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解析:開「小我」之苔花,留「大我」之芳華

2020-12-25 新課標大語文

新課標語文課題組:鄭晶晶

河南省信陽商城高中語文教師,從教17年,愛好寫作,在《作文成功之路》《作文素材快線》《語文課內外》等發表論文多篇。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鞏彥芬 / 責編:鄭雙

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了2020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鍾南山院士在典禮上做了主題演講。跨越17年,經歷過兩次疫情,鍾南山院士對個人與家國的聯結有了更深的體會。他在演講中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經常思考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的關係。鍾院士認為,國家、世界是一個「大我」,而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小我」,個人要怎樣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為這個「大我」做出一些貢獻,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小我和大我」不是單純體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係上,也體現在個人和全世界的關係上。同時,他還認為,「小我和大我」的理念不單對世界如此,對自然界亦然,我們應該時刻考慮人類應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請你寫一篇準備班會課上發言用的發言稿,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

本題來自河南鄭州高二期末考試,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於反思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人文底蘊:人文情懷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給出的真實情境是鍾南山院士在2020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小我」是個人,「大我」為國家、世界甚至自然。鍾院士經歷過兩次疫情後的深切體會,就是每一個「小我」都要思考怎樣為「大我」做出一些貢獻。考生必須以此為基點生發感觸與思考,否則會被視為偏題。

2.典型任務的限制。「小我」和「大我」是兩個概念,考生要思考的是二者的關係,不可只選擇其一。引導語部分限定文體是發言稿,發言對象是班級同學,發言場景是班會課,考生要有交流意識,要注意發言稿的格式,具備題目、稱呼、問候語、結束語等要素。

3.價值取向的限制。材料中鍾南山院士的講話發生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本科生的畢業典禮上,年輕人走出學校,社會身份發生轉變,對人生目標、價值定位需要再次審視。題目旨在引導考生思考「小我」和「大我」的關係,理性理解「奉獻與索取」的關係,以喚起青年的家國情懷、責任意識,培養其甘於奉獻、不計私利的精神。同時,引導考生審視個人與社會、與國家的關係,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其長遠眼光、大國視野和國際思維。

開放性

1.寫作角度開放。考生要闡釋「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可以寫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或者寫人與世界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就一方面深入分析合乎題意,以幾個方面綜合展開也合乎題意。綜合材料立意更佳。

2.聯想素材開放。關於「小我和大我」關係的素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考生可選範圍極為寬泛。鑑於材料所提供的語境,考生可選擇貼近時代的素材進行論證,以增強現實性。比如可以選擇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名人事跡,如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抗疫英雄等,這些都能很好地體現「小我與大我」的關係。

3.文體是開放的。考生可以感性抒發感觸,寫成議論文;也可以理性發表認識,寫成議論文。

解題

本題為單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選取了鍾南山院士在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內容為語料。以當下疫情為背景,引導考生重新審視「小我和大我」的關係。考生應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如「個人與家國的聯結」「小我與大我」「奉獻」等進行立意。鍾南山院士對此的解讀在傳統觀念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小我與大我」不止停留於個人與國家,還包括個人與全世界、人類與自然。這是考生應該注意到的變化,考生在行文中對這些點能有所體現為最佳選擇。理念上,題目旨在培養一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在當前宏大的時代背景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2.以「小我」成「大我」。

3.開「小我」之苔花,留「大我」之芳華。

4.以青春之芳華,助力世界發展。

5.「小我大我」,並進闖天下。

6.善待自然,用「小我」共築「大我」。

7.天地蜉蝣,心系九州。

8.個人發展與國家、自然息息相關。

偏題立意:

1.家國情,世界心。(不能體現「小我和大我」的關係)

2.敬畏自然。(沒有體現「小我」與自然的關係)

3.集個人力量,燃人生火炬。(強調了個人能力,沒有體現「大我」)

4.鞠躬盡瘁,無怨無悔。(只注重奉獻精神,沒有體現與「大我」的關係)

……

下水文

融入「大我」,成就「小我」

信陽市商城高中

鄭晶晶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剛才,幾位同學的精彩發言讓我對「小我和大我」的關係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鍾南山院士的話,更對我有新的啟發。很高興借這次發言與大家分享我的認識,我發言的題目是「融入『大我『,成就『小我』」。

最初,我對「小我和大我」的理解來自於課本。

知道「小我」摒棄個人的私慾,「大我」選擇為國擔當。「小我」是人之天性,需要約束;「大我」是精神的超越,不易追尋。就像藺相如寧願被門人誤解,也要委曲求全,只因他選擇了「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大我」;範仲淹處江湖之遠,仍憂心君民,只因他選擇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我」。我能輕鬆地吟誦這些詞句,熟練地默寫這些名言,卻不理解它們所表達的情感。

經歷了疫情,我深切理解了鍾南山院士所說「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個人和國家的關聯。

