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設計思路
(一)指導思想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如何將數學課程改革的靈魂融入課堂,真正實現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是每位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新課改不僅僅是針對教材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改變落後的教學觀念。轉換教師角色,採用數形結合類比推理、方程思想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突出。
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學習,關注學生對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等能力的提升。努力做到給學生感知的空間、自主學習與展示的空間,使數學課堂成為充滿快樂和幸福的地方,使學生盡情享受數學帶給他們的樂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設計特色
充分利用校本課程中航模的模型特點,把橋梁中水平豎直的線轉換為數學中的常用幾何圖形,變抽象為具體,將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施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剪紙的手法,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與直觀發現身邊的數學知識,將生活中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把抽象的幾何圖形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數學,應用數學。
02二、教材與教法分析
本節《餘角和補角》是七年級數學中幾何圖形初步的內容,這一章是整個幾何圖形的開始,是學生學習接下來集合內容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叫的比較與度量之後的實際應用,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數量關係與圖形關係,學習兩角互為餘角和互為補角的概念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推導性質,最終使學生能夠運用餘角和補角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與此同時,通過性質的證明,為今後證明角的相等提供依據和方法,也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演繹歸納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緊扣課程標準,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自己推導證明餘角和補角的性質,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並整理成證明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03三、學情分析
餘角和補角這一節是幾何圖形初步的內容,是今後數學學習中幾何證明的開始,在幾何學習初期,學生應當掌握數形結合的思想,並能把自己的推理過程形成一定的數學語言與集合符號語言,需也學會圖形語言與符號語言之間的轉化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體會演。
通過對演繹推理的方法和表述的展開描述,使學生能用簡單的方程思想來處理圖形的數量關係.通過探索互餘、互補角的性質,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良好的數學觀的養成。
04四、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了解餘角和補角的概念,並會求得一個角的餘角和補角;
(2)推導餘角和補交的性質,並能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
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體會演繹推理的方法和表述,使學生能用簡單的方程思想來處理圖形的數量關係.
情感目標:
通過探索互餘、互補角的性質,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良好的數學觀的養成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
05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互餘、互補的概念及其性質;
難點:圖形語言與符號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
06六、教學過程
07七、教學說明
(一)時間安排
1.創設情境合理導入—————————————1分鐘
2.自主學習發現問題——————————————2分鐘
3.動手剪紙鞏固定義——————————————4分鐘
4.回顧定義發現問題——————————————4分鐘
5.遊戲鞏固探索性質—————————————— 8分鐘
6.推導性質理解運用———————————————5分鐘
7.典例分析靈活運用———————————————8分鐘
8.鞏固練習拓展提高——————————————10分鐘
9.本節小結總結升華———————————————3分鐘
(二)板書設計
08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運用了「啟發探索」式教學方法,努力做到由傳統的數學課堂向實際生活轉變。通過只管觀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歸類總結能力,通過遊戲啟發,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於發現的能力。整節課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和諧氣氛中進行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使各類學生均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思路、想法,有利於學生在激烈的多樣化的思維碰撞中感悟數學的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悅。不足之處:知識樹的展示比較倉促,應當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知識樹,加深印象。語言指令下達不夠簡練明確。
09九、教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