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迎新面孔,北大清華教授、航天科工總工程師來掛職

2020-12-11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7月2日,記者從最高檢獲悉,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車浩,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資產運營總工程師袁茵三位專家掛職最高檢。

最高檢檢察長張軍表示,專家學者掛職,一方面為最高檢注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更務實地了解司法實際,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展變化,在教學、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去運用,從而影響未來的法學家、法官、檢察官和律師。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車浩。圖/最高檢官網

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圖/最高檢官網

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資產運營總工程師袁茵。圖/最高檢官網

清北教授+總工程師 此前已與檢察機關結緣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車浩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在北大開設《刑法案例研習》《刑事辯護實務》等新型課程。

記者注意到,這不是他第一次與檢察機關交集。

根據北大官網,車浩兼任北京市檢察院檢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

2015年,車浩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017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此外,他還是北京市優秀教師。

研究成果方面,車浩曾出版《階層犯罪論的構造》《刑法教義的本土形塑》等著作。同時,車浩對熱點事件極為敏銳,多次從熱點事件入手進行法律研讀,發表《從安邦吳小暉案談集資詐騙罪》《鴻茅藥酒案:錯在違反罪刑法定與比例原則》《擺射擊遊戲攤,構成非法持槍罪嗎?》等多篇文章。

另一位掛職最高檢的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20多年前曾在檢察院工作過兩年。

根據清華大學官網,1996年7月,從華東政法學院(現華東政法大學)畢業後,勞東燕在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起訴處任書記員、代理檢察員。

此後,勞東燕進入北大學習,碩博連讀,2004年進入清華大學法學院任教。

同車浩一樣,勞東燕也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016年還被評選為第二屆首都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勞東燕研究成果頗豐,曾出版《風險社會中的刑法:社會轉型與刑法理論的變遷》《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敘事》等著作。有海外留學、訪問學者經歷的她,還有不少譯作,包括卡多佐的《法律科學的悖論》,克勞斯·羅克幸的《德國刑法中的共犯理論》等。

除上述兩位高校教授外,此次掛職最高檢的還有航天科工集團二院資產運營總工程師袁茵。

搞技術的工程師如何和檢察機關掛鈎呢?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檢察機關一直在推進檢察信息化的建設。2017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曾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今年5月,科工二院與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袁茵便是智慧檢務的總指揮。

專家學者掛職 為最高檢注入新鮮血液

這次新「入職」,車浩、勞東燕、袁茵三位在掛職專家座談會發表了自己的感言:

「只有將自己的所學積極用於實踐,為實務提供理論武器和解決方案,才能豐富學術使命,承擔起學者更重要的社會責任。到最高檢掛職是將自己的所學回報社會的一個難得機會,會讓我的人生經歷更加完整,我會非常珍惜」;

「理論和實踐並不是單向維度的關係,而是相互往返貫通的。我在檢察院工作過,也在法院掛職過,這些經歷讓我切實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貫通非常有意義」;

