對於競技運動員BMI就不準確了,不過這也不在我們普通人的討論範圍之內。另外,那些聲稱自己肌肉含量高而不適合BMI的人,其實體脂也高的嚇人。當這類人減掉大量脂肪後,體重也會相對正常起來。

因此,力量訓練會給你足夠的肌肉讓你位於BMI表的「超重」類別,但是在沒有使用藥物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到達「肥胖」類別的。

BMI對於大骨架的人準確嗎?

骨密度一般用來測量骨骼的重量和力量。

我們知道,骨密度會由於你的基因、力量訓練和活動水平而改變。因此,許多人就會提出這一點,認為BMI不適合大骨架的人。這同樣不正確。

你的骨骼大約佔總體重的15%,這其中30%的重量是水分,20%是蛋白質,剩下的50%是礦物質和其他複合物。當你明白這一點後,你就會知道骨密度對於你的體重和BMI的影響就可以忽略了。

以我自己為例。我體重84kg,那麼我骨骼的重量就是64×15%=12.6kg。我骨骼礦物質重量大約就是12.6×50%=6.3kg。假如我的骨密度增加了幾個百分比(這可以說是良好的力量訓練能夠帶來的上限[3]),那麼我理論上能夠提高的骨骼重量可能一斤都不到,對於BMI的影響微乎其微。

人類骨骼的差異也沒有非常大,因此一個人是不可能天生骨骼就重到能夠讓他處於「超重」的類別。

判斷你是否處於健康體重的更好的方法

BMI是根據你的身高和體重判斷的,而當你成年後身高就不會變了。因此,追蹤BMI就跟追蹤你的體重沒什麼區別。

雖然記錄你的體重是有幫助的,但是它無法告訴你是在增加脂肪還是肌肉。如果你想改善你的健康和外表,你還是要關注這些數據。換句話說,你最好追蹤你的身體成分,而不是BMI。

這也是為什麼在相同的身高和體重下,兩個人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體型。是肌肉讓你的體型和線條更好看,這個時候體重並不是非常重要。

因此,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BMI對于衡量一個人的肥胖程度是沒問題的,但是它並不能作為好身材的唯一指標。不過,如果BMI表顯示你是肥胖或者接近肥胖,那麼有99%的可能性你需要減肥了。

另一方面,如果BMI顯示你體重正常,但是你對你的體型不滿意,那麼你很可能是「瘦胖子」類型。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請參考我的這篇文章,猛戳連結→感覺自己「又瘦又胖」?沒關係,這裡有解決辦法!

總結

體重指數是用來衡量身高和體重的關係的,並且根據不同的值可以將我們分成四個類別。雖然這些類別並不能完全測量出我們的體脂率,但是也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客觀判斷,告訴我們是否該減肥了。

力量訓練能夠給你足夠的肌肉,讓你在BMI表中處於超重的類別,但是自然狀態下不可能到達肥胖類別。另外,一些人的骨骼確實更重一點,但是這個差異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最後,與其追蹤你的BMI,我更建議你追蹤自己的身體成分、腰圍、體型照片和衣服的合身程度。

參考文獻:

[1]Misra A, Bhardwaj S.Obesity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cus on South Asians.Nestle Nutr Inst Workshop Ser. 2014;78:133-40.

[2]Misra A, Khurana L.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South Asians: epidemiology, determinants, and prevention.Metab Syndr Relat Disord. 2009 Dec;7(6):497-514.

[3]Layne JE, Nelson ME.The effects of 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on bone density: a review.Med Sci Sports Exerc. 1999 Jan;31(1):25-30.

