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課題組:鄭晶晶
河南省信陽商城高中語文教師,從教17年,愛好寫作,在《作文成功之路》《作文素材快線》《語文課內外》等發表論文多篇。
主編:王濤
欄目主編:鞏彥芬 / 責編:鄭雙
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了2020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鍾南山院士在典禮上做了主題演講。跨越17年,經歷過兩次疫情,鍾南山院士對個人與家國的聯結有了更深的體會。他在演講中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經常思考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的關係。鍾院士認為,國家、世界是一個「大我」,而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小我」,個人要怎樣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為這個「大我」做出一些貢獻,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小我和大我」不是單純體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係上,也體現在個人和全世界的關係上。同時,他還認為,「小我和大我」的理念不單對世界如此,對自然界亦然,我們應該時刻考慮人類應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請你寫一篇準備班會課上發言用的發言稿,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說明:
本題來自河南鄭州高二期末考試,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請關注「新課標大語文」 微信公眾號。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於反思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人文底蘊:人文情懷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題目給出的真實情境是鍾南山院士在2020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小我」是個人,「大我」為國家、世界甚至自然。鍾院士經歷過兩次疫情後的深切體會,就是每一個「小我」都要思考怎樣為「大我」做出一些貢獻。考生必須以此為基點生發感觸與思考,否則會被視為偏題。
2.典型任務的限制。「小我」和「大我」是兩個概念,考生要思考的是二者的關係,不可只選擇其一。引導語部分限定文體是發言稿,發言對象是班級同學,發言場景是班會課,考生要有交流意識,要注意發言稿的格式,具備題目、稱呼、問候語、結束語等要素。
3.價值取向的限制。材料中鍾南山院士的講話發生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本科生的畢業典禮上,年輕人走出學校,社會身份發生轉變,對人生目標、價值定位需要再次審視。題目旨在引導考生思考「小我」和「大我」的關係,理性理解「奉獻與索取」的關係,以喚起青年的家國情懷、責任意識,培養其甘於奉獻、不計私利的精神。同時,引導考生審視個人與社會、與國家的關係,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其長遠眼光、大國視野和國際思維。
開放性
1.寫作角度開放。考生要闡釋「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可以寫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或者寫人與世界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就一方面深入分析合乎題意,以幾個方面綜合展開也合乎題意。綜合材料立意更佳。
2.聯想素材開放。關於「小我和大我」關係的素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考生可選範圍極為寬泛。鑑於材料所提供的語境,考生可選擇貼近時代的素材進行論證,以增強現實性。比如可以選擇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名人事跡,如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抗疫英雄等,這些都能很好地體現「小我與大我」的關係。
3.文體是開放的。考生可以感性抒發感觸,寫成議論文;也可以理性發表認識,寫成議論文。
解題
本題為單材料任務驅動型作文,選取了鍾南山院士在2020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內容為語料。以當下疫情為背景,引導考生重新審視「小我和大我」的關係。考生應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句,如「個人與家國的聯結」「小我與大我」「奉獻」等進行立意。鍾南山院士對此的解讀在傳統觀念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小我與大我」不止停留於個人與國家,還包括個人與全世界、人類與自然。這是考生應該注意到的變化,考生在行文中對這些點能有所體現為最佳選擇。理念上,題目旨在培養一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意識,在當前宏大的時代背景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2.以「小我」成「大我」。
3.開「小我」之苔花,留「大我」之芳華。
4.以青春之芳華,助力世界發展。
5.「小我大我」,並進闖天下。
6.善待自然,用「小我」共築「大我」。
7.天地蜉蝣,心系九州。
8.個人發展與國家、自然息息相關。
偏題立意:
1.家國情,世界心。(不能體現「小我和大我」的關係)
2.敬畏自然。(沒有體現「小我」與自然的關係)
3.集個人力量,燃人生火炬。(強調了個人能力,沒有體現「大我」)
4.鞠躬盡瘁,無怨無悔。(只注重奉獻精神,沒有體現與「大我」的關係)
……
下水文
融入「大我」,成就「小我」
信陽市商城高中
鄭晶晶老師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剛才,幾位同學的精彩發言讓我對「小我和大我」的關係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鍾南山院士的話,更對我有新的啟發。很高興借這次發言與大家分享我的認識,我發言的題目是「融入『大我『,成就『小我』」。
最初,我對「小我和大我」的理解來自於課本。
知道「小我」摒棄個人的私慾,「大我」選擇為國擔當。「小我」是人之天性,需要約束;「大我」是精神的超越,不易追尋。就像藺相如寧願被門人誤解,也要委曲求全,只因他選擇了「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大我」;範仲淹處江湖之遠,仍憂心君民,只因他選擇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我」。我能輕鬆地吟誦這些詞句,熟練地默寫這些名言,卻不理解它們所表達的情感。
經歷了疫情,我深切理解了鍾南山院士所說「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個人和國家的關聯。
當疫情襲來,國家陷入危難,多少抗疫英雄不計個人得失,勇赴前線——鍾南山院士年過八十,仍掛帥出徵,在國家的需要面前,他沒有想過自己還能不能回來;武漢深陷疫情的旋渦,卻配合國家封城的舉措,只為阻隔病毒快速擴散;全國上下一心,聯防聯控……所以,我國的疫情雖然最早爆發,防治卻最有成效,百姓的損失也被降到最低。國,民聚之。國泰民才安,民安國才興。這就是「小我和大我」的現實演繹。
抗疫英雄們教會我處理個人和國家的關係,國家更教會我認識國家和世界的關係。
我國處在疫情的威脅之下,卻不放棄對他國的救助。中國的文化告訴我們,在危難面前,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在宏大的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只有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共克時艱。這是放眼全球,處理「小我和大我」關係的智慧。中國的抗疫舉措為世界提供了「教科書」般的參考,很多國家都呼籲向中國「抄作業」。然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小我」卻不懂得在世界「大我」面前做出正確的抉擇,身為超級大國,其領導人卻絲毫不懂得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意義,甚至在後疫情時期,做出退出世衛組織的荒唐行為。
鍾南山院士還提醒我們,「小我和大我」的關係還在於人與自然的關係。對於自然——哺育人類的母親,我們最該做的是回饋感恩,而不是破壞侵犯。不然,自然的懲戒永遠會成為懸掛於我們頭頂的一把利劍。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人與國家、人與世界、國家與世界、世界與自然之間,都是「小我和大我」的關係,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小我」是萬丈大廈的一塊基石,只有融入「大我」,才能成就「小我」,懂得這個道理,萬物才能和諧共生。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