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琳:與新冠病毒面對面較量的「幕後英雄」

2020-12-17 紅網

益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內科支部書記、臨檢中心副主任肖小琳在進行新冠確診病人血清標本離心和生化檢測工作。

紅網時刻記者 王新鳳 通訊員 彭衛君 劉靜遠 益陽報導

一直以來,檢驗師都被稱為「幕後英雄」,在一般人看不見的戰線上忙碌。益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內科支部書記、臨檢中心副主任肖小琳便是這樣一個「無名英雄」。

1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肖小琳臨危受命,擔任醫院檢查組組長。疫情就是命令,檢測就是責任。臨床檢驗中心迅速成立應急小組,對實驗室人員調整、疫情上報、生物安全防控、試劑調配、醫廢消毒管理等工作做出安排。

「和病人的樣本直面接觸,內心一點不害怕那是假的,但走進實驗室,我們必須確保每一份檢驗樣品的檢測結果都是準確的。」肖小琳說。

「白+黑」工作模式 她在刀尖上起舞

為了讓臨床早確診、早治療,肖小琳從除夕開始,便開始組織臨檢中心組員克服重重困難,以最快的速度開闢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在他們的努力下,益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成為全省第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符合率100%,獲確診和網絡直報權的九家醫院之一。

由於核酸檢測感染風險大,技術含量高,每名檢驗師都需做好三級防護。肖小琳沒有半點退縮,帶領組員一直戰鬥在前。從標本的正確採集、接收到及時檢測,她和組員們都認真對待,一絲不苟。為了提供給臨床一個精準及時的檢驗結果,她經常帶領組員們一起進行結果分析、比對、探討,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

參與檢測的同時,肖小琳每天還要負責與臨床各科室之間的協調、溝通和疫情的上報工作。與公衛部聯絡負責疫情的上報和三區和市直醫療機構新冠核酸樣本的接收和檢測;與院感科討論院感防控措施;與信息科討論新項目的添加和系統維護;與科教科聯絡負責文件資料的整理收集;與護士長們討論採樣、送樣的規範和要求......作為支部書記,她還要組織活動,完成支部黨務工作,還有醫院會診、流程培訓、科室用餐、物資領用、體溫監測等一系列工作。

工作室機器嗡嗡作響,身著三級生物安全防護,戴著雙層口罩,她不得不盡最大聲音說話。一天下來要接上百個電話,又喝不了水,嗓子都啞了,而疫情上報常常一忙就到凌晨。流程方案設計、科室應急預案、工作方案,這些都是萬籟俱靜的午夜完成的。

是同事 也是戰友 更是兄弟姐妹

由於新冠病毒的檢測方法和試劑都是陌生的,影響因素也未知,肖小琳查閱大量資料、文獻,了解最優化的方法,和臨床醫生一起交流、探討,只為給臨床提供更合理的檢查方法。

生物安全、院感防控是她心裡最牽掛的,在疫情最開始,她就連夜制定科室院感防控手冊,科室裡年輕的同事多,生物安全防控的習慣在疫情的開始還未養成,她時刻不忘記提醒監督,苦口婆心。因為擔心同事不熟悉因疫情而做了調整的檢驗程序,有時候凌晨驚醒都不忘再交代和確認。

因為大家既是同事,也是戰友,更是兄弟姐妹。肖小琳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寧願自己感染,也不願自己的組員有任何閃失。每個環節她不敢有絲毫懈怠。每天接觸的是血、痰、尿、糞,防護物資緊缺,肖小琳總是把最好的防護服先給年輕的同事穿上,把風險留給自己。

幾個小時不間斷的「交戰」,汗水溼透了衣服,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壓痕,站起來時雙腿麻木沒法行走。此刻的實驗室,因新冠病毒而充滿了危險,但他們明白自己的專業在防控疫情中所承擔的責任。

「作為檢驗人,我們不像一線醫生護士那樣頻繁接觸發熱病患、不知曉每一份檢測標本背後的故事,但是我們冒著風險努力架起醫生與病原學證據之間、患者與病原學報告之間的橋梁,繼而幫助搭建起醫生與患者之間的心橋。為此,我們一直在堅守。」

變身戰疫「偵察尖兵」 於親情而難顧

「做好防護,務必保護好自己。」這是家人及同事經常對肖小琳說的一句話。因為只有全副武裝,才能與病毒「面對面」較量。

由於實驗室是密閉空間,再加上穿著防護服,肖小琳常常悶熱難耐,裡面的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除此之外,由於實驗室經常要消毒,即使是戴著口罩,也能聞著嗆鼻的消毒水味,在房間待久了會出現頭暈、噁心惡吐等不適。

從除夕到現在,肖小琳已經有一個多月沒見到女兒了,女兒從初中就一直在外地讀書,本想著春節回來能陪女兒幾天,可疫情讓她們不得不分離。婆婆年邁身體不好,高血壓、心臟病,這些都讓她感到憂心和牽掛。

疫情緊張的時候,經常是到晚上快午夜了,她都還沒時間與家人視頻,忙到晚上十點還沒吃晚飯也是經常的事。等所有樣本處理完,脫下防護服的她只覺得天旋地轉,這時才看到手機上有婆婆打來的若干個微信語音電話。