相關焦點

  • BMI指數 判斷你體重狀態的衡量標準
    BMI指數 判斷你體重狀態的衡量標準時間:2018-03-20 14:51   來源:伊秀美容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千萬別盲目減肥!BMI指數 判斷你體重狀態的衡量標準 很多人只知道超重與健康有聯繫,但很少有人了解體重過輕也存在健康風險。體重指數低於18.5就可以被視為體重過低。
  • bmi指數怎麼算 簡單公式要記住
    但是這麼做卻不一定是正確的,體重是否合適,需要通過bmi指數來判斷。來源:站酷作者:Ai825對於人體健康,人們總是習慣於用指標來量化,指標可以非常形象地將人體健康程度很好地表現出來,通過指標就可以輕易地判斷人是否健康。而在眾多指標之中,bmi指數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
  • bmi體重指數正常範圍年齡 男子體重指數正常範圍是多少
    bmi體重指數正常範圍年齡標準體重計算器男性的標準體重是身高減去80,之後在乘以70%就可以計算出男性的體重,而女性的體重是低於男性的體重,所以男性的標準體重,我們應該要先測量自己的身高在去計算。
  • 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BMI多少才正常?
    那麼,到底哪些人已經超重或肥胖需要減肥,哪些人體重其實已經是正常範圍內不需要減肥,哪些人實際上是過瘦呢?到底多少斤才是標準體重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判斷體重是否達標的指標,BMI。圖片來源於網絡01BMI是什麼?
  • bmi體重指數正常範圍年齡 體重指數標準範圍表
    bmi體重指數正常範圍年齡孩子理想體重的科學標準1—6個月:體重(千克)=出生體重(千克)+月齡×0.6;7—12個月:標準體重(千克)=出生體重(千克)+月齡×0.5;1歲以上:標準體重(千克)=8+年齡×2。
  • 科普:判斷兒童肥胖不能只看BMI指數
    新華社倫敦6月17日電(記者 黃堃)體檢中通常用身體質量指數
  • bmi和體脂率的區別 體脂率多少才是正常的
    bmi和體脂率的區別兩者的計算是完全不一樣的,但都是可以衡量身體的一項指標,在合適的區間內才是最健康的。體脂率是人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F%)。目前一般採用生物電阻方式測量,一般健身房、醫院、保健品店都會有這種設備,手握一下就能測出體脂,一般情況下還是比較準確的。
  • 忘記BMI指數吧 學家找到了衡量肥胖的新指標
    目前,體重指數(BMI)是人們用來衡量一個人是否超重或是偏輕的最廣泛的方法,但現在的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提出一個新的改進方案:讓我們一起歡迎下面這位朋友——相對脂肪質量指數(RFM)。RFM背後的研究團隊表示,RFM較之BMI更為準確,並且只需要一個捲尺,就可以測量計算出來——因此你不需要像計算BMI那樣,使用一連串數據來計算得出結果。RFM的計算,只要參照腰圍與身高的關係,而不是你的體重。研究人員稱,這能更好地判斷一個人的身體脂肪是否處於健康水平。
  • 追捧健康減脂:你知道自己的BMI指數是多少嗎?
    而防彈奶茶飲食直接忽略糖,給身體補充優質油脂,吃油燃油,純減脂肪不減肌肉,幫助身體科學健康的調整成易瘦體質,不易反彈。你知道自己的「體重指數」是多少嗎?去過健身房的肯定都遇到過這樣的套路,基本上所有健身房都會給會員提供一系列的檢測,包括體脂、BMI、基礎代謝率、腰臀比等等,然後再根據你的數據給你制定私教課。
  • 山西長治將把體重指數BMI納入中考
    山西長治將把體重指數BMI納入中考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減肥簡直太痛苦了,現在山西長治將把體重考核納入中考,一旦實施作為中學生就不得不減肥了!今天我們來看看它的考核標準是怎樣的吧:   山西長治將把體重考核納入中考:   包括裸眼視力和體重評估是長治市中考改革的一部分。
  • 根據BMI,孫楊居然超重?判斷胖瘦,這些方法更好
    此外,BMI還可能漏掉「隱形胖子」,例如體重正常的「瘦子」,卻因為肥胖而有脂肪肝。這種「隱形胖子」,BMI根本篩選不出來。現代運動醫學中,判斷胖瘦與健康風險的黃金標準是脂肪含量。一般認為,對於非運動員類的普通人,男士和女士的良好脂肪含量範圍分別是10%-22%和20%-32%之間。脂肪含量,判斷胖瘦較準確,卻不易操作。因此研究者挖掘了腰圍、腰臀比等判斷方法。
