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這個社會中不攀比,做到活出自我

2021-01-10 小皮秘書

文 | 小皮

攀比是這個社會較為普遍的現狀,現在流行「拼」,拼爹、拼娃、拼實力、拼待遇,只要你在這個圈子裡就不可能避免遇到「拼」,不是我們人心變了,是社會越來越複雜了。

也有人的人見不得別人好,心裡總是不平衡,別人有什麼,他也想有什麼。原因是什麼?讓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誘惑;讓人耗盡精力的,是自己的欲望。

不為虛名所累,別讓嫉妒毀了你

長期以來,學校缺少的是從小做人的教育,教的不是讓人懂得平等與關愛,而是升學考試爭第一;社會上缺少引導每個人拋棄特權意識做平等公民,而是爭名奪利炫耀享受。這一時半會還不能改觀。

雖然不能做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但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虛名就是虛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有則是福,無則身輕。

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丹,他有一句名言「我的一小步,全人類一大步」家喻戶曉。可當時他身後還有一個人叫奧德倫。當有人問奧德倫有沒有遺憾時,他很有風度的回答:回到地球時,我可是第一個出太空艙的,我是由外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

有的人為了一生的輝煌而背負名利的重石;有的人卻視名利如草芥,一生只為大局考慮。不與人爭名利,成人之美是一種境界。真正的美德如細雨,潤物細無聲。

不為金錢所困,別過分苛求自己

金錢的確是一種有用的東西,但是,只有在你覺得知足的時候,它才會帶給你快樂,否則的話,它除了給你煩惱和妒忌之外,毫無任何積極的意義。

即便如此,我們對金錢也不能過於崇拜。其實,金錢不像有些人想得那樣「無所不能」。人們常說:「錢可以買到房屋,卻買不到溫暖;錢可以買到藥品,卻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書本,卻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

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儘量過得豐富一些,但是不可不擇手段的獲到財富,將《刑法》視為財富寶典,承擔風險的享受遠不如清貧日子安穩。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生活,錢多有錢多的玩法,錢少有錢少的邏輯。富人指北,窮人指南,不要為金錢所束縛。

幸福的秘密就是做好自己,參透人生並升華內心

這是一個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時代,我們總是很容易地讓他人粉飾而成的成功蒙住雙眼,看不到生命的快樂和智慧的光芒。很多人就是在這種攀比和追逐中心力交瘁、遍體鱗傷。

人最寶貴的是時間,而絕非金錢;人最高貴的是尊嚴,而絕非虛名。只想著用無限的財富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卻不願考慮有限的世界之所以給予我們這個有限的人生,其本意不僅僅讓我們來享受的,更是讓我們來創造的,否則社會也不會進步。

流浪大師沈魏的興趣是垃圾分類,多年來靠自己撿破爛換錢買書,無論是人生哲理,歷史文學,詩詞歌賦,他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言語間表達了他對自己生活的態度,令人折服。

除了沈大師,現在又出現了蘭州紙箱大叔,這個滿臉胡茬、衣衫襤褸以收紙箱為生的人,卻能對企業管理侃侃而談,對原油、股市講得頭頭是道,體現了其對未來的追求、對國事的關心和對民生的牽掛。

他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卻能參透人生看透財富,並沒有苛求他人憐憫,他們的內心是何等的脫俗和豁達,這就是在做自己啊!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資源就剩下手中那一打花花綠綠的鈔票;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幸福只能用金錢和虛名來衡量,那才是可憐又可悲的。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授權。

