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養生民俗 這些可能不適合你喲

2020-12-23 湖南在線

明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在端午這天要通過吃粽子、掛艾草、賽龍舟、系香囊等多種方式祛病避邪、躲避五毒之害。

有些民俗並不一定適應你哦,一起看看吧。

吃糯米粽子 養胃清火

儘管南北方在粽子的甜鹹口味上又站在了「對立陣營」,但毋庸置疑的是,端午節一定要吃粽子,這背後有什麼養生道理嗎?事實上,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往往潮熱難耐,人們食慾不佳,如果再加上學習、工作「壓力山大」,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還容易煩躁憂鬱、心悸胸悶,這時吃些粽子,不僅可以健脾養胃,還能清浮火。

注意啦——需要提醒的是,糯米類食物比較難消化,一次不宜多吃,特別是不建議拿粽子當夜宵,免得腸胃不適。菠蘿、草莓、楊梅、櫻桃是粽子的黃金搭檔,粽子不容易消化,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營養科主任趙長海稱,在吃粽子前如果吃些開胃的水果,再吃粽子就不會覺得膩了。

懸掛艾草 抵抗疾病

民諺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採集艾葉、菖蒲掛在門楣和窗戶上的習俗,是取其避邪的寓意。艾草就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具有特殊氣味,驅蟲的效果很好。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芳香通竅等作用。中醫常以艾葉或艾條來做針灸或草燻,可通暢全身的氣血,提升免疫力,祛風除溼,活血化瘀。

注意啦——提醒過敏體質人群要謹慎「跟風」,別因掛艾草引起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此外,若蚊蠅數量並不龐大,不一定要插艾草,採取緊閉室內門窗或開紗窗通風等措施也可起到防蚊蠅、除病菌的效果。

食鹹雞鴨蛋 滋陰清肺

端午節也是鹹鴨蛋熱賣的節日,端午節為何要吃蛋呢?其實這也是順應節氣的飲食。在中醫裡,雞蛋黃是一味滋陰的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鴨蛋本性偏涼,味入心,具有滋陰清肺的作用,在陽氣旺盛的時節,可以幫助祛除體內的溼熱。其味鹹而微寒,還能治療夏季咳嗽、喉痛、齒痛、洩利等病症,是夏日食補與佐餐的佳品。

注意啦——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宋穎j建議,流油的鹹鴨蛋確實好吃,跟醃製前相比,蛋白質含量無明顯變化,但微量營養素卻發生了變化。與醃製前相比,鹹鴨蛋中的鎂含量高出2.3倍,鐵高出1.24倍,硒高出1.5倍,而鋅、維生素E及胡蘿蔔素含量都有所提升。但是,鹹鴨蛋中鈉的含量比醃製前竟然高出25倍。

每100克鹹鴨蛋中含鈉2.7克,吃一個鴨蛋就攝入了約1.3克鈉,換算一下,也就是3克多鹽,相當於每日推薦量的一半。因此,吃的時候一定要適量,尤其是高血壓人群。鹹鴨蛋含鹽多,不建議常吃。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以及肝腎疾病患者尤其要少吃。

喝雄黃酒 驅蚊避蛇防蟲

端午節過後,氣溫開始升高,蚊蠅繁殖增多,疫病多發,少量飲用雄黃酒對健康有一定好處。每逢端午,老人家會用雄黃酒塗抹在孩子的眼皮、嘴唇、耳朵孔、鼻孔周圍,並在額頭寫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以驅蚊避蛇。實際上,雄黃的主要作用在於外用而非內服,喝雄黃酒並不太能讓毒蟲退散,反而不妨學學古人,把喝剩的雄黃酒灑在牆角,以此「告知」各種有毒、無毒的小動物儘快避開住處。

注意啦——雄黃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在空氣中加熱到一定程度後會被氧化成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砒霜,雄黃酒則是摻了雄黃礦石粉末的黃酒或者白酒。如果大量服用加熱的雄黃酒,就有砒霜中毒的危險了,提醒市民小心飲用,謹防中毒。

