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瑰麗的文化長河,用一千餘公裡的長度從雲貴高原奔向洞庭,這條河叫沅江。武陵山脈綿延四百餘公裡,在太陽山停止腳步,群山凝氣化碧波,這汪湖的名字叫柳葉湖。
青山綠水捧出愛情之湖,也襯託出一個仙氣飄飄的柳葉湖。比唐代詩人劉禹錫大六歲的李朝威寫下的《柳毅傳》,講述的是湖裡小龍女的故事。
明代傳說中,在花山砍柴的劉海哥,遇到了狐仙胡大姐。《劉海砍樵》成為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經典傳奇。
劉禹錫觀晴空一鶴,想起了屈原。屈原在此留下《東皇太一》等名篇,寫下「沅有芷兮澧有蘭」的句子。「沅芷澧蘭」從而演化成優雅常德的代名詞。因為有了八百年楚文化的激蕩,有了這靈動山水的激蕩,讓劉禹錫「豪情」滿滿。
「龍標去後風流歇,夢得來時雅韻和。」詩人喜歡在「半是青山半是湖」的柳葉湖畔吟詠唱和。龍標也就是王昌齡,他經武陵,寫下《留別武陵袁丞》等詩作。當年在湘西寫下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今天讀來分外溫暖。
柳湖釀春色,盡入畫捲來。四川合州的廓庵師遠禪師,曾是太陽山住持,約在北宋末至南宋初年間,他創作的《十牛圖頌》,成為影響世界的禪修作品。明萬曆年間,柳葉湖畔的髡殘,在私家園林濦園受明代戲劇家龍膺的影響決意出家,到南京牛首山幽棲寺,用他寂寞的一生,終成「清代四大畫僧」。
光緒三十年,太陽山下白石村白石橋上,十八歲的林伯渠背著行囊,趕往沅江碼頭,赴日本留學。林伯渠的朋友陳瑾昆,住在柳葉湖的月亮村,祖上陳啟邁曾是江西巡撫,與湘軍統帥曾國藩意見不合被革職。陳瑾昆也遠赴日本留學,開啟了他一生的法學研究與實踐。1949年,林伯渠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主持開國大典,紅色法學家陳瑾昆也登上天安門城樓,共同見證光輝時刻。而林伯渠的同鄉丁玲,也從這裡走過。1954年,丁玲遊柳葉湖,寫下《記遊桃花坪》,再現那個時代柳葉湖畔的鄉野生活。
丁玲與沈從文是20世紀著名作家,不約而同地坐上沅江的船。在沈從文的作品中,常德河街在槳聲燈影裡搖曳,使許多文藝青年的魂兒也隨作家的筆觸飄蕩到湘西的長河裡去了。
湖之為湖,納百川之水。這裡有兼收並蓄的文旅格局,這裡秉承傳統又面向現代。湖南版清明上河圖常德河街,湖南最大的漢唐風格建築群,中國內陸最大的沙灘公園,歡樂水世界與卡樂星球的現代文旅項目,與德國聯手打造的德國風情街,高檔的傍湖酒店……一家老少在這裡度假,其樂融融。
今天的柳葉湖人,正書寫著新時代的詩篇,描繪著更加浪漫而優美的畫卷。
【來源:尚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