「珍惜難得機會,儘快熟悉相關業務,為最高檢智慧檢務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軍表示,專家學者掛職,一方面為最高檢注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更務實地了解司法實際,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展變化,必然會更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繼而在教學、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去運用,影響未來的法學家、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影響更多的法律工作者,共同推動共和國的法治建設事業。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編輯 陳思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兼副院長,為何願去遼寧一所雙非高校掛職?
    據2020年6月9日早間消息,遼寧省委已決定,同意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兼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副院長岑松同志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掛職副校長。那麼作為國內頂級高校院長級別的長聘教授,為何願去偏遠的一所遼西雙非院校掛職呢,難道僅僅是為了虛名嗎?其實並不是如此簡單。
  •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岑松赴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掛職
    長期在清華大學工作的長聘教授岑松現已北上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掛職擔任副校長。據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官網消息,日前,中共遼寧省委決定:岑松同志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副校長(掛職,時間2年)。圖片來源: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網官方簡歷顯示,岑松,1972年8月生,福建福州人,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導,英國Swansea大學工程學院榮譽教授,工學博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2000),中共黨員。
  • 美國制裁中國大學,沒有清華北大,難道清華北大對中國沒有貢獻?
    非211院校1所:廣東工業大學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卻不在此列。難道清華北大對中國沒有貢獻?難道中國最頂尖的大學清華北大竟沒有威脅美國科技的實力?自民國以來,清華和北大都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而國家對清華和北大的補貼也是非常龐大的。2020年清華大學的經費為310.72億元,浙江大學為210億元,北大經費為191億元。
  • 航天科工「雲端營銷」發力:貴州航天已成交逾17億元
    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獲悉,該集團基於其工業網際網路航天雲網打造的「雲端營銷」平臺已發力在線業務——旗下貴州航天目前累計雲端成交642筆合同額17.13億元人民幣,旗下湖南航天所屬湖南航天磁電公司也完成過億元人民幣的在線交易
  • 中國航天科工天地協力保障「天舟一號」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副總指揮單位,中國航天科工所屬8家單位為長徵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共提供45臺套單機產品、近70萬件各類工業基礎件產品,為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天地一體化的安全保障支撐,為我國自信邁入「空間站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航天科工與吉利合作,網友質疑高速飛行列車合理嗎?
    眾所周知,中國航天科工是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翹楚,吉利集團是造汽車起家的著名企業。兩家聯手合作「高速飛行列車」的消息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即使在軍火採購大單頻出、高科技產品令人目不暇接的珠海航展上也顯得相當突出。
  • 中國航天科工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馬建堂一行首先參觀了航天科工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相關成果,隨後雙方進行了交流座談及籤約儀式。袁潔表示,航天科工高度重視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合作交流,建議雙方圍繞新時代與新徵程,針對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和政策問題深化交流合作,加強聯合研究,支撐高水平的決策諮詢。袁潔指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籤署將是雙方深化合作與交流的開始,對航天科工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做好「十四五」規劃論證,推進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航天科工七院:建設航天秉初心 乘勢風雲夢必成
    原標題:航天科工七院:建設航天   在「兩彈一星」研製和三線工程建設中,她立下汗馬功勞;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她勇立潮頭、奮進開拓;在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京奧運等國家重大工程和事件中,她發揮特長、作出突出貢獻;在世界各大洲、我國各省市,她立起無數地標建築,多次獲得詹天佑獎、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等
