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7月13日,全國民政系統「為民愛民同心戰疫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宣講活動在京舉行。8位宣講人深情講述了民政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脫貧攻堅一線的故事。主題宣講活動開展以來,在全國民政系統引發強烈反響。
即日起,民政部政務新媒體推出「主題宣講·榜樣零距離」系列報導,帶您走近宣講人,與榜樣零距離對話,傾聽更多宣講之外的故事、畫面之外的聲音。
點擊查看
民政部政務微博微信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湖南省民政廳
駐湘西州瀘溪縣紅巖村
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江曉軍
六年的駐村扶貧實踐讓我感到
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
幫助困難群眾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
是人生之大幸 精神之火炬
關鍵之時 黨組織有重託
理應先國家 後小家
舍小我 為大我
在此次宣講活動中,《中國社會報》記者走近宣講人,與他們零距離對話,對宣講人有了更多層面、更多視角的了解。小編邀您一起來看看記者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不一樣的感動。
講好先進典型故事
讓信仰的旗幟高高飄揚
記者 張晶晶
從7月13日下午「為民愛民同心戰疫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宣講活動到現在,已過去五六天了,但8位宣講人所在的微信群依然沸騰,他們動情地表達著感動、收穫、感謝。我覺得他們是一個個火把,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幾天與他們同行,並肩戰鬥,雖累,但是每天都在接受教育,洗滌心靈,淨化靈魂。
3年宣講,3年參與,3年學習。我最近在思考,在精神文化產品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為什麼先進典型事跡依然讓人深受感動,感召人們積極向上?
每次參加宣講的先進典型都表達過,參加宣講,深深感受到了全國民政一家親,感受到了大家對基層民政工作者的關心與關愛,他們備感溫暖和鼓舞。一位基層民政幹部近日打來電話說,全程看了宣講活動,覺得很接地氣、溫暖人心、鼓舞人心。
先進典型是旗幟,時代需要先進典型引路,向先進典型看齊,與榜樣同行,凝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8位宣講人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作為黨員幹部、作為民政人,他們沒有缺位,而是勇於擔當,積極進取,履行了自己的為民愛民職責,服務了黨和國家的大局。
以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陶久娣為代表的400萬城鄉社區工作者,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線,不怕危險、不怕累,一心撲在疫情防控上。她說,最危難的時候,就這麼少人,要幹那麼多的工作,真是累啊,但心裡就是有一種力量,讓他們什麼都不怕,不顧一切,爭著幹、搶著幹。武漢市武昌殯儀館業務科負責人杜威不顧高血壓等疾病,用專業告慰逝者,用敬業贏得家屬認可。在緊要關頭,他們在火線中映照初心,讓信仰的旗幟高高飄揚。
湖南省民政廳駐湘西州瀘溪縣紅巖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江曉軍說,剛起步時,扶貧工作真的很難,群眾對我們不信任,但是他相信,只要用心用情帶頭幹,得到實惠的群眾就會跟你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當他離開勾藍瑤寨的那晚,群眾悄悄地為他們準備了送行晚會,真情實意對他們依依不捨,他的眼淚流了一遍又一遍。我理解那個夜晚在他心中的分量,更明白他才下戰場又上火線去紅巖村扶貧的抉擇。習近平總書記說,「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江曉軍和江西省蓮花縣民政局駐湖上鄉凡家村第一書記林海武是這樣,一家一戶走,一件一樁辦,不懼困難,幹字為先,用板凳上的談心來感知貧困群眾冷暖,用腳下的泥土沉澱對群眾的深情,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身邊。
江蘇省援鄂養老服務隊的陳紅說,他們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隊裡的男同志全剃光頭,女同志都剪成短髮,不顧感染風險,不顧家裡的困難,奔赴一線支援武漢。他們沒有與護理的老人們告別,卻收到100多位老人的感謝信。看到志願者不顧勞累,千裡馳援武漢,只用一塊餅充飢的場景,武漢市江漢區友誼青少年空間社工中心主任陳宇深受感動,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站了起來。幾位來自武漢的同志說,我們武漢真是感謝大家,這次抗疫使我們明白了什麼叫風雨同舟,什麼叫守望相助。
山東省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楊守偉、北京市朝陽區救助管理站站長付紅波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關愛關心服務對象,他們用堅守彰顯了平凡中的偉大。
在接觸了越來越多的基層民政人後,我發現,他們的職業沒有與死神直面較量的驚人壯舉,更多只是憑著一份發自內心的善良和一份樸素的初心,用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堅守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承諾。這種於平凡中見崇高、點滴中見真情的情懷,體現了基層民政人平凡樸實的本色,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在平凡世界中的精神閃光。
宣講活動結束後,8位宣講人把鮮花送給我們致謝。但是我們更應該謝謝他們,是他們給了我們去接近一顆顆用平凡包裹著的偉大心靈、用文字講述他們的動人故事、用心去感受他們深情的機會。我們用這個舞臺點燃了他們的內心,他們則是用堅守和奉獻照亮了他人。如何挖掘更多的民政先進典型,讓更多的光和熱去溫暖和照亮更多的人,則是民政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嚴平說,「愛與信仰應該是一個記者內心的光芒。」 作為民政宣傳工作者,我將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多走、多看、多想、多寫,在「四力」教育實踐中,堅定信仰,沉澱真情,講好先進典型故事,宣傳好、傳承好一代代民政人的精神。
原標題:《江曉軍:先國家後小家 舍小我為大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