可是她說,疫情不退不回家!她的口頭禪就是「我是組長要對組員負責,我是支部書記要對黨員負責。」作為內科支部書記,在新冠疫情防控戰鬥中,她同支部黨員一直衝鋒在前,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

自益陽市最後一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以來,肖小琳心中緊繃著的那根弦終於鬆了松。這幾天,為了便於工作,她沒有在酒店隔離,而是將家人轉移到婆婆家,自己單獨居住。

肖小琳期待著,在疫情全面結束後,能夠和家人好好吃一頓飯。

相關焦點

  • 與病毒面對面較量
    □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雲 「新冠病毒15秒就能完成人際傳播。我們打個盹,就可能影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精準、及時、有效地開展。」從1月22日檢測承德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咽拭子樣本開始,承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防控新冠肺炎檢測組組長李彩雲便帶領11名隊員,一直與病毒進行著「零距離」較量。 「時間就是生命」是對新冠肺炎檢測工作最形象的比喻。檢測結果能早出一秒鐘,就能為患者治療爭取更多希望,為流調人員追蹤、調查、隔離、管控密切接觸者爭取更多時間,對防止疫情更大範圍擴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瑞安市疾控中心檢驗人員:與病毒「面對面」較量
    新冠肺炎病毒,許多人談之色變。但有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測實驗室檢驗員不僅每天都與病毒「面對面」,還要把它們研究清楚,給出「身份」報告。新冠肺炎病例確診之前,疑似樣本要經過層層檢驗,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在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測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報告是確診與否的重要依據。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組雖然不在臨床一線,卻是直面病毒的「幕後戰士」,承擔著全市疑似病例樣本的檢測任務。
  • 面對面 聽英雄講述抗"疫"戰場上的生死較量
    與英雄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抗「疫」戰場上的生死較量這是一次不得已的「角色互換」。2月22日,在長醫附屬和平醫院隔離病區奮戰了整整一個月的部分醫護人員實現第一次換崗。
  • 與病毒「面對面」較量 ——記市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人員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林晨  疑似患者到底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是至為關鍵的一步。在聊城市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敢於與病毒「面對面」,只為在第一時間得到準確的核酸檢驗結果,讓確診的患者及時得到治療,讓沒有感染的人放下心來。
  • 與病毒面對面「較量」的幕後英雄——致敬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員
    他們是一群我們不曾熟知的人,媒體鮮有報導;他們每天都在與致命的病毒打交道,實驗室一進就是五六個小時;他們不是醫生,但他們也是白衣天使,密封的白色防護服內,有一顆善良而勇敢的心……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尚不明朗的當下
  • 向抗擊新冠肺炎病毒一線的英雄致敬
    晚秋楓葉向抗擊新冠肺炎病毒一線的英雄致敬2020-02-26 閱讀93     2020年的春節格外寂靜,空曠的大街上沒有行人    武漢告急,中國醫護人員集結在江西,正在與新冠肺炎病毒作戰。工程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李蘭娟規劃制疫藍圖,一場殲滅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民戰爭正在進行。並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每天刷新聞看到了許多好的、正能量的小視頻、把制疫轟轟烈烈的場面展現在讀者面前。我深受啟發、感動。整理了一小部分小視頻(只能上傳5個)、圖片。
  • 美國人評論新冠病毒:中國已像英雄一樣挺身而出
    美國CNY Central新聞網3月26日文章,原題:住在上海的前紐約中心地區的一名婦女評論新冠病毒,「中國已像英雄一樣挺身而出!」 莎莉·羅森和丈夫1月底從位於上海的家中回加州度假。他們離開時中國正處於疫情高峰期。由於新冠病毒出現在美國西海岸,旅行限制使他們無法很快返滬。他們在上海的業務已開展17年,為殘疾兒童提供服務。
  • 【抗疫行動】中大放射團隊:投身戰疫,你們是了不起的「幕後英雄」!
    幕後英雄 在抗擊新冠肺炎60多日夜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放射科全體醫技護在行政主任居勝紅教授的帶領下,從疫情初期備戰、早期開戰到暴發期、可控期鏖戰,從患者分診、CT篩查快速診斷、床邊DR病情評估到感控、院內會診,從做好自身抗疫工作、組織配備援外人員到省內外遠程會診、國際線上抗疫經驗交流,默默奉獻
  • 德媒:德國政府大力宣傳宅男宅女是抗擊新冠病毒英雄 懶如浣熊是好...
    中國小康網11月17日訊 老馬 德國聯邦政府周六發布了一段網絡視頻,給防疫戰鬥中的一個令人意外的英雄點讚--他們就是呆在家裡的Couch Potato 沙發土豆,意思是蜷在沙發裡什麼事也不做只會癱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宅男宅女。
  • 川普「周記」:誰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了我