相關焦點

  • 得之吾幸,失之吾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活出健康
    得之吾幸,失之吾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活出健康人生這一輩子,從生下來什麼都沒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金錢名利皆是浮雲,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健康的心態,人生短短幾十載人活著,經過時間的流逝,經過世間事的洗禮,我們總能看透人世間的百味姿態,但是最終我們也未必能看透自己;經過失敗與成功,經過坎坷和困境,我們也懂得人生浮沉,卻未必能做到不驚不擾,我們自己知道有舍才有得,卻實難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 人活一生:不爭、不搶、不攀比、不嫉妒
    你要知道,人活一世,我們要做到不爭、不搶、不攀比、不嫉妒,這才是我們可以期盼的未來。01我們在這個世上,我們有那麼多的期待。在這個世上的每個人,我們都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在這個世上,我們在努力地向前,我麼在努力地創造著屬於我們的溫柔,我們在努力地創造著屬於我們的甜蜜。你要知道,我們在這個世上,我們在自己的世界活著,我們在自己的時代創造著美好。
  • 活出自我的星座,天蠍座隨心所欲,水瓶座特立獨行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從來不擅長如何活出自我,總是容易被別人所影響,對方的每一句話,都可以影響到自己的選擇。可是還有的人,本身就是特立獨行的存在,他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隨心所欲的狀態,下面一起看看十二星座當中,活出自我的星座都有哪一些。
  • 千萬別讓無謂的攀比,迷失了自我
    然而,還有部分人,會把這種羨慕升級為追捧,或由嫉妒轉變為攀比,在迷失自我中丟失了原有的方向。 正常情況下,攀比心在小範圍內不會害人害己,可若是抱著非要壓對方一頭,否則誓死不休的想法,那麼重則家庭失和,輕則勞民傷財。只有審時度勢,認清自己幾斤幾兩的人,才不會盲目跟風,非要學著和別人一樣的風格去生活。
  • 現代社會,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現在的很多孩子,不懂得感恩,一味索取,而且覺得理所當然,稍不滿意還會大發脾氣。沒有了吃苦耐勞精神,享樂思想越來越嚴重,本來是自己應該做的的事情,但往往是大人代替,缺失自我現象嚴重。究其原因,既有社會原因,也有家庭因素,當然和孩子本身也有關係。社會層面:吃苦耐勞精神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中缺少對孩子吃苦精神的培養教育,使得孩子們在教育層面就有所缺失。同時,社會上缺少正確的輿論嚮導,奢侈之風、不勞而獲之風、攀比之風等都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孩子心理不成熟,在學生時期「盲目攀比」,應該這樣克服
    比如,讀書攀比、工作攀比、彩禮攀比、旅遊攀比、家庭條件攀比、學歷攀比、職位高低的攀比等等,正是這種攀比風,才導致很多人陷入攀比的怪圈,走不出來,讓自己陷入迷茫,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那麼,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正是學生時期的攀比。
  • 高中生攀比零花錢搶劫 活在虛榮怪圈不止是家庭教育失敗
    學生攀比風 資料圖小虎(化名)今年上高三,數日前,他竟然半夜獨自外出,搶劫他人錢物,被人當場抓住。據小虎交代,他家裡經濟條件一般,但因常與同學攀比零花錢,遂萌生了搶劫的念頭。對此,就連審問他的民警都不禁為之嘆息。
  • 女性如何活出自我?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電影中無論是《羅馬假日》中的純真公主還是《鋼琴課中》的啞少婦,我們所看到的是女性的覺醒和自立,她們不畏懼困難,敢於面對一切,真正的為自己而活。對於「女性」角色的設定,不僅僅再是卑微的、庸俗的家庭主婦,任人宰割的奴僕,在越來越多的屏幕前,我們所看到的是勇敢的、智慧的女性角色,她們敢於掌握自己的命運。
  • 與人不攀比,做好自己,這就是平常心態
    就是不與別人攀比,不爭名、不奪利,能夠堅持做好自己,這就是平常心態。平平淡淡才是真,做人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難在哪裡?難在誘惑,難在與人爭高低。商品經濟社會,競爭激烈,有貧富收入之間的差距;有人與人道德素質上的差異,各種誘惑撲面而來,使不少人難守寂寞,心情浮躁,有的人總是喜歡跟著感覺走,與人盲目攀比,物慾使不少人弄得身心交瘁,疲憊不堪,做人只有坦然地面對生活,才能做好自己。這個社會豐富多彩,正能量使人激情澎湃;負能量使不少人深惡痛絕,這個社會總是有人想不勞而獲,總有人想著天上能夠掉下餡餅。
  • 社會思維-社會中的自我
    社會思維又稱社會認知,闡釋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他人的科學研究。社會思維的主要問題包括: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與對社會的認知之間的聯繫。我們構建社會信念時的方式。思維與行動之間的關聯,態度與行為之間的關聯。今天我們先來談一談人是如何認識自己的。焦點和錯覺:我們真的那麼重要嗎?
  • 經驗分享 | 如何看待孩子間的攀比虛榮心?
    但過分的不切實際的攀比,則會發展成虛榮心理。媽媽們自然是希望把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捧到孩子面前來,但需把握分寸和尺寸,面對這種孩子間易產生的攀比虛榮心理,媽媽們要如何警惕?如何破解呢?好勝心是上進心的一個重要來源,但是一旦釋放出好勝心不良的那一面,就會引發人的攀比心理與行為。3.家長的行為影響孩子有些家長在自己的生活中,其實給孩子做了一些不好的攀比示範。
