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種好魔芋日子美

2020-12-22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種好魔芋日子美

2020-07-17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麗江市金安鎮光樂村——

種好魔芋日子美

「比起玉米,種魔芋的收入高多了,去年家裡種了3畝魔芋,掙了7萬多元。真是沒想到,『不值錢』的魔芋這麼賺錢。」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委會7組村民和永會高興地對記者說。

和永會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4口人此前的經濟來源一直依靠家裡種的幾畝玉米。後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扶持下,和永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改種魔芋。「當年收的魔芋就賣了3萬多元。現在我家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房子也修好了,還買了洗衣機、電冰箱。」和永會說。

「銷路一點也不用愁。」和永會告訴記者,現在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上了魔芋,家裡種得多的,年收入可達二三十萬元。

近年來,金安鎮結合當地的資源基礎,重點引導群眾種植魔芋、烤菸、花椒等特色產業,並開展科學種植培訓。通過科學種植、科學管護,金安鎮種植的魔芋、烤菸效益不斷提高。村裡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靠著種魔芋、烤菸實現了脫貧。去年,金安鎮種植魔芋400畝,產值達200多萬元;種植烤菸276畝,產值達160多萬元;種植花椒100多畝,產值達5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了1.25萬元。

「現在各家收入高了,村裡的環境也變了樣。」光樂村監委主任和廷勇指著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對記者說,以前髒亂差的現象基本沒有了,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們的思想觀念轉變了,精氣神更足了。「近年來,光樂村持續開展鄉風文明紅黑榜和曬家風亮家訓等評選活動,湧現出不少『五好家庭』『整潔文明戶』,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崇德向善之風盛行,生活也越過越好。」和廷勇說。

德宏州芒市遮放鎮——

稻田養蟹助增收

烈日當空,孟巖回脫去上衣,撲通一聲跳進水田中,一隻手提著水桶,另一隻手在水中搜尋著什麼。只見他突然俯下身去,撈起一隻比手掌還大的螃蟹,兩隻、三隻……沒過多久,螃蟹就裝了半桶。

孟巖回是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鎮街道5隊村民,他一邊認真查看著套養在稻田中的中華絨螯蟹(又稱大閘蟹)的生長情況,一邊對記者說:「這批蟹8月份就將銷往上海,可以比上海周邊養殖的大閘蟹提前2個多月上市,供不應求。遮放的氣溫和水質特別適合大閘蟹生長,只要合理控制放蟹苗的節奏,可以做到全年生長。」

說起養蟹,孟巖回如數家珍:「目前最大的蟹能長到6兩多,稻田套養大閘蟹的畝均純利潤在2.5萬元左右。如果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畝均純利潤能到4萬多元。」

孟巖回養殖大閘蟹已有十多個年頭,但產生效益還是最近幾年的事。這得感謝上海青浦區對德宏州的對口幫扶。2018年,上海青浦區援滇幹部懷向軍在了解到孟巖回養殖大閘蟹「屢敗屢戰」的情況後,聯繫了上海海洋大學馬旭洲副教授在技術上給予指導。

「馬教授帶著優質蟹苗和養殖技術來到我的蟹塘,為我出謀劃策。今年5月,馬教授又送了一批上海海洋大學選育的新品種『江海21』蟹苗給我。」孟巖回告訴記者,養蟹的頭幾年,由於缺乏經驗,走了不少彎路。最慘的一年,8畝蟹塘僅收穫了6隻瘦小的螃蟹。多虧有了援滇幹部和馬教授他們的幫助,養蟹這個產業終於走上了正軌。

自己富了不忘同村人。2019年5月,孟巖回成立稻花之鄉水產養殖家庭農場,帶著同村4戶村民一同養殖大閘蟹。「我要把經驗和技術教給村裡人,帶著大家一起致富。」孟巖回說。