掛系香囊 祛晦闢邪

端午掛香囊除了取民間祛晦闢邪的寓意外,也有保健養生的功效。關於隨身佩戴香囊,中醫有「衣冠療法」的術語,民間也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將優質中藥材配製成的香囊置於家裡、辦公室、車中或帶在身上,不僅氣味芳香、闢穢驅蟲,還具有清熱解毒、散風驅寒、健胃理氣、化溼解毒、提神醒腦、舒緩壓力、預防感冒等諸多作用。

注意啦——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藥師楊桂生提醒,中藥香囊根據成分不同有效期也不盡相同,但是有效期最長不會超過3個月。可以根據氣味判斷香囊是否還有效。如果味道變淡,應根據具體情況更換。若直接接觸皮膚而出現紅疹、瘙癢等為過敏反應,就不要佩戴了。

現象給孩子佩戴的中藥保健香囊應去正規醫療機構或藥店購買,若不小心買到劣質中藥製成的香囊,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同時,香囊裡多數採用的是中藥香料等薰香,懷孕女性尤其是懷孕前三個月的女性不適宜長期隨身佩戴。(綜合自新華網、健康時報)

相關焦點

  • 端午民俗你都幹了啥?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端午節是一個集祈福消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節俗內容豐富。那麼,端午傳統民俗你都幹過啥?端午節掛鍾馗畫像,除了闢邪避瘟,還被寄寓了迎福禎祥之意。賽龍舟——「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紀念型的龍舟競渡,形成於漢魏六朝,延續至今。自唐朝起,端午競渡這一民俗統一在「紀念屈原」這個具有凝聚力的主題上。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 【又是一年端午時】送你一份端午節養生指南,請查收!
    中草藥避毒祛邪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藥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溼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燻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
  • 「嘉興美食」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月河古街上的五黃長街宴
    今天是端午節,浙江嘉興作為「粽子之鄉」,名符其實的成為這個佳節最有意義的代表地,每一年的端午節,嘉興市都會舉辦盛大的端午民俗文化節,包括龍舟競渡、裹粽大賽、民俗展演、文創產品展示等等,給全市人民以及來自各地的遊客們帶來一個最有味道的端午佳節。
  • 百草皆是藥,端午如何科學養生?
    戴香囊、掛艾草菖蒲、吃粽子……端午,意味著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候開始了,高溫溼熱,天氣煩悶,蚊蟲滋生,身體難免受侵擾。民間將五月(農曆)端午稱作「衛生月」,還流傳著「端午到,百草皆是藥」的說法,是非常重要的養生時節。哪些傳統養生民俗值得借鑑?具體又應該怎麼做呢?
  • 有民俗的旅遊,端午旅遊特色活動景區盤點
    端午三天小長假,全國景點活動精彩紛呈,想好去哪兒了嗎?既然是端午,玩得一定要與眾不同端午這幾個景區有特別民俗活動安排哦!同樣是去景區旅遊,來看看別人家的景區,玩得多野!屈原故裡文化旅遊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說到端午節,離不開屈原。
  • 福州舉辦端午民俗文化節 再現兩岸共同端午習俗
    三名孩童體驗傳統端午民俗「立蛋」。記者劉可耕攝  中新網福州5月30日電 (記者 劉可耕)「春花半落坊巷中,初夏端陽映徑紅……」30日,80歲高齡的福州百六峰詩社社長陳明安在福州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中,率領20位身著漢服的孩童用福州方言齊聲誦讀端午主題詩詞。  當天,恰逢端午佳節。以「品粽懷古過端午·樂享佳節返童真」為主題的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辦。
  • 端午應該怎麼養生?年輕人最愛的養生方式是「下館子」?!
    端午養生時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是「開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屬火,是陽氣的極致。端午,意味著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候到來了。與其他象徵著和家人一起團聚的節日不同,端午其實是一個宣傳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日。
  • 雨中迎端午 「午時書」「午時茶」福州端午民俗多
    ­  原標題:雨中迎端午 「午時書」「午時茶」榕城端午民俗多­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不僅是我國首批入選國字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還是我國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遺項目的節日。
  • 2019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即將拉開帷幕
    昨天,記者從2019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嘉興端午·香中國味道」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將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我市舉行,將圍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揚愛國情懷這一主題,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突出「紅船魂、國際範、運河情、