當疫情襲來,國家陷入危難,多少抗疫英雄不計個人得失,勇赴前線——鍾南山院士年過八十,仍掛帥出徵,在國家的需要面前,他沒有想過自己還能不能回來;武漢深陷疫情的旋渦,卻配合國家封城的舉措,只為阻隔病毒快速擴散;全國上下一心,聯防聯控……所以,我國的疫情雖然最早爆發,防治卻最有成效,百姓的損失也被降到最低。國,民聚之。國泰民才安,民安國才興。這就是「小我和大我」的現實演繹。

抗疫英雄們教會我處理個人和國家的關係,國家更教會我認識國家和世界的關係。

我國處在疫情的威脅之下,卻不放棄對他國的救助。中國的文化告訴我們,在危難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在宏大的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只有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共克時艱。這是放眼全球,處理「小我和大我」關係的智慧。中國的抗疫舉措為世界提供了「教科書」般的參考,很多國家都呼籲向中國「抄作業」。然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小我」卻不懂得在世界「大我」面前做出正確的抉擇,身為超級大國,其領導人卻絲毫不懂得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意義,甚至在後疫情時期,做出退出世衛組織的荒唐行為。

鍾南山院士還提醒我們,「小我和大我」的關係還在於人與自然的關係。對於自然——哺育人類的母親,我們最該做的是回饋感恩,而不是破壞侵犯。不然,自然的懲戒永遠會成為懸掛於我們頭頂的一把利劍。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人與國家、人與世界、國家與世界、世界與自然之間,都是「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小我」是萬丈大廈的一塊基石,只有融入「大我」,才能成就「小我」,懂得這個道理,萬物才能和諧共生。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作文解析」開「小我」之苔花,留「大我」之芳華
    新課標語文課題組:鄭晶晶河南省信陽商城高中語文教師,從教17年,愛好寫作,在《作文成功之路》《作文素材快線》《語文課內外》等發表論文多篇。命題說明:本題來自河南鄭州高二期末考試,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 「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
  • 大我與小我
    去年初,習近平在天津南開大學參觀了百年校史主題展覽時說,我們現在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階段,我們要把學習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宏大目標結合起來,為之而奮鬥。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希望你們腳踏實地,在新的起點作出你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成為南開大學新的驕傲。
  • 「作文解析」立足現實土壤,開出夢想之花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河南鄭州高一期末考試,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 「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解題本次作文命題是具體情境(巖坎香確定夢想)+定向引導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選材取自新聞素材,真實且緊扣青少年實際,回應課程標準中「關注現實」的要求,體現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時代精神。
  • 高考作文輔導147(模擬考作文推送):芳華正揚帆,奮楫新十年
    「芳華」直指寫作主體,即剛剛參加過成人儀式18歲的「我」;而「新十年」則緊扣「年代感」這一寫作對象,關聯未來十年,突出使命感。「揚帆」與「奮楫」點明寫作內容——奮鬥,即通過奮鬥塑造自己未來十年的時代印記。)
  • 【作文指導】2018高考作文新預測:新時代、初心、人工智慧、芳華...
    圍繞著這一核心,展開的命題有:2017年全國I卷從十大「中國關鍵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2017年全國卷III題目是一個副標題作文,因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關於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②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01命題預測:新時代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 用奮鬥成就青春之我
    這個「志」,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遠大志向,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之頑強意志,是「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之昂揚鬥志。對廣大青年學員來說,志立則不為各種得失所惑,志遠則不為各種誘惑所動,志堅則不為各種困難所阻。
  • 芳華留不住,歲月已白頭
    芳華留不住,歲月已白頭 芳華,在歲月中消殞。 花容眷貌,終究抵不過似水年華, 芳華剎那,終究留不住青春歲月。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珍惜眼前人!
  • 《龍則霖大道之行》之千裡之外歌詞解析.
    「 我 送 你 離 開 , 天 涯 之 外 , 你 是 否 還 在 ? 」 「 天 涯 之 外 」 : 天 涯 , 這 是 大 雁 歸 來 的 地 方 。 呼 應 開 頭 。 其 實 就 是 比 喻 我 送 你 到 很 遠 很 遠 的 地 方 。 在 那 遙 遠 的 天 涯 之 外 。