  • 免費在線 BMI 計算器 - 免費計算你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
    她不希望女兒因為受自己的影響,將來也變成個胖姑娘。一、  減肥你需要知道的身體數據BMI是體重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通常被醫生和健康專家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低於或超過健康體重範圍。專家通常把BMI低於19的情況視為體重偏輕,把19-24的BMI範圍視為健康體重範圍。而BMI在24-29內的情況被視為超重,BMI超過29的情況是嚴重超重。
  • 你是否需要減肥?BMI指數超過這個數,我想你要減肥了
    什麼是BMIBMI指的是測量身高和體重比例的指數,與身體內脂肪的總量相關,判定一個人是否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時,BMI指數要比單純用體重認定更為準確。BMI的最佳值應該在20~22,當BMI超過25為超重,超過28為肥胖。
  • 判斷肥胖的三個方法
    你是真胖,還是 Strong?肥胖和強壯是兩回事,很多人都對這兩者產生誤解,覺得自己並不是肥胖,只是比其他人強壯,所以顯得身體比較「臃腫」,因此對肥胖問題不上心等肥胖問題損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追悔莫及。那麼肥胖對我們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呢?
  • 你還在相信BMI指數?
    本文得出結論:BMI指數不應該作為唯一標準,且應該結合腰圍,皮膚褶皺厚度測量和體成分分析,去更準確地診斷肥胖/超重。關鍵詞:BMI指數,體重,肥胖,體成分分析討論BMI指數被各種因素限制,如:性別,人種和體成分性別:BMI 指數並沒有將患者的性別考慮在內。BMI表適用於所有性別。
  • BMI指數達到多少,暗示你該減肥了?自測一下,看你是否標準
    假如長期不關注自己的體重的話,往往就會導致一些慢性病找上門,如果控制不當,還會導致我們出現一些心梗、腦梗等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疾病,那麼,什麼情況下才需要我們減肥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吧!其實是否需要減肥,往往看的是我們的BMI指數,而BMI指數一般指的是我們的身高和體重進行換算後得到的一個值,通過BMI指數,我們就可以大致判斷體重是否正常,需不需要我們進行減肥等工作,而且一般來說,通過BMI公式得到的數值往往比較準確,可以大致的判斷我們是否患有肥胖等相關的疾病。那麼BMI是怎麼計算的呢?
  • 外國最新研究表明:你常用的BMI指標,未必能判斷肥胖
    同時,報告還指出,目前最常見的肥胖測量指標——BMI指數(身高除以體重的平方,就能得到BMI指數),其實未必完全準確。這表明,導致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超重或肥胖產生的的心理因素,而非生理原因。」此外,研究報告中還指出了一點,目前最常見的肥胖測量指標,其實並不一定準確。此前的研究大多使用BMI指數來測量肥胖症,而未將肥胖和肌肉質量考慮在內。
  • BMI計算器功能上線啦!
    ,是評估體重與身高比例的常用工具。它主要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衡量你是否超重,以及是否有肥胖引起的慢性疾病的危險。BMI的計算公式為:BMI = 體重 (kg)/ (身高 [m])2可在公眾號輸入:「bmi」+身高(釐米)體重(公斤),中間用空格隔開即可。
  • 肥胖的準媽媽應該如何控制體重和選擇分娩方式?
    大多數人對於孕婦肥胖有這麼一個認識誤區:媽媽吃得好,長得胖,寶寶才能跟著補充營養。其實,孕婦肥胖對於準媽媽們來說可不是好事,肥胖女性在懷孕期間不僅會面臨健康風險,還會對胎兒的健康有不良影響。
  • 體質指數BMI不高,不意味著不胖
    成年人的BMI值:如果低於18.5,屬於體重偏輕;如果在18.5~24.99之間,則屬於正常,如果在25~28之間,則屬於超重,如果大於28,則屬於肥胖。  但由於BMI只涉及體重和身高兩個參數,而未將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考慮,所以無法準確定義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