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無數的事例都在表明一個真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環境是寬泛的,可以是具體的自然環境,也可以是稍顯抽象的人文環境,還可以大到社會環境。
戰國時荀子曾說:「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意思是說,君子居住之地必定要選擇風俗醇美之鄉而郊遊則必須接近賢德之士。
荀子乃「性惡論者」,強調人需要後天的學習改造自身,毫無疑問這句話偏向人文環境,那麼具體到自然環境又該當如何解釋?
今有一俗語可當例證,前半句為:「門前墳,房後水」,後半句暫且賣個關子。「門前、房後」關乎住宅選址,相信對大家幫助極大。
那麼,這兩處「有墳、有水」會如何?古人的生活經驗有科學道理嗎?
第一、門前有墳
住在郊區、農村地區的朋友在選擇住宅時,想必都會事先問問「高人」的意見,倘若遇到了門前有墳這種情況,「高人」一定會告訴你:此不詳也,這種情況在住宅風水學中叫做「毒陰煞」。
毒陰煞:住宅近墳場、殯儀館、醫院等陰煞之地,犯之主宅內人多暗病、運氣差、常作惡夢。
當然,還要分情況來定;倘若住宅附近有一大片公共墳墓,在古人看來會有損陽氣。而若是住宅面前僅有一座孤墳,並且是自家祖墳,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因為祖墳本就是屬於家的範疇,不僅不會妨礙到家人,還會庇佑家人。
風水學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南面有朱雀,北面有祖墳山,是為上吉之地」。
說來說去,我們所依據的是看似虛無縹緲的學問——風水學,然而「風水學」真的可靠嗎?
風水學是一門極高深的學問,但其中的確涉及太多不合科學之事物,似乎不必太過信任、講究。畢竟在今天,凡事都要講究:有憑可依、有據可查、有理可說。
那麼,讓我們回到「人之常情」的角度,再來考慮門前有墳這一情況;
從小到大,我們所受到的教育不斷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因為科技才進步、發達的,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科學能夠改變人類的命運。並且要摒棄那些愚昧的封建傳統思想。
話雖如此,當你每天清晨起來推開家門,天空灰暗無光,一座孤墳赫然出現在眼前,想來換做是誰都會嚇上一跳。
然後一天心神不寧,晚上睡覺心裡還有掛念,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噩夢、失眠等情況,影響人一天的休息工作。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對人的精神健康帶來極大損害。
這麼一說,在「人之常情」的角度似乎也能說得通,「門前有墳」確實不太好。
第二、房後有水
在咱們傳統認知裡,「依山傍水」的房子住起來一定很舒服,但實際上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房子有很大的危險性。
房子後面有一座水池、溝渠又或者是一條大河,影響各有不同。
一般來講,水是具有侵蝕作用的,不管你是鋼筋混凝土還是普通的磚石,在長年累月的侵蝕下基本上都難以倖免。
尤其是流動的水,靠近流動水的房子壽命極短,給住宅中的人也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比如家庭的年幼孩童,很不安全。
另一方面,水汽對人的肺部的確會有好處,但同時水汽侵蝕也會導致人的身體發生病變。尤其是水汽混著寒氣進入人的體內,輕則感染風寒,重則形成風溼,極難去除。
如此可見,「房後有水」若是不流動的水且面積較小,妨礙並不大。但如果是流動的水且面積極大,那麼最好要有一定的規劃,早點決定去留。
家敗人散子不歸
這句話是前面兩句俗語引起的後果,聽起來非常可怕。我們剛才分析了「門前有孤墳」、「房後有水」的各種危害。那麼,這些危害真的能導致「家敗人散子不歸」嗎?
顯然,是有些危言聳聽了。不過古人的出發點是好的,想要以恐怖的結果告誡人們千萬要仔細選擇住宅,不要隨便建造,以免為日後帶來禍事。
結語
古人嚮往美好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若真實事求是地去論上一論,則有點太過斤斤計較。
在今天的科學面前,很多事都是可以解釋得通的,當然也有很多事是解釋不通的,相信大家心中自有分寸,如果有的選,應該沒有人真的會去犯俗語中的前兩者:「門前墳,房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