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作為高考生應更加關注國內外時事,高考作文一向跟時事熱點密切相關。因此,緊跟時事是高考考生們的重要事項。
歷年真題分析
根據以往經驗,高考作文的命題趨勢都是以「當下中國現實」為核心。結合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以此為中心點,輻射開來。圍繞著這一核心,展開的命題有:
2017年全國I卷
從十大「中國關鍵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
2017年全國卷III
題目是一個副標題作文,因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關於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
2017年北京卷
①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②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01命題預測:新時代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時代,之所以被冠名「新時代」,是因為它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第一個百年目標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要開篇。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總是以新思想、新理論為標誌的。
命題範例
(一)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說:這是一個不再羞於談論夢想的時代,它支撐起無數大國工匠向星辰大海出發,也讓這片土地上無數平凡人的夢想落地開花。邁入新時代的我們,擁有更多實現夢想的可能,擁有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擁有對美好明天的渴盼和信心。用力活著,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達。為了更美好的中國,為了更美好的自己,新時代,我們一起出發!
請以「新時代再出發」或「新時代,我們一起出發」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審題立意
看材料信息,拓寬思路。可粗略對材料加以分析:前兩句是說進入新時代,我們有了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第三句是說只有努力奔跑才能抵達目標;第四句是說出發的目的是為了更美好的中國和更美好的自己,所以我們要一起出發。
看寫作要求,確定寫作重點:以「新時代再出發」或「新時代,我們一起出發」為副標題,故題目要用心擬,爭取出彩。如果寫「再出發」,必須得有回憶和比較;如果寫「一起出發」,要突出國家的力量。前者適合寫記敘性散文,後者適合寫議論性或抒情性散文。據此可有以下立意:
①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②新起點,新中國,新徵程;
③一切盡在期待中;
④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02命題預測二:初心
初心,意指做某件事的最初的願望或心意。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做某件事的初心也容易漸漸被淡忘。因為忘記了初心,我們走得十分茫然,多了柴米油鹽的奔波,少了仰望星空的浪漫;因為忘記了初心,我們已經不知道為什麼要來,又要到哪裡去;因為忘記了初心,我們會經常懊悔:假如當初我不隨意放棄,一定不會是眼前的樣子。所以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忘初心,即不忘本意、不忘初衷。該詞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畫彌勒上生幀記》:「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願也。」意思是說,時時不忘記最初的發心,最終一定能實現其本來的願望。
命題範例
(一)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初心」是什麼?是孔子「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的為政之道,是包拯「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箴言,是毛澤東「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壯志,是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理想,當然也是我們年少時筆記本扉頁上寫下的人生理想。
要求:角度自選;題目自擬;文體自定(詩歌除外);④不少於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立意
不忘初心,方能不辱使命;不忘初心,方能砥礪前行。「初心」,就是我們最初的理想、最初的信念。可寫角度:
①不忘初心,是一種理想和信念。
②不忘初心,是一種自我的完善。
③不忘初心,才能把握人生的方向。
03命題預測三: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科學技術。它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目前人工智慧主要的應用領域在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智能搜索,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等。
人工智慧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命題範例
(一)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人工智慧不再是科幻小說或科幻電影中的科學幻想,它已成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存在,並已運用到許多行業和領域之中。人工智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將影響人們的思想。人工智慧是人類科技進步的水到渠成,但也給人類帶來了新的挑戰。
審題立意
材料的三句話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第一句側重談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和運用,第二句話側重談人工智慧對人們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影響,第三句話則側重談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的挑戰。審題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對第二、三句的理解,關鍵要思考人工智慧如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同時將影響人們的哪些思想以及會給人類帶來哪些新的挑戰。可有如下立意:
①社會的發展帶來科技的進步,科技的進步又促進社會的發展;
②如何面對「人類被超越」的恐慌;
③在人工智慧時代,人類如何自我學習與發展;
④要高效合理地利用新科技;
⑤面對新科技,應克服惰性,加強技術攻關;
⑥人工智慧的哲學難題。
04命題預測四:芳華
芳華,亦作「芳花 」。其釋義有:1、香花。2、美好的年華。3、茂美。龔自珍《洞仙歌》「奈西風信早,北地寒多,埋沒了,彈指芳華如電」中,芳華即指美好的年華。
2017年12月15日,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芳華》上映,影片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的故事。影片刷新了中國文藝片票房紀錄,堪稱2017年年末的現象級大作。這部電影的大熱,啟發了人們思考青春與人生選擇這一重大問題。與電影《芳華》同名的詞語,芳華,一時間也成為熱詞。
命題範例
(一)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百年前,我們的祖輩在《新青年》中吶喊:「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五十年前,我們的父輩在《青春萬歲》中高歌:「我們有力量,有燃燒的信念,我們渴望生活,從來不淡漠」;今天,我們這樣表達自己的心聲:「誰的青春不迷茫/我的青春我做主/再不瘋狂就老了……」
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審題立意
材料中的三個時間節點分別展現了不同時代人們對「青春」的詮釋,體現出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可結合三層內容,圍繞「祖輩」「父輩」「我們」等詞語的象徵義,領會關鍵詞句的意旨,從而把握其中的哲理。
面對這樣的材料我們可以先總說青春:祖輩、父輩的青春或者當代青年的青春;或者從青春變遷(一百年前、五十年前、現在)來談不同時代的青春生活;亦或者可以從青春與時代的責任、歷史的擔當來看。具體如下,第一層立意:
1、祖輩的青春;
2、青春的吶喊;
3、青春萬歲;
4、父輩的青春之歌;
5、青春拒絕迷茫;
6、青春裡的個性飛揚。
05命題預測五:真相
真:與客觀事實相符合,與「假」「偽」相對;相:本相、底細、實情、事實、原形等。一般指事情的真實情況(區別於表面的或假造的情況)。如:真相大白,也作「真象」。
命題範例
(一)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人說,人需要弄清一切生活的奧秘,生活才有意義;也有人說,對於生活的真相,不知,不盡知,生活才有滋味。
讀完這段文字,你有什麼所思和所想呢?請選好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立意
材料由兩句話組成。第一句是講生活有意義的必要條件是弄清楚生活的奧秘,強調認知對於生活的價值。第二句話則相對或相反,認為生活有滋味的必要條件是不需要知曉真相或不需要知曉全部真相,強調不知對於生活的效用。後者強調的是「滋味」,有別於前者表述的「意義」。
兩句話的核心差異在於「弄清」與「不知(不盡知)」之間體現了兩種人生觀各自所具有的價值評判的不同。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人需要弄清一切生活的奧秘,生活才有意義;
②人即使沒有弄清一切生活的奧秘,生活也一樣有意義。
③對於生活的真相,不知,不盡知,生活才有滋味;
④對於生活的真相,必須全知道,生活才有滋味。
⑤生活中的奧秘(真相),有的需要弄清,有的不知或不盡知,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或才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