  • 在上海,如何過一個海派民俗的端午?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之一,是重要的民俗大節。端午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佩香囊等習俗已成為端午節的標誌被世代傳承下來。今年端午節期間,上海各文化場所策劃端午系列活動,讓大家通過手工藝製作、中醫分享互動、文旅體驗等方式了解端午節相關習俗,在文化藝術的氛圍中度過佳節。
  • [視頻]端午民俗大搜索
    [視頻]端午民俗大搜索  進入[新聞社區]>>           CCTV.com消息(新聞社區):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記得小時候每年端午的前兩天
  • 端午節潮汕又稱五月節,帶你看看有什麼民俗活動嗎
    那麼,你知道端午節這一天,潮州民間有什麼民俗活動嗎?今天,咱就一起來了解咱潮州的端午節習俗,看看你都知道多少?五月節的潮汕人民在做什麼?除了眾人皆知的賽龍舟、吃粽子,還有哪些頗具潮汕特色的民俗?膠己人帶你回顧!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說到端午節,你會想到什麼呢?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端午習俗知多少賽龍舟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划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鬱的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除了比賽速度外,划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
  • 端午節|無粽子不端午,帶你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節
    五月初五是端午,甜甜糯米表深情,粘粘糯糯不放鬆。長長粽葉表思念,時時刻刻放心中!潮汕人的端午習俗豐富多彩,如祭拜祖先、賽龍舟、吃粽子、吃梔粽、插艾浴(喝)藥湯,吃珍珠花菜煮豬血湯等,所以如果你想在潮汕過端午,那你可能會忙得不可開交喲。
  • 端午前後養生就用艾葉,用對了祛溼治痛經,聰明的人這樣泡腳用
    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日。過去的人甚至直接把端午午稱作「衛生月」,可見端午前後是個對養生很有幫助的時間段。今天我們就重點給大家聊聊,端午前後該如何使用艾葉,用對了對身體又有哪些好處。端午前後,氣溫逐漸升高,雨水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江南地區正值梅雨季節蚊蟲肆虐,屬於各種傳染病的高發期。過去防蟲殺蟲的技術很少,但聰明的古人研究出用艾葉煙燻的方法來殺蟲、驅蚊以防蟲蚊叮咬而傳播疾病。以及把艾葉製成香袋佩戴身上以避邪防病的。
  • 端午應該做什麼?傳統習俗不能丟!杭州人家門口的端午民俗體驗
    #端午安康#端午應該做什麼?五月五,過端午吃粽子佩香囊端午習俗傳千古……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被稱為端陽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也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等。這個端午小長假,帶著家人孩子,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吧~小編給大家找到了兩個地方,就在家門口!可以包粽子、划龍舟、放紙鳶、制香囊!
  • 艾草青青話養生
    端午·清涼端午節消費特別報導    端午節到來,季節轉換,這個時候將進入梅雨時節,島城的暑氣加溼氣容易對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帶來影響,也是比較容易生病的季節。從人與自然協調相適應的角度而言,應該注意科學養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襲。那麼端午節如何養生呢?採些艾蒿掛屋裡,在滿屋彌散的艾香中,過一個有艾陪伴的端午節,接下來的夏天你會過得更舒服。
  • 「詩情畫意談端午」民俗展亮相五塔寺
    本報訊(記者 崔毅飛)昨日「詩情畫意談端午」民俗展,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五塔寺)開幕,將持續到8月31日。本次展覽以「詩」和「畫」為支撐,為觀眾提供一個品味「詩情畫意」的端午佳節。端午節歷史悠久,有很多相關書畫流傳於世。
  • 【道教養生】端午文化三功能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節日, 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 故「初五」作「端午」; 因「午時」為「陽辰」, 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傳承至今2000餘年, 具有全民性、多樣性和趣味性, 包含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
  • 你可能沒見過的農村民俗-做米粿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的國家。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民間會自發舉行賽龍舟、包粽子;在過年的時候會貼春聯、放鞭炮。地域的不同也會造就不同的民俗文化。閩南地區也有其特殊的民俗--做米粿。米粿就是我們經常吃的年糕,比如餈粑。閩南人經常把年糕統稱為米粿。閩南米粿又有何特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