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人如其名。」人的姓名不僅傳承了人的情、意、志,更蘊含了人的精、氣、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人的形象。正因為此,不管是歷代書法名家,還是普通會寫字的大眾,都非常重視自己的手寫籤名,並花費不少精力來寫自己的名字。
筆者平日留意書法大佬們的籤名,有些寫得飛揚跋扈,有些寫得展翅欲飛,有些寫得溫文爾雅,有些寫得小巧別致,總之精彩紛呈,不一而足。
但是,也有很多書法大佬們的字寫得很好,但寫自己名字的時候就顯得草率了!甚至有些受外文「符號化」籤名的影響,花樣做作,與優雅的中國書法格格不入,更有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錯了。
張海先生常常將自己寫成「張流」
原中書協主席張海,掌舵中書協十年,書法四體皆能,以隸書、行草見長,對中國書壇影響巨大。但是看他寫的書法,每每看到落款處,我就不免為之惋惜!
為什麼呢?他常常將「張海」的「海」字寫成了「流」字草書,成為「張流」。雖然說手寫籤名可以一定程度上「符號化」,但是不宜與其他字相混淆,否則別人就沒法認識了!
陳振濂先生常常寫成「陳格濂、陳板濂」
另一位書法大佬陳振濂,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你說他不會寫字?那肯定會有很多人跟你急!但是看他的書法落款,「振」字卻有些彆扭,右邊明顯寫成英文「MM」符號化式樣。如果不是這樣,就寫成「格」字、「板」字,讓人誤以為哪裡又冒出個「陳格濂、陳板濂」來了。
劉洪彪的籤名更離譜,網友念成「行洪兔」
最後一位書法大佬是中書協副主席、草書委員會主任劉洪彪,他是網紅書法家,出鏡率相當高!看到他的落款,署名就更怪了,我曾讓很多不了解其人的朋友看,他們隨口而出讀的是「行洪兔」,聽了以後令人忍不住笑出聲來!不過你還別說,還真有那麼幾分像「行洪兔」三個字(「劉」字寫成「行」字,「彪」字寫成「兔」字)。我查閱草書字典,「劉」字、「彪」字還真沒有他這種寫法。
不管是張海、陳振濂,還是劉洪彪,我想他們對於「海」字、「振」字、「彪」字的草書規範寫法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即使不清楚,稍微翻一翻《草書大字典》也不是難事,但為什麼他們還將自己的名字寫錯呢?問題可能是「習氣」使然,加上受「符號化」的籤名影響,平時就習慣了這樣寫,久而久之,一錯再錯罷了。
古人講:「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他們父母給取得三個名字都不錯,可惜自己寫的亂七八糟。各位網友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