  • 《滿懷希望》——女兒作文之二
    一個月前,鄰居家孩子讓女兒教教如何寫好作文,當時女兒答應了,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幾點寫作經驗:一是要有精煉的題記總括;二是設幾個小標題圍繞主題敘述;三是多用動詞;四是首尾呼應,首尾現精彩;五是篇幅要夠,爭取寫的只剩下作文紙的三行左右;六是重在積累……並答應鄰居家孩子送幾篇曾經的範文作參考。
  • 詩詞賞析:青春的意義在於盡情的綻放自己---清袁枚《苔》之賞析
    《苔》——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央視經典永流傳節目中,看到了清代詩人袁枚所創作的《苔》,被古人的才華和智慧深深折服。原來早在清代,甚至更早之前先輩們就深深地明白了青春的真諦,或者說是明白了生命的真諦。一、生命在於綻放。正如詩中所言,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就算是白天太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苔花也依舊楚楚盛開。
  • 他山之石中考作文解讀:養花·搓繩子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非測尼日草原上有許多縱橫交錯的河溝,非測鯽魚便生活在這裡。天氣幹早,有的河溝一夜之間水量就會減率,卻魚必須側臥著一點一點向前努力遊動,遊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水生存,這個過程艱辛而漫長。大概每年10月至1月之間,大草原上會有一次降雨。河溝水量大增,大部分鯽魚停止向前遊動,盡情享受雨水帶來的豐富食物。
  • 《米苔》開啦!
    在三中校刊《朝暉》滋養下的電子刊物——《米苔》創刊啦!期待你加入《米苔》園,拾筆抒情,綻放青春風採。投稿郵箱:79821470@qq.com              (歡迎愛好寫作、誠信的「米苔」積極投稿,杜絕抄襲,投稿請註明作者的班級、姓名、指導師)最近,月考剛考完,晚上在家寫作業時,我時常會望著書桌前的那面潔白的牆壁發愣、出神。腦海盤旋著一個念頭:「我為什麼要學習?」此題無解!我亦絲毫沒有學習和看書的動力。
  • 小學生作文《我的媽媽》之大黑料!想想當年我們的作文...
    1「她有點胖,她的肚子像個小皮球,爸爸給媽媽起了一個可愛的外號——『小肥豬』,每次都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媽媽:還讓不讓人去開家長會了2「她最喜歡買衣服,每次都為了買衣服而晚接我,做什麼事情全部走(都)是買衣服排第一,所以我才經常發脾氣」媽媽:這孩子,瞎說什麼實話3「她的身材胖胖的,肚皮和我一樣大,她就一心一意想著要減肥……」
  • 小苔思維作文大變身之「八月十五的月亮」
    7歲的璐璐是個比較內向的小姑娘,已經上小學三年級的她,在來小苔思維大語文學習之前很害怕上學校的寫作課。但是來小苔思維大語文學習半年後,她的寫作能力已經有看得見的提升,現在非常喜歡上寫作課。廣場上有健身器材,有音樂溫泉,但他們最喜歡的是花園,花園的花像一片彩色的地毯,也像一道彩虹,從遠處看,花兒在向他們招手呢!修改版:動物們都在這團圓的一天充滿了歡聲笑語。小猴一家吃過晚飯就來動物廣場玩了,猴媽媽領著猴妹妹奇奇,猴爸爸牽著猴哥哥問問。奇奇和問問看見了他們最好的夥伴兔八哥和小鹿比。
  • 建築界的維納斯, 在芳華之年愛上了嘉興的一座小城?
    △ 馮小剛電影《芳華》宣傳海報在最好的年紀,遇見最好的你,不辜負那人生中絢爛的青春歲月。這,或許就是「芳華」最美好的際遇。作為環杭州灣大灣區建設的滬嘉一體化橋頭堡,全國性品牌房企,紛紛湧入平湖。追求美好生活的大幕已轟轟烈烈拉開。
  • 寫作文就像種花!北京兒童文學作家來望亭傳授如何從一朵「作文之花...
    所以我們要善於觀察生活,用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手去感受、去觸摸,你的心靈就會變得非常敏感,就能寫出優秀的作文。最後要懂得創新,一個好的「作文種子」是要開出絢麗的花朵的,就像一個大花園,裡面有牡丹花、芍藥花、玫瑰花、鬱金香等各種各樣的花才會好看。如果所有人的「作文種子」最後都會開出同一種花,而你讓你的「作文種子」開出另一種花,你的作文一下子就會特別出彩,佔據了「花神」的位置。
  • 《經典詠流傳》初一首播力壓眾晚會引盛讚 孤獨300年小詩《苔...
    節目中,88歲鋼琴家巫漪麗深情演奏《梁祝》、貴州山區孩子天籟之聲演唱《苔》、譚維維演唱的《墨梅》都因為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而刷爆了朋友圈。據節目組透露,某極具影響力的歌手被《苔》感動落淚,主動要求翻唱歌曲為孩子發聲、接力經典。王俊凱《明日歌》更是火爆網絡,成為狗年開年第一個「神曲」。著名作家梁曉聲看過節目後稱,節目好的超過他的想像。
  • 春節刷屏的歌曲《苔》竟是個教育故事,背後的這些你知道嗎?
    說是鄉村教師梁俊選擇了《苔》,不如說是袁枚的《苔》選擇了梁俊。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苔》背後的故事。這首20字小詩《苔》,被鄉村老師梁俊和山裡孩子小梁在舞臺重新喚醒。孩子們最樸質無華的天籟之聲唱哭了評委,也讓億萬中國人都在這一刻被感動。梁俊老師就是想通過這首詩告訴這群山裡的孩子們:「我們即使擁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樣綻放,我們不要小看了自己。」
  • 閱讀袁枚《苔》感想,不負韶華,用生命綻放
    苔 【清】 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從古至今無論是李白在《長幹行二首》中的「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的落寞青苔;還是葉紹文的《遊園不值》中「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作文解析」修身治學,為青春插上成長的翅膀
    ——陶淵明《雜詩》②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③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苔》④ 凡人總以立身為貴,學問尚是其次。——章太炎⑤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