  • 學會善待自己,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學會善待自己,是我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課,需要用一生去學習,並踐行到現實生活中去。以下這些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希望你懂,同時也能夠做到。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這輩子,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只有懂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你才能活出完美的人生。完美並不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恰恰是完美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 簡簡單單的活,快快樂樂的過,保持真實的自我,活出生命的本色
    給自己一個微笑,勇敢的去面對失敗與挫折,苦也好,酸也罷,簡簡單單的活,快快樂樂的過,保持真實的自我,活出生命的本色。02歲月濃淡總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歡,用溫暖點亮心燈,讓生命在災難中堅強崛起,忍一忍,海闊天空,搏一搏,柳暗花明。熬過寒冬便是春,待到春暖花開時,美好款款自歸來。
  • 《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一個人真正活出自我,是多麼不容易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生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然而,怎樣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很困惑,知名心理暢銷書作家武志紅,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 寶媽怎麼才能活出自我,試試這個辦法
    ——出自《孟子·告子上》恕我直言,個人感覺沒辦法活出real真自我,因為完全沒有時間!3歲之前感覺還能夠給上一輩人帶帶,三歲之後要管小孩教育後,難上加難!線上班需要家長複習預習回歸回課,線下課需要路上接送課後複課,回家自己還要安排讀繪本,出去運動,遊樂園玩起來等等之類的活動。感覺每天等娃睡了只想沙發癱睡覺去了。
  • 在這個世界裡,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我,但都有機會去改變自己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為自己生活,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活在別人的認可上。而對於已經迷失自己的人,不妨先將腳步停下來,給自己時間去審視自己的人生,給自己時間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對於一個人來說,那無數次的選擇中,並非所有的選擇都是心靈所屬,因為這個世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我的。
  • 試用「攀比的心理誤區」破局
    這個故事人走入盲目攀比的怪圈,則容易內心失衡、陷入迷茫。一、攀比的心理人為什麼愛與他人進行攀比呢?心理學家的觀點:人是在不斷地與周圍的人特別是同類、同年齡段進行攀比中獲中獲得自我認識的信息。二、攀比的心理誤區生活中,一些人總是喜歡比較,而一旦走入盲目攀比的怪圈,則容易內心失衡、陷入迷茫。如一個人認為自己是有社交能力的,這便是他與許多人進行比較的結果。
  • 對比不攀比
    生活中就總能聽到人叫苦連天,特別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手裡捧著孝順,肩上擔著責任,生活的擔子猶如一座大山壓得人直不起腰,喘不過氣。一年四季為了生活而拼命,不敢休息,不敢鬆氣,不敢生病,也不能生病。再苦再累也要默默的獨自承受,臉上還要強掛著笑容,嘴裡唱著生活的甜蜜。本來為了維持生活也就實屬不易,再加上社會上一些攀比之不良風氣不斷加劇,更壓得人有了出氣沒了進氣。
  • 學會「無我」,你才能重塑自我,活出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懂的我的存在是與大家互為一體的,你就會更好融入到群體中,從而活出更好的自己。每個人都是環境的產物,所謂對與錯,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若明白這個道理,或許我們就不會過於執著對與錯,而是懂得審視每個人的自我成長環境對我們影響有多大,更會重新認識到自己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這叫做找回自我成長的痕跡。
  • 活出自我,做回自己,無比的快樂
    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都懂得,但是長此以往,他們就漸漸地迷失了自我。還有的為了自己的自尊心,滿足自己的愛慕虛榮。為了給別人炫耀自己的幸福生活,而選擇對對方毫無底線的退讓和妥協。最終被對方輕視,同樣也沒有尊嚴的失去了自己的愛情。活出自我,在愛情裡首先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不僅要經濟獨立,還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