  • 北大PK清華:誰是中國最高學府?
    「學術不是謀利和晉身的踏腳石,」北大人強調,「那些在媒體上不停露臉,學術上卻造詣不高的教授,在北大不會得到真正的尊敬。」  典型的北大人都有「孤傲」之氣,自認為是書呆子,如果不是跟自己在同一個層次的人,他就不屑於與之對話。他們至今仍受著五四及新文化運動的潛移默化,會將「德先生賽先生」掛在嘴上;而這會「雷焦」清華人。
  • 他們憑什麼獲得北大清華名譽職稱、學位?
    (圖:北大新聞網)洪森來北京,當然是來參加「集體活動」的——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逢北大柬埔寨研究中心新近成立,洪森自然要到北大來探望下。海叔在此還不得不提到北大在柬埔寨的一個合作夥伴,名稱很古雅——柬埔寨皇家翰林院。由這名稱,也不難看出柬埔寨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吧?
  • 清華、北大為什麼沒有航空航天人才?
    清華、北大為什麼沒有航空航天人才?近日在網上流傳著一張表特別的火,主要內容就是闡述了目前中國10個重大科技項目,表中還有著總設計師的名單和畢業院校,但是我國高校排名第一、第二的清華北大無一上榜!因此在網上掀起了一場討論風波,網友們對清華、北大的討伐聲也是不斷,為什麼中國現代最重大科技的「大國工匠」?他們沒有一人來自清華北大!
  • 清華、北大是不是很冤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生填報志願的時刻了,毫無懸念,幾乎所有考生都渴望進入中國的最高學府清華和北大。然而,最近,在網上炒的很火的一件事,卻不得不讓人關心和重視。有媒體披露了中國10項現代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與總設計師名單及畢業院校,我國高校排名一、二的清華、北大無一上榜,讓人感到十分的意外與不解!
  • 北大和清華對嫦娥五號貢獻有限,難道北大清華不再是頂尖大學了嗎
    嫦娥五號奔月,這5所大學立大功,他們是國防科技的「黃埔軍校」我們來說說北大和清華近年來的大學綜合實力國防科技中,清華和北大的貢獻確實不大近些年來,清華和北大對國防或者說航天科技的貢獻確實不算很大,這是事實。在中國國防科技體系中,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國防七子」、"軍工六校"以及「兵工七子。
  • 大三學生「論文」成真,破格成985高校教授,清華北大卻遭了殃
    成為最年輕教授後,清華北大卻「遭了秧」 劉路的事件被爆出後,很多網友坐不住了,紛紛表示「幸虧不是就讀清華北大」。 為什麼劉路成為最年輕教授,清華北大卻「遭了秧」呢? 其實網友的慶幸不無道理,大致可以規劃成以下原因:
  • 這次清華北大確實輸了,沒有一點怨言,這方面的確不如西北工業大學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是學子們夢寐以求的大學,排名和實力不容置疑。但是,這次清華北大輸了!而且沒有任何怨言,航空、航海、航天方面的的確確不如西北工業大學。
  • 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什麼條件可以當清華或北大的老師?
    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什麼條件可以當清華或北大的老師?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我也比較感興趣。就我了解的情況來看,清華北大作為我國的最高學府,想要進去當老師確實有不小的難度。一、本碩博都是頂尖985高校畢業注意我說的是本碩博都要是985高校畢業的,而且其中這三個階段中,最好有一個階段是在北大或者清華讀書。比如你本科讀的是國內前十的985高校,那碩士和博士最好實在北大或者清華讀。而且最好出來能進博士後流動站。
  •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建設航天秉初心 乘勢風雲夢必成
    她,就是秉承初心、繼往開來,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七院一路走來的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1965年2月,錢學森等老一輩航天奠基人從系統工程思路考慮,提出航天要成立一支自己的建設隊伍,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前身)組建了第七設計院。50多年裡,航天發展到哪裡,航天建設人就首先在哪裡開荒奮戰,數不清的建築成為她凝固的獎狀。
  • 航天科工203所為風雲衛星打造精準「刻度尺」
    航天科工203所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20日電 (吳巍 孫曉寧 郭超凱)記者20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中國計劃發射的風雲三號E星近日完成定標試驗。此次試驗流程更為複雜、工作時間更長、獲得的定標數據更加精準。203所為風雲三號衛星提供微波溫度計、微波溼度計、成像儀的定標服務,打造精準「刻度尺」。
  • 清華北大的人才都去了哪裡?看所謂「報導」不可取
    01在事實層面,這張圖表裡大多是國防航天航空領域的,在這些領域清華和北大的人才確實比較少,這是為什麼呢?1934年,清華大學在機械系成立了航空工程組和航空研究所,顧毓琇擔任所長,設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架滑翔機和第一座航空風洞。
  • 哈工大遭遇制裁,北大清華照耀世界。到底誰是名校?
    「科技無國界」的虛假面孔,被最有科技含量的國家抽得不剩一顆牙齒!憤怒歸憤怒,但我們依舊得面對現實:除了發一些「我輩當自強」的感慨,我們怎麼度過現在的難關?哈工大很難,成為了「華為」的高校版!但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愁」,與群狼環伺的哈工大困境不同,清華和北大又是一番喜慶氣象:QS世界大學排名出爐了!作為最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學排行榜,每年這個時候都成為了各高校的「618」,期待著興奮時刻的最終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