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鳥兒、一朵花、一顆星、一個雨滴、也都具有人性與生命力。他熱愛整個大自然。他認為人類情感和自然力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或自然融入人類的感情。——by泰戈爾
我上學較晚,整個學齡階段在班裡始是「大姐大」。優異的成績也因此而大打折扣,因為年齡比人大,如果成績不好,只能說明你笨;成績好才是理所當然。所以,年齡一直是我心中的痛!等到女兒上學時,我毫不猶豫選擇早上,決不讓女兒重複我的痛!
女兒的生日是陽曆12月9日,我們這裡所允許的新生入學年齡為6周歲,以開學日期即9月1日為準,女兒那時剛滿5周零8個月,屬於走「後」門上學。
女兒很乖,聽老師話,課堂上表現好,智力水平也跟得上,所以成績不錯,且大有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勢頭。一二年級能保持班級前10名,三四年級開始展露頭角躋身校前30名之列,五年級以後基本穩定於班級前三名年級前10名,已經連續兩次在大型統考中排名校榜首。女兒在她們年級已經小有名氣,甚至在我和老公單位也是首屈一指,倒不是我們吹噓,因為每次成績出來後學校都有喜報(賀卡)送及家長所在單位,真是女榮我榮!
當有朋友慕名問我關於孩子早入學利弊問題,我的回答卻是:正常年齡上學,寧晚不早。令對方驚異!反問:「你女兒早上學成績不是很優秀嗎?」我的回覆是:成績優秀與否在其次,孩子幸福是關鍵。
讓孩子早入學就等於剝奪了孩子本該享有的自由時光,我們有目共睹現在的孩子們學業負擔有多重。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大環境,但可以盡己所能給孩子創造更多幸福,最起碼應該做到不剝奪,不是嗎?假如時光倒流,我一定選擇讓女兒正常年齡入學。
再回頭審視身邊那些早上學的孩子,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尤其男孩子失敗機率更高。
有一個同事,孩子從小智力超常,於是家長選擇了早上。孩子確實不錯,「這孩子邊玩邊學,成績卻那麼好,真聰明!將來一準是清華料!」人們羨慕,家長自得!
到了初三,成績不盡如人意。老師語:課堂上從來不抬頭看黑板,手裡總要擺弄些東西。長此以往……
升入高中,幾乎沒有了優勢。因為科目多了起來,僅靠聰明已經應付不了,再也玩不出成績來。第一年落榜,復讀後才上了大學。其實這孩子素質確實很好,假如正常年齡上學養成好習慣,不邊玩邊學,或許真是清華之才。
當然也有成功例子,就是我們前任校長的女兒。小學一年級和同齡孩子玩,媽媽規定時間一到,她會自覺和小夥伴「拜拜」,回家寫作業。初中就讀於育才班(全是各地選拔出的尖子生),高中保送北大附中,畢業那年拒絕接受保送上北大的資格,高考結束,以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錄取,現在該校攻讀博士學位。
據此,校長夫人幾次被聘請到電視臺講述培養女兒的成功之道,我也受益匪淺。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早入學的孩子除了天資聰穎,還要有塌實認真恆心毅力等稟性,後者更關鍵,否則會落得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局。用校長夫人的育兒經驗來衡量,我女兒在這兩方面都還算及格,尤其在塌實認真方面最突出。
寫到最後,我想說一點,如果能重新來,我會選擇讓女兒正常年齡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