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10日訊「老師窗前有一棵米蘭,小小的黃花藏在綠葉間;它不是為了爭春才開花,默默地把芳香灑遍人心田……」聽到這段旋律,70後、80後們是不是很熟悉?
今天是教師節,這首歌唱老師的《我愛米蘭》,也再度在微博上大熱,不少人稱此曲「直接勾起校園回憶」。
昨天,記者特地採訪了《我愛米蘭》的原唱王潔實,他笑稱,最早唱這首歌的目的,是「呼籲提高教師地位」。此外,我們也請來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蔡大生,由他帶領三位愛徒彈唱了這首《我愛米蘭》。掃描二維碼,你就可以聽到這首應景的歌。
小學的音樂課上
我們都學過這首歌
對年輕一代來說,王潔實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他在音樂圈的地位,就相當於現在的陳奕迅、周杰倫。
當年,王潔實和謝莉斯組合,是內地最早用校園民謠演繹通俗唱法的。像《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九九豔陽天》、《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曲子,都是被他們倆唱紅的。
《我愛米蘭》這首歌,收錄在王潔實《龍的傳人》專輯裡,當年排在第二順位。昨天和記者說起這首歌,王潔實準確地說出了年份:「那是1984年錄的。」
當時,王潔實名氣大,出專輯前有幾十首歌擺在那兒任他挑。聽到《我愛米蘭》這首歌,王潔實心裡咯噔了一下:「旋律上口,而且立意特別好。」
王潔實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初,教師的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其實並不太盡如人意,「這種歌頌老師的曲子,確實挺難得。」
專輯發行後,《我愛米蘭》立刻成為全國的流行金曲。據微博網友回憶,小學的音樂課上,《我愛米蘭》是重點教學曲目,在很多學校的合唱比賽中,這首歌也是演唱頻率最高的。
作為《我愛米蘭》的原唱者,王潔實自己也記不清已經唱了多少遍。最火的時候,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都請他錄過這首歌。
直到近幾年,在一些跟謝師有關的活動中,王潔實還經常會唱《我愛米蘭》,「每次唱這首歌,我都會用一種接近童真的聲音。因為就算是成年人,面對自己的老師,流露的都還是真摯的感恩之情。」
記者發現,在王潔實之後,也有不少人翻唱過《我愛米蘭》,比如小蓓蕾組合等。但最近關注度最高的一次,還是2007年俞灝明和王櫟鑫的版本,這支MV一度創下近百萬的點擊量。
跟著蔡大生
把這首歌唱給老師
今天是教師節,給老師唱一首《我愛米蘭》,不啻為既時髦又復古的禮物。
怎樣才能唱好?昨天,記者拜訪了歌唱家蔡大生,他和三位愛徒即興演繹的《我愛米蘭》,為我們提供了一份「活譜子」。
乍一聽米蘭,不少年輕人會在無形中聯想到義大利的足球俱樂部——AC米蘭。可《我愛米蘭》中的米蘭,則是一種顏色呈金黃色的花。
米蘭花的綻放季節是在夏秋交替之時。相比春季爭奇鬥豔的花朵,米蘭更顯低調,它的綻放不是為了求得回報。「就像歌詞中的寫的那樣,『它不是為了讚揚才開花,悄悄地,用青春把祖國裝點』。」蔡大生告訴記者,讚美老師的曲子不少,「但用米蘭來比喻老師的辛勤付出、不求回報,更加含蓄自然。」
一聽到恩師要重現《我愛米蘭》,陳盼盼、張哲和高宇三位學生立刻掏出手機:「這首歌小時候都會唱,但時間隔得太久,歌詞有點模糊了。」
「這首歌用鋼琴伴奏會顯得更深情。」蔡大生坐到鋼琴前,打開IMAC電腦翻出樂譜。
前奏響起,他邊彈邊解析:「這首歌是兩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節奏明快簡潔,旋律婉轉起伏;第二樂段高昂平直,節奏舒展,轉變還是挺大的。」
主歌部分,蔡大生頻頻提醒大家「用情用情」,「聲音要緩緩地吐,以表達出老師的無私之情。」而副歌部分,蔡大生則要求學生打開嗓子,用盡全力唱出學生的「敬愛之意」。
正像王潔實說的那樣,《我愛米蘭》這首歌,屬於「遍數越多,感情越濃」。
蔡大生帶領著學生們,時而用手打著節拍,時而與學生四目相對,唱到忘情處,更是手舞足蹈,打指響玩起了互動。唱到興奮處,蔡大生甚至停下了琴鍵上的手指,與學生們一道引吭高歌。
如果你跟他們一樣,想在今天把這首飽含感激之情的歌曲獻給自己的老師,就請掃描一旁的二維碼,讓我們一起大聲地唱出對老師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