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璐璐是個比較內向的小姑娘,已經上小學三年級的她,在來小苔思維大語文學習之前很害怕上學校的寫作課。但是來小苔思維大語文學習半年後,她的寫作能力已經有看得見的提升,現在非常喜歡上寫作課。
下面這篇《八月十五的月亮》就是璐璐最近寫的一篇小故事:
(原文截圖)
故事選材新穎、思路清晰、寓意深刻,但是由於缺乏具體故事背景交代、內容分散、細節刻畫不足,導致全文感染力較弱。在小苔思維李老師的啟發下,璐璐進一步對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調整,應用了對比、疑問等句式,同時豐富了細節描寫,使得內容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中心突出。既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熱鬧非凡的動物世界中秋團圓夜圖景,又產生了對城市和農村的初步認識和思考。
下面是小苔思維李老師對《八月十五的月亮》原文和修改版的對比評析:
原文: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動物城熱鬧極了,有的回來老家,有的買月餅,還有的在街上玩呢!
修改版: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動物城熱鬧極了。有從外地上學趕回來過節的鹿姐姐;有外地打工回來的狼爸爸;還有從鄉下來動物城過節的狐狸奶奶、小馬兄弟……
老師評析:原文雖然使用了排比句,但只是屬於簡單羅列,句子內容薄弱、無修飾,起不到排比增強氣勢和文採的作用。修改版交代了更詳細的人物背景,故事的「真實性」更高,句式更有氣勢。
原文:當然,熱鬧的動物城也有熱鬧的家庭。看,這個是小兔家,那個是小鹿家,但最熱鬧的是小狐狸家。狐狸媽媽在家看狐狸妹妹,狐狸爸爸在公司上班,小狐狸呢?還和小免小鹿在廣場玩呢! 廣場上有健身器材,有音樂溫泉,但他們最喜歡的是花園,花園的花像一片彩色的地毯,也像一道彩虹,從遠處看,花兒在向他們招手呢!
修改版:動物們都在這團圓的一天充滿了歡聲笑語。小猴一家吃過晚飯就來動物廣場玩了,猴媽媽領著猴妹妹奇奇,猴爸爸牽著猴哥哥問問。奇奇和問問看見了他們最好的夥伴兔八哥和小鹿比。
「爸爸媽媽,我能和妹妹一起去跟兔八哥和小鹿比玩一會嗎?」
「去吧,孩子,慢點。」
問問拉著妹妹撒歡地跑了過去,他們一起玩滑板,滑滑梯,蕩鞦韆,還跟著孔雀阿姨們跳了一會廣場舞。玩累了,他們便跟爸爸媽媽走到旁邊的大花園,花園裡的花兒五顏六色,像一片彩色的地毯,像一道彩虹,微風一吹,花兒搖動,就像在跟他們招手一樣。
老師評析:本段著重描繪了「熱鬧」的場景,但是原文內容描寫有些分散。在修改之後,小作者把中秋的團圓氛圍和歡聲笑語點了出來。塑造了一個主要人物和家庭,之後用故事把其他人物和家庭串聯起來。活用語言描寫讓句子和故事都更加生動形象,如「爸爸媽媽,我能和妹妹一起去跟兔八哥和小鹿比玩一會嗎?」等句子等語言描寫的句子都非常有代入感。
原文:到了晚上,動物城更熱鬧了,什麼望遠鏡啊,霓虹燈啊,都能看見了,街道車水馬龍,燈火燦爛。但在遠處的農村就不一樣。農村啊,幾乎沒有哪家開著燈,人們都在街燈底下看月亮,吃月餅,就跟城市一點也不一樣了。在寒月宮上,嫦娥在看著人間,但嫦娥發現在在人間,那一邊燈火燦爛,這一邊荒無人影,後來嫦娥才知道那一邊是城市,那一邊是農村。此時,小狐狸家裡正在和姥姥吃雞肉味的月餅,後來,小狐狸發現城市和農的差別,對著天空大叫:"為什為人間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修改版:馬上深夜十二點了,動物城依然燈火通明,熱鬧非常。大家都沒有要走的意思,甚至還有剛剛趕來玩的烏龜一家。問問爬上樹想看看整個美好的夜景,他爬上一棵很高很高的樹。
「咦?那是什麼地方,為什麼只有零零星星的燈光,房屋破破爛爛的,連個動物影子都看不見?」問問帶著疑問下來問爸爸媽媽。
「那是離這座城不遠的農村。」媽媽回答。
「為什麼兩個地方離得這麼近,卻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問問疑惑地抓了抓腦袋。
「哦,爸爸也不知道。」
問問困惑極了,對著天空大叫:「為什麼城市和農村這麼大的差別呢?」
老師評析:原文對城市和農村的不同缺少對比性的描述,也缺少發現差距的過程。在修改版中,前後段落的連接和故事本身的連貫性較強。合理的引入和過渡,使得這個發問順理成章又引人思考。如「咦?那是什麼地方,為什麼只有零零星星的燈光,房屋破破爛爛的,連個動物影子都看不見?」。文章最後,以問問和爸爸媽媽的對話非常自然地引出疑問「為什麼城市和農村這麼大的差別呢?」,體現了文章的深度,同時也是文章的升華之處。
小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寫作是孩子想像力的有效延伸。通過寫作既能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還能發揮其想像力。安靜的孩子往往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通過寫作我們看到孩子的喜怒哀樂,疑惑苦惱,也看到孩子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