雲南日報記者 和茜 李沛昀 通訊員 何官池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麗江市古城區金安鎮光樂村——種好魔芋日子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永勝縣政協領導參加魔芋測產驗收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永勝縣政協領導參加魔芋測產驗收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測產驗收組對種植戶黃春菊的田塊進行測量後,採用商品芋全田採挖、鞭芋五點取樣的方法,組織群眾對該田塊魔芋進行採挖、稱重。據縣農業農村局生物產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李正滿介紹,通過專家組實地勘驗,組織農戶進行現場採挖、稱重,該田塊畝產量為2337.7公斤、種芋畝產量為320公斤,按當前市場價格折算,畝產值達到28506.7元。
  • 麗江市古城區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共97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麗江市古城區在列。這意味著,麗江市古城區成功創建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今天,記者帶大家一起走進麗江市古城區麗江市古城區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是麗江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高原姑蘇」「東方水城」之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壩青莊壩區:現代農業有奔頭
    沿著寬闊的機耕道,薛國忠帶著我們來到山藥地,他邊管護邊介紹:「搞農業懶不得,尤其是種蔬菜,除好草、看好苗、施好肥才能有好收成。」山藥基地 每到施肥的時候,薛國忠和老伴倆人用三輪車拖複合肥到地裡,一包肥100斤,一天之內兩老能施完2000斤,讓村裡的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要埋頭苦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米金燦燦 日子紅火火
    在北老爺廟村,他是出了名的種地好把式,但現在他不給自己種地,而是給別人種。  「李總找我幫忙種地,開農機一天賺1000多元,比種一畝地一年的收入還多!」於是,李勝波把家裡20畝地流轉,「跟著李總幹,常年有活,一年至少賺10萬元。」幾年時間,他家的平房變樓房,生活越來越好。  「李總」是北老爺廟村黨支部書記李懷志,也是懷志雜糧有限公司總經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趙繼風:不懈努力讓日子好起來
    燒好火,將頭天晚上泡好的高粱拿出來蒸,蒸好剷出放涼後加入酒麴,放入池子裡發酵。等一個月後,香濃醇鬱的純糧土燒酒就釀好了。接下來,趙繼風要將這些酒打包裝好,通知客戶過來拿。「什麼是小康?我覺得就像現在這樣,住上新房、有一項能養家的小事業。」這位與人交談時總是爽朗大笑的農村留守婦女,在遭遇一連串變故後,依然積極樂觀地擁抱生活,並靠著勤勞努力改善家庭經濟狀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民富村美奔小康
    隴西縣聚力脫貧攻堅,樹立問題導向,靶向施策補短板,因地制宜育產業,使昔日深居大山的貧困戶,搬進了設施完善的新農村,開啟了民富村美奔小康的新徵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孩子成了城裡人,我們農村也不比他們差,各有各的好,大家都小康!」賈建東說,前年借著給大兒子在鎮江買房子和裝修的機會,他帶著媳婦和老母親去南方幾個大城市旅遊了一圈。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從沒出過遠門,一路坐飛機、乘高鐵,看了從未看過的風景,激動地感嘆:「日子真是越來越好了!」
  • 位於麗江市古城區一套70平方的房產,起拍價105萬
    拍賣標的:拍賣財產: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香江路北側俄古羅片區金茂雪山語二期5幢1單元102號房產。規劃用途:住宅,租賃情況:不詳,未騰空。建築總面積:70.12平方米,房屋戶型:1室1廳1廚1衛,房屋樓層:1層(最高4層)。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全面小康...
    因為,村民過上了城市般的生活,公交車通到了家門口,白天是工廠車間的「上班族」,晚上跳起歡快的廣場舞……「全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幾乎家家都買了小汽車。小康路上一個都沒有少!」皂郊鎮副鎮長張忠魁的一席話,道出了多年來賈家寺村建設小康的努力與奮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在物質豐盈的同時,他們正享用著精神大餐:成立了文化大院,唱二人轉、扭大秧歌、跳廣場舞,參加公益活動……村風民俗向上向善,村民日子過得多姿多彩。  黃昏時分,一天的採訪結束,記者將踏上歸程。熱情的劉大姐拉出跳廣場舞用的音響設備,放起了耳熟能詳的《好日子》,「陽光的油彩塗紅了今天的日子喲,生活的花朵是我們的笑容……」歡快的樂曲輕柔地流淌在廣袤的梨樹黑土地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裡河區袁家灣村的幸福日子
    「當時就想,要把我們村裡種的好百合通過淘寶賣出去。」高作旺說。沒人懂怎麼辦?恰逢小女兒高豔玲大學畢業,於是高作旺把大學畢業的小女兒硬拽了回來,準備在淘寶上開店銷售百合,父女倆還因此結了「梁子」。「父親讓我回到村裡在淘寶上開店銷售百合,當時我特別不願意,心想難道又要回村裡待一輩子?」高豔玲說,架不住父親的軟磨硬泡,最終還是回了家,成了村裡第一個回鄉的大學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花花世界」裡尋覓小康夢
    2020-09-06 03:56:4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昆明鬥南三十餘年「蝶變」成亞洲最大花市,鋪就「花田—花鄉—花都」致富之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花花世界」裡尋覓小康夢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車輝 黃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在四川省成都市這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裡,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生活味、歸屬感的社區讓居民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溫馨與安逸。生活幸福,日子紅火,老百姓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全面小康的成色越來越足。最美不過夕陽紅  黌門街社區是個普通的老舊社區,不普通的是這裡有個遠近聞名的「奶奶廚房」。
  • 我們的小康生活 昆明市西山區農村群眾的小康之路紅紅火火
    在黨和政府的致富奔小康好政策指引下,經過團結農戶多年的辛勤勞作,「團結蘋果」已成為本土品牌蘋果之一,秋天,能吃一個團結蘋果已經成為昆明本地市民農家遊的必選動作之一。秋天售賣蘋果,也成為團結農戶及當地旅遊熱度的亮點。果然果園是團結本地白族農戶朗豔華5年來的勞作成果。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這個種有矮化蘋果的果園裡總是遊客滿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追逐綠色的夢想
    陳俊 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爬到山頂來看看,10年了,我和我的兩個孩子終於實現了我父親綠化荒山的遺願。」6月18日上午,李連和撫摸著2010種下的第一棵樹,飽含深情地道出了要給荒山披綠衣的初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種植「錢」景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有「小金果」「愛情之果」的美稱。黃花灘鎮馬路灘村村民薛剛今年流轉了五道溝56座日光溫室,全部種植了聖女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荷花蝦的「百萬富翁」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荷花蝦的「百萬富翁」 2020-07-13 07:00:00來源:央廣網
  • 麗江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63批次抽檢合格食品樣品信息
    >玉溪市高新區九龍工業園區九龍路與二綿路交叉路口永勝縣仁和鎮寶江靈福超市雲南省魔芋洛神花派雲南省韓式風味軟糖散裝好大姐 91雲南好味來食品有限公司雲南水果飲品(藍莓飲品)500ml格蕾美 246廣東綠活食品有限公司普寧市梅塘鎮長美工業園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詩情畫意 2020-09-1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