    原標題:川普「周記」:誰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了我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鍾書毓距離大選只剩一個月的時間,集會、私人籌款活動、總統辯論以及白宮活動,美國總統川普在確診新冠之前忙碌地出現在各大場合併與多人接觸。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重大弱點竟然是TA|俄羅斯|新冠病毒|...
    ,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女)「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武漢病毒所所長駁新冠起源陰謀論:我們被當作替罪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0日報導,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表示,她和其他工作人員感到被不公正地針對了,她敦促政界不要影響對於新冠病毒如何傳播給人類的溯源調查
  • Google Doodle向與新冠病毒作戰的科學家表示感謝
    據外媒CNET報導,新冠病毒大流行目前繼續在全球範圍內肆虐,已確認的病例超過130萬例,還有數億人在家中進行自我隔離,在全球範圍內努力遏制病毒的傳播。 然而,仍有少數人無私地為受感染者提供援助,並幫助維持秩序。 本周,Google正在用一系列的感謝塗鴉來表彰這些英雄。
  • 英國新冠病毒變異,新冠疫苗還該不該打?能不能打?
    我們這邊單位也說要打新冠疫苗了,其實有擔心是正常的,畢竟新冠病毒還在變異期,而且疫苗研製出來之後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實踐,不可預判的未知太多。  英國的新冠病毒變異了,傳播能力提升了70%,倫敦人民開始向外逃離,恍惚間我好像看到了年初的武漢,短短不到一年光景,整個世界都變化了,起初風暴的中心在中國,可中國用舉國之力控制住了風暴,現在,風暴到了美國、歐洲,以更加凌厲的姿勢、更加迅猛的速度,將病毒的種子傳播開來,再等等吧,這場註定改變人類命運走向的災難,會以怎樣的方式收尾,是慘痛的血淚教訓,還是連綿的烽煙戰火,再等一等,讓病毒傳播一會兒
  • 戴除菌卡能滅新冠病毒?這種「蹭法」於法不容
    益生菌、阿昔洛韋能預防新冠肺炎?戴除菌卡可殺滅新冠病毒?天氣漸暖,這些預防新冠病毒的「偏方」熱度也逐漸飆升。資料圖據《科技日報》報導,專家表示,沒有研究或者臨床證據表明,益生菌能預防新冠病毒。此外,號稱「自行檢測、15分鐘出結果」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並不靠譜,三無產品自行檢測會危及健康。「菌株各異,沒有充分證據顯示對治療疾病、促進健康有用,有蹭熱點的嫌疑。」針對一些產品無節制鼓吹療效,專家如是表示。其實,蹭熱點沒有原罪,無需對此標籤化。
  • 川普發推特,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
    在全世界與病魔較量,與時間賽跑的關鍵時刻,「病毒不是最可怕的敵人,汙名化才是」。世衛組織及眾多有識之士疾呼,「採取重大措施來降低疫情的影響是中國所採取的令人稱道的一項應對舉措」,許多國家也紛紛選擇與中國加強合作交流,並肩面對真正的敵人。連部分美眾議員也開始反思,「我們要誠實」,「需要與中國合作」,「該早點出手幫助中國」。
  • 為何大家對新疆出現新冠病毒有點小緊張,源於人對病毒的恐懼心理
    第三,我們都知道新疆是一個比較乾燥,陽光充足的地方,但是現在新冠病毒卻依然在這個6月時節突然爆發,這就給這一個常識給了一個下馬威,說明在炎熱的地區,新冠病毒依然可以轉染,這就給我們普通民眾敲響了警鐘,溫度和環境對於新冠病毒的壓制,正在逐步減小,所以個人防疫依然重要以及必要。
  • 斯洛維尼亞:新冠病毒檢測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23日 (外代一線)(2)斯洛維尼亞:新冠病毒檢測 12月22日,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一名醫務人員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取樣。 斯洛維尼亞在全國多地開展大規模新冠病毒檢測工作。
  • 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多牛
    對於新冠病毒進化的思考,它確實給人很多啟迪。」9月19日,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展示了一張新冠病毒的完整結構圖。  這是一張什麼圖?居然能贏得張伯禮院士為它打CALL。不止如此,據報導,該研究還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的鼎力支持,並受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不要找藉口、3天內必須寫完論文」的激將式敦促。
  • 新冠肺炎患者獻血,血液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韓國大邱一名公務員於2月13日參加了集體獻血後出現疑似症狀,於2月23日確診為新冠肺炎(圖片來自網絡)新冠病毒會通過輸血的方式傳染給他人嗎?血液傳播會不會是新冠病毒的一種傳播方式?《謝裡斯醫學微生物學》對於病毒血症是這樣定義的,病毒進入血液,從而侵犯身體其他器官的一種醫學狀態。新冠病毒可以引起病毒血症,但現在還不明確新冠病毒引發的病毒血症開始和持續的時間。所以接受確診患者血液的人會不會患病,還不能確定。
  • 義大利新冠患者講述如何死裡逃生 警示病毒太可怕
    歐聯網11月20日電,據歐聯通訊社報導,近日,義大利兩名新冠肺炎患者,在經歷了半年多漫長的痛苦治療後,終於治癒出院。經歷了生與死較量的兩名患者,在康復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向媒體講述了死裡逃生的經歷,並警示人們新冠病毒有多可怕,呼籲大家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一定要遵守防疫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